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圆角变直角_明式圆角柜的还原(下)——信民木工DIY达人大赛作品

这篇博客详细介绍了明清家具中圆角柜的制作过程,包括牙板设计、抽屉结构、门轴创新、榫卯工艺等,展现了传统木工技艺的精妙之处。作者强调了每个细节的实用性和美学考虑,如牙板的承重功能、抽屉的木导轨设计、门轴的内收处理,以及隐藏式底板的巧妙结构。整个制作过程充满了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创新思维。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这个牙板真不好弄,要想做好并不容易,因为这个柜的牙板不仅是装饰功能,还兼具有承重功能,所以,配合要紧凑,力要通过牙板传递到柜脚。

8c02f7cd11b2af96d5111f9338fc92e9.png

(图46 牙板角度)

牙板背面、侧面和正面几个角的角度都不一样,只能是先理论计算,再放样划线。

2094d6807702b4ba50056e0f75f9d8e7.png

(图47 牙板背面可见横牙板的不同)

上图除了给大家看牙板的内侧结构外,大家可以看看我的“线勒子”,对,就是图中铁锤头对着的那块小木块,上面拧了两个木牙螺丝,通过拧的深浅调距离,简单,好用,省钱。

f3a6335814e59eac40c97e17ed311320.png

(图48 牙板装进脚中时的内面)

04cc715f45cf43a7ce5231e8e3aff533.png

(图49 牙板装进脚中的外观面)

牙板没有做转角的内圆弧,一是图省料,二是直角给人的感觉很朴素,同时也最大化地使用了横向牙板的材料静高。

2df9833ce8fc2784a040d565b2aec3df.png

(图50 牙板装入的效果)

上图,大家可以看到牙板内侧组装后的样子。

a633e6e722754886bd5724c7e2132e40.png

(图51 抽屉的木导轨)

中间隔层的抽屉箱,也不是简单的架子,这里使用了抽屉木导轨,下部的导轨比抽屉框的底边略高一毫米左右,抽屉在使用时可尽量减少磨擦外框,上部也有个限位导杆,一是限抽屉面板进入抽屉箱内,上导杆向下低约4毫米,同时抽屉身做成高度比上下导轨净距小一点点的样子,保证抽屉在抽拉时可以基本平行,同时还有左右限位,这抽屉做起来还是挺麻烦的,其间用了大量的榫卯。本想这些导轨同时做成上下板的穿带,但考虑到导轨较密,如果与上下板采用穿带式连接,会削弱上下板的强度,同时,由于柜身是向两侧微八字的,对穿带的定位精度也要求非常高。这里就没有用穿带,抽屉箱上部的板主要是承压,有几条上导轨,虽不是穿带,受力是没有问题的,后来,为不遗憾,上部的中间限位板还是做成了穿带。下部的板本身就不受什么压力,所以,也同样不需要穿带。

4b318bf8f33fad0863ec60e5102adfd7.png

(图52 柜底横梁上的栽榫)

这个底横梁上的裁榫,是圆角柜的特点,这是众所周知的,现在很多卖场上的圆角柜还是有这个特点的,但大多数没理解为什么明代的大师们要这么做,为什么中柱是活接?我见那些卖家的制作者都没搞清楚,店员的解说也是不得要领,或者说是完全不对。这个活接是为了取下中柱,但为什么要取下中柱呢?我问过很多人,基本没有人能答对。借这次大赛的机会,我就是想展示一下这个中柱活接的作用,让大家明白为什么,有什么功用。本来这是个小密秘,公开了,也就藏不住什么了。哈哈。

6e69f80a8456a938ff1b13cae096b081.png

(图53 柜底板制作)

这个底板也没有做穿带,一方面,宽度只有28公分左右,另外这块板的下部中间和两边都有支撑条,受力应没问题,在拼板时在板缝间穿了木钉。前面讲到了中柱的活接,下面就是机关所在。

f0d5c9fc7acd927784ae428e99e25ea7.png

(图54 柜底板拼好了)

上图是拼好了的底板,留意到了没有,上面两个角条伸出一个小柱子。对啦,就是类似门的枢杻的结构,这块底板是可以活动并取出来的,也就是圆角柜的密秘所在。

47df43a6da6d88a7cbc9a05feac3f5ef.png

(图55 柜底结构)

为了看清楚柜底结构,照片中一侧特意涂了木腊油,加深这一部位的色调,在靠里边约9公分的位置有个小缺口,那就是个暗的门轴孔,对称的位置也有一个。

f6b0efdc79ef39275c38510af8b61491.png

(图56 柜底内部结构)

最里面横一块板,板的边到那个小缺口位置。

87438b3119c0476fcd3012c6fd35f5a7.png

(图57 柜底结构细节)

