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形机器人的设计中,灵巧手无疑是最关键和最复杂的部件之一。它不仅需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精确性,还需要在体积和重量上与人手相媲美。本文将深入探讨灵巧手的设计原理和技术挑战,并以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灵巧手的重要性
人形机器人的设计源于仿生学的考虑。人类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已经具备了发达的四肢和灵活的运动机能。无论是工业级场景还是消费级场景,机器人的设计都围绕人的能动性展开。在人体中,上肢功能占全身功能的60%,而手指功能又占到上肢功能的90%。因此,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平替人类的关键末端执行器。
灵巧手的设计挑战
人手具有27块骨头、19个关节、34块肌肉和48条神经,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要用机电设计实现同样的运动性能,同时将体积控制在与人手相当的范围内,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灵巧手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关节数量、传动机构、驱动方式等。
灵巧手的发展历程
灵巧手的发展可以分为两条线:一是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如日本70年代研发的OKKA;二是人形机器人的仿生设计。工业机器人的灵巧手通常采用三指设计,具备复杂的操作能力。而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手则需要采用五指设计,以更好地模拟人手的功能。
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的灵巧手设计
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一个典型代表。其灵巧手具备11个自由度,采用电驱动和箭绳传动的设计方案。以下是特斯拉灵巧手的详细设计原理:
自由度和电机布局
特斯拉的灵巧手具备11个自由度,由六个电机驱动。这种欠驱动设计的好处是避免在手指的远端关节部署电机,从而减轻手指的重量,提高灵活性。具体来说,四根手指各有一个电机驱动,大拇指则由两个电机驱动。
传动机构
特斯拉的灵巧手采用箭绳传动机构,由配备涡轮蜗杆的空心杯电机驱动。涡轮蜗杆的作用是将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同时起到减速和锁定作用。空心杯电机是一种没有铁芯转子的直流伺服电机,转动惯量小,控制精度高。
关节设计
特斯拉的灵巧手每根手指有两个关节,大拇指有两个方向的运动(合并打开和外展内展)。手指的远端关节是被动自由度,通过扭力弹簧实现复位。手指的各个部位配备霍尔传感器,用于检测位置,从而根据任务需求拉动或释放箭绳。
灵巧手的未来发展
灵巧手的发展将是人形机器人竞争的重要维度之一。未来的竞争可以分为两个方面:AI的竞争和灵巧手的竞争。AI的竞争是通过端到端神经网络的训练,实现高度的拟人态,学会实用技能。而灵巧手的能力将是AI技术的物理天花板。只有灵巧手实现突破,人形机器人才有可能在众多场景中直接取代人类。
结论
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中最精密和最复杂的机械部件。它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关节数量、传动机构、驱动方式等。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是一个典型代表,其灵巧手采用电驱动和箭绳传动的设计方案,具备11个自由度。未来,灵巧手的发展将是人形机器人竞争的重要维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