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日志

机械设计开发日志


2019-12-31

  • 组长开会布置任务,安装相关软件
组员 任务
蔡振宇 SolidWorks建模、连杆机构分析与设计、运动仿真,动力学分析
赵鑫文 文档编写、凸轮分析与设计,相关零件绘制
刘惠祺 参考文献查找,相关零件绘制,图表制作
张晓艳 运动简图绘制,连杆机构设计,力学分析
李炯 模型渲染 ,锥齿轮分析与设计,零件绘制

2020-1-1

连杆系分析与建模

连杆系分析,需要先运用机械设计的知识,绘出机构简图,再运用理论力学的刚体的平面运动和点的合成运动的知识,对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根据力的传导过程从下而上分析,最后根据传动比精确计算出凸轮升程

  • 提出问题:
  1. 连杆部分运动位移/速度转换过程是什么样的?
  2. 这些机构分别有什么作用?
  3. 如何设计一套这样的结构,他的传动比是多少?
  • 构造已知条件:
  1. 操作机构的运动轨迹为一个矩形(水平移动距离为145,垂直移动距离为15
  • 设计过程:

连杆机构可拆分为两部分:负责推具竖直方向运动的机构和水平方向运动的机构

  1. 首先我们设计水平运动方向的连杆机构运动简图如下图所示:
    图中:
    AB代表凸轮从动件初始位置,AF表示凸轮从动件在凸轮远停点的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设计了平行四边形连杆与数个连杆相连,以凸轮运动带动连杆的运动,实现机构的水平移动。平行四边形的连杆采用的是四边同为90mm的平行四边形,为了确定凸轮带动连杆从初始位置运动到最终位置的上升高度,我们作出了以上简图。此图为与凸轮相连的连杆从一开始的水平运动直至运动到最后,连杆与水平面的夹角,得出此角度为11.66度。由此可以设计出凸轮从动件顶端最终上升高度为44.42mm。由瞬心法最终可以求出负责平移凸轮升程为10.5mm。实现推具水平移动的机构模型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设计竖直运动方向的连杆机构如下图所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此机构较为简单,利用运动学的知识可以快速分析出要实现推具的目标轨迹时,凸轮所需升程应该为15mm。
最后做出连杆的模拟仿真如下:

连杆模拟

2020-1-2

凸轮设计

  • 提出问题:
  1. 运动规律方面
    从动件的几何形状是什么?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否对位移有要求、运行速度高低、轻载还是重载,对运动规律是否有要求)

  2. 凸轮轮廓设计方面
    先要做出从动件的运动线图,根据这个运动线图来画出凸轮轮廓
    滚子的设计:凸轮最小曲率半径大于滚子半径,避免出现尖点

  3. 凸轮运动规律方面
    此机构为保证同步采用一个电机驱动,如何设计两个凸轮的制造参数实现目标运动轨迹

  • 构造已知条件:
  1. 从动件一方固定,为摆动从动件,其位移图为角位移线图
  2. 凸轮基圆半径取35,孔半径取20,凸轮厚度为12
  3. 从动件与凸轮表面采用滚动轮子
  4. 从动件运动规律有特殊要求,两凸轮协作工作完成加工,运动形式最终转化为矩形的加工轨迹,所以两凸轮工作时要错开
  5. 从动件不能是等加速等减速运动(在行程始末处会有刚性冲击,只能用于低速轻负荷,这是这一模型的缺点),这里我们先用此方法方便说明两凸轮的升程、休止角等,后续用改进的正弦加速度运动,这种运动在整个行程中加速度无突变,避免了过大的惯性力,在理论上不会产生冲击,适用与高速凸轮机构
  6. 规定凸轮键槽水平朝向时为运动周期零点
  • 设计过程
    凸轮远停角、近停角、升程角及回程角的计算:

首先作出活动推具模块的运动轨迹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推具运动轨迹图可以得到一个运动周期内两凸轮的运动规律

步骤 内模供送状态 内模供送上下凸轮状态
1.推送工件 升程 远停
2.提起,避免撞到下一个工件 远停 回程
3.水平回程 回程 近停
4.竖直回程 近停 推程

由此可以得到两凸轮的运动规律:两凸轮交替作用与从动件,实现推具模块的矩形运动轨迹。

为描述各凸轮的制造参数,画出凸轮运动图如下:凸轮描述及位移线图

行程 符号
升程运动角 δ 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