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整理——消息队列


注:以下全部内容为从网上摘抄整理而来,仅用于个人知识储备


什么是消息队列

消息队列,一般我们会简称它为MQ(Message Queue)

我们先不管消息(Message)这个词,来看看队列(Queue)。这一看,队列大家应该都熟悉吧。

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的数据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消息队列可以简单理解为:把要传输的数据放在队列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常用术语:

  • 一般我们称发送消息方为 生产者 Producer 及 把数据放到消息队列中
  • 接受消费消息方为 消费者 Consumer 及 从消息队列里边取数据
  • 消息队列服务端为 Broker

消息从 Producer 发往 BrokerBroker 将消息存储至本地,然后 ConsumerBroker 拉取消息,或者Broker 推送消息至 Consumer,最后消费。


为什么使用消息队列

消息队列常见的使用场景吧,其实场景有很多,但是比较核心的有 3 个:解耦、异步、削峰。

1.解耦

看这么个场景。A 系统发送数据到 BCD 三个系统,通过接口调用发送。如果 E 系统也要这个数据呢?那如果 C 系统现在不需要了呢?A 系统负责人几乎崩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个场景中,A 系统跟其它各种乱七八糟的系统严重耦合,A 系统产生一条比较关键的数据,很多系统都需要 A 系统将这个数据发送过来。A 系统要时时刻刻考虑 BCDE 四个系统如果挂了该咋办?要不要重发,要不要把消息存起来?头发都白了啊!

如果使用 MQ,A 系统产生一条数据,发送到 MQ 里面去,哪个系统需要数据自己去 MQ 里面消费。如果新系统需要数据,直接从 MQ 里消费即可;如果某个系统不需要这条数据了,就取消对 MQ 消息的消费即可。这样下来,A 系统压根儿不需要去考虑要给谁发送数据,不需要维护这个代码,也不需要考虑人家是否调用成功、失败超时等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这样有什么好处?

  • 系统A 只负责 把数据写到队列中,谁想要或不想要这个数据(消息),系统A一点都不关心
  • 即便现在系统D不想要这个数据了,系统B又突然想要这个数据了,都跟系统A无关,系统A一点代码都不用改。
  • 系统D拿数据不再经过系统A,而是从消息队列里边拿。系统D即便挂了或者请求超时,都跟系统A无关,只跟消息队列有关

这样一来,系统A与系统B、C、D都解耦了。

2.异步

再来看一个场景,A 系统接收一个请求,需要在自己本地写库,还需要在 BCD 三个系统写库,自己本地写库要 3ms,BCD 三个系统分别写库要 300ms、450ms、200ms。最终请求总延时是 3 + 300 + 450 + 200 = 953ms,接近 1s,用户感觉搞个什么东西,慢死了慢死了。用户通过浏览器发起请求,等待个 1s,这几乎是不可接受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般互联网类的企业,对于用户直接的操作,一般要求是每个请求都必须在 200 ms 以内完成,对用户几乎是无感知的。

如果使用 MQ,那么 A 系统连续发送 3 条消息到 MQ 队列中,假如耗时 5ms,A 系统从接受一个请求到返回响应给用户,总时长是 3 + 5 = 8ms,对于用户而言,其实感觉上就是点个按钮,8ms 以后就直接返回了,爽!网站做得真好,真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削峰

每天 0:00 到 12:00,A 系统风平浪静,每秒并发请求数量就 50 个。结果每次一到 12:00 ~ 13:00 ,每秒并发请求数量突然会暴增到 5k+ 条。但是系统是直接基于 MySQL 的,大量的请求涌入 MySQL,每秒钟对 MySQL 执行约 5k 条 SQL。

一般的 MySQL,扛到每秒 2k 个请求就差不多了,如果每秒请求到 5k 的话,可能就直接把 MySQL 给打死了,导致系统崩溃,用户也就没法再使用系统了。

但是高峰期一过,到了下午的时候,就成了低峰期,可能也就 1w 的用户同时在网站上操作,每秒中的请求数量可能也就 50 个请求,对整个系统几乎没有任何的压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使用 MQ,每秒 5k 个请求写入 MQ,A 系统每秒钟最多处理 2k 个请求,因为 MySQL 每秒钟最多处理 2k 个。A 系统从 MQ 中慢慢拉取请求,每秒钟就拉取 2k 个请求,不要超过自己每秒能处理的最大请求数量就 ok,这样下来,哪怕是高峰期的时候,A 系统也绝对不会挂掉。而 MQ 每秒钟 5k 个请求进来,就 2k 个请求出去,结果就导致在中午高峰期(1 个小时),可能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请求积压在 MQ 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短暂的高峰期积压是 ok 的,因为高峰期过了之后,每秒钟就 50 个请求进 MQ,但是 A 系统依然会按照每秒 2k 个请求的速度在处理。所以说,只要高峰期一过,A 系统就会快速将积压的消息给解决掉。


消息队列有什么优缺点

优点上面已经说了,就是在特殊场景下有其对应的好处,解耦、异步、削峰

缺点有以下几个:

  • 系统可用性降低

系统引入的外部依赖越多,越容易挂掉。本来你就是 A 系统调用 BCD 三个系统的接口就好了,ABCD 四个系统还好好的,没啥问题,你偏加个 MQ 进来,万一 MQ 挂了咋整?MQ 一挂,整套系统崩溃,你不就完了?

