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高手的30k之路|面试宝典|精通PriorityQueue优先队列

PriorityQueue

PriorityQueue 是 Java 集合框架中的一个队列实现,基于优先级堆(优先队列),它能够保证每次出队的元素都是当前队列中优先级最高的元素(对于最小堆而言,优先级最高即为最小值)。其内部实现通常为最小堆或最大堆。

特点

  • 基于堆的实现:PriorityQueue 底层基于堆(通常是最小堆)实现,因此能够在 O(log n) 时间复杂度内完成插入和删除操作。
    • ⚠️ 最小堆,即值最小的元素在最上面,其余所有值都比它大,对应到数组中,索引为0的第一个元素就是值最小的元素,此处值小视为优先级大,举个例子,1表示优先级最高,2表示次优先级
  • 自然顺序或自定义顺序:可以使用元素的自然顺序(通过实现 Comparable 接口)或提供一个 Comparator 来自定义顺序。
    • ⚠️ 可以存在相同优先级的元素,但是顺序不能保证
  • 无序性:PriorityQueue 并不保证元素的顺序,但保证优先级最高的元素总是位于队首。
  • 不允许 null 元素:PriorityQueue 不允许插入 null 元素,以避免在比较时出现 NullPointerException。

使用场景

  • 任务调度:适用于调度系统中需要按优先级处理任务的场景。
  • 路径查找算法:如 Dijkstra 算法,A* 搜索算法等,需要优先处理优先级高的节点。
  • 实时处理系统:需要根据优先级动态处理事件或数据的场景。
任务调度中的优先级处理任务示例:医院急诊室

假设我们有一个医院的急诊室(ER),在这个急诊室里,病人的治疗优先级根据他们的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医院的管理系统需要根据优先级来处理这些病人的治疗顺序。这个场景非常适合使用一个优先级队列(PriorityQueue)来调度任务。

场景描述
  1. 病人分类:病人进入急诊室时,会由护士进行初步检查和分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病人被分为不同的优先级:

    • 1级(最高优先级):危及生命的病情,如心脏病发作、严重外伤等。
    • 2级(较高优先级):严重但不立即危及生命的病情,如严重骨折、高烧等。
    • 3级(中等优先级):需要尽快处理但不属于紧急情况的病情,如轻微骨折、中度发烧等。
    • 4级(低优先级):可以等待的病情,如轻微感冒、轻度擦伤等。
  2. 病人治疗:医生会根据病人的优先级顺序进行治疗。优先级高的病人会优先被医生处理。

代码示例

我们可以使用Java中的PriorityQueue来模拟这个过程。

import java.util.PriorityQueue;

class Patient implements Comparable<Pati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severity;

    public Patient(String name, int severity) {
        this.name = name;
        this.severity = severity;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int getSeverity() {
        return severity;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Patient other) {
        // 优先级队列按病情严重程度排序,严重程度越高(数值越低),优先级越高
        return Integer.compare(this.severity, other.severity);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Patient{name='" + name + "', severity=" + severity + '}';
    }
}

public class EmergencyRoom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iorityQueue<Patient> emergencyRoomQueue = new PriorityQueue<>();

        // 添加病人到优先级队列中
        emergencyRoomQueue.add(new Patient("John Doe", 2));
        emergencyRoomQueue.add(new Patient("Jane Smith", 1));
        emergencyRoomQueue.add(new Patient("Jim Brown", 3));
        emergencyRoomQueue.add(new Patient("Jake White", 4));

        // 处理病人
        while (!emergencyRoomQueue.isEmpty()) {
            Patient patient = emergencyRoomQueue.poll();
            System.out.println("Treating patient: " + patient);
        }
    }
}
解释
  • 病人类(Patient):病人有名字和病情严重程度。实现Comparable接口使得病人可以按严重程度排序。
  • 优先级队列(PriorityQueue):用来存储和排序病人。病情越严重(数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 处理病人:从优先级队列中取出病人进行治疗,病情最严重的病人会首先被处理。
Dijkstra 算法与 PriorityQueue 结合的路径查找示例

