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yahnac.zip”是一个开源项目,提供了一个安卓平台上专门用于浏览Hacker News社区的阅读应用。该项目的源代码和资源包含在一个压缩包文件中,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定制化的阅读体验。开源项目的特点允许开发者查看、学习、修改和分发源代码,促进了协作与创新。项目文件结构清晰,包括必要的文档、构建配置、源代码、资源文件等,是学习Android开发和网络API交互的宝贵资源。 
1. Hacker News客户端开发
在本章中,我们将一起开发一个Hacker News客户端应用,旨在为开发者和新闻爱好者提供一个简洁、高效的界面来浏览最新的技术新闻和讨论。我们将使用Kotlin编程语言,利用其现代特性来构建一个响应迅速、易于维护的应用程序。
1.1 设计应用架构
在开始编码之前,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坚实的应用架构,以确保应用的可扩展性和性能。我们将采用MVVM(Model-View-ViewModel)架构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分离逻辑层和表示层,从而使得业务逻辑与UI展示解耦,提高代码的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
1.2 实现基本功能
首先,我们将实现客户端的基础功能,包括获取新闻列表、展示新闻详情、以及用户评论的展示。我们会使用Retrofit库进行网络请求,以及Gson库来解析返回的JSON数据。这些操作确保了我们将焦点放在用户体验上,而不是繁琐的网络通信细节。
1.3 优化性能
随着应用功能的增加,性能优化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将利用Kotlin协程来简化异步操作,并在数据加载和处理时利用分页技术来避免内存溢出。同时,对于数据更新,我们将采用LiveData来响应式地更新UI,从而实现更流畅的用户体验。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将构建一个基础但功能全面的Hacker News客户端应用,并为后续的优化和扩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开源项目参与与协作
2.1 参与开源项目的意义与价值
参与开源项目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锻炼,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在这一节中,我们深入探讨开源精神的实际意义以及个人在开源社区中的角色定位。
2.1.1 开源精神的理解与实践
开源精神强调的是开放、共享与合作。开源项目允许开发者自由地查看、修改和分发软件,其核心在于透明性和社区合作。开源项目往往由一群有共同目标的个体组成,通过协作推动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在实践中,参与开源项目意味着贡献自己的代码、文档或是反馈。对于新手开发者来说,可以从报告bug、改善文档开始,逐步深入到提交功能性的代码贡献。这不仅是学习和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还是与全球开发者交流的重要途径。
代码贡献流程示例 :
# 克隆项目到本地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open-source/project.git
# 创建新分支进行开发
git checkout -b feature-branch
# 修改代码并提交
git add .
git commit -m "Implement feature XYZ"
# 推送分支到远程仓库
git push origin feature-branch
# 创建合并请求到主仓库
# 此时等待社区其他成员的审查和反馈
2.1.2 开源社区的贡献者角色定位
在开源社区中,开发者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包括贡献者、维护者或领导者等。了解并发挥好自己的角色对项目成功至关重要。贡献者主要是提供代码或者文档的改进,而维护者负责审查代码、管理仓库和协调社区活动。领导者则负责制定项目方向和维护社区健康。
贡献者应当积极学习社区规则,保持沟通透明,并且尊重其他成员的意见和贡献。同时,贡献者应持续跟踪项目动态,确保自己的贡献与项目目标保持一致。
2.2 开源协作工具与流程
2.2.1 版本控制系统的选择与使用
版本控制系统是协作开发的核心工具,它允许开发者并行工作并跟踪代码变更。常用的版本控制系统有Git、Subversion等,而Git因为其分布式特性和广泛社区支持,成为最流行的开源项目版本控制工具。
学习Git的基本操作,如 git clone 、 git commit 、 git push 和 git pull ,是贡献开源项目的前提。此外,更高级的功能如分支管理、合并冲突解决、提交历史的审查等也是必备技能。
Git工作流示例 :
# 创建新分支进行开发
git checkout -b my-feature
