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条款号 | CCADBADABCBADB | 答案 |
1 | 1.7.2 | 现场使用的作业机具和安全工器具等应( )并符合有关要求。 | C |
A.干净整洁 | |||
B.专人保管 | |||
C.定期检验合格 | |||
D.在指定地点存放 | |||
2 | 1.10 | 电气设备分为高压和低压两种:高压电气设备:电压等级在()及以上者;低压电气设备:电压等级在()以下者。 | A |
A.1000V | |||
B.380V | |||
C.10000V | |||
D.220V | |||
3 | 1.9.3 | 新参加电气工作的人员、实习人员和临时参加劳动的人员,应经过安全知识教育并经安规考试合格,方可进入现场随同参加指定的工作,但不得()。 | D |
A.佩戴实习/临时标识 | |||
B.穿连体服 | |||
C.携带导电物体 | |||
D.单独工作 | |||
4 | 1.9.2 | 电气工作人员对本规程应()考试一次。间断电气工作连续三个月以上者,必须重新温习本规程,并经考试合格后,方能恢复工作。 | D |
A.每月 | |||
B.每2年 | |||
C.每半年 | |||
D.每年 | |||
编号 | 条款号 | 题目 | 答案 |
1 | 1.1.5 | 企业必须对所有新进入员工和()进行厂(公司)、车间(部门)、班组(岗位)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告知作业现场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并按本部分和其他相关安全规程的要求,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 D |
A.临时工 | |||
B.派遣制人员 | |||
C.施工单位施工人 | |||
D.新入厂外来作业人员 | |||
2 | 1.1.5 | 企业对外来参观、检查、指导人员,必须进行现场危险有害因素的告知,并(),方可进入现场。 | B |
A.佩戴外来人员专用安全帽 | |||
B.在有关人员陪同下 | |||
C.佩戴外来人员专用标识 | |||
D.考试合格后 | |||
3 | 1.2.9 | 门口、通道、楼梯和平台等处,不准放置杂物;电缆及管道不应敷设在经常有人通行的地板上;地板上临时放有容易使人绊跌的物件(如钢丝绳等)时,必须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当过道上方存在距地面高度低于( )的物件时,必须设置明显的防碰头线标志。地面有油水、泥污等,必须及时清除,以防滑跌。 | B |
A.1.8m | |||
B.2m | |||
C.2.3m | |||
D.1.9m | |||
4 | 1.2.11 | 所有升降口、大小孔洞、楼梯和平台,必须装设不低于()高的栏杆和不低于180mm高的护板。如在检修期间需将栏杆拆除时,必须装设牢固的临时遮栏和明显的警告标志,并在检修结束时将栏杆立即装回。原有高度1000mm或1050mm的栏杆可不作改动。 | B |
A.1000mm | |||
B.1200mm | |||
C.1300mm | |||
D.1400mm | |||
5 | 1.2.12 | 所有高出地面、平台()需经常操作的阀门,必须设有便于操作,牢固的梯子或平台。 | A |
A.1.5m | |||
B.1.6m | |||
C.1.7m | |||
D.1.8m | |||
6 | 1.2.19 | 所有高温的管道、容器等设备上都应有保温,保温层应保证完整。当环境温度在25℃时,保温层表面温度不宜超过()℃。 | B |
A.40 | |||
B.50 | |||
C.60 | |||
D.70 | |||
7 | 1.2.31.1 | 机动车在无限速标志的厂内主干道行驶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不得超过()。 | D |
A.5km/h | |||
B.25km/h | |||
C.30km/h | |||
D.20km/h | |||
