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摘抄:

当获得强化的行为非常复杂,或者个体难以习得这一行为时,就必须先对该行为进行“塑造”。塑造(shaping)是一种学习程序。在这一学习程序中,最初对任何与目标行为相类似的行为都给予奖赏;然后逐步提高标准,只对与目标行为越来越相类似的行为予以奖赏;最后,只有在目标行为真正出现时,才予以奖赏。一些教师把这一工具性行为塑造方法应用于日常教学中。例如,在训练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时,起先,无论学生给出何种答案,教师 都对学生勇于举手这一行为给予口头表扬;然后,有选择性地对那些越 来越好的回答给予奖励。-p76

  • 这种塑造机制同样适用于智能体的训练过程中!

那些最频繁地在特定问题上寻找相同观点的人,就是那些已经具有自己观点的人。没错,即使是立场最坚定的人也会寻求社会比较。他们更感兴趣的是证实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评价自己的观点。他们还可以获得一些额外的支持自己态度 的理由——由此来增进他们的自信。-p107

  • 信念形成很难改变,人们总是找各种证据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当然,这种与你相异的人的吸引力主要 表现在你寻找客观事实的时候(例如,纽约是否比巴黎更吸引游客)。 而对于是否喜好(纽约是否比巴黎更适合度假),我们倾向于与相似的 人作比较,从而获得对我们个人偏好的快速反思性评价。-p109

  • 对于事实,人们找相异的人讨论,比如如何就业;对于喜好,人们找相似的人讨论,比如喜欢哪个明星。

接收到信息;注意到它;至少对它有一些理解;接受它的结论;长时间地保持新的态度(即使信息不再被重述);在某个情境中提醒并鼓 励自己让新的态度来指导我们的行为

  • 说服的六个阶段。

直觉和推理:神经网络直接输出策略和蒙塔蒙特卡洛树搜索。

说服的两种路径
当聆听了一个倡导高级综合考试的信息后,当学生相信考试可能在明年就开始时(高相关性),他们 仔细地研究了该信息。因此,高相关性被试的态度受到信息论证强度的影响。相反,当学生相信考试 在10年内不会被执行时(低相关性),那么他们对信息的考察会更少,并依赖于“谁发布的信息”。低相 关性的被试被专家所说服,但不被非专家所说服。-p133

  • 和自己高度相关=关注信息本身的对错;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关注信息源头。
  • 智能体注意力资源的分配策略。

这个研究发现,对于复杂的信息,书面呈现的方式最有说服力;这大概是因为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理解信息。与之相反,对于容易理解的信息,视频呈现最有说服力,而书面呈现最没有说服力。-p137

这种“单纯曝光导致喜爱”效应的一个原因似乎仅仅是:在熟悉感中存在着舒适。-p153

  • 换句话说,平时多露露脸,没坏处。

当人们感到他们选择的自由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威胁时,心理阻抗就会发生。-p160

  • 熟悉使人喜欢,但是过于频繁的曝光,就使人厌恶。
  • 越复杂的信息,对曝光的承受力度就越强。也就是复杂信息可以多曝光几次才会导致厌恶。

无论是受到重复或是其他一些方法的促进,源于主动而系统的心理 加工的态度改变是最持久的改变。-p165

  • 盗梦空间用的方法?

睡眠者效应的理解:人们的理性认知衰减比感性认知慢,所以即使一个人没有当面被说服,如果说服内容本身在理,之后还是可能被说服。

聪明的信息生产者会强调当前态度的个人关联性。-p182

  • 从而引导被说服者的行为。

作为一个有着近半个世纪军龄的军官,他忠实于自己的信念,忠实于自己的公众行为,这是铭刻在心的恒久承诺。-p202

  • 人们因行而信,保持认知协调性。

为什么与自我界定的价值观相联系后出现了对态度改变的抵制呢? 一个原因是,坚定的价值观存在于支持性信念的网络结构中,而这些信 念会影响到对挑战性信息的认知反应。第二个原因是,改变一种与价值 观相关联的态度会构成对自尊的威胁。承认这一态度是错的,就意味着 我们自我界定的价值系统中某些东西是错误的,进而表明我们并不如自 己所认为的那样值得肯定。当然,它还意味着我们认知网络中某一部分 的改变可能会产生反响,从而要求其他部分的改变——这将是一连串痛苦的认知活动。因此,我们进行抵制。-p203

  • 为什么因行而信。

一系列的研究区分出两类人:(1)非常注重适应社会环境并为之而努力的人;(2)非常注重自己的行为与其内在情感、信念和价值观 的一致性。高自我监控者偏好那些通过其产品的用户所塑造的社会形象来 进行说服的广告,而低自我监控者喜欢那些强调产品质量和价值的广告。-p212

  • 可以理解为关注内在还是外在,大部分人应该是兼而有之。

容易被说服的人的共同特征是低自尊。他们对自我的过低评价包含着对他们的信念和态度的过低评价。低自尊的人可能缺乏动力去捍卫他们的信念。-p214

  • 天性还是后天经历?还是某种情景当中?