# 完成开发后提交更改
git commit -am "Add my new feature"
# 将更改推送到远程仓库
git push origin my-feature
# 创建合并请求等待合并
2.2.2 代码审查与合并请求的处理
代码审查是确保代码质量和团队协作水平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保持代码风格一致、发现潜在的错误和提供改进建议。开源项目通常采用合并请求(Merge Request, MR)或拉取请求(Pull Request, PR)来进行代码审查和合并。
在处理合并请求时,需要对改动进行彻底的检查,包括代码逻辑、测试覆盖率、性能影响等方面。审查者应提供具体的反馈,并鼓励贡献者进行必要的修改。
2.2.3 项目文档与贡献指南的编写
文档是开源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帮助新贡献者快速上手项目。一个良好的文档应包括安装指南、使用说明、贡献指南和API参考等内容。贡献指南尤其重要,它应该详细说明如何报告问题、提交代码、运行测试和使用开发工具等。
编写清晰的文档不仅能提升项目的整体质量,还能降低新贡献者的入门难度,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
2.3 开源项目的维护与管理
2.3.1 项目持续集成与测试
持续集成(CI)是确保代码质量的关键实践之一,它要求开发者频繁地将代码变更集成到主分支。开源项目中常见的CI工具有Travis CI、GitHub Actions等。通过CI,项目可以自动执行编译、测试、部署等流程,从而快速发现问题并保持软件的稳定性。
测试是保障软件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开源项目应拥有全面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测试框架如JUnit、pytest等可以帮助开发者编写和运行测试用例。
2.3.2 发布与版本管理策略
软件发布的版本管理策略对维护用户信任和支持至关重要。语义化版本号是常用的版本管理方式,它通过MAJOR.MINOR.PATCH的格式来表达版本的变更类型和兼容性。开源项目需要明确发布周期,并通过CHANGELOG来记录版本间的变更。
发布流程通常包括版本编译、打标签、构建包、分发到软件库等步骤。自动化发布工具如Semantic Release可以帮助实现这一流程的自动化。
2.3.3 社区建设与用户支持
社区建设是开源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活跃的社区可以吸引更多的贡献者和用户。为了建设良好的社区,项目维护者应当定期举办线上会议、编写教程和案例研究、在社交媒体上活跃,并且及时响应用户的问题和反馈。
通过用户支持,项目可以收集到宝贵的用户反馈,这对于产品的改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用户支持可以通过论坛、邮件列表或聊天平台来实现。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已经探讨了开源项目的多个重要方面,包括参与的意义与价值、协作工具与流程,以及项目的维护与管理。通过理解这些概念和实践,开发者可以更有效地参与到开源项目中,并为项目的成功做出自己的贡献。
3. Android应用开发实战
3.1 Android应用的基础架构
3.1.1 Android系统架构概述
Android系统架构基于Linux内核,从底层往上主要分为Linux内核层、系统运行库层、应用框架层和应用层。Linux内核层提供了Android设备的核心功能,比如安全、内存管理、进程管理等。系统运行库层包括了两部分:一是核心库,提供了Java编程语言的核心库函数;二是Android运行时(ART),负责应用程序的运行时环境。
应用框架层提供了构建应用所需的API,如窗口管理、视图系统、包管理等。应用层则是用户实际接触的应用程序,可以使用Java、Kotlin以及C/C++等多种语言开发。
3.1.2 应用组件与生命周期
Android应用由四种核心组件构成:Activity、Service、BroadcastReceiver和ContentProvider。每个组件都拥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分别对应着应用的不同状态。
-
Activity是用户界面的容器,拥有一个生命周期,包括onCreate、onStart、onResume等状态。开发者需要理解这些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以保证应用能够在不同的系统事件下(如屏幕旋转、系统资源回收等)正确地保存和恢复状态。
-
Service负责执行后台任务,可以没有用户界面,即使用户切换到其他应用,服务也可以在后台运行。
-
BroadcastReceiver用于接收系统或者应用发出的广播,比如开机启动完成、电池电量低等事件。
-
ContentProvider管理应用数据访问,使其可以安全地在多个应用间共享数据。
掌握组件的生命周期是开发Android应用的关键,因为不当的管理组件生命周期可能会导致内存泄漏、性能问题和应用崩溃。
3.2 Android应用的界面开发
3.2.1 布局与控件的使用
