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物的有性生殖中,生物相交常见的有杂交(测交实际上属于杂交范畴)和自交两种方式。求解杂交或自交后代中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个体出现的概率也是遗传规律题中一种常见的题型。这类题型有两种类型,
(1)一种是两亲本概率都为1时的计算,
(2)另一种是两亲本概率都不为1(或其中之一不为1)时的计算。
对于第一种类型,根据遗传规律采用一定的方法可以直接求解,如Aa和aa杂交后代中aa出现的概率为1/2。第二种类型的计算则比较复杂。
教材中多处涉及计算问题却没有详细的讲解,试题变化多样,所以是学习的难点。接下来以真题举例,讲解高中生物遗传不同题型的计算方法,求赞求关注啊!
一、遗传物质基础的有关计算
1.有关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计算
双链 DNA 分子中 A=T,G=C,A+G=T+C,(A+G/T+C=1)。DNA 分子中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A+T)/(G+C)】和每一个单链中的这一比值相等;DNA 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A+G)/(C+T)】是另一个互补链的这一比值的倒数。
例题. 某 DNA 分子的一条链(A+G)/(T+C)=2,这种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 DNA 分子中分别是 ( )
A.都是 2 B.0.5 和 2
C.0.5 和 1 D.2 和 1
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T C=G,整个 DNA 分子中(A+G)/(T+C)=1;已知 DNA 分子的一条链(A+G)/(T+C)=2,推出互补链中(T+C)/(A+G)=2,(A+G)/(T+C)=1/2。
答案:C
2.DNA 复制的有关计算

X 代表 DNA 复制过程中需要游离的某脱氧核苷酸数;A 代表亲代 DNA 中该种脱氧核苷酸数,n 表示复制次数。
例题.某 DNA 分子共有 a 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 m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