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工程知识点总结

非系统且不严谨的总结

一、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部分主要包括:缺失值处理、重复值处理、异常值处理。前两者简单,要么直接删掉,要么按照我们心仪的规则进行插值填充。而对于异常值,也可以直接删掉,但是并不是最好的做法。

如何检测异常值:

  • 基于数据分布,当总体有先验的分布时,可以确定一个允许的概率,概率密度小于该值的观测视为异常值
  • 基于分位数(四分位),一般取上限为比 Q3 大 1.5*(Q3-Q1) 的位置,下限同理

在以下情况下,可以直接删除异常值:

  • 可以确定是有测量错误引起的,例如:2020年13月14日
  • 异常值的占比非常小,具体多小看实际需要

反之则建议保留异常值,一般在检测异常值时已经确定上限和下限,可以通过盖帽法将数值限制在合理范围。具体如何处理还需要考虑用到的算法和建模需要。

二、特征转换

简单来说就是原始数据中可能存在非数值的特征,需要转换为数值型的特征。

对于分类数据(一般为文本形式),使用编码的方式将其赋值而转化为数值数据。如果本来存在先后顺序(如:高、中、低),则可以根据其含义赋值。如果是无顺序的分类(如:男、女),用的最多的是 One-Hot 编码,及其衍生的形式。更多的编码方式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对于数值数据,也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编码(数值转为分类),即进行离散化。常见的方式有等宽分箱、等频分箱,或者通过无监督聚类来进行离散化。另外还可以将连续型数据二值化转化为离散数据(常用于计算机视觉中的特征转换)。

三、特征缩放

所谓特征缩放,就是当数据存在多个特征时,将各个特征的数值以某种规则限制在一个接近的范围。例如,特征中存在一个百分比数据(0-1),一个年龄数据(0-100)。在一些算法中(一般指使用欧氏距离衡量误差的算法),这种尺度的差异会影响各个特征的权重,导致结果受度量尺度的影响(但是从实际意义来看这个尺度不应该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特征缩放。常见方法有:

  • 绝对最大值缩放:所有数据同时除以最大值;这样做的效果是,压缩到 [-1, 1] 的范围
  • 最小最大缩放(归一化):最小值作为 0,最大值作为 1,然后等比例压缩到 [0, 1] 之间;相比上一个方法,好处是不会出现负值
  • Standardization(标准化):所有数据同时减去均值再除以标准差
  • Normalization(好像也叫标准化??):所有数据同时减去最小值再除以极差
  • Regularization(正则化):准确来说不属于特征缩放方法,而是在损失函数中加入惩罚项,作用类似放一起说了

如何选取特征缩放方法:

  • 归一化:对数据结果范围有要求时使用;不存在极大或极小的离群值(否则大部分数据都挤在很小的范围内了)时使用
  • 标准化:不适用归一化时使用
  • 正则化:有 L1-Norm 和 L2-Norm 两种形式;前者得到 Lasso 模型,适用于需要筛选特征时(无关特征权重会置零);后者得到 Ridge 模型,不会置零

关于上述方法的数学表示,这篇文章总结得很清晰,这里就懒得 latex 了。

三、特征选择

特征选择与后面提到的特征提取,同属于降维方法,关于降维技术的完整总结(含代码)参考这篇文章备用链接),其关系大致如下:

  • 降维
    • 特征选择
      • 相关性、前向选择、后向消除
    • 特征提取
      • 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

数据存在多个特征,选择其中一个子集进行建模,称作特征选择。之所以要筛除部分特征,是因为维度过高的数据训练模型时容易产生过拟合,需要减小数据的维度以提高模型泛化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模型解释性和减少训练的难度。主要有以下方法:

  • 过滤式选择:根据特征的信息量对特征进行排序,并筛除信息量较低的特征。衡量信息量一般有两类方法,一种是以特征和目标变量的相关性衡量(如皮尔逊相关系数),另一种是以特征的发散性衡量(如方差)。

  • 包裹式选择:需要先确定一个算法模型,然后在不同特征子集上进行训练评估,最后选取最佳的子集。对于子集的分割,最直白的方式就是遍历所有组合。但是这样算法复杂度过高,因此衍生出不同的优化搜索算法。这个方法存在的问题是,需要事先确定一个学习算法,但是我们一开始不可能知道最优的算法。并且,不同算法得到的最优子集也是不同的。

  • 嵌入式选择:Lasso 即为一个典型例子,将特征选择的功能“嵌入”在损失函数的惩罚项中。

四、特征提取

主成分分析(PCA)

简单来说,主成分分析执行的操作就是将特征进行一系列线性运算,将其映射到一个新的空间,用新的特征表示。具体怎么执行运算呢?其目标就是使新的特征相互正交,每个新的特征负责解释一个维度,并且使投影到新的空间时样本点的方差最大化(最大可分性)。原理很好理解,数学推导有点复杂,没捋清…

使用 PCA 可以将高维空间的特征投影到低维空间,丢弃了权重较小的主成分(往往是与目标变量的解释无关的信息,即噪声),使样本的采样密度增大,可以有效避免过拟合的问题。

核主成分分析(KPCA)是 PCA 的一个衍生方法,当特征从高维空间映射到低维空间不存在线性函数时,则需要进行核化,即非线性降维。下图很直观地解释了为什么需要非线性降维(来自“西瓜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进行 PCA 时的注意事项:

  • 什么时候适合使用 PCA: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样本量足够大、数据无显著的异常值
  • 由于协方差矩阵(PCA 算法的大致过程为:中心化、计算协方差矩阵、确定特征向量、通过特征向量投影特征空间)对变量的尺度敏感,所以进行 PCA 前需要进行数据缩放,即标准化
  • 生成的主成分的性质:所有主成分均为原始特征的线性组合,所有主成分相互正交,按照解释的变异量排序
  • PCA 的缺点:原始特征被组合在主成分之中,难以通过新的特征解释模型;并且有可能丢失重要的信息
  • 评估 PCA 的效果:第一主成分权重越高越好

线性判别分析(LDA)

由于 PCA 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在将特征投影到新的空间时不考虑目标变量,有时候会导致在新特征上学习分类(分类问题中的特征多为不相关)变得更加困难,因此需要一种有监督的降维方法。LDA 有监督体现在,对特征进行投影时考虑了目标变量,它的目标是:使同类的尽可能靠近,不同类的点尽可能远离,最后将所有点投影到一条直线上。在进行分类时,同样将新样本投影到该直线,根据投影的位置来确定类别。在 PCA 中可以根据主成分解释的变异,选择任意需要的主成分数目,新特征的维度是任意的。在 LDA 中(分类问题),假设目标变量有 N 个类,则 LDA 产生的新特征的维度为 N-1。对于二分类问题,即投影到一条直线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