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章 老子1章到_老子1章2章80章81章

老子1章2章80章81章

第一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为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翻译取道于寻常可得的道,所得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取名于寻常可得的名,所得的名不是永恒的名。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宇宙的初始;取名于有名,是万物得以化生的根本。所以,通常要不作欲望趋求,以便观察那无以名状的微妙;通常又要持有欲望趋求,以便观察那成名化物的极致。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往返周行,就是一切行为动作的微妙法门。第二章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 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 相互促成,长 与短 相互显现,高与 下相依而存,音与 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 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道德经第八十章【原文】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现代注解】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把大国划分成若干小国,把人民分散到各个小国去,不要用复杂豪华的器具而倡导人民过着朴实的生活,让人民无忧无虑、安居乐业,这样纵然是死人民也不愿意离开家园了。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统治者不要经常使用车船这些奢侈用品,不要征兵备战炫耀武力,使人民过着复古(结绳记事)的平等生活,这样国家就可以治理得最好了。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人民吃的饱,穿的暖,安居乐业,民俗融洽。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邻国虽然相近,彼此可以望得见,鸡狗的叫声可以互相听得见,但各国人民一直活到老死,也没有需要互相投奔的。现代启发老子所处的时代,正是诸侯争霸战火连绵的时代。小国寡民是老子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老子幻想着回复到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时代,在那里,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战争和掠夺,也没有凶悍和恐惧。这种单纯的、质朴的社会,实在是古代农村生活理想化的描绘。我们从字面上理解,会觉得老子在本段里的描述有些看破红尘消极的因素在里面。我们不妨深层次理解一下,这不就是老子所倡导的“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治国思想吗如果我们借鉴“小国寡民”的思想来领导人民、管理企业、率领团队的话,不就达到“无为而制”的境界了吗首先,老子主张“小国寡民” ,并不是要复古或倒退,他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在追求一种淳朴的民风。正如冯振甫所云“老氏称上古之治,莫非要求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莫动干戈而已。这样,才能遂其所求,至于大顺 。若谓在求返于小国寡民之世,又岂其然”老子追求的小国寡民之世,是风淳太平之世,生活安定,不动干戈。人类社会发展进入文明社会,在社会生产大发展的同时,不断的战争,分配的不均也相伴而生,而人类的贪欲、残忍与欺诈等丑恶面也日益滋长。正如老子自己所说的那样“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而这正是他不想看到的。对于这一点,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曾引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说明“氏族社会长期延续于正式的阶级社会之前,它确乎有为阶级社会所丧失掉的许多人类的优良制度和个体品德。 ”老子所向往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好的制度没有军队与战争,没有贵族和国王,社会有条有理,大家都平等自由。这虽然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但却是一种美好的向往,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良性的设计。其次,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正是与其无为而治的思想相表里的。老子以他的道论为出发点,引申到他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和“小国寡民”的理想,其理论浑然成一整体。老子说“为无为,则无不治” ,又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他不主张通过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来治理天下,相反地,他认为要尽量减少扰民,来达到天下大安的目的。因为老子相信天下万物循道而行,因此不必多加干预。此外“有为”(如尚贤、贵难得之货、见可欲)只会使智巧的人从中造事,这是祸乱的根源。而且过多和反复不定的政令只会使人民疲于应付,无法按照其本来的规律生活,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此老子主张“小国寡民” ,反对权力的集中和“有为” 。再次,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使人们各安其所, “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对于这一句,各家的注解有所差别,但结合“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一句及老子其它章节进行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老子这句话的重点放在这样一层意思上使人民安于所处,乐于所有,衣食住行,皆能适意,知足常乐,不求变化。