抵御说服的4种方式:(1)鼓励他们忠实于已有的态度;(2)给予知识;(3)引导他们练习对说服性 攻击的反驳;(4)对即将发生的针对他们生活方式和态度的攻击给予 预先警告。

  • 公开表示自己的态度;。

有趣的是,相对于那些明显以我们为目标的信息,我们更容易被那些我们“偶然听到”的信息所说服——这些“偶然”的信息似乎并不是针对我们的。很明显,如果信息并不被认为具有深思熟虑的影响企图,那么我们就不能够做出“沟通者那样说只是为了说服我”这样的归因。-p236

  • 盗梦空间编剧真厉害,哈哈。

音乐并不是能够在说服与积极反应之间建立条件反射的惟一刺激。 研究表明,在被试在聆听信息时给他们提供可口的快餐,他们更加可能被这一信息所说服。进食体验的积极特质被泛化到了对与之相伴的信息的评价上,即使信息本身与食物或者进食毫无关 系。-p241

  • 无意识的加工工程,主人格可能都没有注意到,所以在饭桌上谈生意?

为了验证这一观点,研究者让被试聆听了一段长度为5分钟的交 谈,在这段谈话中,交谈者的声音由不同的说话者传出。A的声音为75 分贝;而B的则为70分贝。这一差异非常小,仅仅刚好能够被觉察到。 但是这一差异已经大到足够使被试更多地注意那个更大的声音了。果 然,被试一致评定声音更大的那个交谈者——A——在交谈中占支配地 位。图7.3呈现了被试的平均评定。需要指出,嗓门高低这一影响作用 与谁说话无关,也与谈话的内容无关。当把情形反转,让B拥有更大声 音,而对话的其他方面保持不变时,A作为一个更强因果影响者的印象 就被大大削弱了(对A的印象似乎会有少许持续,因为A是一个稍微更 具说服力的说话者)。那么现在谁会被认为更友好更富有逻辑性呢?当 然是B。-p255

  • 谁声音大谁更有道理,常见的技巧。谁声音大谁在支配地位。

人与人之间行为方式的差异有助于在观察者和互动双方的头脑中形 成不同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了评价性的判断与态度。那些有更高地位 和权力的个体被认为更有能力、更聪明。人们会更多地聆听他们的发 言,而其发言内容也具有更大的潜在影响;因此,就形成了一个自我实 现预言的循环。-p261

  • 强势的父母常常培养出软弱的孩子,因为孩子长期处在被支配地位,形成了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夺取支配地位的习惯,进而不能实现成长的正向循环,这是应该避免的。
  • 想要说服别人,从支配者的角度更容易实现,自信很重要。

一般而言,那些最有效的女性说服者所使用的策略是,既改变被说服者,又维系与被说服者的社会联系。她们使用了两种策略来达到这一复杂目标:(1)表达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及其原因; (2)一旦有把握说服对方,她们就降低说服压力并且讨好被说服者。-p262

  • 真是好方法。

当听到的录音中说话者以高于平均的语速传递 相关信息时,购物者认为这一说话者更加可信,并且对其信息更加赞 同。-p269

  • 更大的声音,更快的语速,好看的长相,说服的几个有利条件。

以检查戴着立体声耳机“在变换姿势 时是否舒适”为名,研究者要求大学生在听广播时点头(“上下移动你的 脑袋”)或者是摇头(“来回移动你的脑袋”)。在音乐广播中插入一段 长度为90秒的有关被试所在学校增加学费的说服信息。流行音乐节目主 持人将这条信息作为一条电台评论介绍给听众。在信息呈现后进行的观 点测量清晰地显示,头部动作对被试的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相对于仅仅 收听广播的控制组,在收听时被要求点头的被试更加赞同这一信息,而 被要求摇头(就像“否”的姿势一样)的被试则更少赞同这一信息。-p270

  • 因行而新?

谎言探测器的失效表现在对 罪犯的误读。你可以使自己的肌肉紧张、抓耳挠腮或坐立不安,以此创 设出一种增强了的恒定唤醒状态,而这一唤醒使讯问所导致的生理改变 难以被觉察-p304

  • 对付测谎仪的好办法。

p33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