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三章链路层知识梳理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数据链路层主要作用是加强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流的功能,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为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即实现可靠的帧传输。

为网络层提供服务

  • 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发送帧的机器不需要建立链路连接,目的机器收到帧时不需发回确认,对于丢失的帧,数据链路层不负责重发而交给上层处理。一般适用于实时通信或误码率较低的通信信道,如以太网。

  • 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发送帧的机器不需要建立链路连接,目的机器收到帧必须发回确认。源机器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确定信号就会重传丢失的帧,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一般适用于误码率较高的通信信道,如无线通信。
  • 有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
    帧传输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建立数据链路,传输帧,释放数据链路。目的机器对收到的每一帧进行确认,源机器收到确认后才发送下一帧。该服务适用于通信要求较高的场合

链路管理

数据链路层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过程称为链路管理。

帧定界,帧同步和透明传输

将上层的数据包分组并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就封装成了帧

  • 帧定界
    首部和尾部中含有很多控制信息,它们一个重要作用是确定帧的界限
  • 帧同步
    帧同步是指接收方应能从接受到的比特流中区分出帧的起始于终止
  • 透明传输
    如果数据中恰好出现与帧定界符相同的比特组合(会误判为传输结束),就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即 透明传输 透明传输就是不管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能在连路上传输

此外链路层的功能还包括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

数据链路层帧的组成

数据链路层之所以要把比特组合成帧作为传输单位,是为了在出错时只重发出错的帧,为了使接收方能正确接收并检查所传输的帧,发送方封装成帧时必须依照一定的规则。组帧主要解决帧定界,帧同步,透明传输等问题

组装成帧的方法通常有如下四种

  1. 字符计数法
    字符计数法是指利用帧头部中的一个字段来标识该帧的字符数
    特点:
    简单但是一旦计数字段出错就失去了帧边界划分的依据无法判断帧结束位和下一帧开始位,将失去同步 因此很少被应用
    字符计数法
  2. 字节填充的首位定界符法
    用标志字节作为帧的开始和结束,为了使信息部分中出现标志字符而导致误判,可以在数据中的“标志字节”前插入特殊的转义字节(ESC)如果转义字节也出现在数据中,则再用一个转义字节来填充
    字节填充
    特点:每次填充8位字符
  3. 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
    使用01111110来标志一帧的开始和结束,在数据部分中将连续的5个‘1’之后填充一个‘0’
    特点:可以传输任意比特的帧,可以再同步,传输效率高,性能优于字节填充算法
    比特填充
  4. 物理层违规编码法
    在物理层进行比特编码时通常采用违规编码法
    例如:曼彻斯特编码法将比特‘1’编码为“高-低”电平对,将比特‘0’编码为“低-高”电平对,而“高-高”和“低-低”电平在数据比特中是违规的,可以借用这些违规编码序列来定界帧的起始和终止

差错控制

通常利用编码技术进行差错控制,主要有两类
5. 自动重传请求 ARQ
在ARQ中接收端检测出差错时,就设法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接收到正确的码字为止。
6. 前向纠错 FEC
在FEC中接收端不但能发现差错,而且能确定二进制数码的错误位置,从而加以纠正。
因此差错控制分为检错编码和纠错编码

检错编码

检错编码都采用冗余编码技术,常见的检错编码有如下三种

  • 奇偶校验码 (parity check)
    每一个数据单元加上一个校验位使数据中1的个数为偶数(偶校验)或奇数(奇校验)
  • 循环冗余码 (CRC)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检验和(checksum)
    网络层中学习

纠错编码

最常见的纠错编码是海明编码,它能发现双比特错误,但只能纠正单比特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流量控制可靠传输与滑动窗口协议

从滑动窗口的概念上来看停止-等待协议,后退N帧协议和选择重传协议只在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大小上有所差别:
停止-等待协议:发送窗口大小 = 1, 接收窗口大小 = 1
后退N帧协议: 发送窗口大小 > 1 ,接收窗口大小 = 1
选择重传协议: 发送窗口大小 > 1, 接收窗口大小 > 1