因为民风能保持一种淳朴的状态,人们安于现有的条件和生活环境,就会达到一种无欲无求的境界,没有过多的追求,也就不会有机巧与智谋,不会有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于是“有舟舆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 。这样,社会自然安定,易于治理。在老子的哲学中,其思考的出发点是整个宇宙。这使他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全局观念,这是老子较其它先秦诸子高明的地方。因此作为他开出的救世良方, “小国寡民”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全局的观念与长远的眼光。虽然它也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不可能在现实社会中原样实现,但当我们今天回过头去对它进行审视的时候,就会发现它的许多合理性所在。正是因为这些合理性,我们在处理今天的许多社会问题时,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社会发展到如今,环境、能源、生态等等问题开始凸现,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提上议程,再回思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就会觉得老子这样设计他理想中的社会模式实在有他的道理可言,可以看出他的智慧所在。有人批评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是保守的、复古的,这实际上是过份要求古人了。詹剑峰在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中曾分析过中国古人有“变化的观念” ,有“发展的观念” ,但没有“进步的观念” 。进步的观念,在欧洲是 18 世纪启蒙运动中才出现的,随着西方哲学的传入才进入中国的,因此老子没有“进步的观念” ,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他在经过一番哲学的思考之后,得出“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长治久安,是要“为万世开太平” 。因此当我们一味地追求社会的快速发展的时候,老子的思想对我们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好的警示。此外还应注意的一点是,老子所说的“国”与今天国家的意义有着较大的区别,多是指的一种分封的邦国,他所谓的“小国寡民” ,主要的是一种地方自治的主张,而这也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中的一个明显的趋势,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往往不利于其发展。如美国的联邦制度,其各个州有着相当大的独立性,而今日的欧洲,也正朝着这一趋势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世界不断地一体化,尤其是网络的快速发展,使个人的独立空间加大,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对老子所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也给出了一种新的注解。中国古代几乎没有逻辑思维,老子的思想尤其如此。没有像西方那样严密的分析论证过程,他的哲学思想只是一种对世界的直观体认,而“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也是在其哲学认识基础上的一种对社会的美好设计。但这种直观的认识却往往有着不可低估的合理性,这只能说是哲人的一种大智慧,不可简单地视为古人的空想。第八十一章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注释 1、信言真实可信的话。 2、善者言语行为善良的人。 3、辩巧辩、能说会道。 4、博广博、渊博。 5、圣人不积有道的人不自私,没有占有的欲望。 6、既以为人已愈有已经把自己的一切用来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 7、多与“少”相对,此处意为“丰富” 。 8、利而不害使在万物得到好处而不伤害万物。 9、圣人之道圣人的行为准则。 引语 本章是道德经的最后一章,应该是全书正式的结束语。本章采用了与九章、十章、十五章、二十章、三十三章、四十五章、六十四章、七十六章相类似的格言警句的形式,前三句讲人生的主旨,后两句讲治世的要义。本章的格言,可以作为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例如信实、讷言、专精、利民而不争。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的结合,而以真为核心。本章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评判人类行为的道德标准。 评析 本章一开头提出了三对范畴信与美;善与辩;知与博,这实际上是真假、美丑、善恶的问题。老子试图说明某些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其实质往往并不一致。这之中包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评判人类行为的道德标准。按照这三条原则,以“信言” 、 “善行” 、 “真知”来要求自己,作到真、善、美在自身的和谐。按照老子的思想,就是重归于“朴” ,回到没有受到伪诈、智巧、争斗等世俗的污染之本性。张松如说“世界上的事物多种多样,社会现象更是十分复杂,如果单单认定信言都是不美的, 美言都是不信的;知者都是不博的, 博者都是不知的,这就片面了。不能说世界上真、善、美的事物永远不能统一,而只能互相排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就不免始于辩证法而终于形而上学。 ”对此,我们倒认为,没有必要从字面上苛求老子,否则就会偏离或曲解老子的原意。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往往这么说“忠言逆耳” 、 “良药苦口” 。听到这些话后,大概很少有人去钻牛角尖,反问难道忠言都是逆耳的吗难道良药都是苦口的吗所以,老子的这些警句并不存在绝对化的问题。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