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需要一把以成果检验工作的刻度尺
企业发展需要具体岗位的具体实践,发展业绩需要实际工作的实际业绩。离开工作实际谈工作思路,如镜中花、水中月,虚无缥缈,同样,离开实际成果谈干了什么、做了什么,亦如空中楼阁、无根之木,华而不实。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一把评判工作的刻度尺,需要一具界定工作的度量衡,以此来验证工作作风优劣、职业道德与素养的高低,验证具体工作中我们的思路是否端正、措施是否精准、落实是否到位、是否有着与业务、岗位、收入相匹配的价值。
弄清“说、做、成”的逻辑关系。“空谈误事、实干兴业”。讲的就是“说与做、做与成、说与果”的辩证关系。“谈”是前置程序,指向“做什么、怎么做”,重点是思路、计划与措施,只有贴近实际,结合实践、这样的“谈”才不务虚,思路才有立足之根,计划才会有科学路径,措施才能着眼于解决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做”是中间环节,重点是肯干、苦干、实干与巧干,指向态度、作风及执行能力,“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没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干”,思想、思路就会成空,任务、目标就是仅仅是“设计图”和“计划书”。“成”是终点效果,指向我们通过说和做,最终要得到什么、形成什么,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表面上讲的是“说”与“做”的关系,但更深层次是“成”对“说与做”的考量,没有“成”,“做”是实是虚我们难以验证,“谈”是对是错就难以衡量。归根结底,“说、做、成”重在“成”,既是目标所向,更是检验标准。
小事看结果,工作看成果。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于不同机体运行之中,既有应尽之责,也有道德所系,一切涉及集体利益与影响的大事或小事,都应是每一名员工的心上事、手中事,所谓“责所在义不容辞,德所系不可旁观”。具体到企业员工,一是岗位工作的“大事”重在“成果”。担当使命落到实际就是尽责履职,就是把岗位职责内的事想好、谋好,把责任分工里的活办好、干好,“好不好”嘴说了不算,用成果评判最为公允。“空谈爱岗”往往“误岗”,战国时期,赵括爱国之心拳拳,然纸上谈兵,至长平大败,赵国一蹶不振;“空谈敬业”往往“失责”,三国时期,马谡签下生死状,然不纳良策、一意孤行,至街亭失守,祁山北伐功亏一篑。因此,没有好的成果、好的业绩,光谈理想、讲抱负,只能是高谈阔论,光说思路、谈计划,只能是纸上谈兵,光讲辛劳、讲付出,只能是画饼充饥。个人靠成绩成长、企业靠业绩发展的“发展规律”不能破也不会破。二是岗位身边的“小事”要看“结果”。企业中既有工作中的“大事”,也有环境中的“小事”,然而正是这些“小事”却往往考验着人的品德、验证着人的操守。“小事”的结果常常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集体的“大事”,前苏联1967年联盟一号宇宙飞船胜利返航时,仅因地面检查中忽略一个小数点,造成降落伞失灵,飞船坠毁。正是这些看似“小事”影响着“大事”的成败,只要我们坚守职业道德与坚定品德素养,将看到的身边漏项提醒一下,看到的随手问题检点一下,这些不经意的“小问题”就不会产生“大损失”。“小事”常常在不经意间关联个人“大事”。福特大学毕业后,去汽车公司应聘,仅因顺手捡起废纸,被董事长看重,不久扬名天下,最终“福特公司”成为美国乃至国际汽车业翘楚。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依然充满着职业发展的机会,每一个人的成长路上没有彩排,只有注重细节的现场发挥,只有这样“小举动”才可能产生“大作用”。
工作以成果论成败、价值以效果论高低。“工作”是一个大概念,既有日常工作也有专项任务,既有长、中、短期规划也有条块和阶段性实务,但无论时间序还是空间序,由大到小,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落实及产生成果都不会“缺斤少两”。
检验工作思路需要优良中差的“成绩单”。谈工作思路、立目标任务不是天马星空的“船号子”,不是腾于九天的“白日梦”,更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比空谈”。“成绩单”可以验证工作思想正不正。梦想要有,思路要好,但不能虚而不实,“光鲜亮丽”的思想初衷,“出头露脸”的思维观念,往往禁不起最终结果的敲打与检验。“成绩单”可以验证工作思路对不对。思想观念的端正必然延续到工作思路的科学与合理,进而影响工作执行的好坏与干事效果的达成,然而,如何审视工作思路是否贴地气、具有可操作性,就需要实实在在的“成绩单”去检验。