8 | 1.2.31.2 | 机动车行驶下列厂内地点、路段或遇到特殊情况时,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不得超过() (1)在道口、交叉路口、装卸作业、人行稠密地段、下坡道、设有警告标志处或转弯、调头; (2)结冰、积雪、积水的道路; (3)恶劣天气能见度在30m以内时。 |
D |
A.20km/h: | |||
B.15km/h: | |||
C.5km/h: | |||
D.10km/h: | |||
9 | 1.2.31.3 | 机动车行驶下列厂内地点、路段或遇到特殊情况时,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不得超过() (1)进出厂房、仓库大门、停车场、油库、加卸油区域、上下地中衡、危险地段、生产现场、倒车或拖带损坏车辆时; (2)货运汽车载运易燃、易爆等危险货物时。 |
C |
A.20km/h: | |||
B.15km/h: | |||
C.5km/h: | |||
D.10km/h: | |||
10 | 1.3.1 | 新录用的工作人员应经过身体检查合格。工作人员至少两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凡患有不适于担任热力和机械生产工作病症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调换从事其它工作。 | B |
A.经相关负责人批准后 | |||
B.经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鉴定后 | |||
C.经本人同意后 | |||
D.经上级单位人事主管部门批准后 | |||
11 | 1.3.6 | 作业人员的着装不应有可能被转动的机械绞住的部分和可能卡住的部分,进入生产现场必须穿着合格的工作服,衣服和袖口必须扣好;禁止戴围巾,穿着长衣服、裙子。工作服禁止使用()的衣料制作,以防遇火燃烧加重烧伤程度。工作人员进入生产现场,禁止穿拖鞋、凉鞋、高跟鞋;对接触高温物体、酸碱作业、易爆易爆、带电设备、有毒有害、辐射等作业,必须穿专用的防护工作服、戴面罩、手套等。带电作业必须穿绝缘鞋。 | D |
A.绝缘材料 | |||
B.麻 | |||
C.纯棉 | |||
D.尼龙、化纤或棉、化纤混纺 | |||
12 | 1.4.1 | 机械的转动部分必须装有防护罩或其他防护设备(如栅栏),露出的轴端必须设有护盖。在机器设备(),禁止从靠背轮和齿轮上取下防护罩或其他防护设备。 | C |
A.停用期间 | |||
B.发生故障时 | |||
C.断电隔离之前或在机器转动时 | |||
D.检修时 | |||
13 | 1.4.8 | 厂房外墙和烟囱等处固定的爬梯,必须牢固可靠,2.4m以上部分应设有护圈,高百米以上的爬梯,(),并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上爬梯必须逐档检查爬梯是否牢固,上下爬梯必须抓牢,不准两手同时抓一个梯阶。 | C |
A.中间应设置逃生通道 | |||
B.应该使用电梯设计 | |||
C.中间应设有休息的平台 | |||
D.中间应设置紧急按钮 | |||
14 | 1.5.1 | 所有的()金属外壳均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使用中不准将接地装置拆除或对其进行任何工作。 | D |
A.高压电气设备 | |||
B.手持电动工具 | |||
C.固定设备 | |||
D.电气设备 | |||
15 | 1.5.3 | 不准靠近或接触任何有电设备的(),特殊许可的工作,应遵守华能集团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气部分)》中的有关规定。 | B |
A.开关 | |||
B.带电部分 | |||
C.金属部分 | |||
D.导电部分 | |||
16 | 1.5.5 | 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线绝缘有破损不完整或带电部分外露时,应立即(),否则不准使用。 | A |
A.找电工修好 | |||
B.更换 | |||
C.停机 | |||
D.使用绝缘胶带覆盖包裹 | |||
17 | 1.5.6 | 敷设临时低压电源线路,应使用绝缘导线。架空高度室内应大于(),室外应大于4m,跨越道路应大于6m。严禁将导线缠绕在护栏、管道及脚手架上。 | D |
A.2.0m | |||
