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语句执行顺序

  1.SQL执行顺序 

  1. from 
  2. join 
  3. on 
  4. where 
  5. group by
  6.  avg,sum.... 
  7. having 
  8. select 
  9. distinct 
  10. order by
  11. limit 

        所有的 查询语句都是从from开始执行的,在执行过程中,每个步骤都会为下一个步骤生成一个虚拟表,这个虚拟表将作为下一个执行步骤的输入。

第一步:首先对from子句中的前两个表执行一个笛卡尔乘积,此时生成虚拟表 vt1(选择相对小的表做基础表)。 
第二步:接下来便是应用on筛选器,on 中的逻辑表达式将应用到 vt1 中的各个行,筛选出满足on逻辑表达式的行,生成虚拟表 vt2 。
第三步:如果是outer join 那么这一步就将添加外部行,left outer jion 就把左表在第二步中过滤的添加进来,如果是right outer join 那么就将右表在第二步中过滤掉的行添加进来,这样生成虚拟表 vt3 。

第四步:如果 from 子句中的表数目多余两个表,那么就将vt3和第三个表连接从而计算笛卡尔乘积,生成虚拟表,该过程就是一个重复1-3的步骤,最终得到一个新的虚拟表 vt3。 

第五步:应用where筛选器,对上一步生产的虚拟表引用where筛选器,生成虚拟表vt4,在这有个比较重要的细节不得不说一下,对于包含outer join子句的查询,就有一个让人感到困惑的问题,到底在on筛选器还是用where筛选器指定逻辑表达式呢?on和where的最大区别在于,如果在on应用逻辑表达式那么在第三步outer join中还可以把移除的行再次添加回来,而where的移除的最终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个学生表(班级,姓名)和一个成绩表(姓名,成绩),我现在需要返回一个x班级的全体同学的成绩,但是这个班级有几个学生缺考,也就是说在成绩表中没有记录。为了得到我们预期的结果我们就需要在on子句指定学生和成绩表的关系(学生.姓名=成绩.姓名)那么我们是否发现在执行第二步的时候,对于没有参加考试的学生记录就不会出现在vt2中,因为他们被on的逻辑表达式过滤掉了,但是我们用left outer join就可以把左表(学生)中没有参加考试的学生找回来,因为我们想返回的是x班级的所有学生,如果在on中应用学生.班级='x'的话,left outer join会把x班级的所有学生记录找回(感谢网友康钦谋__康钦苗的指正),所以只能在where筛选器中应用学生.班级='x' 因为它的过滤是最终的。 

第六步:group by 子句将中的唯一的值组合成为一组,得到虚拟表vt5。如果应用了group by,那么后面的所有步骤都只能得到的vt5的列或者是聚合函数(count、sum、avg等)。原因在于最终的结果集中只为每个组包含一行。这一点请牢记。 

第七步:应用cube或者rollup选项,为vt5生成超组,生成vt6. 
第八步:应用having筛选器,生成vt7。having筛选器是第一个也是为唯一一个应用到已分组数据的筛选器。 
第九步:处理select子句。将vt7中的在select中出现的列筛选出来。生成vt8. 

第十步:应用distinct子句,vt8中移除相同的行,生成vt9。事实上如果应用了group by子句那么distinct是多余的,原因同样在于,分组的时候是将列中唯一的值分成一组,同时只为每一组返回一行记录,那么所以的记录都将是不相同的。 

第十一步:应用order by子句。按照order_by_condition排序vt9,此时返回的一个游标,而不是虚拟表。sql是基于集合的理论的,集合不会预先对他的行排序,它只是成员的逻辑集合,成员的顺序是无关紧要的。对表进行排序的查询可以返回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包含特定的物理顺序的逻辑组织。这个对象就叫游标。正因为返回值是游标,那么使用order by 子句查询不能应用于表表达式。排序是很需要成本的,除非你必须要排序,否则最好不要指定order by,最后,在这一步中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可以使用select列表中别名的步骤。 

第十二步:应用top选项。此时才返回结果给请求者即用户。 

二、mysql的执行顺序 

1、SELECT语句定义 
一个完成的SELECT语句包含可选的几个子句。SELECT语句的定义如下: 
SQL代码 

<SELECT clause> [<FROM clause>] [<WHERE clause>] [<GROUP BY clause>] [<HAVING clause>] [<ORDER BY clause>] [<LIMIT clause>] 
SELECT子句是必选的,其它子句如WHERE子句、GROUP BY子句等是可选的。 
一个SELECT语句中,子句的顺序是固定的。例如GROUP BY子句不会位于WHERE子句的前面。 

2、SELECT语句执行顺序 
SELECT语句中子句的执行顺序与SELECT语句中子句的输入顺序是不一样的,所以并不是从SELECT子句开始执行的,而是按照下面的顺序执行: 

