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ndroid复刻Apple产品UI”(3)—优雅的数据统计图表

前言

一直想花时间复刻学习一下Apple产品的原生UI和动画,超级丝滑。
今天,目标是健康的心率数据统计图表。

健康及Android实现效果预览

  1. Apple健康的图表交互效果:

丝滑,有数据条滑动、滑动查看数据标注两种模式;数据标注位置自适应;两端超出边界会有自动回滚的效果。

  1. 本文用Android复刻的图表交互效果:

暂时着眼于核心的实现思路,细节有长足的优化空间(如自动回滚的运动曲线、快速滑动、刻度线变化等,但他们对于Demo来说不是重点)😥。

1. 页面内容分析

在开始前,我们不妨先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页面所涵盖的信息,再将其转换为我们的业务需求,提前整理好思路再开始上手写。

1.1 图表静态布局

我们把图表打散,它本质上由以下三个组件构成:

  • 数据条
    • 单个数据条:表示单元时间内的心率分布情况,这里我们将它简化为单元时间内的心率变化范围(最小~最大)
    • 数据存储:每个数据条需要涵盖的信息有三点:时间、最小值、最大值,我们使用一个ArrayList将他们放在一起,对于那些空缺的数据,我们可以根据时间来填充数值(设为0),以此实现在图表上的留白。
  • 坐标轴 Axis
    • 横向:横向坐标轴、背景线及其刻度(0,50,100)几乎是静态的,只有刻度会变化,这里我们暂时忽略这一点。
    • 纵向:纵向背景线按照特定的间隔分布,滑动过程中也会跟着变化,与数据条是相对静止的。因此,我们尝试把他们和数据条捆绑在一起来实现
  • 数据标注 IndicatorLabel
    • 默认形态:它固定在左上角,取当前可见数据的时间范围、心率变化范围进行展示
    • 指示形态:当用户长触摸/点击图表数据条时,它就会展现在其上方;在左右边界会有位置的自适应调整
    • 默认形态和指示形态是非此即彼的,我们可以设置一个boolean值,isShowIndicator来控制他们,true的时候展示指示形态,false就为默认形态,以此简化我们的后续处理逻辑。

1.2 图表动态效果

图表滑动与边界效果

  • 滑动变化:图表左右滑动来调整,滑动过程中,上方的 默认形态数据标注的值会发生变化,纵向背景线、刻度值会跟着移动;
  • 自动回滚:
    • 每次滑动结束后,都会有一个轻微的自动回滚,来保证窗口内呈现的完整的24个数据条。
    • 在滑动窗口超出两侧边界后,会进行自动回滚,回到原来的边界。

触摸/点击产生的数据标注

  • 用户点击/触摸会触发 指示形态的数据标注,进入此状态后,手指按住屏幕左右滑动可以实现滑动数据标注的效果
  • 在进入上述状态后,如果手指快速滑动,则可以恢复标注的默认形态并滑动图表。

2. 页面实现

在使用自定义View实现页面前,结合上述对布局的分析,思考一下我们的工作流程:

  1. 画一个图表的框架草图,标注出重要的尺寸,确保这些尺寸能够让我们计算出每一个点的坐标
  2. 准备一个数据类来容纳每个时间点的数据,用ArrayList打包起来,作为我们的数据源;
  3. 横向背景线、y轴刻度都是全程静态的,优先绘制它;
  4. 纵向背景线、x轴刻度与数据条绑定起来绘制;结合ArrayList中每一个item的索引来计算坐标、使用item的数值计算数据条的y轴位置
  5. 实现数据标注的绘制函数,它可以通过指定一个item的索引来展示出对应点的具体信息;
  6. 通过重写onTouchEvent来实现点击/触摸触发数据标注的效果,实现图表的滑动效果

脑子里粗略思考一遍每一步的可能难度,发现我们主要面临三个难题😥:

  1. 使用怎样的布局可以让我们轻松地通过item的索引来计算坐标
  2. 该怎么用最简洁优雅的方式让我们的数据条动起来
  3. 同样是滑动,有时候用户需要数据条左右滑动,有时候却需要数据条不动,数据标注动,这该怎么区分呢?