B.2.3m | |||
C.2.4m | |||
D.2.5m | |||
18 | 1.5.7 | 厂房内应合理布置检修电源箱。电源箱箱体接地良好,接地、接零标志清晰,分级配置漏电保安器,宜采用()接线方式,方便使用。 | A |
A.插座式 | |||
B.导轨式 | |||
C.闸刀式 | |||
D.接头式 | |||
19 | 1.5.9 | 扑救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火灾(如电缆着火等)时,扑救人员应使用()。 | B |
A.PM2.5口罩 | |||
B.正压式呼吸器 | |||
C.连体服 | |||
D.带活性炭的呼吸面罩 | |||
20 | 1.6.2.1 | 使用前必须检查砂轮片,应无裂纹等缺陷。首次使用的砂轮片应检查其额定转速与砂轮片转速相匹配,且在有效期内使用。砂轮片磨损到()时必须更换。砂轮片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应碰坚硬的物体。砂轮片应远离油脂、水或其他溶剂。 | B |
A.原半径的二分之一 | |||
B.原半径的三分之一 | |||
C.原半径的四分之一 | |||
D.原半径的五分之一 | |||
21 | 1.6.2.1 | 树脂和橡胶结合剂砂轮片存储()后必须经回转试验,合格者方可使用。 | B |
A.半年 | |||
B.一年 | |||
C.二年 | |||
D.三年 | |||
22 | 1.6.2.2 | 砂轮机必须装有用钢板制成、有足够强度的防护罩。防护罩的开口角度不超过90°,其中轮轴水平中心线以上不应大于65°。砂轮应使用法兰盘固定,法兰盘的直径应大于砂轮直径的()。 | B |
A.四分之一 | |||
B.三分之一 | |||
C.二分之一 | |||
D.五分之一 | |||
23 | 1.6.2.3 | 固定式砂轮机防护罩在轮轴水平中心线以上开口角度大于10°时,应装设挡屑板。挡屑板安装于(),宽度大于砂轮防护罩宽度,与砂轮圆周的间隙应小于6mm。 | A |
A.防护罩开口正端 | |||
B.防护罩开口上端 | |||
C.防护罩开口下端 | |||
D.紧贴防护罩开口 | |||
24 | 1.6.2.5 | 固定式砂轮机磨削产生的火花应();移动式砂轮机磨削时产生的火花应向远离使用者的方向。 | D |
A.向左偏 | |||
B.向右偏 | |||
C.向上 | |||
D.向下 | |||
25 | 1.6.2.8 | 角向磨光机的砂轮应选用增强纤维树脂型,其线速度不得小于80m/s。磨削时,应使砂轮与工件保持15°~10 °的倾斜位置;切削时,砂轮不得倾斜,不得()。 | B |
A.纵向摆动 | |||
B.横向摆动 | |||
C.上下摆动 | |||
D.关闭 | |||
26 | 1.6.2.9 | 使用手提电动砂轮、坡口机,应选用结构特性符合削磨材料的砂轮,选用可调式砂轮防护罩,其圆周和侧面的最大外露角不应大于()。 | C |
A.90° | |||
B.150° | |||
C.180° | |||
D.270° | |||
27 | 1.6.3.1 | 使用无齿锯时操作人员应站在锯片的(),锯片应缓慢地靠近被锯物件,不得过猛用力。火花飞溅方向不准有人停留或经过,并应预防火花点燃周围物品。 | B |
A.正面 | |||
B.侧面 | |||
C.后面 | |||
D.上面 | |||
28 | 1.6.5.3 | 使用()或外壳为金属材料的电动工具时,应戴绝缘手套。使用电动工具时,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负荷线必须采用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得有接头。禁止使用塑料花线。 | D |
A.以下全部 | |||
B.III类 | |||
C.II类 | |||
D.I 类 | |||
29 | 1.6.5.9 | 在金属容器内和狭窄场所工作时,必须使用()以下的电气工具,或选用Ⅱ类手持式电动工具。必须设专人不间断地监护,监护人可随时切断电动工具的电源。电源联结器和控制箱等应放在容器外面、宽敞、干燥场所。 | B |
A.12V | |||
B.24V | |||
C.36V | |||
D.38V | |||
