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3_SUMMARISE
这是自己学习到第三章的下半节,记录总结下
1.介质访问控制
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静态划分信道(提前分配好)
其中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
FDM,TDM,WDM,CDM
**第二种:**动态分配信道(分配给通信的用户信道不固定)
分为轮询介质访问控制; 令牌传递协议
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就是所有用户可以随机的发送信息)
ALOHA(不听就说),CSMA(先听再说),CSMA/CD,CSMA/CA
2.ALOHA协议
1.纯ALOHA协议:
不监听信道,不按照时间槽发送,随机重发,想发就发
冲突检测:如果发生冲突,接收方就会检测出差错,但是不会进行确认,发送方在一定的时间没有接收到确认,就认定冲突进行重传,(超时也是如此)
2.时隙ALOHA协议
将时间分成若干个相同的时间片,所有用户在时间片开始时刻同步接入网络信道,如果有冲突,则必须等待下一个时间片开始时刻再发送.
3.两者的区别
1.纯A比时隙A的吞吐量低,效率更低
2.纯A发送随意,而时隙有限制,必须等到下一个时间片开始才可以
本章的重点来啦!!
3.CSMA协议
1.全称: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
CS:
载波监听: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
详细描述:
当几个站在同时总线上发送数据时,据认为总线上的电压摆动值加大,当某一个站检测到摆动的幅度大于某个值时,代表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站在发送数据,即有冲突.
MA:多台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接在总线上
协议主要思想:
发送帧之前,监听信道
2.坚持CSMA
特点:忙则
一直
监听,直到空闲马上传输
3.非坚持CSMA
特点:忙在等待
一个随机
的时间后再进行监听
4.p-CSMA
空闲以p概率直接传输,不需要等,概率1-p等待带下一个时间在传输
最关键的: 忙则持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再以P概率发送
4.CSMA/CD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先听后发,边听边发)
1.如何确定碰撞后的重传机制
确定基本退避–推迟时间的争用期2r\
重传次数:限定的次数为10时,表示如若重传次数超过10,就不会往上涨.
注意: 当重传次数达到16次还是不能成功,表示网络拥挤
2.最小帧长
帧的传输时延至少要两倍
于信号在总线中的传输时延
帧
长
/
数
据
传
输
速
率
>
=
2
t
帧长/数据传输速率>=2t
帧长/数据传输速率>=2t
5.CSMA/CA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避免
工作原理:
1.发送数据前,先检测信道是否空闲,
2.空闲则发出RTS
3.接收端收到RTS后,将响应
CTS
4.发送端收到CTS后,开始发送数据帧(同时
预约信道
:发送方告知其他站点自己要传多久数据)5.接收端收到数据帧后,将用CRC来检验数据是否正确,正确则响应
ACK帧
.6.发送方收到ACk就可以进行下一个数据的发送,若没有则一直重传至规定重发次数为止(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来确定随机推迟时间)
6.CSMA/CD
与CSMA/CA
异同点
相同点:
都从属于CSMA的思路,核心都是先听再说.就是都要在接入信道之前进行监听,当发现信道空闲后,才能进行接入.
不同点:
1.传输介质不同:CSMA/CD用于总线式以太网【以太网】,CSMA/CA用于无线局域网【无线】
2.载波检测方式不同:
因为传输介质不同,CSMA/CD与CSMA/CA检测方式也不同.
CSMA/CD通过电缆中的电压的变化来检测,数据发生碰撞时,电缆中的电压随着发生变化,
CSMA/CA采用能量检测(ED),载波检测(CS)和能量载波混合检测信道空闲的方式
3.CSMA/CD检测冲突,CSMA/CA避免冲突,二者出现冲突后进行右上限的重传
7.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1.介质控制方式
**MAC:**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特点:
基于多路复用的技术划分资源
网络负载重:共享信道效率高,且公平
网络负载轻:共享信道效率低
**随机访问MAC协议:**冲突
用户随机发送信息,发送信息时可独占信道宽带
网络负载重:产生冲突开销
网络负载轻:共享信道效率高,单个节点可利用信道全部带宽
轮询访问MAC协议/轮流协议/轮转访问MAC协议
既要不产生冲突,又要发送时占全部带宽(轮询,令牌传递)
2.轮询协议
主节点轮流“邀请”,从属节点发送数据
3.令牌传递协议:
8.LAN
1.LAN的几种拓扑结构
1.1星型拓扑
1.2总线型拓扑
1.3环形拓扑
1.4树型拓扑
2.LAN的传输介质
有线: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无线:
电磁波
3.LAN介质访问的控制方法
4.LAN的分类
IEEE 802: 标准
5.MAC子层和LLC子层
9以太网
基带总线LAN的规范
使用CSMA/CD 协议
两个标准:
DIX Ethernet V2
IEEE 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