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集中趋势的测量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2010年国外智能电表发展趋势——中国智能电网电力市场改革因能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办电的积极性,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电价和促进合理节约用电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故能迅速发展和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电力市场的发展对电能计量提高了新的要求。例如,需量电价和分时电价实施范围的扩大;电厂竞价上网要求计量0.5或1小时时段电量实施实时电价并有扩大到用户的趋势;电能质量监控和无功计量也已提上日程;预付费、网上处理电费、接电和断电等多种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自动抄表(AMR)功能用于结算和监视表计的实施等等。 这些不断发展的新要求是已使用了上百年的传统感应式电能表和原有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因而促进了电能计量从技术、设备到运营组织方式的巨大改革和发展。下面我们 介绍一下国外这方面的发展情况。1、国际经验的评估和借鉴 我国电力市场发展已经从电厂竞价上网起步,在东北和华东电网正式实施。评估近年来国际上电力市场发展进程中电能计量的发展,以供我国借鉴、参改很有必要,下面分四个方面进行评述。 1.1世界各国电网关口和工商用户电能表的更新 世界各国电网关口和工商用户电能表基本上已全部更新为电子式电能表。 电网关口用0.2或0.5级表;工商用户用0.2、0.5或1级表。这类表的功能包括有功、无功电能,需量,负荷曲线(带时标的时段电量),分时计量和通信接口,选项还有负荷控制等,当然,可靠而完备的软、硬件安全措施也是必备的。 欧洲国家工业化基础好,标准化工业扎实。我国不少电能表标准均源自IEC,而IEC是由欧盟EN标准和德国DIN标准发展而来的。研究欧洲国家发展电能表的经验是有益的。 北欧四国和法国早在1995年,英国于1994~1995年,德国、西班牙和比利时在1997~1998年,最迟的意大利也已在1999年全部完成了工商用户电能表的100%电子化。在1988~1999年德、西、意、比四国曾使用过混合式电能表,但那仅是过渡。 为什么欧洲特青睐于电子式电能呢?除了其易于实现多功能,便于自动抄表,具有通信功能和可靠性高外,北欧四国还看重其在大温度范围(-40~+60℃)下能克服感应表的精度变化大和超差的缺点。 1.2居民住宅用电能表的逐步电子化 法国1990~1992年试用10万只电子式电能表取得经验后,已于2001年起停止购置感应表,每年购95万只电子表以逐步淘汰感应表。 意大利已决定于2002~2005年间全部更新其2600万只感应表为带AMR(自动抄表)功能的电子式表。这种表还带有内置断路器(带遥控和保护功能);并考虑到非线性负荷的增长,增设无功功率测量功能。 英国目前已更换其80%居民表为电子式表,且保有13%电子式预付费表。其他欧洲各国也多准备于2005年前后开始考虑感应表的全部更新问题。 Niagra Mohawk是美国纽约州的一个国家电网公司,该公司鉴于Plexus Reseach公司在新英格兰电网中140万户AMR工程的成效以及自己已在万维网上实施在线付费,并考虑用户服务的需要,决定自2003年起在25个月内更新其150万只感应表为Schlumberger Sema公司的电子式电能表(工商用户用SENTINEL型,居民用户用CENTRON型)并和包括50万只煤气表在内的全部200万只表计上实施AMR项目。该公司已在《国际计量》杂志上刊登广告求售其更换下的150只感兴表(包括GE的150S、155S、1160S和1170S型共60万只,Schlumberger的J4S、J5S型共25万只,ABB的D4S和D5S型共18万只以及L&G的MS和MX型共35万只等)。 1.3表计数据采集、计费计算业务从电力公司分离,实施专业化运营 为便于供售电公司精力集中改进用户服务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也便于各种售电公司共享有关表计数据,各国已将表计数据采集、计费计算业务从电力公司中分离出来,实施专业化运营。 英国是电力市场改革的先驱,早在1992年就建立了UKDOS(英国数据采集服务公司)承担发、供售、用户计量数据采集管理和计算出账单等业务。1994年开放>100kW用户可自选供售电商的另售电力市场,1997年扩大到全部用户。1999年电价比1990年下降29%。市场竞争促使电价下降,而这也带来大量用户改变其供售电商的问题。例如2000年即有300万用户更换其供售电商(占全部用户2200万的13.6%)。如果没有UKDOS就难以实现在这种市场状况下的抄表和结算。 UKDOS从1992年起就建立MV-90电表数据采集系统和Star数据库系统。1994年起在线运行采集包括半小时电量的发、供、电交易电量,1998年扩大到全部用户。值得注意的是UKDOS也负责对尚无通信通道的约32万户小用户的抄表和数据处理工作。 UKDOS按用户所属的供售电商,而不是限于其所处的供配电区域向供售电商提供表计和计费数据。 1998年英国OFFER(英国电力市场监管办公室)决定电表数据服务业务也开放市场竞争。 