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描述:
取景和构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取景是摒弃对主题无用的元素,构图是对剩下的元素进行有规则的排列。
问题1解答:
取景和构图在摄影和绘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
-
取景:
- 定义:取景是通过相机或画框选择拍摄或绘画的范围,决定画面中包含哪些元素和排除哪些元素的过程。
- 作用:取景的主要目的是摒弃对主题无用的元素,选择最佳角度和位置,以确保画面中只包含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 过程:取景时,摄影师或画家可能会移动相机、调整焦距、改变拍摄角度,或者移动被摄对象,以排除干扰元素。
-
构图:
- 定义:构图是对画面中剩下的元素进行有规则的排列和组织,使其在视觉上更具美感和表现力。
- 作用:构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合理安排画面中的各个元素,创造平衡、和谐、富有动感的画面,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强主题的表达效果。
- 过程:构图时,摄影师或画家会考虑元素的位置、大小、比例、线条、色彩、光影等因素,运用各种构图原则,如三分法、对角线构图、对称构图等。
联系
-
相辅相成:
- 取景和构图是摄影和绘画中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取景是构图的前提,通过取景确定了画面范围和基本元素后,再进行构图,使画面更加美观和富有表现力。
- 一个好的取景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得构图变得更容易和自然。
-
共同目标:
- 取景和构图的共同目标是突出主题,简化画面,创造引人注目的视觉效果,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表达力。
示例说明
取景: 假设你想拍摄一棵树。你走到树前,发现背景有许多电线杆和建筑物,这些都是不相关的元素。于是你移动位置,使树的背景变成纯净的天空,去除了干扰元素。
构图: 取景确定了画面中只包含树和天空之后,你开始考虑如何安排画面的元素。你可以使用三分法将树放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而不是正中央,使得画面更具平衡和美感。
通过这种方式,取景和构图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了一幅简洁、突出主题的摄影作品。
问题2描述:构图法则一般分为哪8种?每种的特点是什么?常应用于哪些场景呢?
问题2解答1:
黄金分割、对称构图、引导线构图、前景(背景)虚化构图、重复元素构图、框架式(开放式)构图、三角形构图、对角线构图。黄金分割又叫九宫格构图,它的特点是使画面和谐,看起来不呆板,常应用于任何题材,尤其是画框元素复杂,无规律的时候更佳,比如人物、植物、动物像,建筑。对称式构图特点是正式、拘谨,常应用于前调规则,严谨的主题,比如中式对称建筑,水面倒影,玻璃反射。引导线构图,特点是很多有形无形的线同时指向同一个主体,常应用于强调主体,突出他的灵魂地位。比如麦田线引导指向一个房子,雪地脚印指向一个人,沙漠线条指向一个人,马路上的线指向一个人,建筑轮廓线指向人物,轨道指向列车,眼神视线指向的物体,火花线引导烧红的铁块。前景和背景虚化构图特点是强调主体,简化画面,常用应用于有效塑造空间感的表达方式。比如手机人像虚化模式或者相机大光圈长焦镜头。但是要求前景和主体要有联系和关联。前景虚化可以通过遮挡达到瘦身的效果。重复的元素构图特点是考验观察力,能够有效的简化画面。常应用于重复的元素既能做主体又能做背景,比如花丛、树林、芦苇、蒲公英、酒瓶、插花瓶、路牌、摩天轮、重复的色彩、树林要求同种类的树木、周围没有过多的叶子、人物或者人物影子也可以作为重复元素。框架(开放)式构图,开放构图和框架构图的表达方式截然相反,框架构图要求严谨封闭,强调主体,而开放构图用不完整的呈现主体,引人联想。框架构图是把主体放在中央,主体四周有个边框来限定主体位置,边框用来净化背景,边框常来自于建筑孔洞、但是要求边框和主体要有联系和契合,框架不明显也可以,开放式构图只拍半部分人,给人以神秘感。三角形构图的特点是稳定,并强调主体,常应用于人物局部和静物用的很多,比如去寻找三角形形状的主体人物腿型构成三角形、三朵花构成三角形。对角线构图的特点是使画面和谐,看起来不呆板,并强调主体。常应用于一般条形的主体适合此构图,需要注意的是对角线不一定正好是直线和恰好对角、比如风景中对角、建筑中的对角、街道、沙漠中的路线、铁道轨道,对角线构图和引导线构图比较类似。构图需要观察才能找到适合的构图方式。
问题2解答2:
构图是摄影和绘画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好的构图可以使作品更加和谐、美观和富有表现力。以下是常见的八种构图法则及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1. 黄金分割构图(九宫格构图)
特点:使画面和谐,看起来不呆板。
应用场景:任何题材,尤其是画框元素复杂、无规律的时候更佳,如人物、植物、动物、建筑等。
2. 对称构图
特点:正式、拘谨。
应用场景:适用于前景规则、严谨的主题,如中式对称建筑、水面倒影、玻璃反射等。
3. 引导线构图
特点:利用很多有形无形的线同时指向同一个主体,强调主体,突出其灵魂地位。
应用场景:麦田线引导指向一个房子、雪地脚印指向一个人、沙漠线条指向一个人、马路上的线指向一个人、建筑轮廓线指向人物、轨道指向列车、眼神视线指向的物体、火花线引导烧红的铁块等。
4. 前景(背景)虚化构图
特点:强调主体,简化画面。
应用场景:有效塑造空间感的表达方式,如手机人像虚化模式或相机大光圈长焦镜头拍摄的照片。前景虚化可以通过遮挡达到瘦身的效果。
5. 重复元素构图
特点:考验观察力,能够有效简化画面。
应用场景:重复的元素既能做主体又能做背景,如花丛、树林、芦苇、蒲公英、酒瓶、插花瓶、路牌、摩天轮、重复的色彩、同种类的树木、周围没有过多叶子的树林、人物或人物影子等。
6. 框架式(开放式)构图
框架构图特点:严谨封闭,强调主体。
应用场景:主体四周有个边框来限定位置,如建筑孔洞,边框不明显也可以。
开放构图特点:用不完整的呈现主体,引人联想。
应用场景:只拍半部分人,给人以神秘感。
7. 三角形构图
特点:稳定,并强调主体。
应用场景:常应用于人物局部和静物,如人物腿型构成三角形、三朵花构成三角形等。
8. 对角线构图
特点:使画面和谐,看起来不呆板,并强调主体。
应用场景:条形主体,如风景中对角、建筑中的对角、街道、沙漠中的路线、铁道轨道等。对角线不一定正好是直线和恰好对角线,可以是任何角度的线条。
示例总结
通过以上构图法则,摄影师和画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创作出既美观又具有艺术表现力的作品。例如:
- 黄金分割构图:拍摄一个人站在繁华的街头,人物位于九宫格的交点上,背景繁杂但不失和谐。
- 对称构图:拍摄一座对称的桥梁及其水中倒影,给人以正式、庄重的感觉。
- 引导线构图:拍摄一条通往远方的道路,道路两旁的树木和路灯引导观众的视线向远处的夕阳。
- 前景虚化构图:拍摄一位读书的人,前景虚化的树叶遮挡部分画面,使人物更加突出。
- 重复元素构图:拍摄一片向日葵花海,每朵花都是重复元素,既是背景也是主体。
- 框架式构图:拍摄一个小孩在窗框内向外张望,窗框形成自然的边界,突出小孩。
- 三角形构图:拍摄三座山峰,它们在画面中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 对角线构图:拍摄一条蜿蜒的小河,它从画面的一个角延伸到另一个角,使画面看起来更有动感。
通过观察和实践,不断提高对构图的敏感度和技巧,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