Android应用界面主要通过布局(Layout)和控件(Widget)来构建。布局是容器,用于组织控件的排列方式。常见的布局有线性布局(LinearLayout)、相对布局(RelativeLayout)、帧布局(FrameLayout)和网格布局(GridLayout)。
控件分为基础控件和自定义控件。基础控件有TextView、Button、ImageView等,它们可以直接在布局中使用。为了适应不同的设计需求,开发者还可以通过继承控件类来创建自定义控件。
布局和控件的使用是构建Android用户界面的基础。布局的设计影响着应用的可用性和美观度,而控件则直接提供了与用户交互的接口。
3.2.2 交互设计与事件处理
良好的交互设计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在Android应用开发中,交互设计通常包括响应用户输入事件、更新UI界面以及与用户进行视觉和听觉反馈。
事件处理依赖于事件监听器。当用户进行操作时(如点击按钮),相应的事件监听器会被触发。常见的事件监听器接口包括OnClickListener(用于处理点击事件)、OnLongClickListener(处理长按事件)等。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合理的反馈机制和流畅的动画效果是不可或缺的。在Android中,可以利用ValueAnimator、ObjectAnimator等动画工具来创建动画效果。
3.3 Android应用的数据存储
3.3.1 数据持久化技术对比
为了在设备上持久化存储数据,Android提供了多种数据存储方案,包括偏好设置(SharedPreferences)、文件存储、SQLite数据库以及ContentProvider等。
- SharedPreferences适用于存储少量的数据,如用户的设置偏好。
- 文件存储适合存储文本或二进制文件。
- SQLite数据库提供了更加强大和灵活的数据管理能力,适用于存储大量结构化数据。
- ContentProvider则用于提供其他应用访问本应用数据的能力,尤其适合跨应用数据共享。
每种存储技术都有其适用场景。开发者需要根据应用需求和数据的特性来选择最合适的存储方式。
3.3.2 SQLite数据库的使用与优化
SQLite是一个轻量级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非常适合用于Android这样的移动设备。在Android中,数据库的创建和操作可以通过SQLiteOpenHelper类来管理。SQLiteOpenHelper封装了创建和版本管理数据库的逻辑。
优化SQLite数据库的性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在主线程中直接进行数据库操作,以免阻塞用户界面。
- 使用索引来优化查询性能,尤其是在处理大量数据时。
- 减少SQL语句中的数据访问量,避免一次性加载过多数据。
- 为数据库操作做适当的事务管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 合理安排数据库的读写操作,避免高并发情况下造成性能瓶颈。
通过合理的使用和优化SQLite数据库,可以显著提高Android应用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代码块示例及解释
// 示例:创建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帮助类
class DatabaseHelper(context: Context) : SQLiteOpenHelper(context, DATABASE_NAME, null, DATABASE_VERSION) {
override fun onCreate(db: SQLiteDatabase) {
db.execSQL("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users (_id INTEGER PRIMARY KEY AUTOINCREMENT, name TEXT, age INTEGER)")
}
override fun onUpgrade(db: SQLiteDatabase, oldVersion: Int, newVersion: Int) {
db.execSQL("DROP TABLE IF EXISTS users")
onCreate(db)
}
// 其他数据库操作方法
}
在上面的代码块中, DatabaseHelper 类继承自 SQLiteOpenHelper 。在其 onCreate 方法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 users 的表,它包含三个字段: _id (主键)、 name (姓名)和 age (年龄)。如果表已存在,则不会重复创建。当数据库版本更新时, onUpgrade 方法会被调用,用来更新数据库结构,比如这里简单的做法是先删除表再重新创建。
通过上面的代码可以体会到Android数据库操作的基本流程,从创建数据库到操作表数据,再到数据库的版本管理,这些是Android应用开发中不可或缺的技能点。
4. Kotlin/Java编程应用
4.1 Kotlin与Java的特性对比
4.1.1 语言特性的差异分析
