计算机网络基础

本文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重点解析了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包括各层的功能、协议及常用技术。通过学习,读者将能够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协议,如ARP、RARP、ICMP、TCP、UDP等。此外,还讲解了IP地址的分类、子网掩码的用途以及如何进行子网划分。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

 4.1 计算机网络的历史

第一代:但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第二代: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联网络 主机既做数据处理,又做通信,出现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的模型。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进入标准化发展

1)NSF Net网络(教育科研网络)

2)TCP/IP协议

   ARPANET的标准协议

   基于TCP/IP的4.2 BSD(UNIX操作系统的一个分支)

   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3)ISO的OSI/RM规范

第四代:国际化的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1)1990年,由NSF将ARPANET民网改名成为Internet,随后很多公司、企业加入

2)WWW(万维网)概念的提出

3)Mosaic的WWW客户程序

4)PPP(点对点协议)使得家庭用户可方便访问Internet

 4.2 OSI/RM模型(七层)

应用层  Application :所有应用程序的网络在此展开

表示层  Presentation :表示数据形式,完成对传输数据的转化

会话层  Session :负责建立维护拆除会话

传输层  Transport :负责建立一个可靠的端到端的链接

网络层  Network :负责路由寻址和广播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 负责将上层数据封装成帧

物理层  Physical :只负责传输0 1 二进制比特流,不做数据解释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原理包括两方面:

数据通信原理 发送端自上而下传输(直至物理层),接收端自下而上传输(直到发送端发起通讯的层次)

对等会话原理 对等层通信 数据的封装)发送端和接收端只有在对等层才可进行通信,不同层次传输的数据格式一样:

1)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以报文方式传输

2)传输层以报文或保温分段方式传播

3)网络层以分组方式传播

4)数据链路层以帧方式传播

5)物理层以比特流方式传播

发送端每经过一层(物理层除外)都要在元数据上进行协议封装,即最前面加装一个本层所使用协议的协议头;接收端每经过一层都要对原数据进行协议解封装,即去掉原数据最前面的上层协议头。

 4.3 TCP/IP简介

                            

TCP/IP

OSI

应用层/Application

应用层/Application

表示层/Presentation

会话层/Session

传输层/Transport

传输层/Transport

网络互联层/Network

网络层/Network

网络接口层/Link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物理层/Physical

4.3.1 网络接口层

  网线(白橙橙 白蓝蓝 白绿绿 白粽棕)两种接口方式(568A 568B

1)功能:在物理连接之上,实现逻辑链路的连接(拨号连接)

2)接口卡(网卡):具有物理地址,即MAC地址

3PPP

  • 1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