新加坡1995年决定进行电力市场改革,在新加坡电力(SP)集团中除建立几家发电公司、配电另售公司外还建立了SP通信公司和SP E-Service公司。后者又发展为SP市场支持公司(MSSL),其业务是抄表和数据管理(包括对输电、发电、配电和用户)。具体业务包括IT系统,远方抄表(RMRDMS),分时出帐(RSS)和数据集成(Integration)等。 加拿大的Olameter Inc.是一个独立的表计服务公司,在加拿大蒙特里尔和美国纽约州均设有分部和基地,已对北美130个社区的250万表计提供以遥测为基础的服务(AMR)和通过万维网实施家庭电气化、安全和电子商业应用等。 美国纽约州的能源消耗在全美居第四位。负责监管全州公用企业的可靠性和低价服务的纽约州公用企业委员会于2002年11月18日宣布核准O-Iameter Ine.为纽约州的MDSP(表计数据服务提供者),其具体业务为数据采集、校核、集成、编辑和评估。这是全美第一家得到政府认证批准的表计业务服务公司。该公司在安大略以加拿大为基地的表计测试所也已得到纽约州的批准,可在该州和Saskatoon市校验,修理电能表并对电力公司以及终端用户提供计量测试服务。 费特拉(Viterra)能源服务公司是一个国际公司,从事于公用企业(水、电、煤气和供热)的计量、计费和收费业务。该公司已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并协助我国建立和推广了分户计热计量收费业务近30个项目,改变了以往按户计费的浪费和不合理。他们用先进技术管理好公用企业计理的经验对我国电力企业也是适用的。 1.4AMR(自动抄表)在全世界的发展和普及表明此技术已逐渐成熟并在电力市场发展中起了推动作用 AMR先是在北美发展起来的,2001年北美AMR占全球AMR总量的92.7%,但到2002年已下降为87.7%,这说明21世纪初AMR在全世界普及的趋势。 欧洲AMR在2002年有较大发展,已有176万单元,其中法国(33万单元),西班牙(32单元)和乌克兰(22万单元)是前三名。 日本在2002年已有AMR59万单元。 AMR在发达国家多采用无线电传输方式,而在发展中国家多采用电线载波(PLC)方式。 意大利2002年已有15万单元AMR在运行并已计划对其2600万用户全部实施PLC方式的AMR。 2、我国电能计量和AMR的现状和建议 (1)由于正确借鉴了国际经验,我国电能计量近年来有巨大发展。随着省和跨省电网发电市场的建立,在电力市场技术支持各系统建设中,我国省级和跨省电网关口表绝大部分已更新为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适应了电能数据采集和结算的需要。我国沿海等经济发达省区配合需量电价和分时电价的实施也都已开始把大、中容量工商用户的电能表更新为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且进程很快。 主要用于居民住宅的单相电子式电能表发展也很快。按产量计算2000年电子式表在单相电能表中仅占1/10,而根据中国电工仪器仪表行业的统计资料计算,2002年电子式表已占31%,达2859万只。 我国2002年已安装AMR达278万单元,其中江苏约100万单元[8]。生产AMR相关产品厂家有数十家。AMR设备投运后一般仍由生产厂负责维修,但大部分厂家在设备投运后就很少过问,因而不少AMR实用情况不佳。 我国生产电子式电能表厂家相对比较集中[1],排名前四位厂家的总产量已达全部电子式表计总量的43%,这有利于技术进步。据报载深圳开发科技公司于2003年3月16日已中标意大利ENEL国际招标带AMR功能单相电子式电能表项目,合同金额1.53亿美元(419万只)。这说明我国电子式电能表已能够达到国际水平。 国际上电子式电能表芯片已能做到在150℃高温下加速老化试验3000小时后性能不老化,即根据Arrhenius公式计算等值于在60℃下工作60年的寿命。我国宜在标准、招标管理等方面规定具体措施,确保电子式电能表及相关AMR产品运行的可靠性和必要的寿命,以加快电子化进程。 建议我国电能表制造行业也要抓紧市场机遇,提高质量,以质取胜加快发展。 (2)我国现已出现抄表公司,但大多为利用下岗劳动力。我国已有供电单位把换表、校表和修表业务安排给自己的三产单位,但其目的也仅为安排下岗工人,这要求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按国际经验,实行由行业监管部门认证核准的单位承担表计、数据处理业务是一个好主意,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逐步试点实施。 来源:[http://www.jdzj.com]机电之家•机电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会议系统方案设计 视频会议室系统 技术方案 2022年12月 目 录 第一 项目综述 4 1.1 项目背景 4 1.2 设计依据 4 1.3 功能需求 5 1.4 设计原则 6 1.4.1、稳定性、可靠性原则 6 1.4.2、先进性、易操作性原则 7 1.4.3、可扩展性、易维护性原则 7 第二 功能设计说明 9 2.1 设计概述 9 2.2 系统功能分析 9 2.2.1 领导会议室 9 2.2.2 大会议室 10 第三 系统设计分析 11 3.1 领导会议室 11 3.1.1系统概述 11 3.1.2系统功能要求 11 3.1.3设备的选型原则 12 3.1.4扬声器布置方式 12 3.2分会场大会议室 13 会议系统方案设计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1页。