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知识总结

1.操作系统的概念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OS)是指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合理组织调度计算机的工作和资源分配,以提供给用户和其他软件方面的接口和环境,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2.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目标

程序接口:如  C:\Windows\System32\user32.dll 程序员在程序中调用user32.dll (该调用过程即为系统调用)即可实现创建窗口等功能。只能通过用户程序间接使用。

总结:

3.操作系统的四个特征

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

并发: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这些事件宏观上是同时发生的,但微观上是交替发生的。常考易混概念----并行: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例如:

操作系统的并发性指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着多个运行着的程序。

一个单核处理机(CPU)同一时刻只能执行一个程序,因此操作系统会负责协调多个程序交替执行(这些程序围观上是交替执行的,但宏观上看起来就像在同时执行)事实上,操作系统就是伴随着“多道程序设计”而出现。因此,操作系统和程序并发是一起诞生的

当今的计算机,一般都是多核CPU,比如Intel的第八代i3处理器就是4核CPU

这意味着同一时刻可以有4个程序并行执行,但是操作系统的并发性依然必不可少

当代人使用计算机绝对有4个以上的程序需要同时工作。

操作系统的特征-------共享

共享即资源共享,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

所谓的“同时”往往是宏观上的,而在微观上,这些进程可能是交替地对该资源进行访问的(即分时共享)

生活实例:

互斥共享方式:使用QQ和微信视频。同一时间段内摄像头只能分配给其中一个进程。

同时共享方式:使用QQ发送文件A,同时使用微信发送文件B。宏观上来看,两边都在同时读取并发送文件,

说明两个进程都在访问硬盘资源,从中读取数据。围观上看,两个进程是交替着访问硬盘的。

并发性指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着多个运行着的程序。

共享性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

操作系统的特征--------虚拟

虚拟是指把一个物理上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物理实体(前者)是实际存在的,而逻辑上对应物(后者)是用户感受到的。

操作系统的特征--------异步

异步是指,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允许多个程序并发执行,但由于资源有限,进程的执行不是一贯到底的,而是走走停停,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这就是进程的异步性。

总结:

4.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操作系统:计算机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为各个用户/作业服务,各个用户可通过终端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主要优点:用户请求可以被即时响应,解决了人机交互问题。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并且用户对计算机的操作相互独立,感受不到别人的存在。

主要缺点:不能优先处理一些紧急任务。操作系统对各个用户/作业都是完全公平的,循环地为每个用户/作业服务一个时间片,不区分任务的紧急性。

                                         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

主要优点:能够优先响应一些紧急任务,某些紧急任务不需时间片排队。

在实时操作系统的控制下,计算机系统接收到外部信号后及时进行处理,并且要在严格的时限内处理完事件。实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及时性和可靠性。

                                        其他几种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诞生的,能把网络中各个计算机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数据传送等功能,实现网络中各种资源的共享(如文件共享)和‘各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如:Windows NT就是一种典型的网络操作系统,网站服务器就可以使用)

分布式操作系统:主要特点是分布性和并行性。系统中的各台计算机地位相同,任何工作都可以在这些计算机上,由它们并行、协同完成这个任务。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如Windows XP、MacOS,方便个人使用。

总结:

5.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体系结构

内核是计算机上配置的底层软件,是操作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

实现操作系统内核功能的那些程序就是内核程序

                                     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

类比:

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问题与企业的管理问题很相似。

内核就是企业的管理层,负责一些重要的工作。只有管理层才能执行特权指令,普通员工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用户态、核心态之间的切换相当于普通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工作交接

大内核:企业初创时体重不大,管理层的人会负责大部分的事情。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组织结构混乱,难以维护。

微内核:随着企业体量越来越大,管理层只负责最核心的一些工作。优点是组织结构清晰方便维护;缺点是效率低。

6.中断和异常

                                                                  中断机制的诞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发明了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的管理者),引入中断机制,实现了多道程序并发执行

本质:发生中断就意味着需要操作系统介入,展开管理工作

                               中断的概念和作用

1.当中断发生时,CPU立即进入核心态

2.当中断发生后,当前运行得进程暂停运行,并由操作系统内核对中断进行处理

3.对于不同的中断信号,会进行不同的处理

 

发生了中断,就意味着需要操作系统介入,开展管理工作。由于操作系统的管理工作(比如进程切换、分配I/O设备等)需要使用特权指令,因此CPU要从用户态转为核心态。中断可以使CPU从用户态换为核心态,使操作系统获得计算机的控制权。有了中断,才能实现多道程序并发执行。

      7. 系统调用

应用程序通过系统调用请求操作系统的服务。系统中的各种共享资源都由操作系统统一掌管,因此在用户程序中,凡是与资源相关的操作(如存储分配、I/O操作、文件管理等),都必须通过系统调用的方式向操作系统提出服务请求,由操作系统代为完成。这样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用户进行非法操作。

传递系统调用参数->执行陷入指令(用户态)->执行系统调用相应服务程序(核心态)->返回用户程序

注意:1.陷入指令是在用户态执行的,执行陷入指令之后立即引发一个内中断,从而CPU进入核心态

           2.发出系统调用请求是在用户态,而对系统调用的相应处理核心态下进行

           3.陷入指令是唯一一个只能在用户态执行,而不能在核心态执行的指令

                                       8.进程的定义组成组织方式特征

     程序段、数据段、PCB三部分组成了进程实体(进程映像)。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进程实体就简称为进程,

例如,所谓创建进程,实质上是创建进程实体中的PCB;而撤销进程,实质上是撤销进程实体中的PCB.

