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常用的设计模式(*)

一.单例模式

基本概念: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常见写法:
饿汉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
    }
}

调用

Singleton.getInstance().method();

懒汉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 持有私有静态实例,防止被引用,此处赋值为null,目的是实现延迟加载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 私有构造方法,防止被实例化 */  
    private Singleton() {
   }  
  
    /* 1:懒汉式,静态工程方法,创建实例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protected void method() {
     
        System.out.println("SingletonInner");  
    }
}

调用:

Singleton.getInstance().method();  

优点:延迟加载(需要的时候才去加载),适合单线程操作
缺点: 线程不安全,在多线程中很容易出现不同步的情况,如在数据库对象进行的频繁读写操作时。

双重线程检查模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Inner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Inner sInst = null;  // <<< 这里添加了 volatile  
    /** 
     * 私有的构造函数 
     */  
    private SingletonInner()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Inner getInstance() {
     
        if (inst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Inner.class) {
   if (inst == null) {
   
                    sInst = new SingletonInner();
                }
            }
        }
        return sInst;  
    }
    protected void method() {
     
        System.out.println("SingletonInner");  
    }  
}

调用:

Singleton.getInstance().method(); 

优点:线程安全,支持延时加载,调用效率高
缺点: 写法复杂,不简洁

内部类的实现

public class SingletonInner {
     
    /** 
     * 内部类实现单例模式 
     * 延迟加载,减少内存开销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Inner instance = new SingletonInner();  
    }  
  
    /** 
     * 私有的构造函数 
     */  
    private SingletonInner()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Inner getInstance() {
     
        return 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protected void method() {
     
        System.out.println("SingletonInner");  
    }  
}

调用:

Singleton.getInstance().method();  

优点:延迟加载,线程安全(java中class加载时互斥的),也减少了内存消耗,推荐使用内部类方式。

二.工厂模式

基本概念:为创建对象提供过渡接口,以便将创建对象的具体过程屏蔽隔离起来,达到提高灵活性的目的。

分为三类:

(1)简单工厂模式Simple Factory:不利于产生系列产品;
(2)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又称为多形性工厂;
(3)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又称为工具箱,产生产品族,但不利于产生新的产品;

这三种模式从上到下逐步抽象,并且更具一般性。GOF在《设计模式》一书中将工厂模式分为两类: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与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将简单工厂模式(Simple Factory)看为工厂方法模式的一种特例,两者归为一类。

简单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又称静态工厂方法模式。从命名上就可以看出这个模式一定很简单。它存在的目的很简单: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

在简单工厂模式中,一个工厂类处于对产品类实例化调用的中心位置上,它决定那一个产品类应当被实例化, 如同一个交通警察站在来往的车辆流中,决定放行那一个方向的车辆向那一个方向流动一样。

先来看看它的组成:

(1)工厂类角色:这是本模式的核心,含有一定的商业逻辑和判断逻辑。在java中它往往由一个具体类实现。
(2)抽象产品角色:它一般是具体产品继承的父类或者实现的接口。在java中由接口或者抽象类来实现。
(3)具体产品角色:工厂类所创建的对象就是此角色的实例。在java中由一个具体类实现。
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Factory{
    //getClass 产生Sample 一般可使用动态类装载装入类。
    public static Sample creator(int which){
    
        if (which==1)
            return new SampleA();
        else if (which==2)
            return new SampleB();
    }
}

还有一种目前比较流行的规范是把静态工厂方法命名为valueOf或者getInstance。

valueOf:该方法返回的实例与它的参数具有同样的值,例如:

Integer a=Integer.valueOf(100); //返回取值为100的Integer对象
public class Complex {
   
    private final float re;
    private final float im;

    private Complex(float re, float im){
   
        this.re = re;
        this.im = im;
    }

    public static Complex valueOf(float re, float im){
   
        return new Complex(re, im);
    }

    public static Complex valueOfPolar(float r, float theta){
   
        return new Complex((float)(r * Math.cos(theta)), (float)(r 
  • 15
    点赞
  • 9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3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Firm陈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