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提问的观课量表,观课议课|如何使用观察和记录量表

原标题:观课议课|如何使用观察和记录量表

作者:陈大伟 成都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昨日,和“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华中师范大学班)的学员们交流。一方面是人数较少(3位),二是水平很高(都是特级),于是设定不做讲座,只做交流。为便于交流,我预先给三位老师设计提供了一下讨论话题(这大概也是先学后教,先自主学习、再合作学习,回到工作岗位上再实践学习、探究学习的思路):

(一)观察和研究他人的课,您出于哪些需要和目的?(二)在课堂观察中,您优先关注的内容和对象是什么?会有哪些准备?(三)如果其他老师来观察您的课(您为教研活动献课),您有什么样的期望和要求?(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这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的丰富和更新的多方面过程。同时,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各种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您怎么认识和理解?由此能想到哪些观课议课的注意事项?(五)您怎么看待课堂观察使用相关量表,您有什么样的运用经验?(六)观察课堂后,您怎么和老师交流,交流的内容和要点是什么?(七)您认为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能改变老师什么?(八)学校组织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

这是第五个问题:

c3210145d926890c8d382e13eaf60150.png

对这一问题,来自哈尔滨的赵宏国老师说:“好的课堂观察犹如做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首先是要保证问卷表的科学性问题,而现在的课堂观察量表很难保证科学性。”来自海南的方仁艳老师用工作室成员最近用观察量表进行作文教学的案例,讲述了老师们不能很快熟练使用量表的问题。听了他们的分享,我揭示了使用观察量表可能存在的矛盾:要科学意味着要精细要完整,而当观察量表变得精细和完整时,教师就难以适应和难以操作。

方老师是余映潮老师的铁粉,在方老师前期给我的书面资料中有她观察余老师课的感叹。我问方老师:“您观察余老师的课用观察量表吗?”在听到否定性结论的时候。我出示了如下PPT:

74348e3c6315c9e3f6ace422249636ed.png

是的,“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 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很多重要的事物都不能定量衡量,或许我们可以说最重要的事物都不能。”

从这种意义上,就观课议课而言(评课是需要量表的),我对量表提供始终持谨慎态度。因为我认同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见上面的问题),所以我更主张观课议课做基于情境的研究,基于教学故事的研究,这是一种具有“切面”性质的研究,而不是条分缕析的要素研究。

507a67067b9b84a65abf03dd0fbcb2ab.png

从切片研究的角度,我设计了观课议课的记录表:

eaa4c156fb180bf87bc844c345e7c5e3.png

这里就设计理念和使用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理念以及内容填写

(一)本表适用。进教室观察课,从目的上我分成以下几类:一是调查研究的调研课,二是比赛分等的评定课,三是反复锤炼的打磨课,四是研究改善教学的观议课。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目的需要的不同的工具和量表,本表主要适用于研究教学、促进教师发展的观议课,可用于打磨课,不适用于评定课和调研课。

(二)核心理念。(1)尊重教师,成就教师。本记录表不是用预定的自己的教学标准去框定教师、限定教师和评价教师,而是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通过观课议课帮助教师,成全教师。也就是不带预定标准,而是课堂上老师想研究什么,我们就观察什么,课堂上他们做过什么,我们就讨论什么。通过观课议课,让他们把想做的事情做得很好、做得更成功;帮他们研究和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因此,本观察表不设诸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关注内容的具体框架。(2)集中焦点,深入研究。一节课不期望解决所有的问题,本记录表不求面面俱到,而是集中一到几个焦点,深入思考,深入对话,通过研究有所发现,有所改变。(3)平等对话,相互学习。作为观课议课的记录表,本记录表特别设置听取授课者对相关问题的说明,以促进深入理解和对话,追求参与者作为学习者的平等定位,以及有所成长的过程;同时设置“议课的建构”追求、表达观课议课的实际效果。

(三)各栏目说明:

1.“有讨论价值的课堂现象和教育故事”说明。这使观课议课定位于讨论课堂上发生过的故事和现象。观课议课要基于现象,基于事实,面向现象,面向现象。基于现象而不是基于标准的观察和讨论体现对教师专业劳动的尊重,也使彼此之间的交流讨论心平气和,同时也避免相应的对话交流因为“空对空”而流于形式(这使观课议课追求实证研究的品性)。有讨论价值的现象可大可小,可以是教学整体结构、教学的思路与逻辑,也可以是学生的一次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作品……

2.“蕴含的教育启示、教育问题或教育疑难”说明。观课议课讨论的现象要有意义、有价值,这种意义表现为现象中蕴含了有讨论价值的教育启示、教育问题或教育疑难,也就是要回答“你为什么要说出这些现象来讨论”,里面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有什么启示值得总结?有什么疑难需要讨论?提出具有典型的、有价值的、参与教师感兴趣的课堂现象来讨论,观课者需要不断修炼一双能发现有讨论价值的教育现象的“慧眼”,善于进行课堂观察的教师首先表现为修炼出了这样的“慧眼”。