3.2.1系统概述 13 会议系统方案设计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1页。 3.2.2系统功能要求 13 3.3.3系统选型原则 14 3.2.4扬声器布置方式 14 第四 灯光设计规范及建议 16 4.1 会议室照度 16 4.2 会议室布局 16 4.3色温的概念 16 第五 主要产品技术参数 18 5.1 音频设备 18 5.2 视频设备 24 5.3集中控制设备 27 会议系统方案设计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2页。5.4 ISC一体化中心 30 会议系统方案设计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2页。 项目综述 项目背景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成熟,音频技术,视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崛起,三者在视频会议系统中呈现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加速推进,信息化交流也是越来越频繁, 因此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使用率也在不断的提高,为各企业单位带来了交流沟通环境和便捷的操作环境,为此视频多媒体会议系统建设是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信息基础设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科技的进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模块化,大规模集成化系统已经进入到了各个领域,未来智能化,人性化,现代化的智能建筑和智能设施,也会陆续进入各个不同的领域,贵公司信息化会议系统也不例外。 我们此次的设计是根据贵公司所提出来的应用需求,再结合我们以往同类项目的工作经验,依据现有的国家标准、规范,并参照国际上通用规范进行的。 设计依据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民用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84)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7401-87) 《通用用电设备设计规范》(GB50055-9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电气配接法》(SJ2112-82)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设备的安全》(GB4943-95) 会议系统方案设计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3页。《软件工程国家标准》(GTB856) 会议系统方案设计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3页。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 《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及"RASTI"法》(GB/T 14476 -93) 《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T 14197-93)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方法》(GBJ 76-84) 《声学语言清晰度测试方法》(GB/T 15508 -1995) 《声学设计及测量规范》(JGI/T 7-97)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03-2002) 《电气安装工程低电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功能需求 领导会议室:满足国网高层领导日常会议如讨论、研讨、报告,召开远程视频会议等的需求; 音频扩声系统: 扩声系统应满足会议扩声需求,要求采用进口知名品牌的专业设备。视频会议室采用集中和分散扩声设计:主音箱分别置于前方屏幕两侧壁挂安装,辅助音箱采用吸顶音箱,声场覆盖均匀,整齐美观。 视频显示系统: 视频显示系统分为投影显示和平板电视显示,视频会议室投影显示做为主显示,平板电视显示做为辅助显示,结合可以同时显示多个画面。 中央控制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主要控制音频处理器、视频矩阵切换器、投影及其他显示设备等,可以做到一键切换、编辑多种模式的功能。 其他辅助系统: 其他系统有桌面地面多媒体插座、信号矩阵和控制面板等。会议室根据使用功能设置有不同数量和种类的信号源,不同的信号通过多媒体插座系统输入、输出和控制。信号矩阵接口要实现冗余备份,以备日后系统的升级改造。 分会场大会议室: 会议系统方案设计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4页。音频
