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叠合板是由预制层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具有现浇楼板的整体性、刚度大、抗裂性好、不增加钢筋消耗、节约模板等优点,其在装配式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01
板厚怎么取?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简称《装规》有如下规定:
叠合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
设计中,考虑到管线穿行问题,现浇层厚度往往不小于 70mm。叠合楼板的总厚度应该满足《砼规》中板跨厚比的要求,对于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大于40。以60mm(预制底板)+70mm(现浇层)的叠合楼板为例,单向板的最大跨度宜控制在3.9m以内,双向板的最大跨度宜控制在5.2m以内。对大跨度板应特别注意复核挠度、裂缝、配筋的合理性,必要时建议加大预制底板的厚度。
02
楼板如何拆分?
《装规》有如下规定:
叠合板可根据预制板接缝构造、支座构造、长宽比按单向板或双向板设计。当预制板之间采用分离式接缝时,宜按单向板设计。对长宽比不大于3的四边支承叠合板,当其预制板之间采用整体式接缝或无接缝时,可按双向板设计。
实际工程的叠合楼板划分尽可能采用1200、1500、1800、2000、2400为控制尺寸对板块宽度进行划分,以便于构件厂生产;在此范围内板块划分“宜大不宜小”,过小的板块占用塔吊吊次,影响施工进度。
03
拼缝怎么做?
1 单向板《装规》仅介绍了密拼做法,而图集《15G310-1》中提到了“小接缝做法”。
为了避免密拼部位产生板底裂缝,也常在单向板之间设置拼缝,拼缝宽度 30~50mm,缝内沿受力方向设置构造钢筋。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拼缝的宽度,使预制构件的尺寸得到归并、统一。
关于双向板拼缝宽度及拼缝位置的选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 有如下规定:
双向叠合板板侧的整体式接缝宜设置在叠合板的次要受力方向且宜避开最大弯矩截面。接缝可采用后浇带形式。“双向板接缝位置避开最大弯矩截面”的要求应该引起重视。
04
深化设计
1 模板图设计要点:
1、应包含构件轮廓线、桁架钢筋定位、各边出筋定位、完成面状态(模板面、粗擦面、亚光面等)、各级尺寸标注(钢筋、模板、出筋、孔洞及预留预埋)、轴线示意、剖切位置示意。
2、模板图可以理解为构件脱模后的俯视图,即完成面的状态。
2 剖面图设计要点:
1、根据板厚及施工工艺确定桁架钢筋的高度。图集中推荐的桁架钢筋高度为80、90、100mm三种。
2、钢筋桁架的长度理论上为板净尺寸-100mm。
3、同一项目中的钢筋编号原则应统一。
3 配筋图设计要点:
1、应包含预制底板内所有钢筋信息(长度、编号、定位)。
2、当与预留预埋冲突时,应表达钢筋弯折或截断补强。
4 材料表设计要点:
1、吊点的布置建议按照《15G366-1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执行。
通过以上的介绍,小伙伴们是不是对叠合板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呢?欢迎大家继续关注装配式建筑的小秘密,BYE!

-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