  • 系统复杂度提高

硬生生加个 MQ 进来,你怎么保证消息没有重复消费?怎么处理消息丢失的情况?怎么保证消息传递的顺序性?头大头大,问题一大堆,痛苦不已。

  • 一致性问题

A 系统处理完了直接返回成功了,人都以为你这个请求就成功了;但是问题是,要是 BCD 三个系统那里,BD 两个系统写库成功了,结果 C 系统写库失败了,咋整?你这数据就不一致了。

所以消息队列实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架构,你引入它有很多好处,但是也得针对它带来的坏处做各种额外的技术方案和架构来规避掉,做好之后,你会发现,妈呀,系统复杂度提升了一个数量级,也许是复杂了 10 倍。但是关键时刻,用,还是得用的。


使用消息队列有什么问题?

在Java里边,已经实现了不少的队列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明明JDK已经有不少的队列实现了,我们还需要消息队列中间件呢?"其实很简单,JDK实现的队列种类虽然有很多种,但是都是简单的内存队列。为什么我说JDK是简单的内存队列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要实现消息队列(中间件)可能要考虑什么问题

1.高可用

无论是我们使用消息队列来做解耦、异步还是削峰,消息队列肯定不能是单机的。试着想一下,如果是单机的消息队列,万一这台机器挂了,那我们整个系统几乎就是不可用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当我们项目中使用消息队列,都是得 集群/分布式 的。要做 集群/分布式 就必然希望该消息队列能够提供现成的支持,而不是自己写代码手动去实现。

2.数据丢失问题

我们将数据写到消息队列上,系统B和C还没来得及取消息队列的数据,就挂掉了。如果没有做任何的措施,我们的数据就丢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学过Redis的都知道,Redis可以将数据持久化磁盘上,万一Redis挂了,还能从磁盘从将数据恢复过来。同样地,消息队列中的数据也需要存在别的地方,这样才尽可能减少数据的丢失。

那存在哪呢?

  • 磁盘?
  • 数据库?
  • Redis?
  • 分布式文件系统?
  • 同步存储还是异步存储?

3.消费者怎么得到消息队列的数据?

消费者怎么从消息队列里边得到数据?有两种办法:

  • 生产者将数据放到消息队列中,消息队列有数据了,主动叫消费者去拿(俗称push)
  • 消费者不断去轮训消息队列,看看有没有新的数据,如果有就消费(俗称pull)

4.其他

除了这些,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还得考虑各种的问题:

  • 消息重复消费了怎么办啊?
  • 我想保证消息是绝对有顺序的怎么做?
  • ………

虽然消息队列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好处,但同时我们发现引入消息队列也会提高系统的复杂性。市面上现在已经有不少消息队列轮子了,每种消息队列都有自己的特点,选取哪种MQ还得好好斟酌。


为什么不用线程、线程池?

因为用线程去做,是不是要写代码?

一个订单流程,扣积分,扣优惠券,发短信,扣库存。。。等等这么多业务要调用这么多的接口,每次加一个你要调用一个接口然后还要重新发布系统,写一次两次还好,写多了你就说:老子不干了!

而且真的全部都写在一起的话,不单单是耦合这一个问题,你出问题排查也麻烦,流程里面随便一个地方出问题搞不好会影响到其他的点,小伙伴说我每个流程都try catch不就行了,相信我别这么做,这样的代码就像个定时炸弹 ,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平时不炸偏偏在你做活动的时候炸,你就领个P0故障收拾书包提前回家过年吧。

Tip:P0—PN 是互联网大厂经常用来判定事故等级的机制,P0是最高等级了。


Kafka、ActiveMQ、RabbitMQ、RocketMQ 有什么优缺点?

目前在市面上比较主流的消息队列中间件主要有,Kafka、ActiveMQ、RabbitMQ、RocketMQ 等这几种。

特性ActiveMQRabbitMQRocketMQKafka
单机吞吐量万级,比 RocketMQ、Kafka 低一个数量级同 ActiveMQ10 万级,支撑高吞吐10 万级,高吞吐,一般配合大数据类的系统来进行实时数据计算、日志采集等场景
topic 数量对吞吐量的影响topic 可以达到几百/几千的级别,吞吐量会有较小幅度的下降,这是 RocketMQ 的一大优势,在同等机器下,可以支撑大量的 topictopic 从几十到几百个时候,吞吐量会大幅度下降,在同等机器下,Kafka 尽量保证 topic 数量不要过多,如果要支撑大规模的 topic,需要增加更多的机器资源
时效性ms 级微秒级,这是 RabbitMQ 的一大特点,延迟最低ms 级延迟在 ms 级以内
可用性高,基于主从架构实现高可用同 ActiveMQ非常高,分布式架构非常高,分布式,一个数据多个副本,少数机器宕机,不会丢失数据,不会导致不可用
消息可靠性有较低的概率丢失数据基本不丢经过参数优化配置,可以做到 0 丢失同 RocketMQ
功能支持MQ 领域的功能极其完备基于 erlang 开发,并发能力很强,性能极好,延时很低MQ 功能较为完善,还是分布式的,扩展性好功能较为简单,主要支持简单的 MQ 功能,在大数据领域的实时计算以及日志采集被大规模使用

