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智能-2021秋季招聘软件技术笔试题(第二批)

目录

1、进程和线程

2、MD5

3、针对手机软件的系统测试

4、死锁

5、并发和并行的区别

6、算法

7、哈希冲突

8、耦合和内聚

9、协议000000 

10、有向图是否有环

10、一些算法对执行时间短的进程有利

11、DNS服务的作用

12、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13、编程题1:风电场风机发电调度问题

14、编程题2:找到 K 个最接近的元素


 

1、进程和线程

区别:

1. 线程是程序执行的最小单位,而进程是操作系统分配资源的最小单位;

2. 一个进程由一个或多个线程组成,线程是一个进程中代码的不同执行路线

3. 进程之间相互独立,但同一进程下的各个线程之间共享程序的内存空间(包括代码段,数据集,堆等)及一些进程级的资源(如打开文件和信

号等),某进程内的线程在其他进程不可见;

4. 调度和切换:线程上下文切换比进程上下文切换要快得多

同步机制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准则?

空闲让进
忙则等待
有限等待
让权等待

同步机制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 

 · 空闲让进:当无进程处于临界区时,表明临界资源处于空闲状态,允许一个请求进入临界区的进程立即进入临界区,以有效利用临界资源

 · 忙则等待:当已有进程处于临界区时,表明临界资源正在被访问,因而其他试图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以保证对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

 · 有限等待:对要求访问临界资源的进程,应保证在有限时间内能进入自己的临界区,以免陷入“死等”状态

 · 让权等待:当进程不能进入自己的临界区时,应立即释放处理机,以免进程陷入“忙等”状态

关于进程和线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线程和进程都可并发执行

在linux系统中,线程是处理器调度的基本单位

线程的粒度小于进程,通常多线程比多进程并发性更高

2、MD5

MD5 是摘要算法不是加密算法,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摘要算法是单向的,即明文可以通过摘要算法生成摘要结果,但反之则不能通过摘要结果还原成明文。而加密算法是双向的,即可以从明文通过加密算法生成密文,反之也可以通过解密算法将密文还原成明文。
所以,摘要算法主要用来检查明文是否发生过变动,而加密算法则用来传递不能让第三方知晓的内容。

下列对MD5的叙述不正确的是:正确答案: C  

A、是一种散列算法

B、指纹(摘要)的长度为128位

C、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

D、可用来校验数据的完整性

3、针对手机软件的系统测试

<1>功能模块测试:首先分析功能模块的功能项,测试每一个功能项是否能够实现对应功能。一般根据测试用例和软件本身的流程就可以完成基本功能测试。
<2>交叉事件测试:又叫做事件或者冲突测试,是指一个功能正在执行过程中,同时另外一个事件或者操作对该过程进行干扰的测试。例如通话过程中接收到短信或者闹铃触发,应用软件运行过程中插拔充电器等。执行干扰的冲突事件不能导致应用软件异常、手机死机、花屏等严重问题。
<3>压力测试:又叫做边界值容错测试或极限负载测试。即测试过程中,已经达到某一软件功*能[存储、网络、响应能力]的最大容量、边界或者最大承受极限,仍然对其进行相关操作*。例如连续接收或者发送短信,超过收信箱和SIM卡所能存储的最大条数,仍然进行接收或者发送,依次来检测软件在超常态下的表现,进而进行评估用户能否接受。
对手机可以施加的压力测试类型主要包括:
->存储压力:由于手机采用的是栈式存储,所以当一个存储块满了之后,程序员不做相应处理的话,就会导致其他存储区被删除。
->边界压力:边界处理问题一直是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响应能力压力:有时 某些操作可能处理的时间较长,如果在处理期间,继续进行其他操作时候就会出现问题。
->网络流量压力:执行较大数据流量的功能同时,在进行其他操作,使得网络流量始终处于很高的状态,检验各个功能是否依然正常工作,是否存在因为网络流量瓶颈引起的某功能异常。
<4>容量测试:即存储空间已满时候的测试,包括用户可用内存/SIM卡所有空间被完全使用的测试。此时在对可编辑模块和存储空间进行操作,如果软件在极容状态下处理不好,将会导致死机或者花屏等问题。
<5>兼容性测试:不同品牌、型号手机,不同网络,不同容量大小的SIM卡之间的兼容性测试。例如:中国电信的小灵通接收到中国移动或者中国联通GSM发来的短消息,需要验证显示和回复是否正常。
<6>易用性、用户体验测试:在指定条件下,软件产品被理解、学习、使用和吸引用户的能力,是交互的适应性、功能性和有效性的集中体现。