Dijkstra算法是一种用于寻找图中节点之间最短路径的算法。它广泛应用于网络路由、地图导航等领域。该算法使用优先级队列来高效地选择当前最短路径的节点。

示例场景

假设我们有一个带权重的无向图,图中节点代表城市,边的权重代表城市之间的距离。我们需要找到从起点城市到其他所有城市的最短路径。

      10
  A ------- B
  | \       |
 1|  \9    |5
  |    \    |
  C------- D
       7 
  • 边 (A, B) 的权重为 10
  • 边 (A, C) 的权重为 1
  • 边 (A, D) 的权重为 9
  • 边 (B, D) 的权重为 5
  • 边 (C, D) 的权重为 7
代码实现
import java.util.*;

class Node implements Comparable<Node> {
    public final String name;
    public int distance = Integer.MAX_VALUE;
    public List<Edge> edges = new ArrayList<>();

    public Nod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Node other) {
        return Integer.compare(this.distance, other.distance);
    }
}

class Edge {
    public final Node target;
    public final int weight;

    public Edge(Node target, int weight) {
        this.target = target;
        this.weight = weight;
    }
}

public class Dijkstra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图的节点
        Node nodeA = new Node("A");
        Node nodeB = new Node("B");
        Node nodeC = new Node("C");
        Node nodeD = new Node("D");

        // 创建图的边
        nodeA.edges.add(new Edge(nodeB, 10));
        nodeA.edges.add(new Edge(nodeC, 1));
        nodeA.edges.add(new Edge(nodeD, 9));
        nodeB.edges.add(new Edge(nodeD, 5));
        nodeC.edges.add(new Edge(nodeD, 7));

        // 创建节点集合
        List<Node> nodes = Arrays.asList(nodeA, nodeB, nodeC, nodeD);

        // 执行 Dijkstra 算法
        dijkstra(nodeA);

        // 输出从起点到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距离
        for (Node node : nodes) {
            System.out.println("Distance from A to " + node.name + " is " + node.distance);
        }
    }

    public static void dijkstra(Node source) {
        source.distance = 0;
        PriorityQueue<Node> queue = new PriorityQueue<>();
        queue.add(source);

        while (!queue.isEmpty()) {
            Node current = queue.poll();

            for (Edge edge : current.edges) {
                Node target = edge.target;
                int distanceThroughCurrent = current.distance + edge.weight;

                if (distanceThroughCurrent < target.distance) {
                    queue.remove(target);
                    target.distance = distanceThroughCurrent;
                    queue.add(target);
                }
            }
        }
    }
}
详细步骤说明
  1. 初始化节点:为每个节点创建一个对象,初始化其名称、距离和邻接边列表。
  2. 创建边:为每个节点创建与其他节点相连的边,并设置边的权重。
  3. Dijkstra 算法初始化
    • 将起始节点的距离设为 0(表示从起始节点到自身的距离为 0)。
    • 将所有节点添加到优先级队列中。
  4. 处理队列中的节点
    • 从优先级队列中取出距离最短的节点(初始时为起始节点)。
    • 对于该节点的每个邻接节点,计算从起始节点经过当前节点到达该邻接节点的距离。
    • 如果新计算的距离比当前记录的距离短,则更新该邻接节点的距离,并将其重新添加到优先级队列中。
  5. 重复步骤 4,直到优先级队列为空。
解释
  • 优先级队列PriorityQueue 在这里用于高效地选择当前距离最短的节点进行处理。每次从队列中取出的节点都是当前最短路径的节点。
  • 节点距离更新:通过检查和更新邻接节点的距离,确保每个节点记录的距离始终是从起始节点到达该节点的最短距离。

示例代码

import java.util.PriorityQueue;

public class PriorityQueue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一个 PriorityQueue
        PriorityQueue<Integer> pq = new PriorityQueue<>();

        // 添加元素
        pq.offer(10);
        pq.offer(20);
        pq.offer(15);

        // 获取并移除队首元素
        System.out.println("Polling: " + pq.poll());  // 输出 10

        // 获取队首元素但不移除
        System.out.println("Peek: " + pq.peek());  // 输出 15

        // 遍历元素
        pq.forEach(element -> System.out.println("Element: " + element));
    }
}

内部实现

PriorityQueue 底层使用一个数组(Object[] queue)来存储元素。该数组是动态扩展的,当容量不足时会自动扩容。

  • 插入元素:插入元素时,会将新元素添加到堆的末尾,然后通过上浮操作(heapify-up)维持堆的性质。
  • 删除元素:删除元素时,会将堆顶元素移除,并将堆末尾的元素移动到堆顶,然后通过下沉操作(heapify-down)维持堆的性质。
核心操作
  1. 插入元素

    插入元素时,PriorityQueue 会将新元素添加到数组的末尾,然后通过上浮操作(sift up)将其放置到正确的位置,以维持堆的性质。

    private void siftUpComparable(int k, E x) {
        Comparable<? super E> key = (Comparable<? super E>) x;
        while (k > 0) {
            int parent = (k - 1) >>> 1;
            Object e = queue[parent];
            if (key.compareTo((E) e) >= 0)
                break;
            queue[k] = e;
            k = parent;
        }
        queue[k] = key;
    }
    