前面制好的带门枢的底板装入后的样子。

bd9cc6b8bcfa4056a7b975aaf36797de.png

(图58 柜底结构中的活动底板)

看清楚了没有?这个圆角柜的底板是个活动的门,是可以向上向里掀开的,掀开后,底部是一个夹层暗格,而那根活动的中柱,恰好就是这个“底门”的“门栓”!前面提到过,圆角柜的这个中柱,表面看,是一根柱,平淡无奇,可是暗地里,它是一条栓,是用来顶住底下这个门的一条栓,要把栓移开,才能打开下面的暗门。这才是圆角柜的真实一面,现在的大卖场,几乎找不到有这种结构的柜子,我怀疑很多大师都不知道这个圆角柜的密秘。如果没有这个暗格,那也就使圆角柜平淡了,少了灵魂。

b4c0670ab9c26392ca5176b63fb03deb.png

(图59 不包含围板的柜体部件)

制这个柜太费工夫了,上图是柜体的部件,还不包含两扇门、顶盖、围板,我地方太小,只能展示一部分了。

9fde0ee00acf9ec135576756f75eeebd.png

(图60 拼装柜体侧面)

上胶次序一定要选好。为此,反复试组了好多次,先把两个侧面的下部拼好。

d70f275d65ec7e5647453b3952175994.png

(图61 拼装柜体下层的中部)

两侧的胶干了之后,就可以拼中部了,中部有点难度,在上胶前又演练了一把,因为中部有柜底暗格底板、中部抽屉箱、柜体后围板等部件,特别是中部抽屉箱,使用的是上下全包围的结构,也就是说除了抽屉箱拼装外,还有四条横梁和上下两层板要嵌入到柜体的侧面板横担中,同时还要装好牙板。演练时还算顺,大约一个小时就能全装好,为此,专门又买了一瓶延长调整时间的太棒胶,这种胶偏稀,象水一样到处流,不太好用,但固结时间可以延长,还行。到了真正上胶组装时,耗时比演练时又长了,搞了两个多小时,总是对上这个榫就对不上另外的榫,搞得满头大汗。下回有经验了,要根据榫入卯的次序,做出长短不一的榫头,让这些榫能有序入卯,就不会出现进得了这个进不了另一个的手忙脚乱局面了。所幸,还是完美组装在一起了。夹好,反正我要下星期才折腾下一步。让胶水慢慢干。

0db31060c6802bbaf9bd768f0ef6d5d1.png

(图62 夹好,让胶水慢慢干一会儿)

装好了柜体下部,大功完成一半,上部就好办很多了,接下来要考虑的是上盖与门轴、中柱之间的关系,先把中柱弄上。中柱不复杂,就是找准顶盖的中线,确定中柱活接榫插入的位置,先开好卯孔,再根据试组时的卯孔误差,开中柱的榫就是了。

9e4603a33d01a2fcb385adb5be739076.png

(图63 开上盖的卯孔)

上盖的前檐下要有一块顶板,是门关上后顶住门框,让门卡住的板,上图,就是这块板,不用太厚,大约8mm即可。这块板要装在上盖前檐的下层,那个中柱的活接榫要穿过这个板,所以要先开个卯孔。

d22458356264e327aa2d78f7c8c72fcc.png

(图64 门转轴细部)

大家都知道,圆角柜的柜门转轴是其一大特色,现在市面上的差不多所有柜的那个转轴与柜面都是平齐的,我觉得不太合理,如果是平齐的,就要做一个溜肩才能把门装上去,另外,柜的前框柱与门都在同一平面上,没有层次感,我改进了一些,让门面略内收15mm左右,更突显两侧的框柱一些,更显柜体的内敛和含蓄,同时,这种改进可使柜门平开到180度,并且不须要作那个溜肩就可以把门装上。上图的细部就是改进的结构。

68c082bf0cbd78e1ce2e18b942e9193d.png

(图65 门轴制作用到的主要工具)

制这个门轴还是比较费工夫的,把正方形的柱子先分多层铣去四分之一个角,突出的角用修边机修成两个圆弧,上下再锯、铲、挫、磨,修成直径18mm上长下短的圆柱。

225e9839096ed912389edb07b622aab2.png

(图66 两根门柱试装)

门柱做好后,就不断的试装,观察那个位置有磨擦,就拆下来修整,直到转动灵活,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门柱试装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量出门宽,把中柱装好,门的竖向柱定好位后,就可以实际测量门的宽度,上、中、下几个位置标好横枨的位置并测出长度。

759dea12f5ada12b9fb944ecf2c1ccfb.png

(图67 门框制作)

门框的特点是靠轴的一端采用哈蟆肩,靠外的用45度对角的攒边,因为柜中的是直角,用45度攒边好理解。靠轴侧上部主要受拉力,榫要长一些,下部的是受压力,榫可以短一些。我这里,上部是出头的榫,下部就用了藏头榫了。

