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核心技术之内存管理机制---垃圾收集

 在Java程序运行的过程中,线程间不可见的内存区域: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随着线程而诞生,当线程结束时,它们也一并被清空销毁。每一个栈帧中分配多少内存基本上是在类结构确定下来时就已知的,因此,这几个区域的内存分配和回收都具备确定性,在这几个区域内就不需要过多考虑回收的问题,因为方法结束或者线程结束时,内存自然就跟随着回收了
 但是Java堆和方法区不一样。只有当我们的Java程序运行时我们才能得知会创建哪些对象,这部分内存的分配和回收都是动态的,垃圾收集器所关注的是这部分内存。

已死对象的判断

 已经死亡的对象就是我们Java程序中的垃圾,我也是Java学习者中的垃圾,需要被垃圾收集器回收,垃圾收集器在对堆进行回收前,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确定这些对象之中哪些还“存活”着,哪些已经“死去”。

引用计数算法

 很多教科书判断对象是否存活的算法是这样的:给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数器值就加1;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值就减1;任何时刻计数器为0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引用计数法设计简单、使用方便,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它很难解决对象之间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比如说,对象objA和objB都有字段instance,赋值令objA.instance=objB及objB.instance=objA,除此之外,这两个对象再无任何引用,实际上这两个对象已经不可能再被访问,但是它们因为互相引用着对方,导致它们的引用计数都不为0,于是引用计数算法无法通知GC收集器回收它们。

引用计数算法的缺陷

/**
*testGC()方法执行后,objA和objB会不会被GC呢?
*@author zzm
*/
public class ReferenceCountingGC{
	public Object instance=null;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_1MB=1024*1024/**
	*这个成员属性的唯一意义就是占点内存,以便能在GC日志中看清楚是否被回收过
	*/
	private byte[]bigSize=new byte[2*_1MB]public static void testGC(){
		ReferenceCountingGC objA=new ReferenceCountingGC();
		ReferenceCountingGC objB=new ReferenceCountingGC();
		objA.instance=objB;
		objB.instance=objA;
		objA=null;
		objB=null;
		//假设在这行发生GC,objA和objB是否能被回收?
		System.gc();
	}
}

运行结果:

[F u l l G C(S y s t e m)[T e n u r e d:0 K-2 1 0 K(1 0 2 4 0 K),0.0 1 4 9 1 4 2 s e c s]4603K-210K(19456K),[Perm:2999K-2999K(21248K)]0.0150007 secs][Times:user=0.01 sys=0.00,real=0.02 secs]
Heap
def new generation total 9216K,used 82K[0x00000000055e00000x0000000005fe00000x0000000005fe0000)
Eden space 8192K,1%used[0x00000000055e00000x00000000055f48500x0000000005de0000)
from space 1024K,0%used[0x0000000005de00000x0000000005de00000x0000000005ee0000)
to space 1024K,0%used[0x0000000005ee00000x0000000005ee00000x0000000005fe0000)
tenured generation total 10240K,used 210K[0x0000000005fe00000x00000000069e00000x00000000069e0000)
the space 10240K,2%used[0x0000000005fe00000x0000000006014a180x0000000006014c000x00000000069e0000)
compacting perm gen total 21248K,used 3016K[0x00000000069e00000x0000000007ea00000x000000000bde0000)
the space 21248K,14%used[0x00000000069e00000x0000000006cd23980x0000000006cd24000x0000000007ea0000)
No shared spaces configured.

 从运行结果中可以清楚看到,GC日志中包含“4603K->210K”,意味着虚拟机并没有因为这两个对象互相引用就不回收它们,这也从侧面说明虚拟机并不是通过引用计数算法来判断对象是否存活的

可达性分析算法

 该算法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称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用图论的话来说,就是从GC Roots到这个对象不可达)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

 该方法解决了引用计数算法无法解决的对象互相引用的问题的问题。对象们虽然互相有关联,但是如果它们到GC Roots是不可达的,所以它们将会被判定为是可回收的对象。

在Java语言中,可作为GC Roots的对象包括下面几种:

  • 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 本地方法栈中JNI(即一般说的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再谈引用

 无论是通过引用计数算法判断对象的引用数量,还是通过可达性分析算法判断对象的引用链是否可达,判定对象是否存活都与“引用”有关。
 JDK1.2以前,Java中对引用的定义很狭隘,当时只是单纯地把reference类型的数据中存储的数值代表的是另外一块内存的起始地址,就称这块内存代表着一个引用。
 JDK1.2以后,Java将引用分为了强引用(StrongReference)软引用(Soft Reference)弱引用(Weak Reference)虚引用(PhantomReference) 4种,这4种引用强度依次逐渐减弱。