综上,各种对比之后,有如下建议:

一般的业务系统要引入 MQ,最早大家都用 ActiveMQ,但是现在确实大家用的不多了,没经过大规模吞吐量场景的验证,社区也不是很活跃,所以大家还是算了吧,我个人不推荐用这个了;

后来大家开始用 RabbitMQ,但是确实 erlang 语言阻止了大量的 Java 工程师去深入研究和掌控它,对公司而言,几乎处于不可控的状态,但是确实人家是开源的,比较稳定的支持,活跃度也高;

不过现在确实越来越多的公司会去用 RocketMQ,确实很不错,毕竟是阿里出品。

所以中小型公司,技术实力较为一般,技术挑战不是特别高,用 RabbitMQ 是不错的选择;大型公司,基础架构研发实力较强,用 RocketMQ 是很好的选择。

如果是大数据领域的实时计算、日志采集等场景,用 Kafka 是业内标准的,绝对没问题,社区活跃度很高,绝对不会黄,何况几乎是全世界这个领域的事实性规范。


MQ的Queue与Topic区别

队列(Queue)和主题(Topic)是JMS支持的两种消息传递模型:

JMS是一种厂商无关的Java API,它可以供多个不同的企业消息厂商使用。JMS与JDBC非常类似,应用程序开发者能够重用同样的API来访问多种不同的系统。如果厂商提供了JMS兼容的服务提供程序,我们就可以使用JMS API 来向其发送消息,或者从该厂商处接收消息。
JMS的能够解决多系统结构消息传送的问题。有可伸缩性、缓解系统瓶颈、并发处理,整体体系结构灵活性和敏捷性。 —— 百度百科

1、点对点(point-to-point,简称PTP)Queue消息传递模型:

通过该消息传递模型,一个应用程序(即消息生产者)可以向另外一个应用程序(即消息消费者)发送消息。在此传递模型中,消息目的地类型是队列(即Destination接口实现类实例由Session接口实现类实例通过调用其createQueue方法并传入队列名称而创建)。消息首先被传送至消息服务器端特定的队列中,然后从此对列中将消息传送至对此队列进行监听的某个消费者。同一个队列可以关联多个消息生产者和消息消费者,但一条消息仅能传递给一个消息消费者。如果多个消息消费者正在监听队列上的消息,JMS消息服务器将根据“先来者优先”的原则确定由哪个消息消费者接收下一条消息。如果没有消息消费者在监听队列,消息将保留在队列中,直至消息消费者连接到队列为止。这种消息传递模型是传统意义上的懒模型或轮询模型。在此模型中,消息不是自动推动给消息消费者的,而是要由消息消费者从队列中请求获得。

2、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简称pub/sub)Topic消息传递模型:

通过该消息传递模型,应用程序能够将一条消息发送给多个消息消费者。在此传送模型中,消息目的地类型是主题(即Destination接口实现类实例由Session接口实现类实例通过调用其createTopic方法并传入主题名称而创建)。消息首先由消息生产者发布至消息服务器中特定的主题中,然后由消息服务器将消息传送至所有已订阅此主题的消费者。主题目标也支持长期订阅。长期订阅表示消费者已注册了主题目标,但在消息到达目标时该消费者可以处于非活动状态。当消费者再次处于活动状态时,将会接收该消息。如果消费者均没有注册某个主题目标,该主题只保留注册了长期订阅的非活动消费者的消息。与PTP消息传递模型不同,pub/sub消息传递模型允许多个主题订阅者接收同一条消息。JMS一直保留消息,直至所有主题订阅者都接收到消息为止。pub/sub消息传递模型基本上是一个推模型。在该模型中,消息会自动广播,消息消费者无须通过主动请求或轮询主题的方法来获得新的消息。

【简单概括一下】

队列模型就是一对一聊天,我发给你的消息,只能在你的聊天窗口弹出,是不可能弹出到别人的聊天窗口中的。

为了解决一条消息能被多个消费者消费的问题,发布/订阅模型就来了。该模型是将消息发往一个 Topic 即主题中,所有订阅了这个 Topic 的订阅者都能消费这条消息。

所以,发布/订阅模型等于我们都加入了一个群聊中,我发一条消息,加入了这个群聊的人都能收到这条消息。

假如一对一聊天对每个人都发同样的消息不就也实现了一条消息被多个人消费了嘛。

通过多队列全量存储相同的消息,即数据的冗余可以实现一条消息被多个消费者消费。

RabbitMQ 就是采用队列模型,通过 Exchange 模块来将消息发送至多个队列,解决一条消息需要被多个消费者消费问题。

具体区别对比如下:

类型TopicQueue
概要Publish Subscribe messaging 发布订阅消息Point-to-Point 点对点
有无状态topic数据默认不落地,是无状态的。Queue数据默认会在mq服务器上以文件形式保存,比如Active MQ一般保存在$AMQ_HOME\data\kr-store\data下面。也可以配置成DB存储。
完整性保障并不保证publisher发布的每条数据,Subscriber都能接受到。Queue保证每条数据都能被receiver接收。
消息是否会丢失一般来说publisher发布消息到某一个topic时,只有正在监听该topic地址的sub能够接收到消息;如果没有sub在监听,该topic就丢失了。Sender发送消息到目标Queue,receiver可以异步接收这个Queue上的消息。Queue上的消息如果暂时没有receiver来取,也不会丢失。
消息发布接收策略一对多的消息发布接收策略,监听同一个topic地址的多个sub都能收到publisher发送的消息。Sub接收完通知mq服务器一对一的消息发布接收策略,一个sender发送的消息,只能有一个receiver接收。receiver接收完后,通知mq服务器已接收,mq服务器对queue里的消息采取删除或其他操作。

