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中各个对象的含义,以及对象复制工具类(浅拷贝和深拷贝)

独白

在日常开发中,特别是微服务中,基本上不同的服务不同的人维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命名习惯。我么来讨论一下经常用到的一些对象。

各个对象的概念

VO(View Object): 视图对象,用于展示层,它的作用是把某个指定页面(或组件)的所有数据封装起来。
DTO(Data Transfer Object): 数据传输对象,这个概念来源于J2EE的设计模式,原来的目的是为了EJB的分布式应用提供粗粒度的数据实体,以减少分布式调用的次数,从而提高分布式调用的性能和降低网络负载,但在这里,我泛指用于展示层与服务层之间的数据传输对象。
DO(Domain Object): 领域对象,就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有形或无形的业务实体。
PO(Persistent Object): 持久化对象,它跟持久层(通常是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形成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如果持久层是关系型数据库,那么,数据表中的每个字段(或若干个)就对应PO的一个(或若干个)属性。

模型:

 下面以一个时序图建立简单模型来描述上述对象在三层架构应用中的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用户发出请求(可能是填写表单),表单的数据在展示层被匹配为VO。
  • 展示层把VO转换为服务层对应方法所要求的DTO,传送给服务层。
  • 服务层首先根据DTO的数据构造(或重建)一个DO,调用DO的业务方法完成具体业务。
  • 服务层把DO转换为持久层对应的PO(可以使用ORM工具,也可以不用),调用持久层的持久化方法,把PO传递给它,完成持久化操作。
  • 对于一个逆向操作,如读取数据,也是用类似的方式转换和传递,略。

VO与DTO的区别:

对于绝大部分的应用场景来说,DTO和VO的属性值基本上是一致的,他们通常都是POJO,因此没必要多次一举,但是不要忘记这是实现层次的思维,对于设计层面来说,概念上还是应该存在VO和DTO,因为两者有者本质的区别,DTO代表服务层需要接收的数据和返回的数据,而VO代表展示层需要显示的数据。

VO与DTO的应用:

上面只是用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VO与DTO在概念上的区别,本节将会告诉你如何在应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以下才场景中,我们可以考虑把VO与DTO二合为一(注意:是实现层面):
  • 当需求非常清晰稳定,而且客户端很明确只有一个的时候,没有必要把VO和DTO区分开来,这时候VO可以退隐,用一个DTO即可,为什么是VO退隐而不是DTO?回到设计层面,服务层的职责依然不应该与展示层耦合,所以,对于前面的例子,你很容易理解,DTO对于“性别”来说,依然不能用“帅哥美女”,这个转换应该依赖于页面的脚本(如JavaScript)或其他机制(JSTL、EL、CSS)
  • 即使客户端可以进行定制,或者存在多个不同的客户端,如果客户端能够用某种技术(脚本或其他机制)实现转换,同样可以让VO退隐

以下场景需要优先考虑VO、DTO并存:

  • 上述场景的反面场景
  • 因为某种技术原因,比如某个框架(如Flex)提供自动把POJO转换为UI中某些Field时,可以考虑在实现层面定义出VO,这个权衡完全取决于使用框架的自动转换能力带来的开发和维护效率提升与设计多一个VO所多做的事情带来的开发和维护效率的下降之间的比对。
  • 如果页面出现一个“大视图”,而组成这个大视图的所有数据需要调用多个服务,返回多个DTO来组装(当然,这同样可以通过服务层提供一次性返回一个大视图的DTO来取代,但在服务层提供一个这样的方法是否合适,需要在设计层面进行权衡)。

DTO与DO的区别:

	首先是概念上的区别,DTO是展示层和服务层之间的数据传输对象(可以认为是两者之间的协议),而DO是对现实世界各种业务角色的抽象,这就引出了两者在数据上的区别,例如UserInfo和User(对于DTO和DO的命名规则,请参见笔者前面的一篇博文),对于一个getUser方法来说,本质上它永远不应该返回用户的密码,因此UserInfo至少比User少一个password的数据。而在领域驱动设计中,正如第一篇系列文章所说,DO不是简单的POJO,它具有领域业务逻辑。

DO与PO的区别:

  DO和PO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一一对应的,PO是只含有get/set方法的POJO,但某些场景还是能反映出两者在概念上存在本质的区别:
  • DO在某些场景下不需要进行显式的持久化,例如利用策略模式设计的商品折扣策略,会衍生出折扣策略的接口和不同折扣策略实现类,这些折扣策略实现类可以算是DO,但它们只驻留在静态内存,不需要持久化到持久层,因此,这类DO是不存在对应的PO的。
  • 同样的道理,某些场景下,PO也没有对应的DO,例如老师Teacher和学生Student存在多对多的关系,在关系数据库中,这种关系需要表现为一个中间表,也就对应有一个TeacherAndStudentPO的PO,但这个PO在业务领域没有任何现实的意义,它完全不能与任何DO对应上。这里要特别声明,并不是所有多对多关系都没有业务含义,这跟具体业务场景有关,例如:两个PO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具体业务,并且这种关系存在多种类型,那么这种多对多关系也应该表现为一个DO,又如:“角色”与“资源”之间存在多对多关系,而这种关系很明显会表现为一个DO——“权限”。
  • 某些情况下,为了某种持久化策略或者性能的考虑,一个PO可能对应多个DO,反之亦然。例如客户Customer有其联系信息Contacts,这里是两个一对一关系的DO,但可能出于性能的考虑(极端情况,权作举例),为了减少数据库的连接查询操作,把Customer和Contacts两个DO数据合并到一张数据表中。反过来,如果一本图书Book,有一个属性是封面cover,但该属性是一副图片的二进制数据,而某些查询操作不希望把cover一并加载,从而减轻磁盘IO开销,同时假设ORM框架不支持属性级别的延迟加载,那么就需要考虑把cover独立到一张数据表中去,这样就形成一个DO对应对个PO的情况。
  • PO的某些属性值对于DO没有任何意义,这些属性值可能是为了解决某些持久化策略而存在的数据,例如为了实现“乐观锁”,PO存在一个version的属性,这个version对于DO来说是没有任何业务意义的,它不应该在DO中存在。同理,DO中也可能存在不需要持久化的属性。

DO与PO的应用:

	由于ORM框架的功能非常强大而大行其道,而且JavaEE也推出了JPA规范,现在的业务应用开发,基本上不需要区分DO与PO,PO完全可以通过JPA,Hibernate Annotations/hbm隐藏在DO之中。虽然如此,但有些问题我们还必须注意:
  • 对于DO中不需要持久化的属性,需要通过ORM显式的声明,如:在JPA中,可以利用@Transient声明。
  • 对于PO中为了某种持久化策略而存在的属性,例如version,由于DO、PO合并了,必须在DO中声明,但由于这个属性对DO是没有任何业务意义的,需要让该属性对外隐藏起来,最常见的做法是把该属性的get/set方法私有化,甚至不提供get/set方法,但对于Hibernate来说,这需要特别注意,由于Hibernate从数据库读取数据转换为DO时,是利用反射机制先调用DO的空参数构造函数构造DO实例,然后再利用JavaBean的规范反射出set方法来为每个属性设值,如果不显式声明set方法,或把set方法设置为private,都会导致Hibernate无法初始化DO,从而出现运行时异常,可行的做法是把属性的set方法设置为protected。
  • 对于一个DO对应多个PO,或者一个PO对应多个DO的场景,以及属性级别的延迟加载,Hibernate都提供了很好的支持,请参考Hibnate的相关资料。

几种对象复制工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需要从数据查询数据页面展示时,查询数据经过三层架构将会从 DO 转为 DTO,最后再转为 VO,然后在页面中展示。
当业务简单的时候,我们手写代码,通过 getter/setter复制对象属性,十分简单。但是一旦业务变的复杂,对象属性变得很多,那么手写代码就会成为程序员的噩梦。
不但手写十分繁琐,非常耗时间,并且还可能容易出错。
下面筛选下几个常用的对象复制工具类:

  • Spring BeanUtils
  • MapStruct

一个好的属性复制工具类,需要哪些特性:

  • 基本属性复制,这个是基本功能
  • 不同类型的属性赋值,比如基本类型与其包装类型等
  • 不同字段名属性赋值,当然字段名应该尽量保持一致,但是实际业务中,由于不同开发人员,或者笔误拼错单词,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会字段名不一致的情况
  • 浅拷贝/深拷贝,浅拷贝会引用同一对象,如果稍微不慎,同时改动对象,就会踩到意想不到的坑

Spring BeanUtils

首先介绍是第一位应该是 Java 领域属性复制的最有名的工具类「Apache BeanUtils」,这个工具类想必很多人或多或少用过或则见过。
现在我们有两个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对比studentDO与 studentDTO对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面的对比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

  • 字段名不一致,属性无法复制
  • 类型不一致,属性无法复制。但是注意,如果类型为基本类型以及基本类型的包装类,这种可以转化
  • 嵌套对象字段,将会与源对象使用同一对象,即使用浅拷贝

MapStruct

首先需要把依赖包导入,主要由两个包组成:

  • org.mapstruct:mapstruct:包含了一些必要的注解,例如@Mapping。r若我们使用的JDK版本高于1.8,当我们在pom里面导入依赖时候,建议使用坐标是:org.mapstruct:mapstruct-jdk8,这可以帮助我们利用一些Java8的新特性。
  • apstruct:mapstruct-processor:注解处理器,根据注解自动生成mapper的实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

  • 部分类型不一致,可以自动转换,比如
    • 基本类型与包装类型
    • 基本类型的包装类型与 String
  • 深拷贝

关于深拷贝和浅拷贝

Java 中的数据类型分为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对于这两种数据类型,在进行赋值操作、用作方法参数或返回值时,会有值传递和引用(地址)传递的差别。

拷贝分类

根据对对象属性的拷贝程度(基本数据类和引用类型),会分为两种:

  • 浅拷贝 (Shallow Copy)
  • 深拷贝 (Deep Copy)

浅拷贝

  1. 浅拷贝介绍
    浅拷贝是按位拷贝对象,它会创建一个新对象,这个对象有着原始对象属性值的一份精确拷贝。如果属性是基本类型,拷贝的就是基本类型的值;如果属性是内存地址(引用类型),拷贝的就是内存地址 ,因此如果其中一个对象改变了这个地址,就会影响到另一个对象。即默认拷贝构造函数只是对对象进行浅拷贝复制(逐个成员依次拷贝),即只复制对象空间而不复制资源。

  2. 浅拷贝特点
    (1) 对于基本数据类型的成员对象,因为基础数据类型是值传递的,所以是直接将属性值赋值给新的对象。基础类型的拷贝,其中一个对象修改该值,不会影响另外一个。
    (2) 对于引用类型,比如数组或者类对象,因为引用类型是引用传递,所以浅拷贝只是把内存地址赋值给了成员变量,它们指向了同一内存空间。改变其中一个,会对另外一个也产生影响。

  3. 浅拷贝的实现
    实现对象拷贝的类,需要实现 Cloneable 接口,并覆写 clone() 方法。

深拷贝

深拷贝,在拷贝引用类型成员变量时,为引用类型的数据成员另辟了一个独立的内存空间,实现真正内容上的拷贝。

  1. 深拷贝特点
    (1) 对于基本数据类型的成员对象,因为基础数据类型是值传递的,所以是直接将属性值赋值给新的对象。基础类型的拷贝,其中一个对象修改该值,不会影响另外一个(和浅拷贝一样)。
    (2) 对于引用类型,比如数组或者类对象,深拷贝会新建一个对象空间,然后拷贝里面的内容,所以它们指向了不同的内存空间。改变其中一个,不会对另外一个也产生影响。
    (3) 对于有多层对象的,每个对象都需要实现 Cloneable 并重写 clone() 方法,进而实现了对象的串行层层拷贝。
    (4) 深拷贝相比于浅拷贝速度较慢并且花销较大。

参考

https://www.cnkirito.moe/orika/
https://www.hollischuang.com/archives/5337
http://dozer.sourceforge.net/documentation/usage.html
http://orika-mapper.github.io/orika-docs/faq.html
https://github.com/mapstruct/mapstruct-examples
https://www.jianshu.com/p/94dbef2de298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