Kotlin 和 Java 是两种广泛应用于 Android 开发的编程语言。Kotlin 旨在与 Java 保持完全互操作性,同时引入了现代编程语言的特性,以减少样板代码和提高开发效率。在本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 Kotlin 与 Java 之间的一些关键特性差异。
首先,Kotlin 的类型推断机制允许开发者省略变量的类型声明,而 Java 则要求明确指定变量类型。例如,在 Kotlin 中,可以简写 val name = "Alice" ,而在 Java 中,则需要写为 String name = "Alice"; 。这种差异降低了代码的冗余度,让代码更加简洁易读。
其次,Kotlin 对空安全给予了更多关注。在 Kotlin 中,每个变量都可以被标记为可空或非空,这在编译时就强制执行了空安全的规则,从而减少了运行时出现空指针异常的可能性。而 Java 中的空安全是可选的,并且主要通过可选类(Optional)来实现。
再者,Kotlin 支持扩展函数,允许开发者为现有的 Java 类添加新功能,而不需要修改其源代码。这使得在不改变现有项目架构的情况下引入新功能变得更加容易。
最后,Kotlin 与 Java 在语法上的一个显著差异是,Kotlin 没有分号( ; )作为语句结束符的规定。这一设计进一步减少了程序员需要敲击的字符数量。
4.1.2 在Android开发中的优势与挑战
在 Android 开发领域,Kotlin 已被 Google 宣布为官方首选语言,并且许多新项目也倾向于使用 Kotlin。其优势主要包括:
- 代码简洁 :Kotlin 的现代语言特性,如属性、扩展函数、数据类、以及 Lambda 表达式,可以极大地减少样板代码的编写,提高开发效率。
- 安全可靠 :空安全、类型推断、以及默认不可变类型等特性,让 Kotlin 开发的应用更加稳定可靠。
- 与 Java 互操作 :Kotlin 代码可以无缝地与 Java 代码共存,使得现有项目可以平滑过渡到 Kotlin。
然而,采用 Kotlin 也存在一些挑战:
- 学习曲线 :对于习惯于 Java 编程的开发者来说,需要时间来适应 Kotlin 的新语法和概念。
- 社区与资源 :虽然 Kotlin 的社区正在快速增长,但与 Java 相比,针对 Kotlin 的学习资源、库和框架仍然较少。
- 性能考量 :尽管 Kotlin 和 Java 的性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差异不大,但开发者仍然需要关注一些性能关键部分的优化。
在使用 Kotlin 进行 Android 开发时,开发者们应该仔细考虑这些优势和挑战,从而做出最适合项目需求的决策。
4.2 高级编程技巧与模式
4.2.1 函数式编程在Kotlin中的应用
函数式编程(FP)是一种编程范式,强调使用不可变数据和无副作用函数。Kotlin 通过其 lambda 表达式和高阶函数的支持,使得函数式编程成为可能。
一个核心概念是“纯函数”,它指的是没有副作用并且在相同输入下总是返回相同输出的函数。例如,Kotlin 标准库中的 sorted() 函数就是一个纯函数,它不会修改原来的集合,而是返回一个新的已排序集合。Kotlin 中的许多集合操作都倾向于使用纯函数,这使得并发编程和测试变得更加容易和安全。
另一个关键概念是“高阶函数”,即接受其他函数作为参数或返回一个函数的函数。在 Kotlin 中,这通过 lambda 表达式轻松实现。例如, forEach 和 map 是常用的高阶函数,它们可以极大地简化集合的处理逻辑。
下面是一个使用 Kotlin Lambda 表达式的简单示例:
val numbers = listOf(1, 2, 3, 4, 5)
val doubled = numbers.map { number -> number * 2 }
println(doubled) // 输出: [2, 4, 6, 8, 10]
在这个例子中, map 函数接受一个 lambda 表达式,并应用到列表中的每个元素上,返回一个新列表,其中包含元素乘以二的结果。
函数式编程模式对于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有重要贡献,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集合操作和异步任务时。通过使用纯函数和高阶函数,开发者可以更轻松地实现这些操作,同时减少错误和潜在的副作用。
4.2.2 设计模式在Android开发中的应用
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中解决特定问题的通用解决方案。在 Android 开发中,合理使用设计模式可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测试性。
Android 应用架构中常见的设计模式包括观察者模式、建造者模式、工厂模式、单例模式、策略模式和 MVC/MVVM 模式等。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允许对象之间有一个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在 Android 开发中, LiveData 是基于观察者模式的一个组件,它非常适用于数据的实时更新。LiveData 允许界面组件观察数据变化,当数据发生变化时,界面会自动更新,无需手动刷新。