检验工作措施需要是非功过的“功绩簿”。无论怎样的“奇思妙想”,最终都要归集到具体措施与行动计划,而措施与计划的列表拉单仅是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效果和成绩去验证措施计划的好与坏。汉朝建立后,始终面对强悍匈奴的军事威胁,汉初的“和亲”政策不仅无法解决边患问题,反而使财物源源不断流出,汉武帝刘彻即位后,胸怀强国志向,通过兴马政、减税负、打击富贾,实行盐铁官营等措施,实现了“富国强兵”目标,一举击破匈奴,成就大汉伟业。正是这些千秋功绩,彰显出汉武大帝的雄才伟略。脱离成绩,讲措施得法、说计划周密,难免有失客观。正如,《亮剑3雷霆战将》,空有好剧本,却脱离实际,责令禁播,再好的剧本也只能是下一次。
检验措施执行需要烈火高温的“老君炉”。战国末期的合纵战略,原本可通过六国联合共同抵御秦军入关,实现七国制衡,但在秦国连横战略策反下,合纵策略土崩瓦解,出现了措施、执行两层皮的问题,虽说其中人、事、势的因素存在,但执行到不到位是关键,最终出现秦灭六国一统华夏的结果。因此,离开成果去谈执行力,就如浮云沧海,不着边际,难以衡量。只有取得实际成绩与效果,执行力强不强、好不好才有辩证的落脚点与评判的客观依据。
检验岗位价值需要质量定理的“电子秤”。计划、措施到执行都是人的事情,作为社会、企业运行的有机载体,人的价值必然通过“干事办事的成果”、“功过是非的结果”去评判。这就如同天平两端,价值在左,功劳在右,称一称便知轻重。春秋管仲兴齐国、汉张良辅成西汉、明刘伯温铸开国功勋等一系列历史人物的彪炳史册,无一不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成绩与成果上,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钟南山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人民英雄”获得者,无一不是有着沉甸甸的贡献。成果所在、成就所在、价值亦所在,无论何时何地,以成果作为价值的评判标准万古恒定。
小事以结果论对错、以影响论好坏。
员工的身边“小事”往往是企业“大事”的细节部分。责任或岗位划分再细,也难免有不能“严丝合缝”的地方,身处企业运行中,员工的身边小事往往是其他岗位、关联岗位没有检点到、没有衔接好的“裂缝点”。一句善意的提醒,一个随手的补台往往会在整个企业的机体运转上发生着微妙作用。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家国内设备生产厂与外商洽谈合作,外商对该厂工艺和技术都非常满意,但因接待与调车中出现的时间检点不到位,导致外商扭头就走。问其原因,外商说:一个企业小事都办不好,又怎能放心其产品质量"。这原本是接待人员、接送司机乃至办公室人员可能检点到、沟通好的细节,却因“接缝碰不细”,使企业产生巨大经济损失。
员工的举手之劳常常是职业规划的参考部分。员工职业规划事关个人利益,但在日常岗位中取得傲人业绩、获得不平凡殊荣尤其难得,随手小事,看在别人眼里,却有着对个人不同的评判影响,正如福特那样,随手捡起一张废纸,却捡起了承载着美国汽车经济的福特公司,捡起了福特的人生梦想。
员工的担责补差往往是个人品性的直接体现。看人要从细节看,正常工作中每一名员工都如机体零部件,有序运转,这往往难以让人深入剖析出员工性格的美与丑、善与恶,但从工作中的随手小节、环境中的善意之举,都能演印出人性品德的发光点,也正是这些放光点,或许就是对你道德品质的关键评判之一。反之,看补差点不理不补、揽功推过搞转营,看小问题视而不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从中人性品德我们高低可见。
业绩是干出来的,成果是干出来的,同样,干出来的成果与业绩检验着人、心、行的实质与本质。让我们在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工作的同时,重视成果为靶向的评价作用发挥,进一步远离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花拳绣腿”,为“实打实招、实干实绩”的“硬骨头”、“老实人”更多的发展空间,为“兴企、兴业”目标实现注入更多的思想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