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门户诞生记(九)

#敏捷BI的思考
这几年在BI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区别于传统BI的敏捷BI工具,国内的如永洪、帆软、smartbi等,强调快速交付、简单易用等。网上百度了一下敏捷BI这个概念,没有找到统一权威的定义,下面这个简单明了一些:

敏捷BI(Agile Business Intelligence),顾名思义,就是反应迅速且敏捷的商业智能系统。敏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 快速提供可选的分析数据
  • 非常简单的给现有报表增加字段
  • 能够快速完成新仪表盘的制作

网上也有一些敏捷厂商所写的文章,从提数、分析、报表等多方面阐述敏捷BI的特点,比如下面这个smartbi对于敏捷的理解:
这里写图片描述

最近几年也接触了不少的BI工具,从传统BI到敏捷BI都有,对于敏捷的理解,有些个人体会。敏捷BI并不是指某个前端工具软件,而是贯穿在数据分析平台构建和运行过程中的快速实现能力,对于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这里只从分析工具,也就是数据可视化方面阐述我对敏捷BI的理解。

  • 场景化的分析工具。“场景化”这个概念是我想出来的,不一定特别合适。这里想表达的一个意思是,分析工具是需要分主题的,面向应用场景的,比如,运营分析、财务分析、收视率分析等,在每个分析中,要根据管理需要,将各项关键指标、维度都涵盖进来。区别于BI厂商所说的通用BI工具,需要由技术人员做数据建模,业务人员基于数据模型做分析的方法,场景化分析工具强调的是,提供一个面向特定场景的分析框架,既有数据,也有分析的可视化图表,是一个完整的分析报告
  • 具备交互能力的分析报告。传统的分析报告一般是静态的,是分析人员将数据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组织形成的报告或报表,比如,财务的三张表、领导驾驶仓等。此处的交互能力强调的是应用”对比、构成、趋势“分析手段,具备对各项指标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也就是用户除了能看到宏观的关键指标,还可以对指标做进一步的探究,是一个立体形式的分析报告。
  • 支持有限的个人自定义。对于每个场景的分析报告,用户有能力做一定的定制,以符合个人的使用习惯,比如,常用指标的布局、常用的分析操作等,这主要是考虑到报表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应用,提前设定的分析框架不可能符合所有的人的使用习惯,通过自定义来支持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 通过数据驱动产品改进。针对每个分析主题的分析内容、分析方法、排版布局等的完善,不仅来源于用户的直接反馈,更重要的是要采集到用户的使用数据,同时也可以引入社交元素,比如,评论、点赞等,通过数据分析决定每个指标、每个图表的去留,优化分析框架,要让分析工具”看起来简单、用起来有深度“。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