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和译文_《道德经》第七章精解及译文

fd77fa1aa9761806ad1e70c5e337e797.png

道德经第七章解读和译文

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已化为生,又化为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庄子·知北游》。老子没有表露对于人生短暂的关注,但他的继承人庄子则把人生短暂作为人生最大的不如意,道家思想就是要解开这个谜。老子赞美天长地久,无疑就是折射出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庄子是著作可以称为《大苦经》,深感人生的生死迷茫之苦;可以被称为《大梦经》,“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人生中一定如同一场大梦;可以被称为《大觉经》,“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也。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解开人生的梦与醒是《齐物论》主题,庄子的心灵探索令人如梦方醒;又可以称为《大乐经》,“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养生主),生命是薪火相传,无穷无尽,“以至美游至乐”(至乐)。

e1476a7446176f4d98d449272fe73549.png

大苦、大梦、大觉、大乐是庄子人生探索的四部曲,庄子是严肃的思想家,是真正面对人生生死迷惑的哲人。季路问孔子:“敢问死”,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拒绝回答生死迷惑。庄子知道回答人生的人生迷惑哲人的责任,几千年来真正能够回答的大觉圣人难得一遇,庄子说是“万世一遇”,太难得了。各种艺术、科学天才代代都有,能够回答人生生死迷惑的寥若星辰。
陈鼓应先生说《庄子》使他从人生的低谷中走了出来,这个功绩不可估量。庄子是老子的嫡传弟子,是根本师。庄子对生命的关怀是老子的主题之一。《道德经》的主题有二,一是使人类弃争得和,弃野蛮得文明,实现公平正义;二是探索解脱人生大苦之路,获得解脱。

5013f5af9dd0b6c42c2bf3afac70a331.png

二大主题都必须建立对宇宙终极真理-道的契悟上《道德经》第6、7、33、55、59章都探索了生命的不朽问题,这可以看出经典的视角。一种文明中没有智者关心人生的生死迷惑和解脱,则必然被外界输入关心生死迷惑和解脱的文化。
后世继承人虽然努力养生,延长寿命,但无济于事,这不是终极答案。庄子说:“哀莫大于心死,而生死亦次之矣”,一语中的。解决心灵的困惑才是真正不朽的文化,这不是医药、养生所能解决的。

8bd842052e23626122df53f7ffabfb41.png

第七章第一段天长地久。第二段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三段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四段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真(私)。
本章经文分四段。上章开显谷神不死,本章阐述天长地久的生命追求,二章显然在述说同一主题。因此解读《道德经》,很多章是姐妹章,无法断开解读,否则错会经义。第22、23章,第24、25章、第39、40章,第66、67、68、69章关联都非常大,决不能断开解读,分章合解为上。
第一段经文:天长地久。
这是华人在婚礼上最好的祝福语。老子从宇宙真相论述到生命现象,因为生命现象是宇宙真相的必然产物,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这一思想与儒家极不相同。儒家把生命现象仅仅当做生命现象,与宇宙真相是脱离的,所以赞同社会的尊卑等级。天长地久是人的最根本的情怀,老子一句话点亮了世人的共同心愿。
生命现象有生老病死,老子入玄同大定,游到天地之始,发现美妙无比,入不生不死,那是道的无上妙境。《道德经》第1章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结束,这是证道的妙果。证道没有妙果,那证道何益?老子说了一句“谷神不死”,挑战了生命现象的生老病死的规律。

8d1a5206d0053e58064749f64b078717.png


既然证悟到宇宙真相本来是永恒的,谷神站在天顶,俯视人世间的一切生命,那么必然产生一丝希望。老子连续三次提到天地,华夏文明的存在基础就在天地之间。后文老子还说“配天”,这是古代先民的精神世界和祭祀仪式对天地怀有敬意是人类的基本特征,华人更加重视。天地是谷神从虚空中产生的,这是天地的由来。天长地久是源自于谷神不死的,只有谷神能够让天地长久。天长地久是与人的生命的对比中发出的惊叹,这一思想开启了二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拷问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时间的解读,一条是发展医学和养生学,延年益寿。老子更注重精神世界,后世道家更注重养生学和延年益寿。

f5cbb2b852351f75d71904b037d3375b.png


第二段经文: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人不能长生,当时的平均寿命在40多岁,社会上层也不过50多岁。但注重精神世界的修道士一般都在80岁以上,《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认为古代真人寿命都超过百岁。庄子说真人寿命很长,千岁悟道,厌世而离开这个世界,“乘彼白云,游于帝乡”。天长地久是与人的寿命短暂相比得出的赞美。天地为什么能够长久呢?老子说“以其不自生”。不自生有多种注解,河上公注释为不“夺人以自与”,也就是不伤害他人生命而益己之生,即“不为己”。这个注解很精辟。王弼注:“自生则与物争,不自生则物归也”。自生即损人利己,不自生即奉献一切。魏源注释为“不自私其生,故能长生”。

fcfe8767170f7b6a210ee8ecbd39f77d.png

天地最大的美德就是长养万物,但不自益其生,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老子心目中,天地是无私的最大代表。多少人赞美天地,敬畏天地,但没有人像老子这样解读天长地久的秘密在于无私。找到了天长地久的秘密就找到了养生的秘诀。第二段与第五章“天地不仁”对照,可以读出天地不仁就是无私的含义。无私是老子第一个明确提出来的人生修养目标。这实在很伟大。我们看到文明的兴起与文化精英倡导的价值观有极大关系,一种文明中没有倡导利他的价值观,这种文明必将衰落。这不是哲学问题,而是逻辑学问题。老子是一个逻辑学家,早就看出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

