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对象的方式:
- new
- 最常见的方式:new A();
- 单例:A.getInstance();
- 设计模式的建造者、工厂模式的静态方法
- 反射1:Class的newInstace(),不推荐 使用条件苛刻(只能调用空参构造器 并且 权限必须是public)
- 反射2:Constructor的newInstance(Xxx) ,可调用有参,并且无权限要求
- 使用clone:不使用任何构造器,当前类需要实现Cloneable接口,重写clone()
- 使用反序列化:从文件、从网络中获取一个对象的二进制流
- 第三方库Objenesis
创建对象的步骤:
- 判断对象对应的类是否加载、链接、初始化
- 先去元空间查看有没有该类的元信息,如果没有那就在双亲委派机制下,使用当前类的加载器去加载当前类的class文件,如果没有找到该文件就抛出ClassNotFoundException异常,如果找到了,则进行类加载,并生成对应的Class类对象
- 为对象分配内存
- 首先计算对象占用空间大小,接着在堆中划分一块内存给新对象。如果实例成员变量是引用变量,仅分配引用变量空间即可,即4个字节大小。(因为是地址传递,所以只要存地址就行)
- 处理并发安全问题
- 采用CAS失败重试、区域加锁保证更新的原子性
- 每个线程先分配一块TLAB
- 之所以会发生并发安全问题,是因为如果有多个线程同时实例化了对象,并且给该对象分配空间的时候 有可能会同时占用同一块内存区域
- 初始化分配到的空间
- 所有属性设置默认值,保证对象实例字段在不赋值时可以直接使用(比如:int a = 10;Bclass b = new Bclass(); 在这个阶段中 a = 0;b = null)
- 设置对象的对象头
- 运行时元数据:哈希值、GC分代年龄、锁状态标志、线程持有的锁、偏向线程ID、偏向时间戳
- 类型指针:指向类元数据,确定该对象所属的类型。(指向元空间)
- 执行init方法进行初始化
- 初始化成员变量,执行实例化代码块,调用类的构造方法,并且把堆内对象的首地址赋值给引用变量
对象在内存的布局:
对象头+实例数据+对齐填充:
1、对象头参考上面
2、对齐填充 不是必须的,也没特别含义,仅仅起到占位符的作用
3、实例数据:它是对象真正存储的有效信息,包括程序代码中定义的各种类型的字段(包括从父类继承下来的和本身拥有的字段) 规则:(1)相同宽度的字段总是被分配在一起 (2)父类中定义的变量会出现在子类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