基础概念扩展

为了提高并发度,往往发布/订阅模型还会引入队列或者分区的概念。即消息是发往一个主题下的某个队列或者某个分区中。RocketMQ 中叫队列,Kafka 叫分区,本质一样。

例如某个主题下有 5 个队列,那么这个主题的并发度就提高为 5 ,同时可以有 5 个消费者并行消费该主题的消息。一般可以采用轮询或者 key hash 取余等策略来将同一个主题的消息分配到不同的队列中。

与之对应的消费者一般都有组的概念 Consumer Group, 即消费者都是属于某个消费组的。一条消息会发往多个订阅了这个主题的消费组。

假设现在有两个消费组分别是 Group 1Group 2,它们都订阅了 Topic-a。此时有一条消息发往 Topic-a,那么这两个消费组都能接收到这条消息。

然后这条消息实际是写入 Topic 某个队列中,消费组中的某个消费者对应消费一个队列的消息。

在物理上除了副本拷贝之外,一条消息在 Broker 中只会有一份,每个消费组会有自己的 offset 即消费点位来标识消费到的位置。在消费点位之前的消息表明已经消费过了。当然这个 offset 是队列级别的。每个消费组都会维护订阅的 Topic 下的每个队列的 offset

来个图看看应该就很清晰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什么是重复消费?如何保证消息不被重复消费?或者说,如何保证消息消费的幂等性?

1.重复消费

消息重复消费是使用消息队列之后,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也是比较严重和常见的问题

就比如有这样的一个场景,用户下单成功后我需要去一个活动页面给他加GMV(销售总额),最后根据他的GMV去给他发奖励,这是电商活动很常见的玩法。

这样的活动页面肯定是异步去加的,不然你想,你一个用户下一单就给他加一下,那就意味着对那张表就要操作一下,你考虑下双十一当天多少次对这个表的操作?这数据库或者缓存都顶不住吧。

而且大家应该也有这样的体会,你下单了马上去看一些活动页面,有时候马上就有了,有时候缺延迟有很久,为啥?这个速度取决于消息队列的消费速度,消费慢堵塞了就迟点看到呗。

你下个单支付成功你就发个消息出去,我们上面那个活动的开发人员就监听你的支付成功消息,我监听到你这个订单成功支付的消息,那我就去我活动GMV表里给你加上去,听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顺理成章。

但是我告诉大家一般消息队列的使用,我们都是有重试机制的,就是说我下游的业务发生异常了,我会抛出异常并且要求你重新发一次。

我这个活动这里发生错误,你要求重发肯定没问题。但是大家仔细想一下问题在哪里?

是的,不止你一个人监听这个消息啊,还有别的服务也在监听,他们也会失败啊,他一失败他也要求重发,但是你这里其实是成功的,重发了,你的钱不就加了两次了?

真实的情况其实重试是很正常的,服务的网络抖动,开发人员代码Bug,还有数据问题等都可能处理失败要求重发的。

其实重复消费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考虑到重复消费之后,怎么保证幂等性。

2.幂等性

幂等(idempotentidempotence)是一个数学与计算机学概念,常见于抽象代数中。
在编程中一个幂等操作的特点是其任意多次执行所产生的影响均与一次执行的影响相同。
幂等函数,或幂等方法,是指可以使用相同参数重复执行,并能获得相同结果的函数。这些函数不会影响系统状态,也不用担心重复执行会对系统造成改变。
例如,setTrue() 函数就是一个幂等函数,无论多次执行,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更复杂的操作幂等保证是利用唯一交易号(流水号)实现。

通俗了讲就是你同样的参数调用我这个接口,调用多少次结果都是一个,你加GMV同一个订单号你加一次是多少钱,你加N次都还是多少钱。

例如这条 SQL
update t1 set money = 150 where id = 1 and money = 100;
执行多少遍money都是150,这就叫幂等。

3.如何保证

一般幂等,我会分场景去考虑,看是强校验还是弱校验,比如跟金钱相关的场景那就很关键呀,就做强校验,别不是很重要的场景做弱校验。

强校验:

比如你监听到用户支付成功的消息,你监听到了去加GMV是不是要调用加钱的接口,那加钱接口下面再调用一个加流水的接口,两个放在一个事务,成功一起成功失败一起失败。

每次消息过来都要拿着订单号+业务场景这样的唯一标识(比是天猫双十一活动)去流水表查,看看有没有这条流水,有就直接return不要走下面的流程了,没有就执行后面的逻辑。

之所以用流水表,是因为涉及到金钱这样的活动,有啥问题后面也可以去流水表对账,还有就是帮助开发人员定位问题。

public void checkmess(String objid){
	try{
		//查询订单是否存在加GMV的流水
		Object bill = getBill('addBill' + objid);
		if(Objects.isNull(bill)){
			//不存在流水,加GMV、加流水,写在同一个事务中
			addBill(objid);
		}else{
			// 存在流水,直接返回
			return;
		}
	}catch(Exception e){
		// 发送异常 触发消息队列框架重试机制
	}
}