接收窗口的大小为1时,可保证接受帧的有序性。
数据链路层的滑动窗口协议中,窗口的小在传输过程中是固定的
数据链路层的可靠传输通常使用确认和超时重传两种机制来完成,确认帧(ACK)为无数据的控制帧
稍带确认: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可以将ACK捎带在一个回复帧中,称为稍带确认
超时重传: 发送方在发送某个数据帧之后开启计时器,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发送数据帧的ACK就重新发送该数据帧直到发送成功为止。
自动重传请求ARQ通过接收方请求发送方重传出错的数据帧来恢复出错的帧

停止-等待协议

停止等待协议是单帧窗口协议,发送源发送单个帧后必须等待确认,在接收方的应答返回发送源之前,发送源不能发送其他数据帧。
在停止等待协议中除数据帧丢失外,还可能出现以下两种差错

  • 到达接收方帧被破坏
    接受放利用差错检测技术检错,然后将该帧丢弃。为了应对这种差错,发送方每一个帧发送后启动定时器,如果再计时器计满时仍未收到确认,那么再次发送相同的帧,直到该数据帧无错误到达为止
  • 数据帧正确但确认帧被破坏
    此时接收方已经接受到了正确的数据帧,但发送方收不到确认帧,因此发送方会重传已经被接受的数据帧,接收方收到同样的数据帧时会丢弃该帧,并重传一个该帧对应的确认帧。
    发送的帧交替使用0和1来标识,肯定确认分别用ACK0和ACK1来标识,收到的确认有误时重传已发送的帧

    对于停止-等待协议,由于每发送一个数据帧就停止并等待,因此使用1比特来编号就足够。
    在停止等待协议中如果出现相同发送序号的数据帧,表明发送端进行了超时重传。
    连续出现相同确认号的帧,表明接收端收到了重复帧。

    为了超时重发和判定重复帧的需要,发送方和接收方都必须设置一个Buffer,发送端保留刚发送的数据帧,以便于超时重传,只有在收到ACK时才清除缓冲区

停止-等待协议通信信道的利用率很低,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可以采用后退N帧协议和选择重传协议

后退N帧协议(GBN)

在后退N帧协议中,发送方无须再收到上一个帧的ACK后才能开始发送下一帧,而是可以发送连续帧。
当接收方检测出失序的信息帧后,要求发送方重发最后一个正确接收的信息帧之后所有未被确认的帧
或者当发送方发送了N个帧后,若发现该N个帧的前一个帧在计时超时仍未返回确认信息,则该帧被判为出错或者丢失,此时发送方就不得不重传该出错真及随后的N个帧。
即接收方只允许按顺序接受帧
后退N帧协议的发送窗口 > 1即发送端可以发送连续的一系列帧,每发完一帧就要为该帧设置超时计时器。确认帧必须指明对哪一帧进行确认。
累计确认: 为了减少对数据链路的开销,GBN协议规定接收端不一定每收到一个正确的数据帧就必须立刻发回一个确认帧,而可以再连续收到好几个正确的数据震后,对最后一个数据帧发送确认帧,或者在自己有数据要发送时将收到的帧进行稍带确认
对某一数据帧的确认就表明该数据帧和此前所有的数据帧均已正确无误地收到

后退N帧协议的接收窗口大小为1,可以保证按序接收数据帧。如果采用n比特对帧编号,则发送窗口的尺寸Wt应满足1<=Wt<=2n-1,如果发送窗口大于2的n次方减一会造成接收方无法分辨新帧和旧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后退N帧协议一方面因连续发送数据帧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在重传时又必须吧原来已传送正确的数据帧进行重传,这样的做法又使传送效率降低
在信道的传输质量很差导致误码率较大时,信道利用率较低

选择重传协议(SR)

为了进一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可设法只重传出现差错的数据帧或计时器超时的数据帧,此时必须加大接收窗口,以收下发送序号不连续但仍处在接收窗口中的数据帧,等到所缺的数据帧收到后一并交送主机。
在选择重传协议中每个发送缓冲区对应一个计时器,当计时器超时时,缓冲区的帧就会重传,一旦接收方检测帧出错,就会发送一个否定帧NAK,要求发送方对NAK中指定的帧进行重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择重传协议的接收窗口尺寸和发送窗口尺寸都大于1,一次可以发送或接受多个帧,若采用n比特对帧进行编号,为了保证接收方向前移动窗口后,新窗口序号与旧窗口序号没有重叠部分,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择重传协议可以避免重复传送那些本已正确到达接收端的数据帧,但在接收端要设置具有相当容量的缓冲区来暂存那些未按序正确收到的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介质访问控制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为使用介质的每个结点隔离来自同一信道上其他结点所传送的信号,以协调活动结点的传输。
用来决定广播信道中信道分配的协议属于数据链路层的一个子层,称为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子层)
常见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有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前者是静态划分信道,后者是动态分配信道