9aa2c457ec58aa5c96d1ecb456f38aca.png

(图68 哈蟆肩)

前一张图的哈蟆肩算是个简易的,下面的就采用传统式,把那个尖角单独插入,后面的方榫与尖头相互独立,不影响各自的功能。这个尖头部分是用自制的仿形机铣出来的,那个母端是手工凿出来的。

ea0b449d92386190e87751d6e3c57881.png

(图69 哈蟆肩完全打入卯孔中)

用直角尺检查入榫眼后的情况,如果有偏差,微量的可以左右打打,量大就不行了。搞这个哈蟆肩也算是费功夫的,几个肩也弄了三天,想要做得符合传统一些真不是容易的事。

bb8260853affacb4888aaf58251384a4.png

(图70 门框架)

上图为最先做出的左侧门框,第一次作,作得比较慢,这个框就搞了一整天,特别是靠门轴一侧的哈蟆肩,由于不是直角关系,稍有一点偏,那个肩就对不齐。修那个肩,完全是靠一把凿子,这个凿的锋利程度就是关键了,要一点一点地削。

6c140ae44e39e97c0d0e9ea0e0b66fbd.png

(图71 门框试装)

门框假组后,试装,总结经验。开始太在意这个悬臂的门会有下坠的力,制作时把角度稍稍向上翘了一些,结果是翘得有点过头了,关上门时靠中柱的上部有点紧。看下图。

1eebd33efc0ac08f93cacc48866d24ab.png

(图72 门的右边有点向上偏)

肉眼还是比较厉害,这个门缝左边宽了点,右边窄了些,一眼就能看出来,看来要把上边刨一下,不能强下压,下压了一点,那个哈蟆肩又会对不齐了。

估计有比较认真或较真的木友会问,那个斜边上的哈蟆肩是怎么精确画线呢?我这里分享一下我的方法,见下图。

dd4d7b60b20d5951498c12043f41687e.png

(图73 斜边哈蟆肩画线方法示意)

我是这样画斜边哈蟆肩位置的,试装后,量出门的上下边长,就有了个差值,这里假定是24.5mm,找一条直木方做基准的辅助木方,把要画线门框的斜边一端靠紧辅助方,另一端拉开间距24.5mm,将插入肩的小方垂直于辅助方摆在欲插入位置,找出与斜边方相交的A、B两点,分别点在欲画线的两条方上,这时,用直角三角板,象上图一样,长边靠在辅助方上,左右移动三角板,移到A点画一下,移到B点画一下,这样就可以准确画出哈蟆肩的尖角端和母角端了,接下来就是用凿子准确地按这个线修出形状来就可以了。

6f9ec44aab7af3518866834e0ebed701.png

(图74 左边门上胶)

因为插槽是膨涨预留,这些部位不上胶,在榫口上胶前先把所有的可活动部位上一遍木蜡油,所以,看到的上图的缝隙中都是象水滴过似的。

b2aa118cb06d6241c380c12e45f58e3d.png

(图75 右边的门上胶)

从上图可以大约看到,门的哈蟆肩等接口还过得去。特别是靠门枢的一侧斜边,这个夹角与哈蟆肩的对接确实是有一定难度。

f8f4932c2fdd931652bce877afd187c7.png

(图76 抽屉画线)

制抽屉也是一个蛮精巧的活,要想制得好,还是要花不少功夫的,我比较不喜欢那种一个抽屉框外加一片面板的作法,另外,看惯了小时候家里的抽屉都是面板伸进抽屉框架内,与外框平齐的那种结构,现在看到那些由抽屉面板盖住抽屉框架的结构,总觉得是在偷工减料,至少是省了很多功夫。也不喜欢现代的钢导轨结构,既然咱这圆角柜是明代的,还是要以明代的解决办法,特别是象抽屉这种传统的器具。好了,我这里的抽屉是木轨道加上左右上下限位,为使抽屉在抽拉时少与外框磨擦,木轨比外框下横担高1mm,上面的限位再下探4mm,这样,抽屉推到尽头,上面的限位就会挡住抽屉,不至使面板没入里面。为使面板不与下横担相碰或磨,由抽屉身将面板提高0.5mm,看图片就能明白了,有兴趣的翻看前面的图51。

f49cba29d2be53084ec25af39a033533.png

(图77 抽屉断面示意)

这个图是CAD作的断面示意,前面图51有张实物照片更能说明抽屉框的内部结构。

6ee65f7cadfe4e4860308dfb5dcdd567.png

(图78 抽屉面板燕尾制作)