弱校验:

这个简单,一些不重要的场景,比如给谁发短信啥的,我就把这个id+场景唯一标识作为 Redis 的key,放到缓存里面失效时间看你场景,一定时间内的这个消息就去Redis判断。

用KV就算消息丢了可能这样的场景也没关系,反正丢条无关痛痒的通知短信嘛(你敢说你没验证码短信丢失的情况?)。

结合业务,大概总结一下:

  • 比如你拿个数据要写库,你先根据主键查一下,如果这数据都有了,你就别插入了,update 一下好吧。
  • 比如你是写 Redis,那没问题了,反正每次都是 set,天然幂等性。
  • 比如你不是上面两个场景,那做的稍微复杂一点,你需要让生产者发送每条数据的时候,里面加一个全局唯一的 id,类似订单 id 之类的东西,然后你这里消费到了之后,先根据这个 id 去比如 Redis 里查一下,之前消费过吗?如果没有消费过,你就处理,然后这个 id 写 Redis。如果消费过了,那你就别处理了,保证别重复处理相同的消息即可。
  • 比如基于数据库的唯一键来保证重复数据不会重复插入多条。因为有唯一键约束了,重复数据插入只会报错,不会导致数据库中出现脏数据。

什么是消费的顺序性?如何保证消费的顺序性?

消费的顺序性:

一般都是同个业务场景下不同几个操作的消息同时过去,本身顺序是对的,但是你发出去的时候同时发出去了,消费的时候却乱掉了,这样就有问题了。

我们在数据库同时对一个Id的数据进行了增、改、删三个操作,但是你消息发过去消费的时候变成了改,删、增,这样数据就不对了。

本来一条数据应该删掉了,结果你那却还在,这不是出大问题!

保证消费顺序性

有序性分:全局有序和部分有序

  • 全局有序

如果要保证消息的全局有序,首先只能由一个生产者往 Topic 发送消息,并且一个 Topic 内部只能有一个队列(分区)。消费者也必须是单线程消费这个队列。这样的消息就是全局有序的!

不过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需要全局有序,即使是同步 MySQL Binlog 也只需要保证单表消息有序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部分有序

因此绝大部分的有序需求是部分有序,部分有序我们就可以将 Topic 内部划分成我们需要的队列数,把消息通过特定的策略发往固定的队列中,然后每个队列对应一个单线程处理的消费者。这样即完成了部分有序的需求,又可以通过队列数量的并发来提高消息处理效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中我画了多个生产者,一个生产者也可以,只要同类消息发往指定的队列即可。

RocketMQ

生产者消费者一般需要保证顺序消息的话,可能就是一个业务场景下的,比如订单的创建、支付、发货、收货。

那这些东西是不是一个订单号呢?一个订单的肯定是一个订单号的说,那简单了呀。

一个topic下有多个队列,为了保证发送有序,RocketMQ 提供了MessageQueueSelector队列选择机制,他有三种实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可使用Hash取模法,让同一个订单发送到同一个队列中,再使用同步发送,只有同个订单的创建消息发送成功,再发送支付消息。这样,我们保证了发送有序。

RocketMQ的topic内的队列机制,可以保证存储满足FIFO(First Input First Output 简单说就是指先进先出),剩下的只需要消费者顺序消费即可。

RocketMQ仅保证顺序发送,顺序消费由消费者业务保证!!!

这里很好理解,一个订单你发送的时候放到一个队列里面去,你同意的订单号Hash一下是不是还是一样的结果,那肯定是一个消费者消费,那顺序是不是就保证了?

真正的顺序消费不同的中间件都有自己的不同实现我这里就举个例子,大家思路理解下。

RabbitMQ

拆分多个 queue,每个 queue 一个 consumer,就是多一些 queue 而已,确实是麻烦点;或者就一个 queue 但是对应一个 consumer,然后这个 consumer 内部用内存队列做排队,然后分发给底层不同的 worker 来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afka

  • 一个 topic,一个 partition,一个 consumer,内部单线程消费,单线程吞吐量太低,一般不会用这个。
  • 写 N 个内存 queue,具有相同 key 的数据都到同一个内存 queue;然后对于 N 个线程,每个线程分别消费一个内存 queue 即可,这样就能保证顺序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何保证消息不丢失

就我们市面上常见的消息队列而言,只要配置得当,我们的消息就不会丢。

先来看看这个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一共有三个阶段,分别是生产消息存储消息消费消息。我们从这三个阶段分别入手来看看如何确保消息不会丢失。

生产消息

生产者发送消息至 Broker,需要处理 Broker 的响应,不论是同步还是异步发送消息,同步和异步回调都需要做好 try-catch,妥善的处理响应,如果Broker返回写入失败等错误消息,需要重试发送。当多次发送失败需要作报警,日志记录等。