对手机软件的压力测试通常可以包括【多选】( )正确答案: A B C   

存储压力

响应能力压力

网络流量压力

并发压力 :并发压力是针对服务器的,因为每次并发是一个客户端

4、死锁

死锁的规范定义如下:如果一个进程集合中的每个进程都在等待只能由该进程集合中其他进程才能引发的事件,那么该进程集合就是死锁的。

产生死锁的原因主要是:
(1) 因为系统资源不足。
(2) 进程运行推进的顺序不合适。
(3) 资源分配不当等。
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
(1)互斥条件:一个资源每次只能被一个进程使用。
(2)请求与保持条件:一个进程因请求资源而阻塞时,对已获得的资源保持不放。
(3)不剥夺条件:进程已获得的资源,在末使用完之前,不能强行剥夺。
(4)循环等待条件:若干进程之间形成一种头尾相接的循环等待资源关系。

避免死锁:

死锁的预防是通过破坏产生条件来阻止死锁的产生,但这种方法破坏了系统的并行性和并发性。
死锁产生的前三个条件是死锁产生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要产生死锁必须具备的条件,而不是存在这3个条件就一定产生死锁,那么只要在逻辑上回避了第四个条件就可以避免死锁。
避免死锁采用的是允许前三个条件存在,但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算法来确保永远不会形成环形等待的封闭进程链,从而避免死锁。该方法支持多个进程的并行执行,为了避免死锁,系统动态的确定是否分配一个资源给请求的进程。

预防死锁 :具体的做法是破坏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

数据库以及线程发生死锁的原理是什么?正确答案: A B C  

A、资源分配不当

B、进程运行推进的顺序不合适

C、系统资源不足

D、进程过多

5、并发和并行的区别

并发和并行的区别就是一个处理器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和多个处理器或者是多核的处理器同时处理多个不同的任务。

并发性(concurrency),又称共行性,是指能处理多个同时性活动的能力,并发事件之间不一定要同一时刻发生。

并行(parallelism)是指同时发生的两个并发事件,具有并发的含义,而并发则不一定并行。

 

并发的关键是你有处理多个任务的能力,不一定要同时。  

并行的关键是你有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能力。

 

下面关于并行和并发的区别,说法错误的是?正确答案: C  

并发计算是一种程序计算的形式,在系统中,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计算在同时运作,计算结果可能同时发生

并行计算指许多指令得以同时进行的计算模式。在同时进行的前提下,可以将计算的过程分解成小部份,之后以并发方式来加以解决

并行是同时发生的多个并发事件,并发事件之间一定要同一时刻发生

并发是逻辑上的同时发生(simultaneous),而并行是物理上的同时发生

6、算法

算法的基本控制结构: 顺序、选择、循环

递归不属于基本控制结构

算法一般都可以用哪几种控制结构组合而成?正确答案: A B D 

A、顺序

B、选择

C、递归

D、循环

7、哈希冲突

常见哈希冲突解决办法:

1.开放地址法 2.线性探测法 3.链地址法(拉链法) 4.二次探测法

5.伪随机探测法 6.再散列(双重散列,多重散列) 7.建立一个公共溢出区

 

