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提到,十代酷睿的中高端CPU失衡,导致作为中端定位的B460不得不考虑为更好的设计满足十代CPU,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B460中高端主板的正确的操作。
——华硕TUF GAMING B460M-PLUS(WI-FI)
优点(√):
1.供电规格大升级
2.白送AX200 WI-FI
缺点(×):
1.供电散热规模拖后腿
本体一览:
华硕的TUF系列又改名字了,以往叫做TUF XXX GAMING,现在变成纯正的TUF GAMING XXX了。从此TUF系列于TUF GAMING系列就完全分家。纪念天国的TUF啊……
新的TUF GAMING B460M-PLUS(WI-FI)[以下简称TUF B460M PLUS]提供标准的B460接口作业,两个USB2.0,四个USB3.2 Gen1,PS2接口和HDMI+DP+DVI,删减掉了B360独有的USB3.2 Gen2,所以准备Type-C接口。
B460M高端主板的扩展基本没什么差别,两条全长PCIE X16,其中第一条来自CPU,支持全速3.0 X16,第二条和PCIE X1来自芯片组,支持3.0 X4和3.0 X1。PCIE接口不存在屏蔽关系。
存储扩展支持两个M.2与6个SATA,第一个M.2长度80mm,支持PCIE3.0 X4和SATA。第二个M.2支持110mm,支持PCIE3.0 X4。SATA全部是3.0,第SATA6G_1接口与第一个M.2接口共享SATA协议。
RGB方面,三个RGB接口。两个标准的4针12V不可编程RGB接口,一个5V ARGB接口。主板右侧还有TUF经典的RGB灯效。
Debug灯,华硕的Debug灯放在了24pin下, 启动成功后显示白灯,还是蛮显眼的。
TUF B460M PLUS的供电进行了升级,同样散热规模也进行了升级,华硕是目前大部分中唯一照顾了电感的主板厂商,只不过这套供电似乎依旧不够完整解放的10900K,我们后面继续细说。
芯片一览:
主板供电使用的是华硕自家的ASP1400CTB,这个型号以往没出现过,现在重新出现,看来以前老爷子4+3是不够用了。从设计模式来看,内部是不集成MOS驱动的,所有MOS驱动都在外部,MOS驱动没查到型号,标签信息CHC,针脚数推断为单相MOS驱动。CPU供电上桥采用UBIQ的QN3104,暂时没有参数;下桥采用两个UBIQ QN3106;核显为QN3104+QN3106,还有一相为VCCSA或IO的供电,同样为QN3104+QN3106。整体模式为6+1+1。
UBIQ QN3106是2019年新出的MOSFET,QN3106理想环境下能够提供90A的电流,脉冲电流达到180A,理想环境功耗为2W,JC热阻仅2.6℃/W,可以说是目前大部分同类产品中表现比较优良的MOSFET。同级别的大中(Sinopower)SM4503有80A,160A,2.5W,2.5℃/W,而更低级的安森美4C06N这些就基本不用去比了。
内存供电为UPIQ up1540P+QN3104两上两下设计,共计一相。
有线网卡依旧是芯片老牌Intel I219V,无线网卡为经典的AX200。声卡为华硕自己打标了的Realtek S1200A。
单BIOS设计。
调教建议:
测试CPU:i9-10900K
测试内存:金泰克Tank 8G*2 3200 C19 1.2V
显卡:蓝宝石 RX5700XT 超白金
电源:EVGA G3 650W
散热:九州风神 堡垒360EX
固态:江波龙 128G (Windows To Go)
测试BIOS版本:0211
极限测试基准:AIDA64 6.25 FPU 5mins
既然大幅修改了供电,而且考虑到intel 十代酷睿的功耗上升,势必华硕应该为此做了相应的策略吧?事实上确实做了,但是是否能生效呢?
默认测试:
默认状态下的TUF B460M PLUS短时睿频直接解锁到250W,这个值简直和之前测试M12E出现BUG的值一摸一样。而长时睿频恢复成默认的TDP值,ICC电流245A,睿频时间增加到了56秒,比标准高了一倍。
AIDA64 CPU烤机达到了135W。这个功耗是稍微高了点的,当然也不清楚对手家的功耗显示是否正确,只能说如果再烤久一点,这套默认设置下可能会遇到降频。当然,由于睿频时间也增加了一倍,实际使用降频的概率会低很多。
AIDA64 FPU烤机功耗直接冲破200W,达到了243W。10900K的频率也成功达到了4.9GHz,不过这个4.9GHz并不是很稳定,有一定概率跌倒4.8GHz。上一次测试的时候,10900K只要200W就可以达到4.8G,而要达到4.9GHz的频率,要整整多付出50W!这个能耗比要吓死人啊。
在达到了睿频时间限制后,功耗下降回了125W,此时的10900K只有4.0GHz的频率,看来是明显受到了自己电压和检测值偏高的影响,同样125W的情况下只释放了81%的性能。
125W的烤机压力下,供电的温度压力并不算很大。电感由于有散热的照顾,因此温度不高,只有71.9度。而散热器分别记录64.4度/54.4度。也都是合理范围。
极限测试:
既然这套电路完全有余地,那么往死里解锁真是浪费了。
我们直接把长短时睿频功耗调节成280W,睿频窗口最大,ICC电流最大。
完全解放性能以后,AIDA64记录到的最大功耗达到了254W,远超出常见的10900K功耗值。此时的频率也稳定到了4.9GHz。254W代表了要在一个电压控制不可靠的环境下解锁最后的0.1GHz,需要整整60W的功耗。而同样是10900K 4.9GHz,良好的主板下(M12E)只要200W。可见电压控制这门学问是多么深,也更加说明了,让B460满足顶级处理器的需求是蛮难的。
170W解锁测试:
很明显,要让一套电路长期处于极限的状态运作,明显是不合理的,所以必须要收回来一点,在经过测试后,这里选择了170W作为峰值线。
这里把ICC电路调整为最大,其他参数保持不变,长时睿频增加到了170W。
修改后的TUF B460M-PLUS在超过睿频时间后,频率稳定在了4.4GHz上,性能解锁到了90%。
此时记录到的最高电感温度达到了93.1度,而宫殿散热温度也纷纷上了79.3/61.3度。虽然有点高,但依旧属于可控范围内。
结果而言,为了压榨intel 10900K这最后10%的性能,我们需要付出极其大的功耗代价,这样的事情我相信在10900上也会如此。其实华硕的电路设计已经做的非常好。整体设计而言完全满足使用需求,可惜没有考虑更长期的睿频时间。当然,使用一个B460主板的人不可能长期烤机,这种人终究是少数,所以选择这样的答卷也无可厚非。不过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如果我们自己稍微加点料,也许就能完美的压榨出这最后的性能。
因此给出如下建议:
1.i9-10900是推荐长期使用的上限CPU。
2.可以使用塔式散热或下压式散热为供电散热提供气流辅助。
3.安装第一个M.2固态时请记得使用主板内提供的螺丝帽!
番外
B460天梯图来到RC1阶段了,目前已经接近正式面世。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eeihsS-zaDdhSR3663chwQ 提取码: 3pf3
小问题后台问
大问题↓
欢迎加入电脑吧个人二手交易群:829132489
关注B站@电脑吧评测室,@翼王或微博@渐缜JZ,@DDAA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