这样就能保证在生产消息阶段消息不会丢失。

存储消息

存储消息阶段需要在消息刷盘之后再给生产者响应,假设消息写入缓存中就返回响应,那么机器突然断电这消息就没了,而生产者以为已经发送成功了。

如果 Broker 是集群部署,有多副本机制,即消息不仅仅要写入当前 Broker ,还需要写入副本机中。那配置成至少写入两台机子后再给生产者响应。这样基本上就能保证存储的可靠了。一台挂了还有一台还在呢(假如怕两台都挂了…那就再多些)。

那假如来个地震机房机子都挂了呢?emmmmmm…大公司基本上都有异地多活。

那要是这几个地都地震了呢?emmmmmm…这时候还是先关心关心人吧。

消费消息

这里经常会有同学犯错,有些同学当消费者拿到消息之后直接存入内存队列中就直接返回给 Broker 消费成功,这是不对的。

你需要考虑拿到消息放在内存之后消费者就宕机了怎么办。所以我们应该在消费者真正执行完业务逻辑之后,再发送给 Broker 消费成功,这才是真正的消费了。

所以只要我们在消息业务逻辑处理完成之后再给Broker响应,那么消费阶段消息就不会丢失。

小结一下

可以看出,保证消息的可靠性需要三方配合。

生产者需要处理好 Broker 的响应,出错情况下利用重试、报警等手段。

Broker 需要控制响应的时机,单机情况下是消息刷盘后返回响应,集群多副本情况下,即发送至两个副本及以上的情况下再返回响应。

消费者需要在执行完真正的业务逻辑之后再返回响应给 Broker

但是要注意消息可靠性增强了,性能就下降了,等待消息刷盘、多副本同步后返回都会影响性能。因此还是看业务,例如日志的传输可能丢那么一两条关系不大,因此没必要等消息刷盘再响应。


如何处理消息堆积

消息的堆积往往是因为生产者的生产速度与消费者的消费速度不匹配。有可能是因为消息消费失败反复重试造成的,也有可能就是消费者消费能力弱,渐渐地消息就积压了。

因此我们需要先定位消费慢的原因,如果是 bug 则处理 bug ,如果是因为本身消费能力较弱,我们可以优化下消费逻辑,比如之前是一条一条消息消费处理的,这次我们批量处理,比如数据库的插入,一条一条插和批量插效率是不一样的。

假如逻辑我们已经都优化了,但还是慢,那就得考虑水平扩容了,增加 Topic 的队列数和消费者数量,注意队列数一定要增加,不然新增加的消费者是没东西消费的。一个Topic中,一个队列只会分配给一个消费者

当然你消费者内部是单线程还是多线程消费那看具体场景。不过要注意上面提高的消息丢失的问题,如果你是将接受到的消息写入内存队列之后,然后就返回响应给Broker,然后多线程向内存队列消费消息,假设此时消费者宕机了,内存队列里面还未消费的消息也就丢了。


如何保证消息队列的高可用?

1.RabbitMQ 的高可用性

  • 镜像集群模式(高可用性)

这种模式,才是所谓的 RabbitMQ 的高可用模式。跟普通集群模式不一样的是,在镜像集群模式下,你创建的 queue,无论元数据还是 queue 里的消息都会存在于多个实例上,就是说,每个 RabbitMQ 节点都有这个 queue 的一个完整镜像,包含 queue 的全部数据的意思。然后每次你写消息到 queue 的时候,都会自动把消息同步到多个实例的 queue 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如何开启这个镜像集群模式呢?其实很简单,RabbitMQ 有很好的管理控制台,就是在后台新增一个策略,这个策略是镜像集群模式的策略,指定的时候是可以要求数据同步到所有节点的,也可以要求同步到指定数量的节点,再次创建 queue 的时候,应用这个策略,就会自动将数据同步到其他的节点上去了。

这样的话,好处在于,你任何一个机器宕机了,没事儿,其它机器(节点)还包含了这个 queue 的完整数据,别的 consumer 都可以到其它节点上去消费数据。坏处在于,第一,这个性能开销也太大了吧,消息需要同步到所有机器上,导致网络带宽压力和消耗很重!第二,这么玩儿,不是分布式的,就没有扩展性可言了,如果某个 queue 负载很重,你加机器,新增的机器也包含了这个 queue 的所有数据,并没有办法线性扩展你的 queue。你想,如果这个 queue 的数据量很大,大到这个机器上的容量无法容纳了,此时该怎么办呢?

  • Kafka 的高可用性

Kafka 一个最基本的架构认识:由多个 broker 组成,每个 broker 是一个节点;你创建一个 topic,这个 topic 可以划分为多个 partition (分区),每个 partition 可以存在于不同的 broker 上,每个 partition 就放一部分数据。

