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英晶体的结构: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从一块晶体上按一定的方位角切下的薄片称为晶片,然后在晶片的两个对应表面上涂敷银层并装上一对金属板,就构成石英晶体产品,如下图所示,一般用金属外壳密封,也有用玻璃壳封装的。
2.晶振工作原理:若在晶片的两个极板间加一电场,会使晶体产生机械变形;反之,若在极板间施加机械力,又会在相应的方向上产生电场,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如在极板间所加的是交变电压,就会产生机械变形振动,同时机械变形振动又会产生交变电压。一般来说,这种机械振动的振幅是比较小的,振动频率是很稳定的。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与晶片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机械振动的幅度将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压电谐振,因此石英晶体又称为石英晶体谐振器。
3.石英晶体的压电谐振现象可以用下图的电路模型来表示。等效电路中的C0为切片与金属板构成的静电电容,L和C分别模拟晶体的质量(代表惯性)和弹性,而晶片振动时,因摩擦而造成的损耗则用电阻R来等效。石英晶体的一个可贵的特点在于它具有很高的质量与弹性的比值(等效于L/C),因而它的品质因数Q处于高达10000~50000的范围内。
图1 a)代表符号 b)电路模型 c)电抗-频率响应特性
由电路模型可知,石英晶体有两个谐振频率,即
1)当R、L、C支路发生串联谐振时,其串联谐振频率为:fs=12πLC
由于C0很小,它的容抗比R大得多,因此,串联谐振的等效阻抗近似为R,呈纯阻性,且其阻值很小
电阻R决定晶体元件的品质因数Q,它是反映谐振器性能好坏的重要参数,它与L和C有如下关系:Q=ωLC=1ωCR。R越大,Q值越低,会导致频率不稳定,反之,Q值越高,频率越稳定,晶体的特点在于它具有很高的品质因素。
2)当频率高于fs小于fp时,R、L、C电路呈感性,当与C0发生并联谐振时,其振荡频率为:fp=12πLC1+CC0=fs1+CC0。由于C<<C0,因此fs与fp很接近
通常石英晶体产品所给的标称频率既不是fs也不是fp,而是外接一个小电容CS时校正的振荡频率,CS与石英晶体串接如下图所示,利用CS可使石英晶体的谐振频率在一个小范围内调整
图2 石英晶体串联谐振频率的调整
4.晶体本身是不能产生振荡信号的,必须借助于相应的外部振荡器电路才能实现。并联型振荡器电路如下图所示,一般单片机都会有这样的电路。晶振的两个引脚与芯片(如单片机)内部的反相器相连接,再结合外部的匹配电容CL1、CL2、R1、R2,组成一个皮尔斯振荡器
上图中,U1为增益很大的反相放大器,CL1、CL2为匹配电容,是电容三点式电路的分压电容,接地点就是分压点。以接地点即分压点为参考点,输入和输出是反相的,但从并联谐振回路即石英晶体两端来看,形成一个正反馈以保证电路持续振荡,它们会稍微影响振荡频率,主要用与微调频率和波形,并影响幅度。 X1是晶体,相当于三点式里面的电感,R1是反馈电阻(一般≥1MΩ),它使反相器在振荡初始时处于线性工作区,R2与匹配电容组成网络,提供180度相移,同时起到限制振荡幅度,防止反向器输出对晶振过驱动将其损坏。
5.晶振通常分为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两个大类,无源晶振需要芯片内部有振荡器,并且晶振的信号电压根据起振电路而定,允许不同的电压,但无源晶振通常信号质量和精度较差,需要精确匹配外围电路(电感、电容、电阻等),如需更换晶振时要同时更换外围的电路。有源晶振不需要芯片的内部振荡器,可以提供高精度的频率基准,信号质量也较无源晶振要好,但是价格要贵很多。
6.选择晶振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频率、稳定性、晶体老化、封装、相位噪声和抖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