抽屉面板与抽屉身采用半藏式燕尾连接,这个抽屉,也花了些小心思,面板的高度是88mm,南方人,都喜欢这个数字,认定“8”与“发”同音,是发财的意思,我虽不信,但也难免要落入这个俗套之中,哈哈,中国之大南北差异也很大,北方人就不喜欢“8”,认为七上八下,八是官越做越小,寓意要降级。所以,南方人注重商场,北方人注重官场。题外话了哈,但做为木匠,还是要了解一下客户的一些心理才好。

c9b64f33a67f5a5f5b6714b49834b37e.png

(图79 抽屉结构)

这种燕尾,是先开好公的一侧,照实样画母的一侧线,就可以定位比较准确了,不知各位前辈是怎么做的,我是这种次序,完全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也不知做得对不对。

875b4d83b916533a057d12287459e26e.png

(图80 燕尾敲入后的内侧)

看上去,合得不太严实,也许上胶和夹之后会贴合得好一些吧。

b12fad6b3469cdd99a1b352101ac7c33.png

(图81 燕尾敲入后的外侧)

抽屉面板的端头特意做得突出一点点,不到1mm吧,因为面板与抽屉框的尺寸差不多大小,抽屉身稍微缩小一点,就很容易插进抽屉框中。另外这种突出来一点点,可以更感觉燕尾的立体感,总之,我也说不上为什么,但就是觉得这样合理些。

eba2f13570e020e6d625987b115a79cd.png

(图82 抽屉尾板的燕尾制作)

抽屉的面板是半藏式燕尾,那后面的封尾板就是开敞式燕尾了,这个就容易多了,画好线,手工锯,锯时先预留半毫米肉,再用凿子修齐。

7e74612de325c2ff150d2721737e82bb.png

(图83 抽屉试装)

在没装抽屉底板前试,可以观察一下抽屉与滑道之间的相互关系,更便于修整和调试。

a9436d2997ee87aa2d3e60bdc0c7ac6a.png

(图84 抽屉关上的样子)

抽屉完全合上的样子,感觉左右、前后、上下、抽拉还都行,算是过关,进入下一步吧。

2d7cecb3059851409c5a3788e0ba5af6.png

(图85 门试装)

试装还可以,门平面基本与柜面和上柱平,下部与底稍有摩擦,打磨修整一下。

400ef4f1677c1e7fb07ba9d855f0c1c3.png

(图86 两扇门)

两扇门都装上了,试了一下,左边的有点磨上门框,右边的磨下边,用砂纸打磨后就顺滑了。

16051fdfcddbed373094effc16088e96.png

(图87 合上门)

从合上门的图,可以看出左边门略高,右边门略低。

6cb3b5615fbc3054d6fbfd351f7e76d8.png

(图88 门上角)

75b1fc3aa2697d232c0aca0abd61f2c2.png

(图89 门下角)

从门的上下角看,缝隙配合还过得去,板缝中间的插条和滑槽在上胶前已涂过木蜡油,所以看到有湿的痕迹。

f32583f460a8d55197829f89401aa1e4.png

(图90 最后工序)

顶上的盖板是最后上胶安装,在所有调试完成之后才能进行,怕用夹子把下面的牙板拉坏,中间又没有可就力的地方,在顶盖上胶后就能只用压的办法了,上面压了两张5公分厚的TB大板大约重量在四五十公斤左右。压上之后,就把门上一下木蜡油,上了一扇后想起,拍个对比照。

21ef264b36f21db42d84555b1548f498.png

(图91 上了两遍木蜡油的效果)

木蜡油选了欧碧的000号清油,本想上那个硬质的,一看价钱,比清油贵了3倍,感觉清油已经很不错了,如果效果不好,这清油就当是打底,以后再上硬质的也可以。上了油后再用320砂纸打一遍,摸上去的手感又好了很多。

770060b0659c6d473490c4f4964d7937.png

(图92 抽屉上木蜡油)

里里外外全上一遍木蜡油,还是有点花功夫。大家看看,我的抽屉用板是不是太厚了呀,感觉太墩实了。

8dd6058d519a9a66873c9986ef920f17.png

(图93 装上了门挂)

这门挂一装上,感觉就应该算是完工了吧。

第五章大功告成

从3月2日开始作图,到制作完成,再到今天,总算是把贴子写完,统计了一下文字,不知不觉地居然写了一万多字,贴图也近百张,看来是太啰嗦了些,也不知道有没有表达不清的地方。只在于力求能尽量说得清楚明白,以方便大家批评、指正,通过交流互动,让自己有个提升,也能让不了解圆角柜的引起兴趣,发扬传统。

欢迎大家拍砖。无论重拍、轻拍、贬低、点赞,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写贴子虽累,但那是一个人累,看这么啰嗦的贴也累,是劳烦大家一起跟着累,实在心中有愧,谢谢你们的耐心,谢谢。

作品来自木工爱好者网 daguan8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