这就是天然的分布式消息队列,就是说一个 topic 的数据,是分散放在多个机器上的,每个机器就放一部分数据。

实际上 RabbitMQ 之类的,并不是分布式消息队列,它就是传统的消息队列,只不过提供了一些集群、HA(High Availability, 高可用性) 的机制而已,因为无论怎么玩儿,RabbitMQ 一个 queue 的数据都是放在一个节点里的,镜像集群下,也是每个节点都放这个 queue 的完整数据。
Kafka 0.8 以前,是没有 HA 机制的,就是任何一个 broker 宕机了,那个 broker 上的 partition 就废了,没法写也没法读,没有什么高可用性可言。
比如说,我们假设创建了一个 topic,指定其 partition 数量是 3 个,分别在三台机器上。但是,如果第二台机器宕机了,会导致这个 topic 的 1/3 的数据就丢了,因此这个是做不到高可用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afka 0.8 以后,提供了 HA 机制,就是 replica(复制品) 副本机制。每个 partition 的数据都会同步到其它机器上,形成自己的多个 replica 副本。所有 replica 会选举一个 leader 出来,那么生产和消费都跟这个 leader 打交道,然后其他 replica 就是 follower。写的时候,leader 会负责把数据同步到所有 follower 上去,读的时候就直接读 leader 上的数据即可。只能读写 leader?很简单,要是你可以随意读写每个 follower,那么就要小心数据一致性的问题,系统复杂度太高,很容易出问题。Kafka 会均匀地将一个 partition 的所有 replica 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上,这样才可以提高容错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么搞,就有所谓的高可用性了,因为如果某个 broker 宕机了,没事儿,那个 broker 上面的 partition 在其他机器上都有副本的。如果这个宕机的 broker 上面有某个 partition 的 leader,那么此时会从 follower 中重新选举一个新的 leader 出来,大家继续读写那个新的 leader 即可。这就有所谓的高可用性了。

写数据的时候,生产者就写 leader,然后 leader 将数据落地写本地磁盘,接着其他 follower 自己主动从 leader 来 pull 数据。一旦所有 follower 同步好数据了,就会发送 ack 给 leader,leader 收到所有 follower 的 ack 之后,就会返回写成功的消息给生产者。(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模式,还可以适当调整这个行为)
消费的时候,只会从 leader 去读,但是只有当一个消息已经被所有 follower 都同步成功返回 ack 的时候,这个消息才会被消费者读到。
看到这里,相信你大致明白了 Kafka 是如何保证高可用机制的了,对吧?不至于一无所知,现场还能给面试官画画图。要是遇上面试官确实是 Kafka 高手,深挖了问,那你只能说不好意思,太深入的你没研究过。


如何解决消息队列的延时以及过期失效问题?消息队列满了以后该怎么处理?有几百万消息持续积压几小时,说说怎么解决?

关于这个事儿,我们一个一个来梳理吧,先假设一个场景,我们现在消费端出故障了,然后大量消息在 mq 里积压,现在出事故了,慌了。

大量消息在 mq 里积压了几个小时了还没解决

几千万条数据在 MQ 里积压了七八个小时,从下午 4 点多,积压到了晚上 11 点多。这个是我们真实遇到过的一个场景,确实是线上故障了,这个时候要不然就是修复 consumer 的问题,让它恢复消费速度,然后傻傻的等待几个小时消费完毕。这个肯定不能在面试的时候说吧。

一个消费者一秒是 1000 条,一秒 3 个消费者是 3000 条,一分钟就是 18 万条。所以如果你积压了几百万到上千万的数据,即使消费者恢复了,也需要大概 1 小时的时间才能恢复过来。

一般这个时候,只能临时紧急扩容了,具体操作步骤和思路如下:

  • 先修复 consumer 的问题,确保其恢复消费速度,然后将现有 consumer 都停掉。
  • 新建一个 topic,partition 是原来的 10 倍,临时建立好原先 10 倍的 queue 数量。
  • 然后写一个临时的分发数据的 consumer 程序,这个程序部署上去消费积压的数据,消费之后不做耗时的处理,直接均匀轮询写入临时建立好的 10 倍数量的 queue。
  • 接着临时征用 10 倍的机器来部署 consumer,每一批 consumer 消费一个临时 queue 的数据。这种做法相当于是临时将 queue 资源和 consumer 资源扩大 10 倍,以正常的 10 倍速度来消费数据。
  • 等快速消费完积压数据之后,得恢复原先部署的架构,重新用原先的 consumer 机器来消费消息。

mq 中的消息过期失效了

假设你用的是 RabbitMQ,RabbtiMQ 是可以设置过期时间的,也就是 TTL。如果消息在 queue 中积压超过一定的时间就会被 RabbitMQ 给清理掉,这个数据就没了。那这就是第二个坑了。这就不是说数据会大量积压在 mq 里,而是大量的数据会直接搞丢

这个情况下,就不是说要增加 consumer 消费积压的消息,因为实际上没啥积压,而是丢了大量的消息。我们可以采取一个方案,就是批量重导,这个我们之前线上也有类似的场景干过。就是大量积压的时候,我们当时就直接丢弃数据了,然后等过了高峰期以后,比如大家一起喝咖啡熬夜到晚上 12 点以后,用户都睡觉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写程序,将丢失的那批数据,写个临时程序,一点一点的查出来,然后重新灌入 mq 里面去,把白天丢的数据给他补回来。也只能是这样了。

假设 1 万个订单积压在 mq 里面,没有处理,其中 1000 个订单都丢了,你只能手动写程序把那 1000 个订单给查出来,手动发到 mq 里去再补一次。

mq 都快写满了

如果消息积压在 mq 里,你很长时间都没有处理掉,此时导致 mq 都快写满了,咋办?这个还有别的办法吗?没有,谁让你第一个方案执行的太慢了,你临时写程序,接入数据来消费,消费一个丢弃一个,都不要了,快速消费掉所有的消息。然后走第二个方案,到了晚上再补数据吧。

对于 RocketMQ,官方针对消息积压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1. 提高消费并行度

