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笔记1)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例如:中移动、中联通等。

IXP:Internet exchange point,互联网交换节点。IXP常采用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络交换机,这些网络交换机都用局域网互连起来。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实际就是主机A和主机B上的进程进行通信。

通信方式:
1、客户-服务器(c/s、b/s):最传统的方式,浏览网页,发送邮件等。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2、对等方式(P2P,peer-to-peer):两台主机都运行着对等连接软件,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的通信。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的共享文档。对等连接放方式可以支持大量对等用户(如上百万个)同时工作。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1、互联网核心向网络边缘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主机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
2、路由器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是核心部分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3、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把一个报文划分为几个分组后再进行传送。通常把要发送的整块数据成为一个报文(message)。
发送前,把较长的报文划分为等长数据段,每个数据段前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分组是互联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分组又称为“”,分组首部也称为“包头”。
分组在哪段链路上传输时才占用这段链路的通信资源,分组到达一个路由器后,先暂时存储下来查找转发表,然后从合适的链路转发出去。
电路交互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比较

计算机网络性能:
1.速率: 单位是bit/s活b/s、bps。一般指的是额定速率活标称速率,而非实际运行的速率。
2.带宽: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就是bit/s。
3.吞吐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的数据量。
4.时延: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5.时延带宽积:传播网时延和带宽相乘就得到传播时的时延带宽积。
6.往返时间RTT(Round-Trip Time):双向交互一次所需的时间。
7.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指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有数据通过的。网络利用率是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信道利用里并非越高越好,信道或网络利用率过高时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OSI七层结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TCP/IP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五层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1.应用层:
         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定义了应用进程间的通信和交互规则。
         应用层交互的数据单元称为报文(message)。
     
2.运输层:
    运输层的任务就是负责向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应用进程利用该服务传送应用层报文。
     运输层主要有两种协议:
      a. 传输控制协议TCP---提供面向连接、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传输单位单位是**报文段(message)**。
      b.用户数据报文协议UDP---提供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不可靠服务),其数据传输单位是**用户数据包**。
 3.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发送数据时,网络层把运输层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包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在TCP/IP体系中,网络层使用IP协议,因此分组也叫做IP数据报或简称数据报。
4.数据链路层:
   在两个相邻结点传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
5.物理层:
   物理层的数据单元是**比特**。

OSI参考模型把对等层之间传送的数据单元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