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基础:面对对象(一)创建对象,工厂模式,原型模式,原型对象,构造函数

创建对象的方法

使用Object构造函数

var person = new Object(); 
person.name = "Nicholas"; 
person.age = 29; 
person.job = "Software Engineer"; 
person.sayName = function(){ 
 alert(this.name); 
};

字面量创建对象

var person = { 
 name: "Nicholas", 
 age: 29, 
 job: "Software Engineer", 
 sayName: function(){ 
 alert(this.name); 
 } 
};

虽然 Object 构造函数或对象字面量都可以用来创建单个对象,但这些方式有个明显的缺点:使用同一个接口创建很多对象,会产生大量的重复代码。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始使用工厂模式的一种变体

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是软件工程领域一种广为人知的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抽象了创建具体对象的过程,考虑到在 ECMAScript 中无法创建类,开发人员就发明了一种函数,用函数来封装以特定接口创建对象的细节,如下面的例子所示:

function createPerson(name, age, job){ 
 	var o = new Object(); 
 	o.name = name; 
 	o.age = age; 
 	o.job = job; 
 	o.sayName = function(){ 
 	alert(this.name); 
 	}; 
 	return o; 
}
var person1 = createPerson("Nicholas", 29, "Software Engineer"); 
var person2 = createPerson("Greg", 27, "Doctor");

函数 createPerson()能够根据接受的参数来构建一个包含所有必要信息的 Person 对象。可以无数次地调用这个函数,而每次它都会返回一个包含三个属性一个方法的对象。工厂模式虽然解决了创建多个相似对象的问题,但却没有解决对象识别的问题(即怎样知道一个对象的类型)。随着 JavaScript的发展,又一个新模式出现了

构造函数模式

ECMAScript 中的构造函数可用来创建特定类型的对象。像 Object 和 Array 这样的原生构造函数,在运行时会自动出现在执行环境中。此外,也可以创建自定义的构造函数,从而定义自定义对象类型的属性和方法。例如,可以使用构造函数模式将前面的例子重写如下:

function Person(name, age, job){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this.job = job; 
 	this.sayName = function(){ 
	alert(this.name); 
	}; 
}
var person1 = new Person("Nicholas", 29, "Software Engineer"); 
var person2 = new Person("Greg", 27, "Doctor");

在这个例子中,Person()函数取代了 createPerson()函数。我们注意到,Person()中的代码除了与 createPerson()中相同的部分外,还存在以下不同之处:

  • 没有显式地创建对象
  • 直接将属性和方法赋给了 this 对象
  • 没有 return 语句

此外,还应该注意到函数名 Person 使用的是大写字母 P。按照惯例,构造函数始终都应该以一个大写字母开头,而非构造函数则应该以一个小写字母开头。这个做法借鉴自其他 OO 语言,主要是为了区别于 ECMAScript 中的其他函数;因为构造函数本身也是函数,只不过可以用来创建对象而已

要创建 Person 的新实例,必须使用 new 操作符。以这种方式调用构造函数实际上会经历以下 4个步骤

  1. 创建一个新对象
  2. 将构造函数的作用域赋给新对象(因此 this 就指向了这个新对象)
  3. 执行构造函数中的代码(为这个新对象添加属性)
  4. 返回新对象

在前面例子的最后,person1 和 person2 分别保存着 Person 的一个不同的实例。这两个对象都有一个 constructor(构造函数)属性,该属性指向 Person,如下所示:

alert(person1.constructor == Person); //true 
alert(person2.constructor == Person); //true
alert(person1 instanceof Object); //true 
alert(person1 instanceof Person); //true 
alert(person2 instanceof Object); //true 
alert(person2 instanceof Person); //true

创建自定义的构造函数意味着将来可以将它的实例标识为一种特定的类型;而这正是构造函数模式胜过工厂模式的地方。在这个例子中,person1 和 person2 之所以同时是 Object 的实例,是因为所有对象均继承自 Object

① 将构造函数当作函数

构造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唯一区别,就在于调用它们的方式不同。不过,构造函数毕竟也是函数,不存在定义构造函数的特殊语法。任何函数,只要通过 new 操作符来调用,那它就可以作为构造函数;而任何函数,如果不通过 new 操作符来调用,那它跟普通函数也不会有什么两样。例如,前面例子中定义的 Person()函数可以通过下列任何一种方式来调用:

// 当作构造函数使用
var person = new Person("Nicholas", 29, "Software Engineer"); 
person.sayName(); //"Nicholas" 
// 作为普通函数调用
Person("Greg", 27, "Doctor"); // 添加到 window 
window.sayName(); //"Greg" 
// 在另一个对象的作用域中调用
var o = new Object(); 
Person.call(o, "Kristen", 25, "Nurse"); 
o.sayName(); //"Kristen"

这个例子中的前两行代码展示了构造函数的典型用法,即使用 new 操作符来创建一个新对象。接下来的两行代码展示了不使用new操作符调用Person()会出现什么结果:属性和方法都被添加给window对象了。当在全局作用域中调用一个函数时,this 对象总是指向 Global 对象(在浏览器中就是 window 对象)。因此,在调用完函数之后,可以通过 window 对象来调用 sayName()方法,并且还返回了"Greg"。最后,也可以使用 call()(或者 apply())在某个特殊对象的作用域中调用Person()函数。这里是在对象o 的作用域中调用的,因此调用后o 就拥有了所有属性和sayName()方法

