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和液压的差异点,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哦!

29 篇文章 4 订阅
3 篇文章 0 订阅

做气动有一年多了,因为以前一直做液压,所以当转气动后,发现有不少巨大的差异,开个坑记录下来:

 

1.液压系统排油,压力几乎瞬间就没了。气动排气时,压力不是瞬间掉没了的,可能会很久。

1.1液压回油管路,压力基本是直接消失掉的。只要T口掉一个指甲盖那么多的油,压力就稀里哗啦从20MPa掉到15MPa了。即使用回油节流,要憋起来压力,也要把节流阀关很小。

1.2气动的排气管路,压力却很长时间都卸不掉,基本都是气缸的供气口推着活塞,把气“挤”出去的。

如果给蓄能器放过气的朋友,应该有感觉,充了氮气的蓄能器,要放气,得放很久。因为放出一个指甲盖的气,蓄能器里的压力还是那么高,而且气体很快压力就平衡了。得放很久,压力才慢慢降下来。

所以气动系统排气,基本是靠供气口推着活塞,把气从另一侧挤出去的。

 

2.气动系统大多用减压阀,液压系统大多用溢流阀。

 

3.气动系统的过滤和冷却都在供气管路上,液压的过滤和冷却都在回油管路上。

 

 

4.液压系统主要考虑管路震动和压力损失,气动系统主要考虑声速流导。

液压系统一般考虑高压管路流速8-10m/s,回油管路流速2-3m/s,流速过快,管路会震动非常厉害,固定螺栓震断,管路接头震断都是家常便饭。

但是液压如果有个小漏点,能肉眼看到漏油的情况,压力就直接泄没了(只有顺着螺纹流出来一滴一滴的,才不至于压力掉的很厉害)。

气动系统,气体流速非常快,在小口会有节流效果,气体流速非常快,当达到声速时,因为声障效应,空气被速度挤压的非常“瓷实”,会导致空气无法更快的从这个小孔流过去。

这时,就达到了“声速流导”能达到的最大“壅塞流”。所以有些气动系统漏气,漏点有多大,漏气量就有多大。

液压管路细了,顶多压力损失大,流量该是多大还是多大,根据泵的排量和转速决定。气动系统,管路细了,能流通过去的气量就小了。所以换粗管可以加大气动系统的流量。

 

5.液压系统有开式回路,闭式回路。气动几乎没有闭式回路。

SMC逐渐开始使用的排气回收,勉强算是闭式回路。

 

6.液压可以实现比例,伺服控制。气动因为气体可膨胀,几乎无法实现比例,伺服控制。

少数厂家自称的气动伺服压机,实际上是伪伺服。是靠高频阀实现的开关模拟伺服系统,实际是用开关量拼成的。

液压的力,速度,位置全可闭环,使用喷嘴挡板伺服阀的伺服系统,或者比例阀的线性比例电磁铁实现的开环控制系统,差异很大。

 

 

7.液压压力靠负载憋起来,液压缸没有受到外力时,系统压力很小,只要驱动缸动作即可。

 

8.液压靠液压油润滑,相当于稀油润滑。气动靠润滑脂,相当于干油润滑。

液压的稀油润滑,除了更薄的油膜,润滑效果更好,间隙更小,还可以带走多余的热量和污染物。

气动的润滑脂,分皂基脂和锂基脂,气动没有干粉润滑类型(石墨)。会被水汽带走,高温也会冲走。需要维护。

 

9.液压受温度影响极大,气动对于温度影响存在,但是相对小的多。

液压油因为粘度受温度影响极大,比如5℃时凝固的棕榈油,40℃时就正好作为油,80℃时又太稀了。

凝固会导致滤芯堵塞,阀芯卡顿烧线圈,液压缸误动作等很多不良影响。

高温状态下,油封,o型圈都封不住油,压力会很容易掉,而且油属于有机物,高温会析出碳粉,造成磨损。

气动虽然受温度热胀冷缩,但是相对较大的温度区间内,影响不大。

 

10.液压系统接口标准化程度高,气动系统接口远没有标准化。

  • 3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