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计算机眼中的世界名画
《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绘的丽莎·盖拉尔迪尼的肖像画。它具有超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所以人们对它的仿造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于名家艺术品的鉴定,除了经验丰富的鉴赏家,很少有人能一眼看出画作的画风,更别提鉴定出这件艺术品的真伪。美国的计算机科学家利奥尔·沙米尔想让计算机也有超高鉴定能力,以此来鉴定艺术品。在他的潜心研究下,计算机终于实现了这个功能。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某些情况下,计算机甚至能看出人类鉴定家所忽略的艺术家之间的联系。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已经被各式各样的手段鉴定过,其中单以科学手段对艺术品材质进行分析的方法就已经多种多样。近年来艺术界对名画的“体检”手段都是X射线透视等技术的分析。有科学家用了13种波长的光照射《蒙娜丽莎》,结果发现达·芬奇在创作时原本给蒙娜丽莎画了眉毛。一位法国工程师,利用自己设计的高清晰数码相机为《蒙娜丽莎》拍照后得出结论,达·芬奇画上的蒙娜丽莎的确应该有眉毛和睫毛。人们还采用碳同位素检测设备来确定画布的生产年份。但是因为当时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大师数不胜数,所以就算检测出年代也无法确定画作出自谁手。面对同一时期真假难辨的画作和各式各样的风格流派,计算机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发现其中的端倪。
X射线蒙娜丽莎
沙米尔用电脑程序分析了9位画家的57幅画,包括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意大利画家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德国画家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俄裔法国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Vasily Kandinsky)、法国画家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美国画家杰克逊·玻洛克(Jackson Pollock)、法国画家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Pierre-Auguste Renoir)、俄裔美国画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和荷兰画家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
凡·高的《星空》
计算机将拍摄的画作图像分解成若干个所谓的“数字描述符”。 这些描述符可以定量图像的纹理和颜色、画布边缘的统计分布、特殊形状类型的分布、画中个别点的颜色亮度以及画中类似分形模式的属性(分形是指在不同尺度上重复产生类似形状的特征,比如雪花的棱边)。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描述符高达4027种。沙米尔编写专门的程序,用来识别画家在画中所使用的数字描述符类型和数量。沙米尔的目的是用量化的方法来找不同艺术家作品之间的区别。通过持续的探索,沙米尔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计算机鉴定需要围绕着数学、统计学、图像编码、信号处理等理论进行研究。计算机要成为艺术鉴定大师是有很大潜力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也许以后鉴定艺术品只需要一张照片就能搞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