  2. 删除元素

    删除堆顶元素时(即优先级最高的元素),PriorityQueue 会将最后一个元素移动到堆顶,然后通过下沉操作(sift down)将其放置到正确的位置,以维持堆的性质。

    private void siftDownComparable(int k, E x) {
        Comparable<? super E> key = (Comparable<? super E>)x;
        int half = size >>> 1; // loop while a non-leaf
        while (k < half) {
            int child = (k << 1) + 1; // assume left child is least
            Object c = queue[child];
            int right = child + 1;
            if (right < size &&
                ((Comparable<? super E>) c).compareTo((E) queue[right]) > 0)
                c = queue[child = right];
            if (key.compareTo((E) c) <= 0)
                break;
            queue[k] = c;
            k = child;
        }
        queue[k] = key;
    }
    
  3. 扩容

    当数组容量不足时,PriorityQueue 会通过复制现有数组并将其大小增加一倍来进行扩容。

    private void grow(int minCapacity) {
        int oldCapacity = queue.length;
        // Double size if small; else grow by 50%
        int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 64) ?
                                         (oldCapacity + 2) :
                                         (oldCapacity >> 1));
        // overflow-conscious code
        if (newCapacity - MAX_ARRAY_SIZE > 0)
            newCapacity = hugeCapacity(minCapacity);
        queue = Arrays.copyOf(queue, newCapacity);
    }
    

注意事项

  • 不保证元素顺序:PriorityQueue 仅保证优先级最高的元素在队首,并不保证其他元素按优先级有序。
  • 线程安全:PriorityQueue 不是线程安全的,在并发环境中使用时需要额外的同步措施,如使用 PriorityBlockingQueue
  • 比较器一致性:提供的比较器应当与元素的 equals 方法一致,否则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行为。

最佳实践

  • 合适的初始容量:在创建 PriorityQueue 时,可以指定初始容量以避免频繁扩容。
  • 避免 null 元素:确保不插入 null 元素,以避免在堆操作时出现 NullPointerException。
  • 合理的 Comparator:如果使用自定义顺序,提供一个合理且性能优良的 Comparator 实现。

堆(Heap)

堆是一种特殊的树形数据结构,它满足以下特性:

  1. 完全二叉树:堆总是完全二叉树,即除了最后一层外,每一层都是满的,并且最后一层的节点尽可能靠左。
  2. 堆性质:每个节点的值都大于或小于其子节点的值,这决定了堆的类型。

堆通常有两种类型:

  • 最大堆(Max Heap):每个节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堆顶元素是最大值。
  • 最小堆(Min Heap):每个节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堆顶元素是最小值。
最大堆示例
        10
       /  \
      9    8
     / \  / \
    7  6 5   4
   / \
  3   2
最小堆示例
        1
       / \
      3   2
     / \ / \
    7  6 5  4
   / \
  9  8

最小堆(Min Heap)

最小堆是一种堆数据结构,其中每个节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它具有以下特性:

  1. 根节点最小:堆顶(根节点)的元素是整个堆中最小的。
  2. 部分有序:堆的任意子树都是一个最小堆。
操作
  • 插入:将新元素添加到堆的末尾,然后通过“上浮”操作(调整位置,使新元素上升到适当位置)维持堆性质。
  • 删除最小元素:将堆顶元素(最小元素)移除,并将堆的最后一个元素移到堆顶,然后通过“下沉”操作(调整位置,使该元素下沉到适当位置)维持堆性质。
  • 堆化:对一个无序数组进行调整,构建一个最小堆。
插入操作示例

将元素 0 插入到以下最小堆:

        1
       / \
      3   2
     / \ / \
    7  6 5  4
   / \
  9  8

结果为:

        0
       / \
      3   1
     / \ / \
    7  6 5  2
   / \
  9  8
删除操作示例

从以下最小堆中删除根节点:

        1
       / \
      3   2
     / \ / \
    7  6 5  4
   / \
  9  8

结果为:

        2
       / \
      3   4
     / \ / \
    7  6 5  8
   /
  9

堆的应用

堆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

  • 优先队列:使用最小堆或最大堆实现优先队列,确保每次出队的是优先级最高或最低的元素。
  • 排序算法:堆排序利用堆的性质对数组进行排序,时间复杂度为 O(n log n)。
  • 图算法:在 Dijkstra 最短路径算法和 Prim 最小生成树算法中使用最小堆提高效率。
  • 内存管理: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系统使用堆数据结构分配和释放内存。
  • 14
    点赞
  •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