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方法
数据库设计不同阶段上的具体实现技术和方法。
- 新奥尔良方法(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 基于ER模型的方法
- 基于关系模式的设计方法
- 基于3NF的设计方法
- 计算机辅助数据库设计方法
我们的选择:以新奥尔良方法为基础,基于ER模型和关系模式,采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数据库设计
- 概念设计:基于ER模型
- 逻辑设计: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关系模型规范化,优化和修正
- 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
ERWIN(CA)
Power Designer(Sybase, now SAP)
Workbench(MySQL)
Visible Analyst(Visible)
Navicat Data Modeler(PremiumSoft)
……
数据库设计流程
- 需求分析
- 概念设计。使用ER模型。
- 逻辑设计。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关系模型规范化(3NF),优化和修正。
- 物理设计。
- 选择存取方法。DBMS中最流行的索引:B+树。
- 设计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 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
- 表和索引可考虑放在不同的磁盘上,使查询时可以并行读取
- 日志文件和备份文件由于数据量大,而且只有恢复时使用,可放到磁带上
- 确定系统配置
- 并发用户数、同时打开的数据库对象数、缓冲区分配参数、物理块的大小等。
- 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
- 数据库实施
- 运行和维护
ER模型的概念
- 实体 Entity。如学生、学校、发票、教室、系、班级……目之所及,皆为实体。
- 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 Relationship。
- 1对1联系(1:1)
学校和校长、学生和学生简历……
A和B是1:1联系指一个A只有一个B与其关联,并且一个B
也只有一个A与其关联 - 1对多联系(1:N)
公司和职工、系和学生、客户和订单……
A和B是1:N联系指一个A可以有多个B与其关联,但一个B
只有1个A关联 - 多对多联系(M:N)
学生和课程、教师和课程、医生和病人……
一个A可有多个B对应,一个B也可有多个A对应
- 1对1联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