30 | 1.6.6.1 | 行灯电压不应超过36V,在潮湿的金属容器内,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如煤粉仓、沟道内)、脱硫烟道系统等处工作时,不应超过()。行灯变压器的外壳应可靠接地,不准使用自耦变压器。 | B |
A.8V | |||
B.12V | |||
C.16V | |||
D.24V | |||
31 | 1.6.7.6 | 手电钻、冲击钻、电锤作业孔径在()以上时,应有稳固的作业平台,周围应设护栏。 | C |
A.15mm | |||
B.20mm | |||
C.25mm | |||
D.30mm | |||
32 | 1.6.8.2 | 射钉枪使用击发时,应将射钉枪垂直压紧在工作面上,当两次扣动扳机,子弹均不击发时,应()后,再退出射钉弹。 | C |
A.立即切断电源 | |||
B.立即切断气源 | |||
C.应保持原射击位数秒钟 | |||
D.以上都不对 | |||
33 | 1.6.10.9 | 使用气(风)动工具时气压大于()时,不应用供气管路中的压缩空气清洁机器和吹扫。 | B |
A.0.1MPa | |||
B.0.2MPa | |||
C.0.3MPa | |||
D.0.4MPa | |||
34 | 1.6.10.10 | 气(风)动工具修理后的工具应进行试运转,试运转应在()进行。 | C |
A.开放的区域 | |||
B.维修工具箱内 | |||
C.有防护的封闭区域内 | |||
D.试块上 | |||
编号 | 条款号 | 题目 | 答案 |
1 | 2.1.1 | 凡在热力、机械和热控设备、系统上进行安装、检修、维护或试验的工作, 必须填用( ) | A |
A.热力机械工作票或外包热力机械工作票。 | |||
B.生产区域工作联系单或生产区域外包工程工作联系单 | |||
C.事故紧急抢修单或动火安全措施票。 | |||
D.特殊作业安全措施票或热继作业安全措施票。 | |||
2 | 2.1.1 | 凡在热力、机械和( )设备上进行安装、检修、维护或试验的工作,需要对设备采取安全措施的或需要运行人员在运行方式、操作调整上采取保障人身、设备运行安全措施的,必须填用热力机械工作票或外包热力机械工作票。 | C |
A.电气 | |||
B.动力 | |||
C.热控 | |||
D.化学 | |||
3 | 2.1.2 | 严禁采取( )的方式在生产区域进行工作,凡在生产区域进行不需要办理工作票的工作,必须填用生产区域工作联系单或生产区域外包工作联系单,由分管该工作区域的( )履行许可、终结手续,并记录备案。 | B |
A.口头联系、运行值班班长 | |||
B.口头联系、运行值班人员 | |||
C.电话联系、运行值班班长 | |||
D.电话联系、运行值班人员 | |||
4 | 2.1.3 | 工作票如附有措施票,必须在工作票上注明措施票的( ),否则应填写"无" | D |
A.作业时间和编号。 | |||
B.操作人和内容。 | |||
C.作业时间和操作人。 | |||
D.内容和编号。 | |||
5 | 2.1.5 | 措施票编号与工作票编号相同,( )工作票上必须注明措施票张数。 | C |
A.不可以手写 | |||
B.根据情况确定是否手写 | |||
C.可以手书 | |||
D.用钢笔书写 | |||
6 | 2.1.5 | 检修工作涉及动火作业时必须附( )。涉及有毒有害气体,缺氧环境、有限空间、放射性作业时,必须附( )。涉及继电保护、热控措施的必须附( )。 | A |
A.动火作业措施票、特殊作业措施票、继热作业措施票 | |||
B.特殊作业措施票、动火作业措施票、继热作业措施票 | |||
C.特殊作业措施票、继热作业措施票、动火作业措施票 | |||
D.继热作业措施票、特殊作业措施票、动火作业措施票 | |||
7 | 2.1.6 | 事故应急抢修可不用工作票,但应使用( )。 | C |
A.由有经验的人员进行 | |||
B.记入操作记录薄内 | |||
C.事故应急抢修单 | |||
D.运行工具 | |||
8 | 2.1.6 | 事故紧急抢修指:设备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或严重缺陷、( )而需要立即进行的抢修工作。 | A |
A.威胁到人身和设备安全 | |||
B.可能发生爆炸 | |||
C.危及人身安全 | |||
D.危及设备安全 | |||
9 | 2.1.6 | 事故紧急抢修,经( )许可后,使用事故紧急抢修单. | A |
