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用手摸一摸活动,感知面积的含义;体会周长和面积的不同。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和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验同一单位的必要性 ,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重点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难点
度量意识的培养。内容分析
主要是这两个内容:认识面积,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通过学生观察、触摸和比较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理解面积,从而概括出面积的含义。学习本课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面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既陌生而又熟悉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学习了“周长”,对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及其计算已经掌握。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生理解概念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认识面积及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薄弱,对“面积”概念比较难把握,因此我主要通过用手摸一摸,画一画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周长和面积的区别,理解面积的含义。再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结合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知识了,你们有信心学好今天的知识吗?那现在同学们互相击掌给自己和对方加油吧!
师:同学们的击掌声非常响亮,看得出大家很有信心。那位同学和老师击一次掌,给我一个鼓励!
再击一次掌,这次击掌不能分开,师生掌面相对,比较两个掌面的大小。
师:老师和同学的手掌谁的大?
师:对,手掌的面有大有小,我们把我的手掌面的大小叫做我的手掌的面积, 把她的手掌面的大小叫做她的手掌的面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面的知识——面积的认识(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鼓掌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顺理成章地引出课堂主题:面积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提出疑问
1.以前听说过“面积”这个词吗?
2.生活中哪里碰到过这样的词?
3.谈到面积,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设计意图】了解学情,了解学生对面积知道多少,又对面积的知识有多少疑惑?
(二)涂色比赛,制造冲突。
1.讲故事(面积的由来)
故事:其实啊,面积的概念很早就形成了。同学们知道埃及吗?埃及有一条美丽的尼罗河,这条河流穿过了埃及的土地,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存,但是,每到夏天的时候,河水泛滥,冲毁了庄稼,冲走了牛羊,当河水退去的时候,人们就为了争夺土地的大小发生了战争。有人说:这块土地是我的,有人说,这块土地是我的。(师边讲故事边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封闭图形。)
你们看,这两块土地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了解面积概念形成的时间和原因。
2.请两位同学上台涂色。
师:谁可以用黄色涂出土地的面?(生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画出周长的情况,不要及时纠错,让学生来发现。)
涂完后问:你们认为那块土地的面大?
3.请同学们伸出手来,指一指土地的边线。(师画)
师:这一圈有多长就是这块土地的 -周长
师:摸一摸这块土地的面,感觉一下,面积和周长有什么区别呀?
体会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4.出示刷墙图。
强调:墙一周的长度是墙的周长。蓝色涂满的面是墙的面积。
问:你们觉得面积和周长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学生活动:让学生用手指画一画这块墙的周长,再刷刷墙的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面积与周长的区别和联系。
预设:生:没有周长就没有面积。
生:有面积的地方就能找到周长
生:面积和周长谁也离不开谁,但又不一样。
(三)找一找生活中的面。
教学生学会表达。比如:找出数学书的封面。引导学生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做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让所有孩子参与到找面积,说面积中来。)
生: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生: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并摸一摸)
学生摸课桌面的面积。
……
生:课桌面的面积比练习本封面的面积大。
这些面都长在物体上,物体表面有大有小,那什么叫做面积?
引导生说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说出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让学生多动口,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
(四)感悟封闭图形的面积。
上面图形那些有面积那些没有面积?为什么?
生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有面积。
下面三个图没有面积,因为不是封闭图形。
引导学生总结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形成完整的概念: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五)寻找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制造冲突,进而统一度量单位
1.拿出两张大小相差很大的纸,问:这两张纸哪张面积大?请问同学们,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学生活动:观察后得出结论,总结:用眼睛可以看出来的方法叫观察法。
2.再拿出两张 等宽不等长且眼睛无法确定大小的纸,问:这两张纸哪张面积大?眼睛可以看出来吗?谁有什么办法比较?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上台演示并总结重叠的方法。
3.再拿出两张 不等宽不等长且眼睛无法确定大小的纸,问:这两张纸哪张面积大?我们也重叠比较一下。
发现无法比较。
师:重叠也无法比较,怎么办呢?
师:用什么测量呢?(学生会想到用直尺,让学生经历直尺测量的失败,明白直尺无法测量面积的大小。)
学生活动:量一量。经历失败,再次寻找测量面积的工具。
4.老师给你们的信封里有一些图形, 可以用来测量面积。选一种来测量这两张纸的大小(小组合作)
学生活动: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两张纸和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进行测量。
教给方法:用同样的图形去摆两张纸,哪张纸摆的图形多,那张纸就大。
测量完后,师问:你们哪种图形测量方便?更适合用来测量?为什么?(正方形,生根据活动经验表达看法)
小结:对,数学上就是用正方形来作测量面积的工具的。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责任感。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游戏:拿出一张纸,正反画满大小不一样的正方形格子。男孩爬下, 女孩数格子,女孩爬下, 男孩数格子 。问:男孩看到的纸大还是女孩看到的纸大?
对,正方形有大有小,测量面积的单位也有大有小,究竟有那些单位,我们下一节课再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为下一次课“面积单位”的学习埋下伏笔。
(六)课堂练习
师:观察图形A、B、C、D,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出示课件,如下图。)
师:你是怎么比较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所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总结
师:现在,老师想知道同学们从本堂课中,收获了哪些知识?谁先来说一说?
四、布置作业
1.在家里跟爸爸妈妈说说常见物体表面或图形的面积大小关系。
2.动手制作边长为1厘米和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各一个。
坊员简介
折彩云 ,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教学力行严谨,科学,务实作风。工作扎实中有创新,教学成绩优秀。 曾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区级“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多篇学科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在国家,市,区级评比中获奖。
教育格言:生命之花------在赏识中绽放,在抱怨中枯萎。
董博涛工作坊研修团队
"一心二为三全"的奋斗目标: 一心: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教学研究 二为: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助力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三全:(全力 全面 全新) 全力:若爱就深爱,若教就全力以赴;(态度) 全面:若育就真育,若全就全面以育;(目标) 全新:若想就深想,若新就全新以现。(创新)END
编辑/白小晶
审核/董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