绝大部分消息消费行为都属于 IO 密集型,即可能是操作数据库,或者调用 RPC,这类消费行为的消费速度在于后端数据库或者外系统的吞吐量,通过增加消费并行度,可以提高总的消费吞吐量,但是并行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反而会下降。所以,应用必须要设置合理的并行度。 如下有几种修改消费并行度的方法:

同一个 ConsumerGroup 下,通过增加 Consumer 实例数量来提高并行度(需要注意的是超过订阅队列数的 Consumer 实例无效)。可以通过加机器,或者在已有机器启动多个进程的方式。

提高单个 Consumer 的消费并行线程,通过修改参数 consumeThreadMin、consumeThreadMax 实现。

2. 批量方式消费

某些业务流程如果支持批量方式消费,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消费吞吐量,例如订单扣款类应用,一次处理一个订单耗时 1 s,一次处理 10 个订单可能也只耗时 2 s,这样即可大幅度提高消费的吞吐量,通过设置 consumer 的 consumeMessageBatchMaxSize 返个参数,默认是 1,即一次只消费一条消息,例如设置为 N,那么每次消费的消息数小于等于 N。

3. 跳过非重要消息

发生消息堆积时,如果消费速度一直追不上发送速度,如果业务对数据要求不高的话,可以选择丢弃不重要的消息。例如,当某个队列的消息数堆积到 100000 条以上,则尝试丢弃部分或全部消息,这样就可以快速追上发送消息的速度。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onsumeConcurrentlyStatus consumeMessage(
            List<MessageExt> msgs,
            ConsumeConcurrentlyContext context) {
    long offset = msgs.get(0).getQueueOffset();
    String maxOffset =
            msgs.get(0).getProperty(Message.PROPERTY_MAX_OFFSET);
    long diff = Long.parseLong(maxOffset) - offset;
    if (diff > 100000) {
        // TODO 消息堆积情况的特殊处理
        return ConsumeConcurrentlyStatus.CONSUME_SUCCESS;
    }
    // TODO 正常消费过程
    return ConsumeConcurrentlyStatus.CONSUME_SUCCESS;
}

4. 优化每条消息消费过程

举例如下,某条消息的消费过程如下:

  • 根据消息从 DB 查询【数据 1】
  • 根据消息从 DB 查询【数据 2】
  • 复杂的业务计算
  • 向 DB 插入【数据 3】
  • 向 DB 插入【数据 4】

这条消息的消费过程中有 4 次与 DB 的 交互,如果按照每次 5ms 计算,那么总共耗时 20ms,假设业务计算耗时 5ms,那么总过耗时 25ms,所以如果能把 4 次 DB 交互优化为 2 次,那么总耗时就可以优化到 15ms,即总体性能提高了 40%。所以应用如果对时延敏感的话,可以把 DB 部署在 SSD 硬盘,相比于 SCSI 磁盘,前者的 RT 会小很多。


如果让你写一个消息队列,该如何进行架构设计?说一下你的思路。

其实聊到这个问题,一般面试官要考察两块:

你有没有对某一个消息队列做过较为深入的原理的了解,或者从整体了解把握住一个消息队列的架构原理。

看看你的设计能力,给你一个常见的系统,就是消息队列系统,看看你能不能从全局把握一下整体架构设计,给出一些关键点出来。

说实话,问类似问题的时候,大部分人基本都会蒙,因为平时从来没有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大多数人就是平时埋头用,从来不去思考背后的一些东西。类似的问题,比如,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 Spring 框架你会怎么做?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 Dubbo 框架你会怎么做?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 MyBatis 框架你会怎么做?

其实回答这类问题,说白了,不求你看过那技术的源码,起码你要大概知道那个技术的基本原理、核心组成部分、基本架构构成,然后参照一些开源的技术把一个系统设计出来的思路说一下就好。
比如说这个消息队列系统,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一下:

  • 首先这个 mq 得支持可伸缩性吧,就是需要的时候快速扩容,就可以增加吞吐量和容量,那怎么搞?设计个分布式的系统呗,参照一下 kafka 的设计理念,broker -> topic -> partition,每个 partition 放一个机器,就存一部分数据。如果现在资源不够了,简单啊,给 topic 增加 partition,然后做数据迁移,增加机器,不就可以存放更多数据,提供更高的吞吐量了?
  • 其次你得考虑一下这个 mq 的数据要不要落地磁盘吧?那肯定要了,落磁盘才能保证别进程挂了数据就丢了。那落磁盘的时候怎么落啊?顺序写,这样就没有磁盘随机读写的寻址开销,磁盘顺序读写的性能是很高的,这就是 kafka 的思路。
  • 其次你考虑一下你的 mq 的可用性啊?这个事儿,具体参考之前可用性那个环节讲解的 kafka 的高可用保障机制。多副本 -> leader & follower -> broker 挂了重新选举 leader 即可对外服务。
  • 能不能支持数据 0 丢失啊?可以的,参考我们之前说的那个 kafka 数据零丢失方案。

mq 肯定是很复杂的,面试官问你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开放题,他就是看看你有没有从架构角度整体构思和设计的思维以及能力。确实这个问题可以刷掉一大批人,因为大部分人平时不思考这些东西。

  • 3
    点赞
  • 2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