为保证阅读体验,实现部分不会列出所有代码并阐述所有细节,代码可以在最下方Ctrl C+V获取。

2.1 图表的基础结构

我们按照拟定的工作流程一步步来:

2.1.1画一个图表的框架草图。

提前拆解思考过图表以后,我们可以快速画出以下结构图: image.png 对于数据条宽度(lineWidth),及数据条间隙宽度(lineSpace)的选取,假设我们最大可视数据条为n个,为了实现规整的页面,需要保证以下等式成立:

(lineWidth + lineSpace) ∗ n=chartWidth\rm{(lineWidth\ +\ lineSpace)\ *\ n = chartWidth}(lineWidth + lineSpace) ∗ n=chartWidth

其中chartWidth我们在上方结构图中标出的——存放数据条的chart的宽度;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假设现在n为24,那么这个chart的宽度就是 24* lineWidth +23* lineSpace + 最左侧空白宽度 + 最右侧空白宽度;如上等式保证了左右侧空白宽度都为 0.5 * lineSpace

2.1.2 准备一个数据类

目前的需求是,存放时间,一个最小值一个最大值,所以创建一个简单的DataClass即可。

data class HeartRateChartEntry(
        
    val time: Date = Date(), val minValue:Int = 66, val maxValue:Int = 88
) 

然后我们创建一些随机数据,用ArrayList存储。

2.1.3 绘制横向背景线、y轴刻度

他们是静态的,直接用绘制出来的结构图计算chart、文本的起讫点坐标直接画就好。

  • startX = (getWidth() - chartWidth)/2。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定义chart的起点,我建议这个起点的x坐标与lineWidth+lineSpace成正比
  • endX = startX + chartWidth
  • endY = startY = totalHeight - bottomTextHeight

我们要绘制k条线,就首先计算线之间的距离unitDistance = chartHeight/(k-1),每次绘制让unitDistance*i - startY就可以获取到当前横线的纵坐标了。

(0..mHorizontalLineSliceAmount).forEach{ i ->
    //获取当前要写上去的刻度
    currentLabel = .....
    
    //计算当前Y
    currentY = startY - i * mVerticalUnitDistance
    
    //画线
    canvas.drawLine(startX, currentY, endX, currentY, mAxisPaint)
    //画text
    canvas?.drawText("${currentLabel}", endX + mTextSize/3, currentY+mTextSize/3, mTextLabePaint)
    
//再画上最左侧的边界线
canvas.drawLine(startX, startY, startX, startY-mChartHeight, mAxisPaint)
} 

2.1.4绘制数据条与纵向背景线

好,遇到了我们预料的难题,用什么方式绘制数据条,可以让他符合我们的滑动需求呢?

被否定的方案:
假设我们通过onTouchEvent计算手指滑动的距离,用滑动的距离来计算我们需要绘制的数据索引;但这种方式虽然符合我们静态页面的需求,但没法实现顺畅的动画效果,滑动过程中只会不停地闪烁
究其原因是他实际上没有改变数据条绘制时的横坐标,我们再去根据onTouchEvent的滑动距离来微调他们吗?但这仍然无法避免边缘数据条的闪烁。

更好的方案:窗口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UNJvFda6-1656580689974)(https://p3-juejin.byteimg.com/tos-cn-i-k3u1fbpfcp/c970340df6f0436cb1fe072812749640~tplv-k3u1fbpfcp-zoom-in-crop-mark:1956:0:0:0.image?)]

想象我们正对着坐在窗口前,我们把这个窗口假设为一个viewPort,在这个窗口,我们能够看到横向切换的风景,是因为窗口和背景之间的相对移动

如果我们将其设想为我们的chart和数据条,可不可以把chart理解为窗口,数据条是浮在其表面的风景,然后我们只需要移动数据条,就可以切换风景(数据条滑动的视觉效果),这可以保证不会出现割裂感,毕竟所有东西都已经绘制了,只是位置调整了。

想法看来可以一试,上手前,我们还是先画图理一下思路。

  • 我们需要从右往左绘制数据条以展现时间格式
  • 初始起点不如设定为chart的最右端

  • 如果要向右滑动,是不是把绘图的起始点往右边移就可以了?

看来这个思路没错,我们用viewStartX作为起始点,从右向左画数据条(for循环配合数据下标计算x轴坐标),然后去onTouchEvent的ActionMove里计算滑动的距离,动态调整viewStartX就搞定了。

不过有一点要想一想,如果我们每次都滑动都重新绘制了所有的数据条,如果数据量一大,必定会造成性能问题呀!