建造者模式
建造者模式用于创建一个复杂的对象,它允许通过链式调用方法来设置对象的不同部分,最终一次性创建整个对象。在 Android 中,建造者模式常用于构建不可变对象,例如在 ViewModelProvider.Factory 中创建 ViewModel 的实例。
class UserViewModel(private val repository: UserRepository) : ViewModel() {
private val _user = MutableLiveData<User>()
val user: LiveData<User>
get() = _user
init {
_user.value = repository.getUser()
}
}
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全局访问点。在 Android 开发中,单例常用于持久化数据、应用程序状态管理和应用级别的服务。
object UserManager {
private var user: User? = null
fun setUser(user: User) {
this.user = user
}
fun getUser(): User? {
return user
}
}
设计模式的选择和实现应基于项目需求和具体问题。在 Android 开发中,适当应用设计模式不仅可以优化代码结构,还可以为团队协作提供清晰的架构蓝图。设计模式的运用提高了代码的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帮助开发者更容易地构建出高质量的应用程序。
5. MVVM架构模式学习
5.1 MVVM架构的基本原理
5.1.1 架构组件与数据绑定
MVVM(Model-View-ViewModel)架构模式是用于开发用户界面的一种架构模式,尤其在Android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MVVM的核心组件包括Model、View和ViewModel,其中ViewModel是MVVM架构中关键的粘合剂。
Model代表数据模型,负责存储数据。View是用户界面,负责展示和用户交互。ViewModel充当桥梁的角色,它持有视图的状态,并处理视图与模型之间的通信逻辑。通过数据绑定,ViewModel中的数据变化会自动反映到View上,而View中的用户操作也会相应地更新ViewModel的状态。
数据绑定是MVVM架构的一个重要特性。在Android中,可以通过 DataBinding 库来实现View与ViewModel之间的双向绑定。这种绑定方式不仅简化了代码,还减少了UI线程的更新操作,提高了应用性能。
5.1.2 MVVM与MVC、MVP的对比分析
MVVM与经典的MVC(Model-View-Controller)和MVP(Model-View-Presenter)架构模式有所不同。在MVC中,Controller负责处理用户输入并更新Model和View。MVP模式中,Presenter作为中介,负责更新View和管理Model。而MVVM则依赖于数据绑定和依赖注入来简化View与Model的交互。
- MVC :View直接引用Model,虽然直观但不利于测试,且View和Controller之间耦合度较高。
- MVP :View通过接口与Presenter通信,降低了耦合度,更适合单元测试。然而, Presenter的编写和维护相对复杂。
- MVVM :View通过数据绑定机制与ViewModel通信,让代码的可维护性和测试性更好,同时界面的刷新操作也更为简洁明了。
MVVM模式通过使用双向数据绑定,减少了对UI代码的直接操作,使得代码更加模块化和易于维护。这种模式尤其适合复杂的用户界面,因为它可以清晰地分离UI和业务逻辑。
5.2 实现MVVM架构的关键技术
5.2.1 数据绑定与双向通信
在MVVM模式下,数据绑定是实现View和ViewModel通信的核心机制。通过数据绑定,开发者可以创建一个动态界面,界面元素能够实时反映后端数据的变化。双向绑定是指不仅View的变化可以反映到ViewModel,ViewModel中的数据变化也可以自动更新到View中。
在Android中, DataBinding 库提供了数据绑定的功能。这个库能够将布局中的UI组件和一个数据源(通常是ViewModel)连接起来。例如,可以在布局文件中直接引用ViewModel中的数据,而无需编写额外的代码将数据设置到UI组件上。
<!-- 布局文件中的数据绑定示例 -->
<layout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xmlns:app="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uto"
xmlns:tools="http://schemas.android.com/tools">
<data>
<variable
name="user"
type="com.example.User" />
</data>
<androidx.constraintlayout.widget.ConstraintLayout ... >
<TextView
android:id="@+id/name"
android:text="@{user.firstName}"
... />
...