信道划分(多路复用)

通过一条介质同时携带多个传输信号,提高传输系统的利用率

频分多路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是将多路基带信号调制到不同频率载波上,再叠加形成一个复合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
每个子信道分配的带宽可不相同,但它们的总和不能超过信道的总带宽,为防止子信道之间干扰,相邻信道之间需要加入“保护频带”

时分多路复用

波分多路复用

波分复用即光的频分多路复用

码分多路复用

随机访问

在总线形网络中,当有两个或多个用户同时发送信息时,就会产生帧的冲突(碰撞),导致所有冲突用户的发送均以失败告终,为解决随机碰撞,每个用户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反复重传它的帧,直到该帧无碰撞通过。
信道划分机制,结点之间要么共享空间,要么共享时间。随机访问控制机制结点之间通信既不共享时间也不共享空间,实质上是将广播信道转化为点到点信道的行为。
常用的协议有:ALOHA,CSMA,CSMA/CD,CSMA/CA.

ALOHA协议

ALOHA协议分为纯ALOHA协议和时隙ALOHA协议

  • 纯ALOHA协议
    基本思想:当网络中一个结点需要发送数据,可以不进行任何检测就发送数据,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未收到确认,该站点就认为传输过程中发生了冲突,发送站点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发送,直到发送成功。
    纯ALOHA网络的吞吐量很低。
  • 时隙ALOHA协议
    时隙ALOHA协议把所有各站在时间上同步起来,并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隙,规定只能在每个时隙开始时才能发送一个帧,从而避免了用户发送数据的随意性,减少了数据产生冲突的可能性,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CSMA协议

CSMA协议(载波侦听多路访问)要求每个站点在发送前都先侦听一下共用信道,发现信道空闲后再发送,降低冲突的可能。
根据侦听方式和侦听到信道忙后的处理方式不同,CSMA协议分为三种:

  • 1-坚持CSMA
    基本思想:一个结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侦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那么立即发送数据,如果信道忙,那么等待,同时继续侦听直到信道空闲,如果发生冲突,那么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后,再重新开始侦听信道。
    1-坚持的含义是:侦听到信道忙后,继续坚持侦听信道;侦听到信道空闲后,发送帧的概率为1,即立刻发送数据。

    传播延迟对“1-坚持CSMA协议”的性能影响较大。结点A开始发送数据时,结点B也正有数据要发送,但这是结点A发出数据的信号还未到达结点B,结点B真听到信道空闲,于是立即发送数据,结果必然导致冲突。
  • 非坚持CSMA
    基本思想:一个结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侦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那么立刻发送数据;如果信道忙,那么放弃侦听,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后重复上述过程
  • p-坚持CSMA
    基本思想:一个结点要发送数据,首先侦听信道:如果信道忙,那么等待下一个时隙再侦听;如果信道空闲那么以概率p发送数据,以概率1-p推迟到下一个时隙;如果下一个时隙信道仍然空闲,那么仍以概率p发送数据,以概率1-p推迟到下一个时隙;整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数据发送成功或因其他节点发送数据而检测到信道忙位置,若是后者,则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后重新开始侦听。
    p-坚持CSMA协议是非坚持CSMA协议和1-坚持CSMA协议的折中方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SMA/CD协议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是CSMA协议的改进方案,适用于总线型网络或半双工网络环境。
载波监听: 发送前先侦听,即每个站在发送数据前先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站点正在发送数据,若有则暂时不发送数据,等信道空闲时再发送
碰撞检测: 就是边发送边侦听,即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以判断自己在发送数据时其他站点是否也在发送数据。
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发,随机重发
采用CSMA/CD的以太网不可能同时进行全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半双工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站A在发送帧后至多经过时间2τ就能知道所发送的帧是否发生碰撞,因此把以太网端到端忘发时间2τ称为**争用期(又称冲突窗口或碰撞窗口)**每个站在自己发送数据后一小段时间内存在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只有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还未检测到冲突时,才能确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冲突。
CSMA/CD协议的以太网规定了最小帧长=总线传播时延数据传输率2。

