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通过整合敏捷开发、螺旋式开发与整车V型开发模式,实现了软硬件解耦与协同开发,这一策略的落地主要基于以下技术架构和合作模式:
1. 开发模式的创新性结合
- 敏捷开发与螺旋式开发:在软件定义汽车(SDV)时代,赛力斯采用敏捷开发快速响应需求变化,通过迭代和用户反馈持续优化功能;螺旋式开发则通过风险分析和渐进式验证,适应复杂系统开发需求。这两种模式支持软件功能的快速迭代,例如通过OTA升级持续推送新功能。
- 与整车V型开发模式结合:传统V型开发模式强调硬件与软件的紧密耦合,而赛力斯将其与敏捷/螺旋开发结合,实现软硬件开发的解耦。例如,软件可在不同阶段独立开发验证,不依赖硬件进度,同时通过分层架构(如六层平台)实现协同。
2. 技术架构的模块化设计
- 六层架构平台:赛力斯的智能电动数字化平台包含机械层、能源层、电子电气架构层、操作系统层、整车功能应用层及云端大数据层。这种分层设计使硬件(如增程器、电驱系统)与软件(如鸿蒙OS、智能算法)解耦,支持模块化替换和升级。
- 通用化与延展性:例如,其纯电驱智能增程平台DE-i支持纯电/增程多模式,兼容轿车、SUV、MPV等车型,硬件可插拔设计降低了开发复杂度;软件层面基于SOA架构的操作系统支持功能灵活配置。
3. 研发流程与制造体系的适配
- 数字化工厂与柔性制造:赛力斯通过“六化”(精益化、柔性化等)技术路线和“四位一体”智能制造架构,实现产品个性化定制、供应链敏捷化和制造柔性化。例如,工厂内3000+机器人协同和自动化物流体系,能够快速响应软硬件变更需求。
- 全生命周期协同:从设计(如与华为联合定义电子电气架构)到测试(智能测试平台覆盖全链路质量防护),再到OTA持续升级(如动态扭矩调节算法),软硬件开发始终并行且协同。
4. 跨界合作模式的优势
- 与华为的智选模式:华为负责智能化核心(如鸿蒙OS、自动驾驶算法),赛力斯主导整车制造与硬件集成。双方通过联合设计、分工协作,实现软硬件解耦开发。例如,问界M5/M7的电子电气架构由双方共同定义,软件功能由华为深度优化。
- 资源互补与快速迭代:华为的ICT技术加速了赛力斯软件能力提升,而赛力斯的制造经验保障了硬件可靠性。这种分工使双方能专注于长板领域,缩短开发周期(如2022年一年内推出三款新车)。
总结
赛力斯通过开发模式融合(敏捷+螺旋+V型)、技术架构分层解耦(六层平台、模块化设计)及跨界协同生态(华为智选模式),实现了软硬件的高效解耦与协同。这一模式不仅支持快速迭代(如OTA升级、车型扩展),还降低了开发成本,成为其抢占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