单旋转法是建立散列函数的一种方法,将最后一位数,旋转放置到第一位

常见的散列函数有,直接定址法,数字分析法,平法取中法,取余法,折叠法,随机法

下列不属于hash碰撞解决方法的是()。正确答案: B   

A、线性探测

B、单旋转法

C、二次探测

D、拉链法

E、双重散列

F、多重散列

8、耦合和内聚

耦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它们之间的耦合度由高到低排列如下:

(1) 内容耦合:有下列情形之一,两个模块就发生了内容耦合:

*一个模块访问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

*一个模块不通过正常入口而转到另一个模块的内部

*一个模块有多个入口

(2) 公共耦合:当两个或多个模块通过公共数据环境相互作用时,他们之间的耦合称为公共环境耦合。

(3) 控制耦合:如果两个模块通过参数交换信息,交换的信息有控制信息,那么这种耦合就是控制耦合。

(4) 特征耦合:如果被调用的模块需要使用作为参数传递进来的数据结构中的所有数据时,那么把这个数据结构作为参数整体传送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当把整个数据结构作为参数传递而使用其中一部分数据元素时,就出现了特征耦合。在这种情况下,被调用的模块可以使用的数据多于它确实需要的数据,这将导致对数据的访问失去控制,从而给计算机犯错误提供机会。

(5) 数据耦合:如果两个模块通过参数交换信息,而且交换的信息仅仅是数据,那么这种耦合就是数据耦合。

 

内聚有如下的种类,它们之间的内聚度由弱到强排列如下:

(1) 偶然内聚:模块中的代码无法定义其不同功能的调用。但它使该模块能执行不同的功能,这种模块称为巧合强度模块。

(2) 逻辑内聚。这种模块把几种相关的功能组合在一起, 每次被调用时,由传送给模块参数来确定该模块应完成哪一种功能 

(3) 时间内聚:把需要同时执行的动作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模块为时间内聚模块。 

(4) 过程内聚:构件或者操作的组合方式是,允许在调用前面的构件或操作之后,马上调用后面的构件或操作,即使两者之间没有数据进行传递。 

(5) 通信内聚:指模块内所有处理元素都在同一个数据结构上操作(有时称之为信息内聚),或者指各处理使用相同的输入数据或者产生相同的输出数据。 

(6) 顺序内聚:指一个模块中各个处理元素都密切相关于同一功能且必须顺序执行,前一功能元素输出就是下一功能元素的输入。

(7) 功能内聚:共同完成同一功能,缺一不可,模块不可再分割

9、协议000000 

Internet的网络层含有的协议是?正确答案: A B C D  

A、IP

B、ICMP

C、ARP

D、RARP

10、有向图是否有环

下面算法中可以判断出一个有向图是否有环的是:()正确答案: B D  

A、求最短路径

B、深度优先遍历

C、广度优先遍历

D、拓扑排序

深度优先搜索和拓扑排序就不说了,广度优先搜索过程中如果访问到一个已经访问过的节点,可能是多个节点指向这个节点,不一定是存在环

10、一些算法对执行时间短的进程有利

以下那一些算法对执行时间短的进程有利(    )正确答案: A E 

A、时间片轮转法

B、系统调用

C、抢占式调度算法

D、FCFS(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

E、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

A选项,如果单个时间片长度大于短进程所需的运行时间的话,那么在单个时间片内,短进程就可以执行完;即使短进程的运行需要若干时间片,但使用时间片轮转算法来调度的话,也只需较少的时间片,因此,时间片轮转调度对短进程也是有利的。

E选项: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是兼顾了短进程与等待时间长的进程的一种调度算法,每当调度作业的时候,都要计算各个进程的响应比,总是选择响应比高的进程运行。在通常情况下,优先运行短作业,当长进程等待时间足够长时,它也就变为可优先运行的进程了,从而克服了两者的缺点。

