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签
在中国式流程中,有很多操作比如加签,驳回等,是流程引擎所不能提供的,所谓加签就是在当前审批节点新增一个用户任务,这里默认为后置加签,将新增的审批人的审批顺序置于当前人的后面。
二、节点类型
在日常流程中,可以将审批节点大致分为三个类型
- 或签节点 当有一个审批人通过即可通过。
- 会签节点 节点所有审批人通过方可通过。
- 顺序会签 节点所有审批人通过方可通过且审批人中间顺序审批,一个审批完,后一个方可审批。
接下来会对这三种情况进行加签的处理,关于节点类型,可以自己用一张业务表存储起来。
** 具体实现可以直接跳到第五节 **
三、命令模式与责任链模式
命令模式与责任链模式结合是activiti整个框架的基础开发模式,命令模式可以很好的将方法提供者和方法调用者解耦,以命令类的形式将每个核心方法分开,避免超级大类的产生。责任链模式在很多框架中都有使用,比如filter的实现。
activiti利用责任链模式为每条命令添加各种拦截器,比如事务拦截器,日志拦截器,在链的最后是CommandInvoker类,这里执行具体命令的execute方法。
可以看一下一个命令的调用过程,比如TaskService.complete方法,首先进入CommandExecutor的execute方法,这个类里包含了链的首部,然后会由此进入链的first的execute方法。
public void complete(String taskId) {
commandExecutor.execute(new CompleteTaskCmd(taskId, null));
}
private final CommandInterceptor first;
@Override
public <T> T execute(Command<T> command) {
return execute(defaultConfig, command);
}
@Override
public <T> T execute(CommandConfig config, Command<T> command) {
return first.execute(config, command);
}
由次直接调用到链的尾部,即CommandInvoker,这里就会执行命令的真正逻辑。
@Override
public <T> T execute(CommandConfig config, Command<T> command) {
return command.execute(Context.getCommandContext());
}
四、自定义service与command
先创建一个抽象命令类实现command与Serializable接口
@RequiredArgsConstructor
public abstract class ChangeUserCmd implements Command<Object>,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protected final String taskId;
protected final String operatorId;
protected final String targetId;
@Override
public Object execute(CommandContext commandContext) {
ProcessEngineConfigurationImpl processEngineConfiguration = commandContext.getProcessEngineConfiguration();
TaskService taskService = processEngineConfiguration.getTaskService();
Task task = taskService.createTaskQuery().taskId(taskId).taskCandidateOrAssigned(operator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