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词性

本文详细解析了汉语词性分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以及拟声词和叹词,并点明了各类词性的关键特征、易混淆之处和实例对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区分各类词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以下学习笔记参照汉语词性分类 - 百度文库该文章。

目录

词性解释

易混淆词性区分点


词性解释

分类细分类解释语法特点
实词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

1. 表示专有名称:“云南、上海”

2.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范畴、思想、质量”

3. 表示方位的:“上、东、中间、前面”

4.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

5. 表时间的:“现在、去年、明天、元旦”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的词

1. 表示一般的动作:“走、去、审查、认识”

2.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增加、减少、演变、发展”

3. 表示心理活动:“想、重视、害怕、讨厌”等,这类词语后面一般可以加“很、十分”

4. 表示意愿、能够的动词,被称为“能愿动词”:“能够、可以、肯、应当、配”,这类词语常会被用在一般动词前面:“能做、愿意学习”

5. 表示趋向:“来、去、上来、进去、过去”;也会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跳起来、走下去”

6. 表示命令:“叫、让、请、要求、禁止”

7. “是、有”也是动词,“是”为判断动词

1. 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方法

(1)单音词

想——想想

看——看看

(2)双音节

学习——学习学习

批评——批评批评

2. 动词“是”

(1)“是”用在名词前面,则为动词,这里的“是”一般表示“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他是开车的

(2)“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我是懂了、这样做是好的

3. 动词“有”:只能作为动词,不可用作副词

4. 能愿动词:一般用在“X不X”、“不X不”格式中的词,可作为谓语,除此之外还有“完全可以”;但用在形容词、动词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如:“我们一定(要)坚持”

5. 趋向动词:可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作为趋向补语,如:“拿出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形容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

1. 表示颜色形状:“红、平坦、笔直、崎岖”

2. 表示性质:“好、坏、热、冷、聪明、正确”

3. 表示状态:“快、慢、忙、流利、迅速、生动”

4. 表示数量:“许多、好些、全、整”

1. 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很勇敢、非常整齐”;但某些形容词本身涵盖了程度的意义,则不可和程度副词结合,例:“雪白、血红”。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压压”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咚、黑不溜秋”

2. 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

(1)单音节AA式

高——高高的

大——大大的

红——红红的

(2)双音节AABB式

老实——老老实实

整齐——整整齐齐

(3)双音节A里AB式

马虎——马里马虎

小气——小里小气

重叠后的词语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如:“红红的脸蛋儿”

3. 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等是形容词也是动词;“直着身子、花了眼”中“直、花”表示某种事物存在的状态,也应看作动词

数词

表示事物数目和次序的词

1. 基数词:表示数目多少,如:“一、二”

2. 序数词:表示序号先后,如:“第一、第三”

3. 倍数:由数词+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两倍”

4. 分数:由固定词组表示,格式为:“几分之几”

5. 概数

(1)在基数后面加上 多少、左右、把、来,如:“一百多、两千来个”

(2)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七八个、三两个”

1. 数词一般出现在量词前面,例如:“一个、五本、两次”等,一般不会与名词结合(现代汉语),文言文以及习惯用语除外,如:“一草一木、三心两意”

2. 倍数一般只用于数目的增加,而非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作为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

量词

表示计算单位(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可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 名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又可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1)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扇、把”

(2)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伏特”

2. 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一般用在动词前后,如:“去一、看一、瞅一

代词

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或区别指示作用,或用来提问。

1. 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他、她们、大家、自己(可与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

2. 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儿、怎么样、为什么”

3. 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和事物,如:“这、那、这会儿、这样、这些、每、各、某、别”

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替代的词语在句中起什么成分,该代词就充当什么成分
虚词副词

1. 表示程度,如:“很、挺、怪、越来越、几乎”

2. 表示范围,如:“都、只、一律、统统”

3. 表示时间,如:“正、刚、才、就要、始终、向来”

4. 表示重复、连续,如:“又、还、不断、屡次”

5. 表示情貌,如:“居然、默默、猛然、欣然”

6. 表示肯定,如:“必、准、一定、的确”

7. 表示否定,如:“不、没有、别、甭”

8. 表示估量,如:“大概、大约、似乎、也许”

9. 表示语气,如:“却、偏偏、果然、居然、幸亏、未免

10. 表示方式,如:“悄悄、暗暗、一齐”

1.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来、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这办法好的、这办法好了”

2. 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

说了说、下大雨去、吃得下

(2)前后配合使用

又......又......、越......越......、既......又......

