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语境下的 UGC
作者: 电子科技大学 格拉斯哥学院 田义民
内容概括:
- 项目背景:目前 UGC 类平台的状态
- 研究内容概述:
- TOKEN(代币)激励内容生产
- 内容上链利于保护知识产权
- 理想化的区块链助力言论自由
- 总结与引申:区块链在 UGC 的应用模式需要更多的探索
目前 UGC 类平台的状态
domestic | foreign | |
---|---|---|
videos | YouKu | YouTube |
text | ZhiHu, DouBan, JianShu | Quora, Steemit |
audio | 蜻蜓FM | CastBox |
images | Nice | |
blog |
UGC(User-Generate-Content)作为一种互联网内容平台运营的模式,源起于 “web2.0” 。距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已将近20年,在这个过程中“web2.0”催生出许多强调内容互动的平台,如图(仅展示UGC类)。
然,技术仍在革新,新的技术规范迎合了新的用户需求,也必将催生出新的平台运营模式。在经历一些列事件——Facebook & Cambridge Analytica 数据丑闻揭示了中心化存储数据的弊端,Facebook 和 Google 利用用户数据进行精确的广告投放让使用者意识到掌握数据权的重要性后,中心化的 web 亟待更新,以让用户对自己的数据有拥有权。Blockchain 的兴起让开发者注意到其去中心化和加密的特性,互联网之父 Tim Berners-Lee 已经率先发布了去中心化平台 solid ,时间还在继续,“web3.0”的轮廓正慢慢展现。
TOKEN(代币)激励内容生产
评价的考量维度 | 传统 | 区块链 |
---|---|---|
浏览量(views) | Y | Y |
分享(shares) | Y | Y |
观众续看率(audience retention) | Y | Y |
直播变现 | Y | Y |
(注:传统以 YouTube 为例)
- 传统:为平台带来利润,同时激励用户生产内容
- 区块链:或许为平台带来利润,同时也更积极的反馈给内容生产者。然,web3.0 会更加强调去中心化,作为平台方,如何找到自己的盈利位置?
区块链加持下的 UGC 平台无法从维度上提升生产者的收益。
Token(代币)激励用户生产内容在考量参数与技术实现上和传统的平台没有实质差别。但值得探究的是像 YouTube 那样平台方黑盒化评价奖励规模,还是说利用Token在评价过程中将更多的权力过渡到用户方,平台方只需制定公开透明的权重算法,哪一种激励效果更好?
特别注意的是在问答类的 UGC 平台中,占据主流地位的 Quora 与 知乎 均未直接提供生产内容的变现方式。在知乎,有类似于直播的知乎 live 来让高水平的回答者变现。但这类主流平台在已有大量回答的基础上,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建立高效的 feed 技术来让已有的高质量答案接触到用户,拥抱更多的用户来扩大流量,进而提供流量变现的可能。
内容上链利于保护知识产权
区块链与其他分布式账本一样,通过多方验证来创建透明可靠的记录。UGC 借助于区块链和与之相关的账本技术,让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注册提供了可能。
传统取证 | 区块链取证 |
---|---|
取证费时,成本高 | 在线取证,成本低 |
出证流程复杂,耗时长 | 在线出证,耗时短 |
同时,内容上链是帮助版权保护——原创凭证、维权凭据,但没办法保证上传的内容之间是否有侵权的现象。传统的审查做法是利用文本相似度识别算法。但是在项目建设初期,针对于文章源头的判断却很难依靠区块链实现。其难点在于文章上链的第一作者不一定是该篇文章的创作人。如果要实现区块链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被公众广泛认可的内容链是前提。
理想化的区块链助力言论自由
世界范围内,传统 UGC 平台在面对社会压力,政治压力时,往往会倾向于选择损害言论自由。而理想化的区块链服务于不可篡改,这也就意味着采取此技术的UGC平台从技术上维护言论自由。
Steemit 作为一款类似于国内简书的文字 UGC ,其内容一旦发布,就不再可修改。
但言论自由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社会价值问题。技术过硬地保护自由会与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冲突,就如p2p网络时代的海盗船,抑或是国内的快播,在社会价值的导向下,均走向终结。
结语:区块链在 UGC 的应用模式需要更多的探索
在 Token (代币) 模式下的 UGC 与传统的没有太多革命性的优势的情况下,不论是知识产权保护还是言论保护都会有一些现实的掣肘。其中,UGC 内容链最关键的是起点是否让人授信,目前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如同产业源头追溯链一样,上链的一开始是人在扮演决策者,而非算法或是机器。区块链之所以让人信服,靠的就是算法的严谨和机器的冷酷而非人的自律,在这个话语体系内,人是被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