11、DNS服务的作用

以下不是DNS服务的作用的是:正确答案: D   

A、将主机名翻译到指定的IP地址

B、将IP地址反解成主机名

C、解析特定类型的服务的地址,如MX,NS

D、将IP解析成MAC地址:IP地址转换成MAC地址是ARP协议的作用

DNS是域名解析协议

IP地址转换成MAC地址是ARP协议的作用

12、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序列号seq:占4个字节,用来标记数据段的顺序,TCP把连接中发送的所有数据字节都编上一个序号,第一个字节的编号由本地随机产生;给字节编上序号后,就给每一个报文段指派一个序号;序列号seq就是这个报文段中的第一个字节的数据编号。

    确认号ack:占4个字节,期待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序列号表示报文段携带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编号;而确认号指的是期望接收到下一个字节的编号;因此当前报文段最后一个字节的编号+1即为确认号。

    确认ACK:占1位,仅当ACK=1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ACK=0时,确认号无效

    同步SYN:连接建立时用于同步序号。当SYN=1,ACK=0时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若同意连接,则在响应报文段中使得SYN=1,ACK=1。因此,SYN=1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报文。SYN这个标志位只有在TCP建产连接时才会被置1,握手完成后SYN标志位被置0。

    终止FIN:用来释放一个连接。FIN=1表示:此报文段的发送方的数据已经发送完毕,并要求释放运输连接

    PS:ACK、SYN和FIN这些大写的单词表示标志位,其值要么是1,要么是0;ack、seq小写的单词表示序号。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SYN:同步序列编号(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TCP连接成功)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四次挥手过程理解 

1)客户端进程发出连接释放报文,并且停止发送数据。释放数据报文首部,FIN=1,其序列号为seq=u(等于前面已经传送过来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此时,客户端进入FIN-WAIT-1(终止等待1)状态。 TCP规定,FIN报文段即使不携带数据,也要消耗一个序号。
2)服务器收到连接释放报文,发出确认报文,ACK=1,ack=u+1,并且带上自己的序列号seq=v,此时,服务端就进入了CLOSE-WAIT(关闭等待)状态。TCP服务器通知高层的应用进程,客户端向服务器的方向就释放了,这时候处于半关闭状态,即客户端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但是服务器若发送数据,客户端依然要接受。这个状态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也就是整个CLOSE-WAIT状态持续的时间。
3)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确认请求后,此时,客户端就进入FIN-WAIT-2(终止等待2)状态,等待服务器发送连接释放报文(在这之前还需要接受服务器发送的最后的数据)。
4)服务器将最后的数据发送完毕后,就向客户端发送连接释放报文,FIN=1,ack=u+1,由于在半关闭状态,服务器很可能又发送了一些数据,假定此时的序列号为seq=w,此时,服务器就进入了LAST-ACK(最后确认)状态,等待客户端的确认。
5)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连接释放报文后,必须发出确认,ACK=1,ack=w+1,而自己的序列号是seq=u+1,此时,客户端就进入了TIME-WAIT(时间等待)状态。注意此时TCP连接还没有释放,必须经过2∗∗MSL(最长报文段寿命)的时间后,当客户端撤销相应的TCB后,才进入CLOSED状态。
6)服务器只要收到了客户端发出的确认,立即进入CLOSED状态。同样,撤销TCB后,就结束了这次的TCP连接。可以看到,服务器结束TCP连接的时间要比客户端早一些。

 常见面试题
【问题1】为什么连接的时候是三次握手,关闭的时候却是四次握手?

答:因为当Server端收到Client端的SYN连接请求报文后,可以直接发送SYN+ACK报文。其中ACK报文是用来应答的,SYN报文是用来同步的。但是关闭连接时,当Server端收到FIN报文时,很可能并不会立即关闭SOCKET,所以只能先回复一个ACK报文,告诉Client端,"你发的FIN报文我收到了"。只有等到我Server端所有的报文都发送完了,我才能发送FIN报文,因此不能一起发送。故需要四步握手。

【问题2】为什么TIME_WAIT状态需要经过2MSL(最大报文段生存时间)才能返回到CLOSE状态?