目  录    第1篇 统计学基础知识与SAS软件应用技巧 第1 绪论  第1节 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  第2节 统计学的任务和作用  第3节 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第4节 学习统计方法的捷径  第5节 统计资料的类型  第6节 数据结构与统计方法的匹配  第7节 几个重要的统计名词 第2 试验设计入门  第1节 试验设计的意义、要素、原则和原理  第2节 试验设计原则的实施办法  第3节 试验设计类型的概述 第3 统计描述  第1节 统计表  第2节 统计图  第3节 平均指标──度量定量指标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  第4节 变异指标──度量定量指标的变异程度(或离散趋势)  第5节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  第6节 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的结合使用  第7节 分位数──描述偏态资料的情况和离散趋势  第8节 正态性检验  第9节 相对数──对定性资料进行统计描述 第4 SAS软件应用入门  第1节 SAS软件简介  第2节 应用SAS的捷径  第3节 使用SAS必须了解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4节 使用SAS必须掌握的几组重要命令  第5节 实际运行SAS的步骤 第5 SAS实用程序编写技巧  第1节 数据步流程  第2节 创建数据集的途径  第3节 建立数据集的技巧 第6 用SAS软件实现简单的统计分析  第1节 用SAS实现单变量统计分析  第2节 用SAS语言编程求小样本率的置信区间 第7 用SAS/GRAPH模块绘制常用统计图的方法  第1节 条图、圆图和直方图  第2节 散布图、普通线图和半对数线图    第2篇 试验设计与定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1 基本概念与方法的概述  第1节 假设检验中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2节 定量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的概述 第2 单组、配对和成组设计及其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1节 单组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第2节 配对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第3节 成组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第4节 本几种试验设计类型的鉴别  第5节 统计资料的类型  第6节 数据结构与统计方法的匹配  第7节 几个重要的统计名词 第3 误差固定的方差分析设计类型及其定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1节 方差分析的应用场合、基本思想和前提条件  第2节 单因素K(K≥3)水平设计及其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3节 配伍组设计及其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4节 交叉设计及其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5节 拉丁方设计及其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6节 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及其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7节 希腊拉丁方设计及其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8节 析因设计及其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9节 含区组因素的析因设计及其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10节 正交设计及其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4 误差变动的方差分析设计类型及其定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1节 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及其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2节 单因素K(K≥3)水平设计及其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3节 