  • 强引用就是指在程序代码之中普遍存在的,类似“Object obj=new Object()”这类的引用,只要强引用还存在,垃圾收集器永远不会回收掉被引用的对象
  • 软引用是用来描述一些还有用但并非必需的对象。对于软引用关联着的对象,在系统将要发生内存溢出异常之前,将会把这些对象列进回收范围之中进行第二次回收。如果这次回收还没有足够的内存,才会抛出内存溢出异常。在JDK 1.2之后,提供了SoftReference类来实现软引用。
  • 弱引用也是用来描述非必需对象的,但是它的强度比软引用更弱一些,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只能生存到下一次垃圾收集发生之前。当垃圾收集器工作时,无论当前内存是否足够,都会回收掉只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在JDK 1.2之后,提供了WeakReference类来实现弱引用。
  • 虚引用也称为幽灵引用或者幻影引用,它是最弱的一种引用关系。一个对象是否有虚引用的存在,完全不会对其生存时间构成影响,也无法通过虚引用来取得一个对象实例。为一个对象设置虚引用关联的唯一目的就是能在这个对象被收集器回收时收到一个系统通知。在JDK 1.2之后,提供了PhantomReference类来实现虚引用。

生存还是死亡

 即使在可达性分析算法中不可达的对象,也并非是“非死不可”的,这时候它们暂时处于“缓刑”阶段,要真正宣告一个对象死亡,至少要经历两次标记过程:

  • 如果对象在进行可达性分析后发现没有与GC Roots相连接的引用链,那它将会被第一次标记并且进行一次筛选,筛选的条件是此对象是否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
  • 如果这个对象被判定为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那么这个对象将会放置在一个叫做F-Queue的队列之中,并在稍后由一个由虚拟机自动建立的、低优先级的Finalizer线程去执行它,稍后GC将对F-Queue中的对象进行第二次小规模的标记。

 如果对象要在finalize()中成功拯救自己——只要重新与引用链上的任何一个对象建立关联即可,譬如把自己(this关键字)赋值给某个类变量或者对象的成员变量,那在第二次标记时它将被移除出“即将回收”的集合;如果对象这时候还没有逃脱,那基本上它就真的被回收了。

一次对象自我拯救的演示

/**
*此代码演示了两点:
*1.对象可以在被GC时自我拯救。
*2.这种自救的机会只有一次,因为一个对象的finalize()方法最多只会被系统自动调用一次
*@author zzm
*/
public class FinalizeEscapeGC{
	public static FinalizeEscapeGC SAVE_HOOK=null;
	public void isAlive(){
		System.out.println("yes,i am still alive:)");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finalize()throws Throwable{
		super.finalize();
		System.out.println("finalize mehtod executed!");
		FinalizeEscapeGC.SAVE_HOOK=thi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throws Throwable{
		SAVE_HOOK=new FinalizeEscapeGC();
		//对象第一次成功拯救自己
		SAVE_HOOK=null;
		System.gc();
		//因为finalize方法优先级很低,所以暂停0.5秒以等待它
		Thread.sleep(500);
		if(SAVE_HOOK!=null){
			SAVE_HOOK.isAlive();
		}else{
			System.out.println("no,i am dead:(");
		}
		//下面这段代码与上面的完全相同,但是这次自救却失败了
		SAVE_HOOK=null;
		System.gc();
		//因为finalize方法优先级很低,所以暂停0.5秒以等待它
		Thread.sleep(500);
		if(SAVE_HOOK!=null){
			SAVE_HOOK.isAlive();
		}else{
			System.out.println("no,i am dead:(");
		}
	}
}

运行结果:

finalize mehtod executed!
yes,i am still alive:)
no,i am dead:(

 任何一个对象的finalize()方法都只会被系统自动调用一次,如果对象面临下一次回收,它的finalize()方法不会被再次执行,因此第二段代码的自救行动失败了。

回收方法区

 很多人认为方法区(永久代)中没有垃圾收集,而且Java虚拟机规范中确实说过可以不要求虚拟机在方法区实现垃圾收集。因为在堆中,尤其是在新生代中,常规应用进行一次垃圾收集一般可以回收70%~95%的空间,而永久代的垃圾收集效率远低于此,垃圾收集的性价比实在是太低。

永久代的垃圾收集主要回收两部分内容:废弃常量无用的类

 (1)回收废弃常量与回收Java堆中的对象非常类似。以常量池中字面量的回收为例,假如一个字符串“abc”已经进入了常量池中,但是当前系统没有任何一个String对象是叫做“abc”的,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任何String对象引用常量池中的“abc”常量,也没有其他地方引用了这个字面量,如果这时发生内存回收,而且必要的话,这个“abc”常量就会被系统清理出常量池。常量池中的其他类(接口)、方法、字段的符号引用也与此类似。

 (2)判定一个常量是否是“废弃常量”比较简单,而要判定一个类是否是“无用的类”的条件则相对苛刻许多。类需要同时满足下面3个条件才能算是“无用的类”:

  • 该类所有的实例都已经被回收,也就是Java堆中不存在该类的任何实例。
  • 加载该类的ClassLoader已经被回收
  • 该类对应的java.lang.Class对象没有在任何地方被引用,无法在任何地方通过反射访问该类的方法。

 虚拟机可以对满足上述3个条件的无用类进行回收,这里说的仅仅是“可以”,而并不是和对象一样,不使用了就必然会回收。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