答:虽然按道理,四个报文都发送完毕,我们可以直接进入CLOSE状态了,但是我们必须假象网络是不可靠的,有可以最后一个ACK丢失。所以TIME_WAIT状态就是用来重发可能丢失的ACK报文。在Client发送出最后的ACK回复,但该ACK可能丢失。Server如果没有收到ACK,将不断重复发送FIN片段。所以Client不能立即关闭,它必须确认Server接收到了该ACK。Client会在发送出ACK之后进入到TIME_WAIT状态。Client会设置一个计时器,等待2MSL的时间。如果在该时间内再次收到FIN,那么Client会重发ACK并再次等待2MSL。所谓的2MSL是两倍的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MSL指一个片段在网络中最大的存活时间,2MSL就是一个发送和一个回复所需的最大时间。如果直到2MSL,Client都没有再次收到FIN,那么Client推断ACK已经被成功接收,则结束TCP连接。

【问题3】为什么不能用两次握手进行连接?

答:3次握手完成两个重要的功能,既要双方做好发送数据的准备工作(双方都知道彼此已准备好),也要允许双方就初始序列号进行协商,这个序列号在握手过程中被发送和确认。

       现在把三次握手改成仅需要两次握手,死锁是可能发生的。作为例子,考虑计算机S和C之间的通信,假定C给S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组,S收到了这个分组,并发 送了确认应答分组。按照两次握手的协定,S认为连接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分组。可是,C在S的应答分组在传输中被丢失的情况下,将不知道S 是否已准备好,不知道S建立什么样的序列号,C甚至怀疑S是否收到自己的连接请求分组。在这种情况下,C认为连接还未建立成功,将忽略S发来的任何数据分 组,只等待连接确认应答分组。而S在发出的分组超时后,重复发送同样的分组。这样就形成了死锁。

【问题4】如果已经建立了连接,但是客户端突然出现故障了怎么办?

TCP还设有一个保活计时器,显然,客户端如果出现故障,服务器不能一直等下去,白白浪费资源。服务器每收到一次客户端的请求后都会重新复位这个计时器,时间通常是设置为2小时,若两小时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任何数据,服务器就会发送一个探测报文段,以后每隔75秒钟发送一次。若一连发送10个探测报文仍然没反应,服务器就认为客户端出了故障,接着就关闭连接。

13、编程题1:风电场风机发电调度问题

某风电场每台风机的发电量和距离升压站的距离各不相同,如风机1:发电量30,距离20;风机2:发电量35,距离25;风机3:发电量25,距离18……,要求在输电总距离限定(如小于100)的前提下,选择风机向升压站输电,使得输送的电量最大。

输入描述:

风机离升压站的距离,如 30 20 35 40

风机发电量,如 20 18 25 30

输电总距离的限制,如50
 

输出描述:

输送电量的最大值

 

示例1

输入

30 20 35 40
20 18 25 30
50

输出

38

说明

距离,发电量,总距离各起一行,数组间以空格分隔

    if(line=readline()){
        var lines = line.split(' ');
        var a = parseInt(lines[0]);
        var b = parseInt(lines[1]);    
        var c = parseInt(lines[2]);
        var d = parseInt(lines[3]);
    }
    let distance=[a,b,c,d];
    if(line=readline()){
        var lines = line.split(' ');
        var e = parseInt(lines[0]);
        var f = parseInt(lines[1]);
        var g = parseInt(lines[2]);
        var h = parseInt(lines[3]);
    }
    let power=[e,f,g,h];
    if(line=readline()){
        var lines = line.split(' ');
        var i = parseInt(lines[0]);
    }
    let MechineNum=power.length;
    let restrict=i;
    