系统分组(或嵌套)设计及其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4节 裂区(或分割)设计及其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5节 具有重复测量设计及其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5 多个均数或均值向量之间的多重比较  第1节 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符号的含义  第2节 具有显著性的单因素各水平之间的多重比较  第3节 具有显著性的交互作用项各水平之间的多重比较    第3篇 试验设计与定性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1 2×2表资料的假设检验  第1节 试验设计及资料的表达格式  第2节 分析2×2表资料的常用公式及应用条件  第3节 应用举例  第4节 对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分析 第2 R×C表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1节 R×C表资料的分类  第2节 双向无序R×C表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3节 单向有序R×C表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4节 双向有序且属性不同的R×C表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5节 双向有序且属性相同的R×C表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6节 R×C表资料的分割  第7节 精确分割卡方值及其自由度的方法 第3 高维列联表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1节 用合并法把3维表压缩成2维表  第2节 定性资料的对数线性模型分析  第3节 定性资料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第4篇 试验设计与回归分析 第1 回归分析的种类与简单回归分析  第1节 回归分析的任务和种类  第2节 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的概念和要点  第3节 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的计算和应用  第4节 具有重复试验数据的直线回归分析  第5节 加权直线回归的应用──半数效量的估计  第6节 可直线化的简单曲线拟合  第7节 一般多项式曲线拟合  第8节 非线性曲线拟合  第9节 再用1个实例复习曲线拟合的全过程 第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1节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概述  第2节 应用举例  第3节 变量筛选方法  第4节 回归诊断  第5节 用各种筛选变量方法编程的技巧  第6节 与回归分析有关的重要统计术语和统计量的注解 第3 协方差分析  第1节 协方差分析的概述  第2节 一元协方差分析应用举例  第3节 多元协方差分析应用举例 第4 直接试验设计与回归分析  第1节 回归分析试验设计方法的发展  第2节 各因素水平数相同时的直接试验设计  第3节 各因素水平数不同时的直接试验设计  第4节 关于直接试验设计的几点说明与解释  第5节 直接试验设计的SAS源程序  第6节 直接试验设计SAS程序的运行  第7节 应用举例  第8节 设计矩阵均匀性函数简介    第5篇  生 存 分 析析 第1 基本概念  第1节 生存资料的特点  第2节 生存时间函数  第3节 生存分析方法的分类 第2 生存资料的非参数统计方法  第1节 统计描述与非参数分析概述  第2节 用LIFETEST过程实现统计计算  第3节 生存资料非参数统计方法中的有关计算公式 第3 COX模型回归分析  第1节 COX回归模型(半参数回归模型)  第2节 COX模型回归分析应用举例 第4 参数模型回归分析  第1节 参数回归模型  第2节 参数模型回归分析应用举例    第6篇 多 元 统 计 分 析 第1 主成分分析  第1节 基本概念与数据结构  第2节 主成分的表达式与性质  第3节 用PRINCOMP过程实现主成分分析  第4节 合成资料的主成分分析 第2 因子分析  第1节 基本概念  第2节 因子模型  第3节 因子分析的基本定理与任务  第4节 用FACTOR过程实现因子分析 第3 对应分析  第1节 方法的概述  第2节 对应分析中的变量变换方法  第3节 用CORRESP过程实现对应分析 第4 聚类分析  第1节 方法的概述  第2节 用VARCLUS过程实现变量聚类分析  第3节 用CLUSTER过程实现样品聚类分析  第4节 用FASTCLUS过程实现大样本样品聚类分析  第5节 用ACECLUS过程对需作样品聚类分析的资料进行预处理  第6节 用SAS/GRAPH模块绘制样品聚类图的SAS程序 第5 判别分析  第1节 离散(定性)资料的判别分析  第2节 定量资料的逐步判别分析(考虑变量筛选)  第3节 