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之风力发电-简单了解
一、背景
1、为什么要搞新能源
环保:传统能源污染,新能源近乎零排放。
无限:化石能源会枯竭,太阳能、风能永不耗尽。
自主:减少依赖进口石油、煤炭,保障能源安全。
赚钱:新能源产业(如电动车、光伏)是未来经济引擎。
目前基本形成了煤、油、气、电、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因此新能源是有必要,值得要去的一件事情。
2、为什么要风力发电?
风电作为新能源的老大哥,为什么他能最先为人所发现呢?
早期风力机械只需叶片+转轴+齿轮(木头就能造),而太阳能需要复杂的光电转化(19世纪才发现光伏效应),风电门槛最低。举个例子:如果新能源是游戏角色,风电就是“基础战士”——上手快、成本低,而光伏/氢能是“法师”——后期强但前期发育慢。
优点及缺点
优点:
①、资源丰富:全球风能储量巨大,尤其海上风电潜力无限,比太阳能更稳定(晚上没阳光,但风可能照吹)。
②、低碳高效:1台大型风机年发电量≈5000吨煤,但零排放。
③、灵活部署:陆地、海上、山顶、平原都能装,不占耕地(风机下还能种地)。
④、产业链强:带动高端制造(叶片、轴承)、智能电网、储能等产业升级。
缺点:
依赖风力(需配储能)、可能影响鸟类,噪音、光污染、点征等,因此风力发电也不是那么十全十美的。
3、未来发展前景在哪里?
①资源潜力巨大
全球风能储量远超人类需求,尤其是海上风电开发率仍低,具备长期扩张基础。
②技术持续降本
风机大型化、智能化运维推动发电成本进一步下降,未来或成最廉价能源之一。
③电网兼容性优势
相比光伏(昼夜波动),风电出力曲线更平缓,与储能/氢能结合后可作为稳定基荷能源。
④零碳转型刚需
风电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极低,是替代煤电、满足碳中和目标的必选项。
⑥产业链协同效应
风电与储能、制氢、智能电网等技术形成闭环,助推整个清洁能源系统成熟。
二、工作原理
核心逻辑:用风推动叶片旋转,机械能→电能
捕风
风机叶片设计成空气动力学形状(类似飞机机翼),风吹过时产生升力,推动叶片旋转。
增速
低速旋转的叶片通过齿轮箱(或直驱系统)提速,达到发电机所需转速(约每分钟1000转以上)。
发电
高速旋转的转子带动发电机内部磁铁与线圈相对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交流电(电磁感应原理)。
并网
电能通过变压器升压后输入电网,最终供用户使用。
三、示例了解
在这里暂不做详细介绍,以一个项目为例,简单了解一下说的具体是什么?门外汉慢慢踏过这个门槛😂。我以酒钢玉门红柳泉二期400MW风电项目并网发电为例,此链接为知网中的内容,想看详细的可以去知网下载,我这面只对他的摘要部分内容进行介绍,帮助兄弟们有一点点概念,后面的文章再逐步深入。
内容为:
日前,由中国电建成都院EPC总承包建设的酒钢玉门红柳泉二期400 MW风电项目顺利完成首次并网发电目标。该项目是国家首批“沙戈荒”大型风光电基地项目,也是成都院今年在建项目中体量最大的风电项目。项目位于甘肃省玉门市红柳泉,总装机容量400 MW,包含64台单机容量6.25 MW风机。建成后,年均上网量约11.5亿kW·h, 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95.7万t, 可有效减少大气污染,对于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1、400 MW风电项目
400MW:指的是额定功率400MW,那么有人开始问了什么是额定功率,什么是MW呢?
①额定功率:指风机在标准空气密度(1.225kg/m³)和额定风速下,能够连续稳定运行的最大功率。
关键要素:
IEC 61400-1定义:
①持续时间:至少30分钟不降额
②温度要求:关键部件(齿轮箱、发电机等)不超过设计工作温度
③电网兼容:输出电压/频率保持在GB/T 19963规定范围内
④短时达到6MW但无法持续30分钟→属于瞬时过载,非额定功率
②MW 是 兆瓦(Megawatt) 的单位缩写,表示电功率的大小
1 MW(兆瓦) = 1,000,000 W(瓦) = 1,000 kW(千瓦)
400 MW = 400,000,000 W = 40 万千瓦
MW 衡量电站“发电速度”
比如一个400MW的风电机场,一年能发多少度电呢?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的最多的就是这个单位了,因为我们偶尔交电费就听到过这个词,他就是电的单位,那么他的具体单位是什么呢?“度=Kwh”
。这时很多人就恍然大悟了,额定功率是kw,那么乘以时间就是发电量了呀。而时间是风机工作的时长,如一年工作2000h,则可以计算出年度发电量。
发电量(kWh) = 额定功率(kW) × 时间(h)
2、总装机容量400 MW,包含64台单机容量6.25 MW风机
好家伙忽然出现两个MW数字,属实迷惑,这其实6.25MW表示的是单机额定功率,而400MW是64台的总和,那么总装机容量与发电量有啥区别呢?
装机容量:电力生产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发电的能力);
额定有效功率的总和。
发电量:表示发电设备在特定时间内实际输出的电能总量。
年发电量=装机容量×发电小时数×负荷因子
负荷因子(容量因数)是提前测算给出的,但最终以实际运行数据为准。
3、碳达峰、碳中和
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那么这里的碳达峰与碳中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碳达峰:(2030实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碳中和:(2060实现)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四、结尾
新能源或多或少都听过,但是都了解甚少,感觉离得很近又很远,当作了解一下知识也好,为了工作也罢,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不是本专业的也不要紧。学习学习,会了还学习什么呢?加油!潜力无限的兄弟们,下期见。新能源风力发电之中阶篇有兴趣得可以点进去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