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透四大数据库隔离级别

数据库隔离级别


`提示:以下演示数据库版本均为mysql5.7


前言

数据库事务是日常开发工作中经常使用到的,要想深入理解数据库事务,需要先了解数据库的四大隔离级别的特点,以及他们对数据库事务的影响,才能知道实际运用数据库事务的时候如何编写业务代码
数据库事务(从上到下的隔离性依次递增):
1.读未提交-RU(read-uncommited)
2.读已提交-RC(read-commited)
3.可重复读-RR(repeatable-read)
4.串行化-SR(SERIALIZABLE)


一、新建一张测试表,插入三条数据

DROP TABLE IF EXISTS `test_myisam`;
CREATE TABLE `test_myisam`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55)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 ENGINE=MyISAM DEFAULT CHARSET=utf8;
INSERT INTO `test_isolation_table` VALUES (1, 'aaa', 100);
INSERT INTO `test_isolation_table` VALUES (2, 'bbb', 200);
INSERT INTO `test_isolation_table` VALUES (3, 'ccc', 30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查询当前的数据库事务隔离等级

1.

代码如下(示例):

show variables like '%tx_isola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默认的数据隔离登记是REPEATABLE-READ (可重复读)

1.实验读未提交(READ-UNCOMMITTED)

`提示:以下每个实验之间结束最好都要commit当前事务,以免出现未提交事务导致结果和预料不一样情况,影响理解。

新建两个查询窗口,分别开启两个事务进行测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事务一代码:

SET autocommit = 0;      #关闭自动提交
set tx_isolation='read-uncommitted';    #设置读未提交
begin; #开启事务
select *from test_isolation_table;
#COMMI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可以看到id为1的金额还是100
事务二代码:

 SET autocommit = 0;      #关闭自动提交
set tx_isolation='read-uncommitted';    #设置读未提交
begin ;#开启事务
update test_isolation_table set money = 500 where id = 1  
#COMMIT;

更新id为1的金额为500,但事务未提交(两个事务的COMMIT均先注释)
单独执行事务1的查询语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事务1已经读取到最新未提交的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单独回滚事务2数据
再次查询事务1的查询语句

可以看到此时事务读取到的数据回到100
该隔离级别可能产生的问题:
1.脏读(事务A因为另一个事务的回滚导致读取到无效数据)
2,脏写(事务A因为另一个事务的回滚导致读取到无效数据,并用数据进行处理入库)

2.实验设置读已提交(READ-COMMITTED)

事务一代码:

SET autocommit = 0;      #关闭自动提交
set tx_isolation='READ-COMMITTED';    #设置读已提交隔离级别
begin; #开启事务
select *from test_isolation_table;
#COMMI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事务二代码:

SET autocommit = 0;      #关闭自动提交
set tx_isolation='READ-COMMITTED';    #设置读已提交隔离级别

begin ;#开启事务
update test_isolation_table set money = 500 where id = 1  
#COMMIT;

事务一查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金额还是100 因为事务2事务未提交
提交事务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事务1再查询已经是50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该隔离级别可能产生的问题:
1.不可重复读(事务在不同的时间点查询到的数据可能不一致)
2,幻读(同一查询在不同时间执行,结果不一致)

3.实验设置可重复读-RR(REPEATABLE-READ)

事务1代码:

SET autocommit = 0;      #关闭自动提交
SET tx_isolation = 'REPEATABLE-READ';       #设置可重复读隔离级别
begin; #开启事务
select *from test_isolation_table;
#COMMI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事务2代码:

SET autocommit = 0;      #关闭自动提交
SET tx_isolation = 'REPEATABLE-READ';       #设置可重复读隔离级别

begin ;#开启事务
update test_isolation_table set money = 500 where id = 1  

 
#ROLLBACK;

COMMIT;

事务2已经更新数据并已经提交事务,但是事务1继续查询仍是10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再次新建一个与事务1相同代码的事务3进行查询 发现金额可以查到最新的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该隔离级别解决了不可重复读问题,幻读问题依旧存在,我们在表中增加一行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事务1继续查询还是过去的条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如果更新id为5的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再次查询,发现已经能查询到之前查询不到的数据,幻读问题出现。因为数据库update的时候实际上是更新的最新已提交的数据,该隔离级别如果中间有update操作,可能会出现幻读问题,即读取的别的事务的新增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串行化-SR(SERIALIZABLE)

SET autocommit = 0;      #关闭自动提交
set tx_isolation='SERIALIZABLE';    #设置串行化隔离级别 
begin; #开启事务
update test_isolation_table set money = 500 where id = 1
 


#COMMI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事务1代码:

SET autocommit = 0;      #关闭自动提交
set tx_isolation='SERIALIZABLE';    #设置串行化隔离级别 
begin; #开启事务
select *from test_isolation_table;
  
#COMMIT;


此时事务1正在等在事务2释放锁资源,此时查询不到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查询改成id为2的数据能查询出来,改成1仍等待锁,说明事务2给表上了一个行锁

该隔离级别是最高的隔离级别,确保事务串行执行,避免了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通过锁定数据的方式实现,性能开销较大,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

总结

提示:这里对文章进行总结:
上面的实验步骤,深入浅出感受了四个隔离级别各自的特性以及优缺点,实际要深入了解背后的机制原理,还需要了解MySql的数据库mvcc实现原理以及各种锁机制来规避实际日常工作的事务开发问题。MVCC机制以及各种锁类型会在后续博文持续更新

  • 43
    点赞
  • 4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 回答1: 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是一种瞬时放电现象,通常是由人体或设备上积累的静电电荷引起的。一般来说,ESD会导致电子设备损坏或误操作,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避免ESD。 在设计中,ESD保护应该开始于PCB的物理设计。一个好的物理设计将使ESD泄放的能量尽可能地均匀地分散到整个电路板上。这种物理设计包括有效的接地,涂覆和排列PCB层。同时,这也需要考虑到整个系统的电缆结构、机箱接地和隔离等因素,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系统的耐ESD能力。 此外,在设计电路时,还需要考虑到ESD保护措施。主要的保护措施包括使用可靠的ESD保护器件,如TVS器件、瞬变压抑器和热释电器件,以保护线路免受ESD的影响。此外,在设计输入、输出和供电接口时,还应该采用合适的线路过滤器和电容器,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ESD耐受性。 最后,测试是ESD保护设计的重要环节。ESD测试可以验证保护设计的有效性,并排除措施上的缺陷。通常,测试人员会使用标准ESD模拟器来模拟真实的ESD事件。在测试过程中,应注意对设备进行预处理,如去静电和适当的人体模拟。此外,还应该制定合适的检验标准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总之,ESD保护设计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保护电子设备免受静电放电的损害。为了实现可靠的ESD保护,这需要考虑物理设计和电路设计,以及有效的测试工具。最后,只有将所有这些因素合理结合,才能实现有效的ESD保护设计。 ### 回答2: 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指的是在两个带有不同电荷的物体接触或者靠近时,电荷之间发生放电的现象。这种放电可以对各种电子元器件和电路造成损害,从而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ESD的原理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传递:空气中的放电、直接接触和电感耦合。在实际应用中,ESD对硅芯片、存储器、晶体管等电子元件的损害是非常严重的,这些元件的特性和结构容易受到ESD的影响。 为了防止ESD对电子元件和电路的损坏,需要在设计中采用一些专门的技术,比如在元器件和电路板上增加ESD保护电路、在设备外壳上增加处理工艺等。对于集成电路芯片而言,可以采用对基底和指的进行控制,以及在芯片电路设计过程中合理选择元器件和适当布局等。 总之,ESD保护是电子元器件和电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技术来减缓和防止ESD对设备的影响,从而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 ### 回答3: ESD全程为静电放电,是由于静电在两者之间产生的高电压放电引起的电感和电容的相互作用。在现代电子系统中,由于设备的电路越来越小,因此更容易受到静电干扰,人们不得不在设计中考虑如何避免或降低这种静电干扰。本文将从ESD的原理出发,简要介绍如何在电路设计中考虑防止ESD干扰。 ESD的产生是由于静电的积累导致的高电压放电,因此防止ESD干扰的基本原则是减小静电的积累。在电路设计中,静电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干扰:一是直接放电干扰,即静电直接放电到电路中,导致电路损坏;二是间接放电干扰,即静电放电到设备的金属外壳等部位,导致电磁场干扰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因此,在设计中,需要采用一些措施来减小这些干扰。 1. 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在元器件的选择上,要选择一些抗ESD干扰的元器件,如采用ESD保护二极管等,能够减小ESD对电路的影响。 2. 优化电路结构:在电路设计中,要优化电路结构,减少电路间的交叉干扰,避免电路产生高电位差,这样能够减少静电的积累和ESD的辐射。 3. 采用ESD保护电路:在设计电路时,引入一些ESD保护电路,能够有效地减小ESD对电路的影响。例如采用Zener二极管、TVS二极管等保护电路。 在总体设计中,需要综合以上措施,采用一些适合的方案来消除ESD对电路的干扰。同时,在实际使用中,也需要对电路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在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中,ESD防护的问题只会越来越重要,只有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才能更好地保证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