</androidx.constraintlayout.widget.ConstraintLayout>
</layout>
通过这种绑定方式,当 user 对象的 firstName 属性发生变化时, TextView 会自动更新显示的内容。
5.2.2 响应式编程与LiveData的使用
在MVVM架构中,响应式编程是一种流行的编程范式,它允许开发者以声明的方式表达数据流和变化,从而简化了事件驱动编程的复杂性。LiveData是Android架构组件中的一部分,它遵循响应式编程原则,是一种可观察的数据持有者。LiveData拥有生命周期感知能力,这意味着它可以感知Activity或Fragment的生命周期状态,只在活跃的时候更新数据,从而避免内存泄漏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LiveData的使用示例如下:
// 定义一个LiveData对象
val userLiveData: LiveData<User> = userRepo.getUser()
// 观察LiveData对象
userLiveData.observe(this, Observer { user ->
// 更新UI
})
在这个例子中, userLiveData 是一个观察者对象,当 User 数据发生变化时,所有的观察者都会收到通知,并有机会更新UI。
5.3 MVVM架构在Android中的应用实践
5.3.1 ViewModel与LiveData的结合
ViewModel和LiveData是MVVM架构在Android上的标准实现。ViewModel负责管理UI相关的数据,并且与Activity或Fragment的生命周期绑定,而LiveData则用于传递这些数据。结合使用这两个组件,可以让应用界面更加健壮,并且可以轻松地适应配置更改。
class UserViewModel(private val userRepository: UserRepository) : ViewModel() {
private val _user = MutableLiveData<User>()
val user: LiveData<User>
get() = _user
fun loadUser(userId: String) {
userRepository.getUser(userId).observeForever { newUser ->
_user.value = newUser
}
}
}
在上述代码中, UserViewModel 负责获取用户数据。当数据被获取时, _user 的值被更新,从而触发LiveData的观察者进行UI更新。
5.3.2 项目案例分析与架构优化
在实际项目中,将MVVM架构应用于Android开发时,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组织代码结构和数据流。例如,可以将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和UI更新分离到不同的模块中,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当应用中存在多个UI组件需要订阅同一数据时,应该考虑使用Repository模式来管理数据源。Repository将不同数据源(如网络请求和本地数据库)统一抽象出来,提供给ViewModel访问,从而实现数据源的一致性和重用性。
class UserRepository(private val networkApi: NetworkApi,
private val database: UserDatabase) {
fun getUser(id: String): LiveData<User> {
// 首先检查本地数据库
val localData = database.getUser(id)
// 如果本地数据为空或过时,则从网络获取数据
localData?.let {
refreshData(it)
}
return Transformations.switchMap(localData) {
networkApi.getUser(id).asLiveData()
}
}
}
在上述示例中, UserRepository 负责管理用户数据的获取。首先从本地数据库获取,如果本地数据不存在或过时,则从网络获取并刷新本地数据库。
架构优化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例如增加单元测试、提升数据处理性能、优化网络请求策略等。在实施优化时,应当遵循清晰的架构原则,同时保持对项目架构模式的持续学习和应用实践,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项目的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
简介:“yahnac.zip”是一个开源项目,提供了一个安卓平台上专门用于浏览Hacker News社区的阅读应用。该项目的源代码和资源包含在一个压缩包文件中,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定制化的阅读体验。开源项目的特点允许开发者查看、学习、修改和分发源代码,促进了协作与创新。项目文件结构清晰,包括必要的文档、构建配置、源代码、资源文件等,是学习Android开发和网络API交互的宝贵资源。

111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