(3)和连词配合使用

除非.......才、不但......还、既然......就、如果......就

3. “没有”在动词、形容词之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面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事物的领有。

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

没有《诗经》吗(动)

4. 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常作状语,需细心分辨,如:

雨后青山格外秀丽

这件衣服特别好看

副词与形容词区分点:

能作谓语、定语、状语,而意义不变的的是形容词;

不能作谓语、定语的是副词

例:

特别任务,这里的 特别 可以放在 任务 后面,意义不变,故为形容词;

格外好看,这里的 格外 不可以放在 好看 后面, 故为 副词

5. “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时副词。

名词组合:白布、老朋友、怪事

动词、形容词组合:白跑一趟、老说不完、怪好看

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前面,同其他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1. 表示时间,如:“自从、到、在、趁、承、随着”

2. 表示处所、方向的,如:“从、自、朝、沿着”

3. 表示方式、方法,如:“按照、通过、经过、用、拿、靠、将、就”

4. 表示对象、关联的,如:“对、对于、关于、同、被、由、叫、让”

5. 表示原因、目的,如:“因、由于、为了、为着”

6. 表示比较,如:“比、跟、同、与、和

7. 表示排除,如:“除了、除开、除去、除非”

1. 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可以作补语,如:“在阅览室看书、沿着河边走”

2. 有的可以作定语,但需要加上“的”,如:“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

3. 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而来,有一些词语在不同场合下,也可能是动词,比如:“在、给”

eg1: 他把书放家里(介)

eg2: 他家里(动)

eg3: 许多同学都我学习好(介)

eg4: 我们要干劲、质量(动)

eg5: 他我买了一本书(介)

eg6: 他了我一本书(动)

连词

用来连接短语、句子以及段落,表示前后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如:“和、跟、同、与、并且、还是”。

关联词语可以看成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

和、跟、同、与 既是连词也是介词,如:

eg1: 我他都去过。(连)

eg2: 我曾经他去过。(介)

eg3: 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介)

以上三例中的“和”均可与“跟、与、同”互换;用作介词时,口语常用“跟”,书面语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

“和”作为介词和连词的区分点:

1. 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同一个成分,且可互换位置;而介词前后词语的位置不可互换

2. 介词“和”前面可出现状语,连词则不可以

3. 介词“和”有时可以出现在一个句号或者成分前面,连词则不可以,如eg2

助词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表示词语之间的某种结构关系,或动作行为的状态,或表示某种语气)的词

1. 结构助词,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与短语之间的结构关系,如:“的、得、地、所、似的”

2. 动态助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态,只有三个:“着、了、过”

3. 语气助词,表示语气,一般出现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如:“呀、了、哇”

的 : 一般写在定语后面

地:一般写在状语后面

得:一般写在补语前面

拟声词用来模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如:“嗡嗡、哗啦啦、沙沙沙”可单独成句
叹词

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如:“喂、哦、呦、哎呀、嗯嗯”

1. 表喜悦:“哈哈!我猜到了”

2. 表惊讶:“哎呀!这么大的西瓜”

3. 表醒悟:“哦,我想起来了”

4. 表呼唤:“喂!要开会了”

5. 表应答:“嗯!我马上去”

1. 叹词独立性最强 ,常常独立成句,不与其他句子成分发生结构关系

2. 叹词“啊”与语气助词“啊”不同

(1)叹词“啊”:啊!好吓人

(2)语气助词“啊”:真漂亮啊;总附着在句尾,念轻声,永不独立

3. 叹词的写法不固定,同一声音可以用不同的汉字表示,在写作时尽量采用常用的词语

4. 叹词也可作句子成分,谓语、定语等等都可以,看具体情况,如:“它了一声(谓语)、电话里传出‘喂、喂’的声音(定语) ”

易混淆词性区分点

易混淆词性解释
名词&动词&形容词

1. 名词不可重叠,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家家”, 重叠后的词语表示所有,毫无遗漏;动词、形容词可重叠

2. 名词不可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3. 名词前不可加“不”,不受副词限制

动词&形容词

1. 一般动词前面不能加“很”,只有能愿动词以及程度动词可以加;形容词基本都可以“很”;比如:很走(不合理);很好(合理)

2. 动词重叠:ABAB式、AA式: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漂漂亮亮、高高的

3. 动词绝大多数可以带宾语,形容词不可以:喜欢你(合理)、高兴你(不合理)

副词&形容词

1. 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一致的意见(合理)、一概的意见(不合理)

2. 副词不能作谓语,形容词可以:大家的意见一致(合理)、大家的意见一概(不合理)

3. 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词以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4. 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一概不一概(不合理)、一致不一致(合理)

时间副词&时间名词

1. 时间名词能做定语,时间副词不能:现在的事情(合理)、正在的事情(不合理)

2. 时间名词作主语,时间副词不可以:现在是早上(合理)、正在是早上(不合理)

3. 时间名词可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时间副词不可以:从过去(合理)、从曾经(不合理)

4. 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 短语,时间副词不能:从前是从前(不确定)

具有动词属性的介词

具体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1. 介词属性时不可单独做谓语,动词属性时可以,故若一句话里有别的词作谓语,那么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那它就是动词属性

2. 介词属性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属性可以

3. 介词属性不可以重叠,动词属性一般可以,如:

他比我高、我们比比

“和、跟、与、同”的连词属性与介词属性区分

1. 连词“和”前后时并列关系,互换位置意思基本不变;介词属性时前后位置的词语不可互换

2. 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都可带“都”;介词不可以

3. 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4. 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

我和弟弟谈过

我和弟弟都谈过

和弟弟一起的孩子都回来了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