不过他很好解决,我们只需要计算当前窗口展示的最左和最右的数据条索引,分别为leftRangeIndex, rightRangeIndex,我们在遍历画数据条的过程中设置为只执行(leftRangeIndex-3, rightRangeIndex+3)范围即可,这就实现了每次只画窗口内+窗口边缘的数据条了。

最后,我们需要在绘制完数据条以后,截取一个窗口下来,放回到我们的chart里,我们可以通过canvas.saveLayer()canvas.restoreToCount()配对使用来实现。

以下是绘制数据条的核心代码,看个思路就好

  1. 用saveLayer()来确定一个窗口范围
val windowLayer = canvas?.saveLayer(
    left = chartLeftMargin, //chart左边界的x坐标
    top = 0F,
    right = chartRightBorner, //chart右边界的x坐标
    bottom = widthBottom //chart下边界的y坐标
) 
  1. 遍历我们存储数据的ArrayList,使用viewStartX和索引来计算每个数据条的横坐标,绘制出来
(0 until mValueArray.size).forEach { it ->
    //如果不在我们预期的绘制范围内,那就溜溜球,不画了
    if (it > drawRangeRight || it < drawRangeLeft) {
        return@forEach
    }
    //计算坐标x,数据条的y轴起讫点
    currentX = mViewStartX - (it) * (mLineWidth + mLineSpace) - chartRightMargin
    startY = baseY - mChartHeight / mYAxisRange.second * mValueArray[it].maxValue
    endY = baseY - mChartHeight / mYAxisRange.second * mValueArray[it].minValue

    if (mValueArray[it].maxValue != 0) {
        canvas?.drawLine(currentX, startY, currentX, endY, mLinePaint)
    } 
  1. 在我们既定的特定时间点,绘制纵向背景线和刻度(代码略了,完整版在最下方)

  2. 最后,把这个窗口再存储到我们的view里去就完成了

cavas?.restoreToCount(windowLayer!!) 

2.1.5 数据标注的绘制函数

前文有提到,我们的图表一共有两种数据标注的形式,一是默认形态,二是指示形态,他们是非此即彼的,我们只需要设置一个boolean变量isShowIndicator,然后在onTouchEvent中动态设置这个变量,就可以实现他们的切换了。

同时,我们在onTouchEvent中维护一个变量indexOnClicked,它用来表示当前被点击的那个数据条的索引,并绘制指示形态的数据标注

这里的绘制流程不赘述了。

2.2 图表的触摸事件

还是一样,理清思路再上手写代码。
我们希望:

  • 图表能够判定用户的长触摸、快速滑动行为

    • 我们的图表需要能够判断以下两个状态值
      • 正在数据条滑动状态—isScrolling:表示用户通过快速的手指滑动 来切换 数据条(也就是改变viewStartX的坐标)
      • 正在长触摸状态-isLongTouch: 用户的手指一直停留在我们的屏幕上,这是因为他想要查看数据标注,这个状态下的切换不会切换数据条,而是切换数据标注的下标。
  • 图表能够计算每次滑动的距离,动态调整viewStartX与要绘制的数组左右边界

onTouchEvent事件链

为了实现以上需求,我们需要研究一下onTouchEvent(event: MotionEvent?)

对于触摸事件,我们处理以下回调:

  • ACTION_DOWN
    • 手指按下:无论是点击还是滑动,ACTION_DOWN都是他们的初始动作
  • ACTION_MOVE
    • 手指滑动:在ACTION_DOWN触发后,如果手指滑动,MOVE就会被触发若干次,以表示手指在图表上的滑动
  • ACTION_UP
    • 手指抬起:一定是点击事件的结束步,可能是滑动事件的结束步(也可能是ACTION_CANCEL)
  • ACTION_CANCEL
    • 手势放弃:可能是滑动事件的结束步(也可能是ACTION_UP)

image.png

我们先处理该怎么让图表判断是快速滑动:

  1. 我们维护一个当前时间currentTime
  2. 每次ACTION_DOWN手指按下的时候,我们就记录那一时刻的时间
  3. 在遇到ACTION_MOVE的时候,我们就首先获取当前时间减去记录的currentTime来获取时间间隔
  4. 如果这个间隔小于某个时间阈值TIMEDURATION,我们把它认定为是一次快速滑动
  5. 但是,我们添加限制条件,这一次move的距离必须大于某个阈值,否则视为一次轻微move(手滑产生的,不是用户的内心想法)
  6. 对于后续的滑动事件来说(上图中的n号ACTION_MOVE),他们时间可能已经超过了阈值但他们也需要执行这个滑动任务;还记得我们提到的状态变量isScrolling吗,我们在1号ACTION_MOVE中将isScrolling设置为true,后续的n号滑动事件中,只要发现当前是isScrolling==true 是正在滑动状态,它就可以大胆开始执行滑动事件了