5f0ec47f3874cabb50dce0c3728e65e7.png


作为华夏文明的智者,老子说出了对华人的告诫。老子三次赞美天地,终于得出了自己的可靠结论,后世将深刻体会老子的这一思想。天地是世人学习的榜样,这与儒家出现了明显的区别。
经文第三段: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存。
这段话清晰的说明了“不自生”的含义。后其身、外其身成为圣人的内心境界,这是老子首次宣说的教义,这是圣人无私的宣言。天地是无私的,成为圣人效法的对象。天地所以能长久,就在于无私。这样的利他主义宣言一直令《道德经》发出特别的光彩。《金刚经》说:“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4357fc354d199ccd51e82fff80882a5b.png


老子的利他宣言具有同样的功德。在一个利己主义被认为天经地义的社会中,老子如此坚定的宣说利他主义教义,实在无比伟大。天地是奉献者,所以天长地久。世人不知道天长地久的秘密,牺牲他人为自己谋利,所以折损寿命。河上公注“后其身”是“先人后己”,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垂千古,正是述说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哲人情怀,这是老子此段思想的发扬。
第四段经文: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真(私)。无私利他是老子最伟大的教义之一,是华夏文明的思想高度,是修行者的功课。原文“故能成其私”,这个私字被人曲解,这是很遗憾的,所以建议改为“故能成其真”。私此处的密意是自我,真我,称为私就是有秘密性,别人看不见,自己也看不见的那个“我”。慧能说明心见性,就是这个私。

b157f192e9d976dd01ab0182915d1b66.png

经文本身是内部有境界的弟子学习的,对于没有境界的初学者来说可能生起邪见,对于本来就有邪见的外道来说,可以作为宣说邪见的“依据”,这是老子所不愿看到的。汉初还有《道德经》博士,但他们的解经失传了,一旦错误解经,原本具有密意的经文就遭到曲解,严重损害经典的权威性。
春秋时代华夏人的古道热肠依旧发出灿烂的光辉,不缺乏壮士精神。豫让这类侠客经常出现历史记载中,即使到了战国末年,壮士精神依然可以看见,侠客就是壮士精神的代表者。“风萧萧兮易水河,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老子思想与壮士精神似乎没有关系,但无私的特征是一致的。

74e43b65d2a82a003036273b7182e0af.png

后人曲解老子此章的思想,认为后其身是手段,身先是目的,无私是手段,成其私是目的,可见人言可畏。解经师的责任很大,一定要把经文的正义解读出来。庄子说:“人之小人,天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身先、身存不是站在人道的眼光,而是站在天道的眼光无私是老子的真境界,成其私是密语,翻译过来就是成其真,使真性得到发扬。
成其私”成为历代注释家的重点,苏辙注说:“彼其无私非以求成私也,而私以之成,道固然尔。”范应元注说:“圣人成其私者,非私曲也,非私邪也”。(具见本章注)苏范二位代表了历代注释家的观点,但还是有一点不够透彻。老子第3章宣说不争,第5章宣说“不仁”,皆是无私的前行,到本章才清晰宣说无私根本义,一脉相承,条理清楚。

0a0b2e102d942651ddc44a692ae78462.png

老子的无私根本义来源于他的玄同的宇宙模型林语堂在《老子的智慧》一书中说:“孔子的人生观是积极的,老子的人生观是消极的”,(第1页)这代表了大部分文化精英的结论。但读完本章,就知道老子思想比孔子思想更加积极。《道德经》是非同一般的经典,含藏的大爱情怀应该悉心体会。
天长地久一语引发了老子无私的根本义,成为华夏文明引以自豪的文化。颜回赞叹孔子“谆谆然善诱人”,我们现在要给与老子同样的赞叹。呉诚真道长说:“圣人遇事谦让不争,反而能得到众人的拥戴”。其实,“太上,不知有之”,老子认为圣人连众人的拥戴也不需要,把一切功德都再次布施出去,隐藏自己,“德归万物,皆曰自然”(严遵第38章注)。

e70bb9361019bf36688f2196df47cd63.png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圣人藏于天,故如同天地一般长久。宇宙总是有奥妙的,我们的知识很贫乏。老子却看到了宇宙奥妙与修行的关系。老子无疑是一位好的教育家。
散文诗翻译:
修行者啊,
你看到天地最为长久,
你知道天长地久的秘密吗?
我来告诉你吧:
天地不为自己而生,
奉献了一切,
所以能够天长地久。
远古的圣人传下教法,
应该修行者甘居人后,
愿为世人的仆人,
在天的眼中,
你已经超越了他人,
你应该忽视这个身体,
天的眼中你才真正保存了你的不朽之身。
不是天地修行无私的教法,
最后证得的真我的正果吗?
天地是真正的修行者,
你应该向他们学习修行的要诀。(道德经散文诗是意译,以求义理贯通,文句不一一对应,唯有以心印心,会契证悟者心法为指归)

来源:公众号“道一讲国学经典”,专注道德经研究。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