    //let memo=new Array(MechineNum).fill(new Array(restrict).fill(0)); 
    //因为fill是引用赋值所以第一个new Array传入的是同一个地址
    //可以用下面的map循环创建
    let memo=(new Array(MechineNum)).fill(0).map(() => (new Array(restrict)).fill(0))
    for(let MN=0;MN<MechineNum;MN++){
        for(let Dis=0;Dis<=restrict;Dis++){
            if(MN==0){
                if(Dis-distance[MN]>=0){
                    memo[MN][Dis]=power[MN];
                }
                continue;
            }
            if(Dis-distance[MN]>=0){
                memo[MN][Dis]=Math.max(memo[MN-1][Dis],power[MN]+memo[MN-1][Dis-distance[MN]]);
            }
            else{
                 memo[MN][Dis]=memo[MN-1][Dis];
            }
        }
    }

    print(memo[MechineNum-1][restrict]);

14、编程题2:找到 K 个最接近的元素

给定一个排序好的数组,两个整数 k 和 x,从数组中找到最靠近 x(两数之差最小)的 k 个数。

返回的结果必须要是按升序排好的。

如果有两个数与 x 的差值一样,优先选择数值较小的那个数。

 

输入描述:

第一行为排序好的数组arr
第二行为查找的个数k
第三行为基准值x


 

输出描述:

按升序排好的的数组

示例1

输入

1,2,3,4,5
4
3

输出

1,2,3,4

说明

k 的值为正数,且总是小于给定排序数组的长度

数组不为空,且长度不超过 104

数组里的每个元素与 x 的绝对值不超过 104


    if(line=readline()){
        var lines = line.split(',');
        var arrlength=lines.length;
        var arr=new Array(arrlength);
        for(var arrnum=0;arrnum<arrlength;arrnum++){
            arr[arrnum]= parseInt(lines[arrnum]);
        }
    }
    //console.log(arr[0]+","+arr[1]+","+arr[2]+","+arr[3]+","+arr[4]);
    let k=4;
    if(line=readline()){
        var lines = line.split(' ');
        var i = parseInt(lines[0]);
        k=i;
    }
    let x=3;
    if(line=readline()){
        var lines = line.split(' ');
        var i = parseInt(lines[0]);
        x=i;
    }
    let minCost=Math.abs(x-arr[0]);
    let minCostIndex=0;
    for(let i=0;i<arr.length;i++){
        if(minCost>Math.abs(x-arr[i])){
            minCost=Math.abs(x-arr[i]);
            minCostIndex=i;
        }
        if(minCost==0){
            break;
        }
    }
    let leftIndex,rightIndex,leftCost,rightCost;
    if(arr.length>k){
        if(minCostIndex==0){
            let str="";
            for(let num=0;num<k;num++){
                if(num==k-1){
                    str=str+arr[num]
                }else{
                    str=str+arr[num]+",";
                }
            }
            console.log(str);
        }
        if(minCostIndex==arr.length-1)
        {
            let str="";
            for(let num=arr.length-1-k;num<=arr.length-1;num++){
                if(num==arr.length-1){
                    str=str+arr[num]
                }else{
                    str=str+arr[num]+",";
                }
             }
             console.log(str);
        }
        let All=1;
        if(minCostIndex!=0&&minCostIndex!=arr.length-1){
            leftIndex=minCostIndex-1;
            rightIndex=minCostIndex+1;
            for(;leftIndex>0,rightIndex<=arr.length-1;){
                leftCost=Math.abs(arr[leftIndex]-x);
                RightCost=Math.abs(arr[rightIndex]-x);
                if(leftCost<=RightCost){
                    All++
                    leftIndex--;
                }else{
                    All++;
                    rightIndex++;
                }
                if(All==k){
                    break;
                }
            }
            leftIndex++;
            rightIndex--;
            let str="";
            for(let num1=leftIndex;num1<=leftIndex+k-1;num1++)
            { 
                if(num1==leftIndex+k-1){
                    str=str+arr[num1]
                }else{
                    str=str+arr[num1]+",";
                }
            }
            console.log(str);
        }
    }
    else
    {
        console.log(arr);
    }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