据上,我们有了以下代码:

override fun onTouchEvent(event:MotionEvent?):Boolean{
//获取当前触摸点的横坐标
mCurrentX = event!!.x

when (event.action) {
    MotionEvent.ACTION_DOWN -> {
        //记录一下触摸的点,用来记录滑动距离
        mLastX = mCurrentX
        //记录现在的时间,用来判断快速滑动
        currentMS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MotionEvent.ACTION_MOVE -> {
        //获得滑动的距离
        mMoveX = mLastX - mCurrentX
        //记录一下触摸的点
        mLastX = mCurrentX

        //如果 move time <Xms and moveX > Xpx, 这是快速滑动
        if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currentMS) < TOUCHMOVEDURATION && (abs(mMoveX) > mLineWidth)) || isScrolling) {
            isScrolling = true
            
            //更新viewStartX,实现数据条切换,记得给mViewStartX的setter加invalidate()
            mViewStartX -= mMoveX
            
            //更新左右边界
            updateCurrentDrawRange()
        }
    }
} 

接着,我们来处理该怎么让图表判断是长触摸-isLongTouch:

  • 怎样的事件流是长触摸呢?
    • 长触摸,就是用户的手放上去以后,没有抬起,只有轻微滑动
    • 我们将这个阈值设置为判断快速滑动的时间阈值为TIMEDURATION
    • 如果我们在执行ACTION_DOWN后,TIMEDURATION时间内,除了轻微滑动外没有任何其他ACTION事件触发,那就认定为是长触摸
  • 用代码来实现:
    • 我们在每次ACTION_DOWN后,都开启一个子线程在TIMEDURATION后,如果他没有被取消运行,那就将isLongTouch设置为true
    • 这样我们就开启了长触摸模式,可以在ACTION_MOVE中增加判断,配合isLongTouch来展示我们的数据标注切换。
    • 同样,我们在ACTION_UP和 ACTION_MOVE显著移动的事件中,取消这个子线程。

这里,我用kotlin协程来实现的这个判断长触摸的子线程

开启协程的函数:

fun startIndicatorTimer() {
    showIndicatorJob = mScope.launch(Dispatchers.Default) {
        //用了hasTimer来辅助外面判断有没有子线程在运行
        hasTimer = true
        //延时任务进行
        delay(TOUCHMOVEDURATION + 10.toLong())
        withContext(Dispatchers.Main) {
            //长触摸了,那正在滑动状态就必须是false啦
            isScrolling = false
            //长触摸:轮到我了
            isLongTouch = true
            //找到当前被触摸的数据条索引
            setCurrentIndexOnClicked()
            //展示指示形态的数据标签
            isShowIndicator = true
            //子线程运行完毕,把标记设置为false
            hasTimer = false
        }
    }
} 

关闭协程的函数:

fun turnOffIndicatorTimer() {
    if (hasTimer) {
        showIndicatorJob.cancel()
        hasTimer = false
    }
} 

触摸事件里的核心代码

//节选
when(event.action){
    MotionEvent.ACTION_DOWN->{
        //记录坐标,记录时间
        mLastX = mCurrentX
        currentMS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开始子线程的任务
        startIndicatorTimer()
    }
    MotionEvent.ACTION_MOVE->{
        mMoveX = mLastX - mCurrentX
        mLastX = mCurrentX
    if(是快速滑动){
        //关闭这个长触摸判断线程
        turnOffIndicatorTimer()
    }
    //是长触摸状态,那我们激活isShowIndicator
    else if(isLongTouch){
        isShowIndicator = true
    }
    else if(不是轻微滑动){
        //关闭长触摸判断事件
        turnOffIndicatorTimer()
    }
    }
} 

自动回滚

  1. 我们需要每次滑动结束后去判断,让窗口内呈现完成的N个数据条
    • 基于我们的结构,这很容易实现,只需要让我们的viewStartX(绘画初始点)的坐标变为(lineWidth+lineSpace)的整数即可
mViewStartX - (mViewStartX - mInitialStartX).mod(mLineSpace+mLineWidth) 
  1. 我们要在滑动超出边界后,让窗口自动回滚到边界值
    • 这同样同意实现,我们通过viewStartX来判断是否出界,然后让viewStartX回到设定的边界值就好了