一般判别分析(不考虑变量筛选) 第6 典型相关分析  第1节 方法的概述  第2节 用CANCORR过程实现典型相关分析         全书附录 附录1 各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篇练习题   第2篇练习题   第3篇练习题   第4篇练习题   第5篇练习题   第6篇练习题   第1篇参考答案   第2篇参考答案   第3篇参考答案   第4篇参考答案   第5篇参考答案   第6篇参考答案 附录2 统计用表及产生这些表所需的SAS程序   2.1 统计用表   表2.1 t、r、rs、χ2临界值   表2.2 F临界值(方差齐性检验用,双侧概率为0.05)( )   表2.3 F临界值(方差分析用,单侧概率为0.05)( )   表2.4 F临界值(方差分析用,单侧概率为0.01)( )   2.2 产生上述表所需的SAS程序   产生t临界值表所需的SAS程序━TLJZ.PRG   产生χ2临界值表所需的SAS程序━KFLJZ.PRG   产生F临界值表所需的SAS程序━FLJZ.PRG 附录3 估计样本含量的常用公式 附录4 三个常用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 附录5 与SAS软件有关的内容   5.1 SAS表达式简介   5.2 SAS函数简介   5.3 SAS语句简介   5.4 SAS过程简介   5.5 SAS命令简介   5.6 SAS中宏知识简介 附录6 中英文对照索引 附录7 参考文献
如何量化用户体验对有效提高产品的可用性而言至关重要。本书详尽地介绍了如何有效可靠地使用(收集、分析和呈现)几种重要的用户体验度量数据:操作绩效(正确率等)、可用性问题(频率和严重程度)、各种类型的满意度数据及生理/行为数据(如眼动跟踪)。同时对“综合性量化度量数据”和“投资回报率(ROI)”等问题进行了专门介绍。 第1 引言 1.1 本书架构 1.2 什么是可用性 1.3 可用性为什么重要 1.4 什么是可用性度量 1.5 可用性度量的价值 1.6 十个关于可用性度量的常见误解 第2 背景知识 2.1 设计可用性研究 2.1.1 选择参加者 2.1.2 样本大小 2.1.3 组内或组问研究 2.1.4 平衡 2.1.5 自变量和因变量 2.2 数据类型 2.2.1 称名数据 2.2.2 顺序数据 2.2.3 等距数据 2.2.4 比率数据 2.3 度量和数据 2.4 描述统计 2.4.1 集中趋势测量 2.4.2 变异性的测量 2.4.3 置信区间 2.5 比较平均数 2.5.1 独立样本 2.5.2 配对样本 2.5.3 比较两个以上的样本 2.6 变量之间的关系 2.7 非参数检验 2.8 图形化呈现数据 2.8.1 柱状图或条形图 2.8.2 折线图 2.8.3 散点图 2.8.4 饼图 2.8.5 堆积条形图 2.9 小结 第3 规划可用性研究 3.1 研究目标 3.1.1 形成式可用性 3.1.2 总结式可用性 3.2 用户目标 3.2.1 绩效 3.2.2 满意度 3.3 选择正确的度量:十种可用性研究 3.3.1 完成一次业务 3.3.2 比较产品 3.3.3 评估同一种产品的频繁使用 …… 第4 绩效度量 第5 基于问题的度量 第6 自我报告式的度量 第7 行为和生理度量 第8 合并和比较度量 第9 专题 第10 案例研究 第11 推进
对于《统计学导论基于R》课后题答案第三,我将用300字的篇幅进行解答。 第三主要介绍了描述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测量尺度、数据类型分类、描述性统计等内容。 首先,测量尺度是指统计变量可以采取的不同数学性质的度量方式。常见的测量尺度有:名义尺度、顺序尺度、间隔尺度和比例尺度。名义尺度仅可进行分类,顺序尺度可以进行排序,间隔尺度可以进行排序和计算差值,比例尺度可以进行排序、计算差值和比较比例。 其次,数据类型分类是根据测量尺度将数据分为离散型和连续型。离散型数据是那些仅能取有限个值或可列举的数值,如人数、个数等;而连续型数据是可以取任意值的数值,如身高、体重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我们在统计分析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最后,描述性统计是通过一些统计指标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常见的描述统计指标有:频数、频率、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频数和频率用于描述离散型数据的分布情况,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则用于描述连续型数据的集中趋势,标准差和方差用于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总之,《统计学导论基于R》课后题答案第三主要涉及了测量尺度、数据类型分类和描述性统计三个方面的内容。理解这些概念和方法对于进行统计学分析非常重要,也为后续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基础。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挚艾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