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二)物理层(数据通信/信道复用)-谢希仁第7版笔记

本文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传输媒体类型、信道复用技术。内容涵盖数据的串行传输、模拟与数字信号的区别、基带与带通调制、信道极限容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各种传输媒体的特性,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此外,还深入探讨了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和码分复用等复用技术。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2 物理层

前言

  • 笔记特点:以谢希仁教授的《计算机网络第7版》为教材,涵盖书中所有重点知识,并进行有侧重地进行总结。
  • 适合对象:期末党、考研党以及计算机爱好者。
  •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七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2] 王道论坛.2021年计算机网络考研复习指导[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
注:除特别备注外,博文插图均来自参考文献[1].

2.1 基本概念

物理层作用: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具体的传输媒体。物理层的作用正是要尽可能地屏蔽掉这些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使物理层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
数据在计算机内部多采用并行传输方式,但数据在通信线路(传输媒体) 上的传输方式一般都是串行传输(出于经济上的考虑) ,即逐个比特按照时间顺序传输。因此物理层还要转换传输方式

特性:

  • 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等。
  •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 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的意义。
  •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2 数据通信

2.2.1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即源系统(或发送端、发送方)、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目的系统(或接收端、接收方)。

源系统包括:

  • 源点: 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
  • 发送器:把源点生成的数字比特流进行编码后,再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典型的发送器就是调制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