3.“对相关启示、问题、疑难的见解和创造”说明。“人因思而变”,观课者对有研究价值的教学现象要先行进行研究,具体表现为要发挥教学洞察力理解教学,同时发挥教学想象力创造教学。先行思考为参与对话做好准备,为参与对话创造条件;没有先行的思考,没有自己先行思考的东西在对话中就会处于“失语”状态,就可能失去存在感。其中的“见解”可以说对相关现象的认识、是对相关问题和现象的理性思考,是对实践原则、实践策略的提炼与抽象;而“创造”则是“假如我来教”,是思考和提供较为具体的实践方案与方法。

4.“授课教师的认识和见解”说明。“观课议课记录表”要记录对话。“看而不说,道义何在”,观察后不进行分享交流有点不讲道义;在观课者自己表达相关认识、见解之前之前一定要先听取授课教师的依据、意愿和自我反思,这是走向平等、走向理解、走向相互学习的前提条件。“毋意,毋固,毋必,毋我。”观课议课记录表强调听取授课教师见解的必要性,强调了对话讨论的议课特征。

5.“议课的建构”说明。议课是一种互动,但议课要避免无建构的互动,致力围绕“有价值的现象”进行“有建构的互动与对话”,这是提升议课质量的关键。要把相关建构落实在纸上,实现从教研经历中获得相关教学经验。相关建构表现为可以落实到实践行动的策略、方法上,以及落实到观念变革和思维方式的调整上。要力争从中抽象出有价值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形成新的教学常规,推动教学实践的真实变革。

6.“引发的其他思考,其他需研究的问题”说明。观课议课不是写句号,而是写成逗号,省略号。在彼此对话基础上,可以引发新的思考、新的问题,此栏可以填写这样的思考和问题,同时也可在此栏填写下一次观课议课的思考和要点,为下一次的观课议课行动研究做好准备。

3a14cf6332732eadb31c29cb57d31828.png

二、使用流程说明

(一)填写内容的形成:(1)1.2.3栏由观课教师在观课后,用10-15分钟选择、思考和填写。(2)4栏是对授课教师参与议课交流和表达的记录。(3)5栏是回顾、反思议课过程后再行填写(观课议课的主持人承担着提供该栏填写内容的主要责任)。

(二)使用量表规划议课的流程:

1.观课教师用白描的方式描述有讨论价值的课堂故事与现象。这里注意又两种选择:(1)如果认为效果理想,可以描述结果(用1.1);(2)如果效果不理想,暂时不描述效果,以避免授课教师理解成利用现象兴师问罪(用1.2)。

2.白描现象和故事后,以问号的句式提出讨论的问题(用2.1)。问题要依据课堂的现象,同时又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实践价值,使研究更有意义,更值得研究。问题提出以后,可以用“我对这个处理得不好”、“我很想讨论和研究这个问题”等话语表达对问题的关切,以避免授课教师成为问题的承受者和针对对象(用2.2)。很多时候,议课过程中会发现越来越有价值的问题(主持人也要不断澄清和提炼研究问题),所以,对研究的问题可能不断调整。但无论如何,观课议课需要针对问题,提炼不出问题前面的现象陈述也就失去了意义。

3.授课教师诚恳回应(用4.1和4.2),4.1是预先的思考,4.2是对授课教师所提课堂现象的看法。然后询问提问的观课教师(用4.3、4.4和4.5)。这种反问的意义在于:(1)表达授课教师学习的愿望;(2)让授课教师的经验走向开放;(3)呼唤他人参与,让对方意见出场;(4)促使所有参与者成为建设者。这一环无论如何不能少,如果授课教师忘了,主持人要代为询问。

4.观课议课教师针对授课教师的询问回应,根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用3.1描述自己看到的学习效果;用3.2说明自己对相关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这主要是认识性的;用3.3说明对自己的启示,对自己带来的帮助;用3.4表达自己的教学选择和设想)。

授课教师和上课教师的互动应该而且最好是多轮的,已促进对现象的深刻理解,促成对彼此经验的唤醒、碰撞和改造,加深对彼此的理解:(1)理解彼此的动机、处境、选择,理解彼此的经验;(2)理解教的行为对学生学习的意义,理解教学之间存在的可能关系;(3)理解当下处境中的教学可能选择,研究教学的可能创造。

5.基于3.4的互动,基于其他参与者的经验贡献与分享,主持人引导小结提升(用5.1提炼实践策略,找到新的路径、方法;用5.2触动经验,形成经验反思和改进;用5.3检讨思维,反省立场,建构新的实践哲学;用5.4检视是否可以在研究中形成和发现新的实践理论),每次观课议课都要或多或少地小结出这样一些东西来,这才有观课议课的质量和效益,这才能使每次的对话不是流于形式。

再次强调的是,要让观课议课变成研究,就一定要注意研究的慢,要注意研究的聚焦。每次都要讨论有价值、有意义的现象,进行有建构、有改变的对话与交流。

一定意义上,少量的、有情怀的,几杯清茶,晤谈一室之内,彼此推心置腹,不紧不慢,才更容易达成上述观课议课的理想追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