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自动化(一)-框架意识

自动化意识演变
接口基本常识

我们所熟知的接口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

  • 接口:协议、域名、端口、路径
  • 请求头:header
  • 请求体:body
  • 请求方式:post、get
  • 返回响应码:code
  • 返回数据:data

比如get请求:

import requests

url = "http://xxx/x/game/account/register/get-account"
payload = {}
headers= {}
response = requests.request("GET", url, headers=headers, data = payload)
print(response.text.encode('utf8'))

比如post请求:

import requests

url = "http://xxx/x/game/account/register"
payload = {'account': 'access002',
'pwd': 'a123456',
'qdata': '1',
'app_id': 'a3MNDMF9skmu'}
headers= {}
response = requests.request("POST", url, headers=headers, data = payload)
print(response.text.encode('utf8'))

如果每个case都按照上述格式编写,那么我们就需要将公共部分进行封装了,没其他原因,就是精简代码

筛出公共部分是:

  • 协议
  • 域名
  • headers
开始写接口用例

接触过app端测试的或者web端测试的,一般都会需要将token或者session这个玩意儿作为必要参数传到项目接口,这是服务端校验的必要因素。
给每个接口调用token的方法有两个:

  1. 定义一个方法,get_token()将登陆请求的数据解析,return token。每个接口run的时候请求这个方法。
  2. 将token缓存,将登陆请求的数据解析出来放在本地配置文件。每个接口run的时候直接取这个参数。

第一个方法缺点不难发现:如果每个接口都会重新请求一次登陆接口,那么这个是不友好的设计,当接口量大的情况下,有点像攻击账号侧的服务器一样。所以最好是用第二个方法,毕竟按照程序的写法,token是获取到之后被缓存到前端的,然后给所有接口传同一个token。

这时用到一个python标准库:configparser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