②构造函数的问题

构造函数模式虽然好用,但也并非没有缺点。使用构造函数的主要问题,就是每个方法都要在每个实例上重新创建一遍。在前面的例子中,person1 和 person2 都有一个名为 sayName()的方法,但那两个方法不是同一个 Function 的实例。不要忘了——ECMAScript 中的函数是对象,因此每定义一个函数,也就是实例化了一个对象。从逻辑角度讲,此时的构造函数也可以这样定义:

function Person(name, age, job){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this.job = job; 
 this.sayName = new Function("alert(this.name)"); // 与声明函数在逻辑上是等价的
}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构造函数,更容易明白每个 Person 实例都包含一个不同的 Function 实例(以显示 name 属性)的本质。说明白些,以这种方式创建函数,会导致不同的作用域链和标识符解析,但创建 Function 新实例的机制仍然是相同的。因此,不同实例上的同名函数是不相等的,以下代码可以证明这一点:

alert(person1.sayName == person2.sayName); //false

然而,创建两个完成同样任务的 Function 实例的确没有必要;况且有 this 对象在,根本不用在执行代码前就把函数绑定到特定对象上面。因此,大可像下面这样,通过把函数定义转移到构造函数外部来解决这个问题

function Person(name, age, job){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this.job = job; 
 	this.sayName = sayName; 
} 
function sayName(){ 
	 alert(this.name); 
} 
var person1 = new Person("Nicholas", 29, "Software Engineer"); 
var person2 = new Person("Greg", 27, "Doctor");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把 sayName()函数的定义转移到了构造函数外部。而在构造函数内部,我们将 sayName 属性设置成等于全局的 sayName 函数。这样一来,由于sayName 包含的是一个指向函数的指针,因此 person1 和 person2 对象就共享了在全局作用域中定义的同一个 sayName()函数。这样做确实解决了两个函数做同一件事的问题,可是新问题又来了在全局作用域中定义的函数实际上只能被某个对象调用,这让全局作用域有点名不副实。而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如果对象需要定义很多方法,那么就要定义很多个全局函数,于是我们这个自定义的引用类型就丝毫没有封装性可言了。好在,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使用原型模式来解决

原型模式

我们创建的每个函数都有一个 prototype(原型)属性,这个属性是一个指针,指向一个对象,而这个对象的用途是包含可以由特定类型的所有实例共享的属性和方法。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那么 prototype 就是通过调用构造函数而创建的那个对象实例的原型对象。使用原型对象的好处是可以让所有对象实例共享它所包含的属性和方法。换句话说,不必在构造函数中定义对象实例的信息,而是可以将这些信息直接添加到原型对象中,如下面的例子所示:

function Person(){ 
} 
Person.prototype.name = "Nicholas"; 
Person.prototype.age = 29; 
Person.prototype.job = "Software Engineer"; 
Person.prototype.sayName = function(){ 
 alert(this.name); 
}; 
var person1 = new Person(); 
person1.sayName(); //"Nicholas" 
var person2 = new Person();
person2.sayName(); //"Nicholas" 
alert(person1.sayName == person2.sayName); //true

在此,我们将 sayName()方法和所有属性直接添加到了 Person 的 prototype 属性中,构造函数变成了空函数。即使如此,也仍然可以通过调用构造函数来创建新对象,而且新对象还会具有相同的属性和方法。但与构造函数模式不同的是,新对象的这些属性和方法是由所有实例共享的换句话说,person1 和 person2 访问的都是同一组属性和同一个 sayName()函数。要理解原型模式的工作原理,必须先理解 ECMAScript 中原型对象的性质

①理解原型对象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创建了一个新函数,就会根据一组特定的规则为该函数创建一个 prototype属性,这个属性指向函数的原型对象。在默认情况下,所有原型对象都会自动获得一个 constructor(构造函数)属性,这个属性包含一个指向 prototype 属性所在函数的指针。就拿前面的例子来说,Person.prototype. constructor 指向 Person。而通过这个构造函数,我们还可继续为原型对象添加其他属性和方法

创建了自定义的构造函数之后,其原型对象默认只会取得 constructor 属性;至于其他方法,则都是从 Object 继承而来的。当调用构造函数创建一个新实例后,该实例的内部将包含一个指针(内部属性),指向构造函数的原型对象。ECMA-262 第 5 版中管这个指针叫[[Prototype]]。虽然在脚本中没有标准的方式访问[[Prototype]],但 Firefox、Safari 和 Chrome 在每个对象上都支持一个属性__proto__;而在其他实现中,这个属性对脚本则是完全不可见的。不过,要明确的真正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连接存在于实例与构造函数的原型对象之间,而不是存在于实例与构造函数之间