注意: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从不同的角度,进程可以有不同的定义,比较传统典型的定义有:

1.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2.进程是一个程序及其数据在处理机上顺序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

3.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在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强调“动态性”),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引入进程实体的概念后,可把进程定义为:

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注:严格来说,进程实体和进程并不一样,进程实体是静态的,进程则是动态的。不过,除非题目专门考察二者区别,否则可以认为进程实体就是进程。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进程由程序段、数据段、PCB三部分组成”

                                                  进程的组织

在一个系统中,通常有数十、数百乃至数千个PCB。为了能对他们加以有效的管理,应该用适当的方式吧这些PCB组织起来。

注:进程的组成讨论的是一个进程内部哪些部分构成的问题,而进程的组织讨论的是多个进程之间的组织方式问题

                    

9.进程的状态与转换

                            进程的状态------三种基本状态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在这个执行过程中,有时进程正在被CPU处理,有时又需要等待CPU服务,可见,进程的状态是会有各种变化。为方便对各个进程的管理,操作系统需要将进程合理地划分为几种状态。

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

   10.进程控制

            什么是进程控制?             

进程控制的主要功能是对系统中的所有进程实施有效的管理,它具有创建新进程、撤销已有进程、实现进程状态转换等功能。

                 如何实现进程控制            

原语实现进程控制。原语的特点是执行期间不允许中断,只能一气呵成。

这种不可被中断的操作即原子操作

原语采用“关中断指令”和“开中断指令”实现

 

显然,关/开中断指令的权限非常大,必然是只允许在核心态下执行的特权指令

 

                           进程控制相关的原语              

学习技巧“进程控制会导致进程状态的转换。无论哪个原语,要做的无非三类事情:

1.   更新PCB中的信息(如修改进程状态标志,将运行环境保存到PCB、从PCB恢复运行环境)

     a.所有的进程控制原语一定都会修改进程标志

     b.剥夺当前运行进程的CPU使用权必然需要保存其运行环境

     c.某进程开始圆形前必然恢复期运行环境

2.   将PCB插入合适的队列

3.   分配/回收资源

10.进程通信

       什么是进程通信?     

顾名思义,进程通信就是指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

进程是分配系统资源的单位(包括内存地址空间),因此各进程拥有的内存地址空间相互独立

1.管道只能采用半双工通信,某时间段内只能实现单向的传输。如果要实现双向同时通信,则需要设置两个管道

2.各进程要互斥地访问管道。

3.数据以字符流的形式写入管道,当管道写满时,写进程的write()系统调用将被阻塞,等待读进程将数据取走。当读进程将数据全部取走后,管道变空,此时读进程的read()系统调用将被阻塞

4.如果没写满,就不允许读。如果没读空,就不允许写

5.数据一旦被读出,就从管道中被抛弃,这就意味着读进程最多只能有一个,否则可能会有读错数据的情况。

                        进程通信------消息传递       

进程间的数据交换以格式化的消息为单位。进程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发送消息/接收消息”两个原语进行数据交换。

 

                11.线程的概念和多线程模型

                          什么是线程,为什么要引入线程?   

可以把线程理解为“轻量级进程”。

线程是一个基本的CPU执行单元,也是程序执行流的最小单位。引入进程后,不仅是进程之间可以并发,进程内的各线程之间也可以并发,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并发度,使得一个进程内也可以并发处理各种任务(如QQ视频文字聊天,传文件)

引入线程后,进程只作为除CPU之外的系统资源的分配单元(如打印机,内存地址空间等都是分配给进程的)。

                

                     进程的实现方式                      

用户级线程由应用程序通过线程库实现。

所有的线程管理工作都由应用程序负责(包括线程切换)

用户级线程中,线程切换可以在用户态下即可完成,无需操作系统干预。

在用户看来,是有多个线程。但是在操作系统内核看来,并意识不到线程的存在。(用户级线程对用户不透明,对操作系统透明)

可以这样理解,“用户级线程”就是“从用户视角看能看到的线程

 

内核级线程的管理工作操作系统内核完成。线程调度,切换等工作都由内核负责,因此内核级线程的切换必然需要在核心态下才能完成。

可以这样理解,“内核级线程”就是“从操作系统内核视角看能看到的线程

 

在同时支持用户级线程和内核级线程的系统中,可采用二者组合的方式:将n个用户级线程映射到m个内核级线程上(n>=m)

重点:

操作系统只“看得见”内核级线程因此只有内核级线程才是处理机分配的单位

例如:上边这个模型中,该进程由两个内核级线程,三个用户级线程,在用户看来,这个进程中有三个进程,但即使该进程在一个4核处理机的计算机上运行,也最多只能被分配到两个核,最多只能有两个用户线程并行执行。

