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学习

  • 软件测试相关基本理论和软件测试流程
    软件测试目的:验证软件有或没有问题。
    原则:以客户为中心,遵循软件测试的规范、流程、标准和要求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包括用户需求和软件需求。
    **测试用例(Test Case)**是为了实施测试而向被测试的系统提供的一组集合,这组集合包含:测试环境、操作步骤、测试数据、预期结果等要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产品的设想开始到软件不再使用而结束的时间。 如果把软件看成是有生命的事物,那么软件的生命周期可以分成6个阶段,即需求分析、计划、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
    BUG
    当且仅当规格说明是存在的并且正确,程序与规格说明之间的不匹配才是错误。
    当没有需求规格说明书时,判断标准以最终用户为准:当程序没有实现其最终用户合理预期的功能要求时,就是软件错误。
    了解软件测试V模型和W模型以及敏捷开发模型
    敏捷模型
    个体与交互重于过程和工具
    可用的软件重于完备的文档
    客户协作重于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重于遵循计划
    在每对比对中,后者并非全无价值,但我们更看重前者。
    敏捷中的测试
    挑战1:轻文档
    挑战2:快速迭代
    1、测试工作的核心内客是没有变的,就是不断地找Bug,只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切以敏捷的原则为主。
    2、测试人员不能依赖文档,测试用例作用减弱,更多的采用思维导图、探索性测试(强调自由度,设计和执行同
    时执行,根据测试结果不断调整测试计划)、自动化测试
    3、敏捷讲求合作,在敏捷项目组中,测试人员应该更主动点,多向开发人员了解需求、讨论设计、一起研究Bug
    出现的原因。
    V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明确的标注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测试,并且清楚的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V模型指出,单元和集成测试应检测程序的执行是否满足软件设计的要求;系统测试应检测系统功能、性能的质量特性是否达到系统要求的指标;验收测试确定软件的实现是否满足用户需要或合同的要求
    局限性:仅仅把测试作为在编码之后的一个阶段,未在需求阶段就进入测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W模型增加了软件各开发阶段中应同步进行的验证和确认活动。W模型由两个V字型模型组成,分别代表测试与开发过程,图中明确表示出了测试与开发的并行关系。
    W模型特点:测试的对象不仅是程序,需求、设计等同样要测试,测试与开发是同步进行的
    W模型优点:有利于尽早地全面的发现问题。例如,需求分析完成后,测试人员就应该参与到对需求的验证和确认活动中,以尽早地找出缺陷所在。同时,对需求的测试也有利于及时了解项目难度和测试风险,及早制定应对措施,显著减少总体测试时间,加快项目进度。
    局限性:需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