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背景与核心突破
谷歌量子处理器通过超导微波光子链路实现跨芯片纠缠分发,其保真度达到99.4%,单量子态传输速率达1Gb/s。这一成果标志着量子计算从单芯片架构向分布式网络的跨越式发展,为解决大规模量子计算的扩展性难题提供了关键路径。以下从技术架构、性能指标与创新点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二、技术实现路径与关键组件
1. 超导微波光子链路的物理基础
- 量子比特类型:采用超导量子比特(Transmon或Xmon)作为纠缠源,其单量子比特门保真度>99.9%(基于Sycamore芯片的优化设计)。
- 微波-光子转换机制:通过集成铌酸锂(LiNbO₃)电光调制器,将微波信号转换为光脉冲(波长1550nm),利用光纤或片上光子波导进行传输。此过程需维持极低温环境(~10mK)以抑制热噪声对超导电路的影响。
- 低损耗互连设计:采用超导同轴线与阻抗匹配技术,将信道单光子品质因子提升至8.1×10⁵,信道相干时间达26.4μs(与单芯片量子比特相当)。
2. 跨芯片纠缠分发协议
- 分布式纠缠生成:
- 在源芯片上制备 贝尔态(Bell 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