以前面使用 Person 构造函数和 Person.prototype 创建实例的代码为例,展示了各个对
象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展示了 Person 构造函数、Person 的原型属性以及 Person 现有的两个实例之间的关系。在此,Person.prototype 指向了原型对象,而 Person.prototype.constructor 又指回了 Person。原型对象中除了包含 constructor 属性之外,还包括后来添加的其他属性。Person 的每个实例——person1 和 person2 都包含一个内部属性,该属性仅仅指向了 Person.prototype;换句话说,它们与构造函数没有直接的关系。此外,要格外注意的是,虽然这两个实例都不包含属性和方法,但我们却可以调用person1.sayName()。这是通过查找对象属性的过程来实现的

虽然在所有实现中都无法访问到[[Prototype]],但可以通过 isPrototypeOf()方法来确定对象之间是否存在这种关系。从本质上讲,如果[[Prototype]]指向调用 isPrototypeOf()方法的对象(Person.prototype),那么这个方法就返回 true,如下所示:

alert(Person.prototype.isPrototypeOf(person1)); //true 
alert(Person.prototype.isPrototypeOf(person2)); //true

这里,我们用原型对象的 isPrototypeOf()方法测试了 person1 和 person2。因为它们内部都有一个指向 Person.prototype 的指针,因此都返回了 true

ECMAScript 5 增加了一个新方法,叫 Object.getPrototypeOf(),在所有支持的实现中,这个方法返回[[Prototype]]的值。例如:

alert(Object.getPrototypeOf(person1) == Person.prototype); //true 
alert(Object.getPrototypeOf(person1).name); //"Nicholas"

这里的第一行代码只是确定 Object.getPrototypeOf()返回的对象实际就是这个对象的原型。第二行代码取得了原型对象中 name 属性的值,也就是"Nicholas"。使用 Object.getPrototypeOf()可以方便地取得一个对象的原型,而这在利用原型实现继承的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

每当代码读取某个对象的某个属性时,都会执行一次搜索,目标是具有给定名字的属性。搜索首先从对象实例本身开始。如果在实例中找到了具有给定名字的属性,则返回该属性的值;如果没有找到,则继续搜索指针指向的原型对象,在原型对象中查找具有给定名字的属性。如果在原型对象中找到了这个属性,则返回该属性的值。也就是说,在我们调用 person1.sayName()的时候,会先后执行两次搜索。首先,解析器会问:“实例 person1 有 sayName 属性吗?”答:“没有。”然后,它继续搜索,再问:“person1 的原型有 sayName 属性吗?”答:“有。”于是,它就读取那个保存在原型对象中的函数。当我们调用 person2.sayName()时,将会重现相同的搜索过程,得到相同的结果。而这正是多个对象实例共享原型所保存的属性和方法的基本原理

虽然可以通过对象实例访问保存在原型中的值,但却不能通过对象实例重写原型中的值。如果我们在实例中添加了一个属性,而该属性与实例原型中的一个属性同名,那我们就在实例中创建该属性,该属性将会屏蔽原型中的那个属性。来看下面的例子:

function Person(){ 
} 
Person.prototype.name = "Nicholas"; 
Person.prototype.age = 29; 
Person.prototype.job = "Software Engineer"; 
Person.prototype.sayName = function(){ 
 alert(this.name); 
}; 
var person1 = new Person();
var person2 = new Person(); 
person1.name = "Greg"; 
alert(person1.name); //"Greg"——来自实例
alert(person2.name); //"Nicholas"——来自原型

在这个例子中,person1 的 name 被一个新值给屏蔽了。但无论访问 person1. name 还是访问person2. name 都能够正常地返回值,即分别是"Greg"(来自对象实例)和"Nicholas"(来自原型)。当在 alert()中访问 person1. name 时,需要读取它的值,因此就会在这个实例上搜索一个名为 name的属性。这个属性确实存在,于是就返回它的值而不必再搜索原型了。当以同样的方式访问 person2. name 时,并没有在实例上发现该属性,因此就会继续搜索原型,结果在那里找到了 name 属性

当为对象实例添加一个属性时,这个属性就会屏蔽原型对象中保存的同名属性;换句话说,添加这个属性只会阻止我们访问原型中的那个属性,但不会修改那个属性。即使将这个属性设置为 null,也只会在实例中设置这个属性,而不会恢复其指向原型的连接。不过,使用 delete 操作符则可以完全删除实例属性,从而让我们能够重新访问原型中的属性,如下所示:

function Person(){ 
} 
Person.prototype.name = "Nicholas"; 
Person.prototype.age = 29; 
Person.prototype.job = "Software Engineer"; 
Person.prototype.sayName = function(){ 
 alert(this.name); 
}; 
var person1 = new Person(); 
var person2 = new Person(); 
person1.name = "Greg"; 
alert(person1.name); //"Greg"——来自实例
alert(person2.name); //"Nicholas"——来自原型
delete person1.name; 
alert(person1.name); //"Nicholas"——来自原型

在这个修改后的例子中,我们使用 delete 操作符删除了 person1. name,之前它保存的"Greg"值屏蔽了同名的原型属性。把它删除以后,就恢复了对原型中 name 属性的连接。因此,接下来再调用person1. name 时,返回的就是原型中 name 属性的值了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