A.运行值班负责人 | |||
B.工作负责人 | |||
C.工作执行人 | |||
D.工作签发人 | |||
10 | 2.1.7 | 节假日、夜间临时检修可以参照事故紧急抢修执行。如抢修时间超过( )或夜间检修工作延续到白班上班的均应办理或补办工作票。 | B |
A.16小时 | |||
B.8小时 | |||
C.4小时 | |||
D.2小时 | |||
11 | 2.1.7 | 节假日、夜间临时检修( )参照事故紧急抢修执行。如抢修时间超过八小时或夜间检修工作延续到白班上班的( )办理或补办工作票。 | A |
A.可以,钧应 | |||
B.可以,可不 | |||
C.必须,钧应 | |||
D.必须,可不 | |||
12 | 2.1.9 | 一个班组在同一个设备系统上依次进行同类型的设备检修工作,如全部安全措施不能在工作开始前一次完成,应( )办理工作票。 | C |
A.一次 | |||
B.依次 | |||
C.分别 | |||
D.最后 | |||
13 | 2.1.10 | 工作票应一式( ),手书内容应用( )填写,票面内容应清楚整洁,不得任意涂改,如有个别错、漏字需要修改时,应使用规范的符号,字迹应清楚。 | A |
A.两份、钢笔或签字笔 | |||
B.两份、水性笔或签字笔 | |||
C.三份、钢笔或签字笔 | |||
D.三份、水性笔或签字笔 | |||
14 | 2.1.11 | 两份工作票中的一份必须经常保存在工作地点,由工作负责人收执,另一份由运行值班员收执,( )。运行值班人员在值班日志中做好相关记录。 | A |
A.按值移交 | |||
B.放文件夹保存 | |||
C.专人保存 | |||
D.值长保存 | |||
15 | 2.1.11 | 两份工作票中的一份必须经常保存在工作地点,由( )收执,另一份由( )收执,按值移交。运行值班人员在值班日志中做好相关记录。 | C |
A.运行值班员、运行值班长 | |||
B.工作负责人、运行值班长 | |||
C.工作负责人、运行值班员 | |||
D.运行值班员、值长 | |||
16 | 2.1.11 | 两份工作票中的一份必须经常保存在工作地点,由( )收执,另一份由运行值班员收执,按值移交。 | A |
A.工作负责人 | |||
B.工作班成员 | |||
C.工作票签发人 | |||
D.工作联系人 | |||
17 | 2.1.13 | 关于热力机械工作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B |
A.机组大、小修或临检时,可按设备、系统、专业工作情况使用系统工作票。 | |||
B.机组大、小修或临检时,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使用系统工作票 | |||
C.工作票必须编号,要确保每份工作票在本厂内的编号唯一 | |||
D.工作票宜应用计算机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 | |||
18 | 2.2.1 | 工作票所列人员的基本条件不符合的是( ) | C |
A.工作票签发人应由熟悉工作成员的技术能力、熟悉设备情况、熟悉本规程,并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生产领导人、技术人员或经本企业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或总工程师)批准的人员担任。 | |||
B.工作负责人应由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熟悉设备情况、熟悉工作班人员工作能力和本规程的人员担任。 | |||
C.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名单应由本企业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或总工程师)批准,每两年公布一次。 | |||
电力安规考试及答案-单选题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5-05-15 17:14:24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