开始->FROM子句->WHERE子句->GROUP BY子句->HAVING子句->ORDER BY子句->SELECT子句->LIMIT子句->最终结果 

每个子句执行后都会产生一个中间结果,供接下来的子句使用,如果不存在某个子句,就跳过 
对比了一下,mysql和sql执行顺序基本是一样的, 标准顺序的 SQL 语句为: 

select 考生姓名, max(总成绩) as max总成绩 
 
from tb_Grade 
 
where 考生姓名 is not null 
 
group by 考生姓名 
 
having max(总成绩) > 600 
 
order by max总成绩 

 在上面的示例中 SQL 语句的执行顺序如下: 

   (1). 首先执行 FROM 子句, 从 tb_Grade 表组装数据源的数据 

   (2). 执行 WHERE 子句, 筛选 tb_Grade 表中所有数据不为 NULL 的数据 

   (3). 执行 GROUP BY 子句, 把 tb_Grade 表按 "学生姓名" 列进行分组(注:这一步开始才可以使用select中的别名,他返回的是一个游标,而不是一个表,所以在where中不可以使用select中的别名,而having却可以使用,感谢网友  zyt1369  提出这个问题)
   (4). 计算 max() 聚集函数, 按 "总成绩" 求出总成绩中最大的一些数值 

   (5). 执行 HAVING 子句, 筛选课程的总成绩大于 600 分的. 

   (7). 执行 ORDER BY 子句, 把最后的结果按 "Max 成绩" 进行排序. 

MySQL 语句存在逻辑执行顺序和物理执行顺序。逻辑执行顺序是一个概念模型,用于理解 SQL 的行为和规则;而物理执行顺序方面,MySQL 的查询优化器为提高效率可能会对其进行改变,例如将 WHERE 条件下推到存储引擎层以便在读取数据时就进行过滤,还可能根据统计信息和索引决定 JOIN 的顺序 [^1]。 标准查询语句的逻辑执行顺序如下: 1. 执行 `FROM`、`JOIN` 确定表之间的连接关系,得到初步的数据 [^2]。 2. 使用 `WHERE` 对数据进行普通的初步筛选 [^2]。 3. 通过 `GROUP BY` 进行分组,各组分别执行 `HAVING` 中的普通筛选或者聚合函数筛选 [^2]。 4. 执行 `SELECT`,可以是普通字段查询也可以是获取聚合函数的查询结果,若为集合函数,`SELECT` 的查询结果会新增一条字段 [^2]。 5. 对查询结果进行去重操作 `DISTINCT` [^2]。 6. 合并各组的查询结果,按照 `ORDER BY` 的条件进行排序 [^2]。 以一个具体的 SQL 语句为例: ```sql SELECT DISTINCT user.name FROM user JOIN vip ON user.id = vip.id WHERE user.id > 10 GROUP BY user.mobile HAVING COUNT(*) > 2 ORDER BY user.id LIMIT 3; ``` 其执行顺序为: 1. `FROM user JOIN vip ON user.id = vip.id`:确定 `user` 表和 `vip` 表的连接关系 [^4]。 2. `WHERE user.id > 10`:对连接后的数据进行初步筛选,筛选出 `user.id` 于 10 的数据 [^4]。 3. `GROUP BY user.mobile`:根据 `user.mobile` 进行分组 [^4]。 4. `HAVING COUNT(*) > 2`:在分组后的数据中,使用聚合函数 `COUNT(*)` 统计每组的数量,并筛选出数量于 2 的分组 [^4]。 5. `SELECT user.name`:从分组聚合完的表中挑选出需要查询的字段 `user.name` [^4]。 6. `DISTINCT`:对查询出来的数据进行去重操作 [^4]。 7. `ORDER BY user.id`:对去重后的数据按照 `user.id` 进行排序 [^4]。 8. `LIMIT 3`:对排序后的数据选出前面 3 条 [^4]。 在执行器层面,若表有相应权限,会打开表继续执行。若表的 `ID` 字段没有索引,执行器会调用 InnoDB 引擎接口取表的第一行,判断 `ID` 值是否符合条件,符合则存入结果集,不符合则跳过,然后调用引擎接口取“下一行”,重复判断逻辑,直到取到表的最后一行,最后将满足条件的行组成的记录集作为结果集返回给客户端。对于有索引的表,执行逻辑类似,第一次调用“取满足条件的第一行”接口,之后循环取“满足条件的下一行”接口。数据库慢查询日志中的 `rows_examined` 字段表示语句执行过程中扫描的行数,该值在执行器每次调用引擎获取数据行时累加,但引擎扫描行数跟 `rows_examined` 并非完全相同 [^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