 

 

12.处理机调度的概念、层次

当有一堆任务要处理,但由于资源有限,这些事情没法同时处理。这就需要确定某种规则来觉得处理这些任务的顺序,这就是“调度”研究的问题。

在多道程序系统中,进程的数量往往是多于处理机的个数的,这样不可能同时并行地处理各个进程。处理机调度,就是从就绪队列中按照一定的算法选择一个进程将处理机分配给它运行,以实现进程的并发执行。

由于内存空间有限,有时无法将用户提交的作业全部放入内存,因此就需要确定某种规则来决定将作业调入内存的顺序。

高级调度(作业调度)。按一定的原则从外存上处于后备序列的作业中挑选一个(或多个)作业,给他们分配内存等必要资源,并建立相应的进程(建立PCB),以使它(们)获得竞争处理机的权利

高级调度是辅存(外存)与内存之间的调度。每个作业只调入一次,调出一次。作业调入时会建立相应的PCB,作业调出时才撤销PCB。高级调度主要是指调入的问题,因为只有调入的时机操作系统来确定,但调出的时机必然是作业运行结束才调出。

引入了虚拟存储技术之后,可将暂时不能运行得进程调至外存等待。等它重新具备了运行条件且内存又稍有空闲时,在重新调入内存。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系统吞吐量

暂时调到外存等待的进程状态为挂起状态。值得注意的是,PCB并不会一起调到外存,而是会常驻内存。PCB中会记录进程数据在外存中的存放位置,进程状态等消息,操作系统通过内存中的PCB来保持对各个进程的监控、管理。被挂起的进程PCB会被放到的挂起队列中。

中级调度(内存调度),就是要决定将哪个处于挂起状态的进程重新调入内存。

一个进程可能会被多次调出、调入内存,因此中级调度发生的频率要比高级调度更高

 

13.进程调度的时机切换与过程调度方式

                         进程调度的时机       

进程调度(低级调度),就是按照某种算法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进程为其分配处理机。

 

进程在操作系统内核程序临界区不能调度与切换。

(2012年联考真题)进程处于临界区不能进行处理机调度。(这是错的)

临界资源:一个时间段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各进程需要互斥地访问临界资源。

临界区: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

内核程序临界区一般是用来访问某种内核数据结构的,比如进程的就绪队列(由各就绪进程的PCB组成)

                              进程调度的方式             

非剥夺调度方式,又称非抢占方式。即,只允许进程主动放弃处理机。在运行过程中即便有更紧迫的任务到达,当前进程依然会继续使用处理机,直到改进程终止或主动要求进入阻塞态。

剥夺调度方式,又称抢占方式。当一个进程正在处理机上执行时,如果有一个更重要或更紧迫的进程需要使用处理机,则立即暂停正在执行的进程,将处理机分配给更重要紧迫的那个进程。

 

                     进程的切换与过程          

“狭义的进程调度”与“进程切换”的区别:

狭义的进程调度指的是从就绪队列中选中一个要运行得进程。(这个进程可以是刚刚被暂停执行的进程,也可能是另一个进程,后一种情况就需要进程切换

进程切换是指一个进程让出处理机,由另一个进程占用处理机的过程。

广义的进程调度包含了选择一个进程和进程切换两个步骤。

进程切换的过程主要完成了:

1.对原来运行进程各种数据的保存

2.对新的进程各种数据的恢复

(如:程序计数器、程序状态字、各种数据寄存器等处理机现场信息,这些信息一般保存在进程控制块)

注意:进程切换是有代价的,因此如果过于频繁的进行进程调度、切换,必然会使整个系统的效率降低,使系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进程切换上,而真正用于执行进程的时间减少。

14.调度算法的评价指标

                               周转时间            

对于计算机的用户来说,它很关心自己的作业从提交到完成花了多少时间。

周转时间,是指从作业被提交给系统开始,到作业完成为止的这段时间间隔。

它包括四个部分:作业在外存后备队列上等待作业调度(高级调度)的时间、进程在就绪队列上等待进程调度(低级调度)的时间、进程等待I/O操作完成的时间。后三项在一个作业的整个处理过程中,可能发生多次。

计算机的用户希望自己的作业尽可能少的等待处理机

等待时间,指进程/作业处于等待处理机状态时间之和,等待时间越长,用户满意度越低。

对于进程来说,等待时间就是指进程建立后等待被服务的时间之和,在等待I/O完成的期间其实进程也是被服务的,所以不计入等待时间。

对于作业来说,不仅要考虑建立进程后的等待时间,还要加上作业在外存后备队列中等待的时间。

一个作业总共需要被CPU服务多久,被I/O设备服务多久一般是确定不变的,因此调度算法其实只会影响作业/进程的等待时间。当然,与前面指标类似,也有“平均等待时间”来评价整体性能。

                            响应时间         

对于计算机来说,会希望自己的提交的请求(比如通过键盘输入了一个调试命令)尽早地开始被系统服务、回应。

响应时间,指从用户提交请求首次产生响应所用的时间。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