但我们不能采用直接给viewStartX赋值的方法,而是通过ObjectAnimator来实现顺滑的切换,我们将这个逻辑写在方法drawBackToBorder()中,并把它添加到ACTION_CANCEL和ACTION_UP的回调中,因为只有他们俩可能是触摸事件流的结尾。

别放了给viewStartX的Setter方法添加invalidate(),否则动画不会触发。😈

 fun drawBackToBorder(){
    var endValue:Float = 0F

    endValue =
        //out of right borderline
    if(mViewStartX < mInitialStartX){
        mInitialStartX
        //out of left borderline
    } else if(mViewStartX > mInitialStartX + (mValueArray.size-24)*(mLineWidth+mLineSpace)){
        mInitialStartX + (mValueArray.size-24)*(mLineWidth+mLineSpace)
        //does not reach the bound, need reposition to exact place.
    } else {
        mViewStartX - (mViewStartX - mInitialStartX).mod(mLineSpace+mLineWidth)
    }

    val anim = ObjectAnimator.ofFloat(mViewStartX, endValue)
    anim.interpolator = DecelerateInterpolator()
    anim.addUpdateListener {
        mViewStartX = it.animatedValue as Float
    }
    anim.start()
} 

写在最后

写博客核心是希望能复盘的同时锻炼自己讲清楚思路的能力,相比于贴代码,画图+文字阐述是更我喜欢的做的事。

感谢看到这里,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留言和我交流。😋

如果你觉得还挺有趣,也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浏览更多同类文章:
“用Android复刻Apple产品UI”(2)—丝滑的AppStore卡片转场动画 - 掘金 (juejin.cn)
“用Android复刻Apple产品UI”(1)—丝滑的噪声监测音量条 - 掘金 (juejin.cn)

3. 附-代码

代码涵盖两个文件:

  1. HeartRateEntry.kt 数据类
  2. IsenseChart.kt 自定义view文件,没有添加外部参数StyleValue

YunmaoLeo/AppleHealthChart (github.com)

写在最后

在技术领域内,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可以让你学完后一劳永逸,再好的课程也只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无止境”这句话,在任何技术领域,都不只是良好的习惯,更是程序员和工程师们不被时代淘汰、获得更好机会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如果你觉得自己学习效率低,缺乏正确的指导,可以评论区留言或私信,加入我们资源丰富,学习氛围浓厚的技术圈一起学习交流吧!

这里附上上述的面试题相关的几十套字节跳动,京东,小米,腾讯、头条、阿里、美团等公司19年的面试题。把技术点整理成了视频和PDF(实际上比预期多花了不少精力),包含知识脉络 + 诸多细节。

【详细可整理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Java数据复刻光盘是指利用Java编程语言实现对数据进行光盘的复制和备份操作。通过Java的输入输出流以及相关的类和方法,可以读取光盘中的数据,并将其写入到另一个光盘或者存储介质中。 在进行Java数据复刻光盘时,首先需要创建一个光盘读写对象,通过其提供的方法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操作。例如,可以使用Java的File类和FileInputStream类来创建光盘读写对象,并使用其read()方法读取光盘中的数据;同时可以使用FileOutputStream类的write()方法将读取到的数据写入到另一个光盘或存储介质中。 在复制光盘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确保源光盘的可读性:使用Java的try-catch语句块来处理可能出现的读取异常,如文件找不到或无法打开等情况。 2. 复制的数据类型:根据数据的类型选择适当的读取和写入方法,比如文本数据可以使用字符流,而二进制数据可以使用字节流。 3. 缓冲和缓冲区:为了提高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效率,可以使用缓冲和缓冲区的技术,将光盘上的数据读取到缓冲区中,然后再写入到目标光盘或存储介质中。 4. 关闭光盘读写对象:在数据复制完成后,要确保及时关闭光盘读写对象,释放资源,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关闭异常。 总之,利用Java编程语言进行数据复刻光盘是一种灵活高效的方式。通过合理选用相关的类和方法,可以实现光盘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操作,实现数据的快速备份和复制。同时,合理处理异常和资源的释放,可以保证光盘复刻过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