除了检测冲突外,CSMA/CD还能从冲突中恢复。一旦发生了冲突参与冲突的两个站点,紧接着再次发送是没有意义的。CSMA/CD采用二进制退避算法来解决碰撞问题。
算法精髓如下:
1.确定基本退避时间,一般取两倍的总线端到端传播时延2τ。
2.定义参数k,它等于重传次数,但k不超过10,即k=min【重传次数,10】。当重传次数不超过10时,k等于重传次数,重传次数大于10时,k就不在增大而一直等于10
3。从离散的整数集合[0,1,···,2*k-1]中随机取出一个数r,重传所需要退避的时间就是r倍的基本退避时间即 2rτ。
4.当重传达16次仍不成功时,说明网络太拥挤,认为此帧永远无法正常发出,抛弃此帧并向高层报告出错。
使用二进制质数退避算法可使重传需要推迟的平均时间随重传次数的增大而增大,因而能降低发生碰撞的概率,有利于整个系统的稳定。

CSMA/CA协议

为了解决无线网络中“暴露站”和‘屏蔽站’的问题,以及在无线局域网中,接收信号的强度往往会小于发送信号的强度,且在无线介质上信号强度的动态变化范围很大,因此若要实现碰撞检测,则硬件上花费会过大。
因此在无线局域网中将碰撞检测改为碰撞避免“CSMD/CA”.碰撞避免并不是指协议可以完全避免碰撞,而是指协议的设计要尽量降低碰撞发生的概率。
CSMA/CA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信道从忙态变为空闲时,任何一个站要发送数据帧时,不仅都需等待一个时间间隔,而且还要进入争用窗口,并计算随机退避时间以便再次试图接入信道,因此降低了发生碰撞的概率。当且仅当检测到信道空闲并且这个数据帧是要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帧时,才不是用退避算法。
CSMA/CA还使用预约信道,ACK帧,RTS/CTS帧等三种机制来实现碰撞避免:

  • 预约信道
    发送发在发送数据的同时向其他站点通知自己传输数据需要的时间长度,以便让其他站点在这段时间内不发送数据,从而避免碰撞。
  • ACK帧
    所有站点在正确接受到发送给自己的数据帧(除广播帧和组播帧)后,都需要向发送方发回一个ACK帧,如果接收失败,那么不采取任何行动。发送方在发送完一个数据帧后,在规定的时间如果未收到ACK帧,那么认为发送失败,此时进行该数据帧的重发,直到收到ACK帧或者达到规定重发次数为止。
  • RTS/CTS帧
    可选的碰撞避免机制,主要用于解决无线网络中的“隐蔽站”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轮询访问

令牌传递协议

在令牌传递协议中,一个令牌在各结点间以某个固定次序交换。令牌是由一组特殊的比特组合而成的帧,当环上的一个站希望传送帧时,必须等待令牌,一旦收到令牌站点便可启动发送帧。
帧中包括目的站点的地址,以标识哪个站应该接收此帧,帧在环上传送时,不管该帧是否是发给本站点的,所有站点都进行转发,直到该帧回到它的始发站,并由该始发站撤销该帧。帧的目的站除转发帧外,应针对该帧维持一个副本,并通过在帧的尾部设置“响应比特”来指示已收到此副本。站点在发送完一帧后,应释放令牌,一边让其他站使用

局域网

以太网和IEEE 802.3

IEEE 802.11

802.11的MAC层采用CSMA/CA协议进行介质访问控制。冲突避免要求每个发送结点在发送帧之前先侦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那么结点可以发送帧。发送站在发送完一帧后,必须再等待一个短的时间间隔,检查接收站是否发回帧的ACK。如果接收到确认,那么说明此次发送未出现冲突,发送成功。如果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那么表明出现冲突发送失败要进行重发,直到在规定的最大重发次数内,发送成功。
无线局域网可分为两大类:固定基础设施无线局域网和无固定基础设施无线局域网自组织网络。

1.有固定基础设施无线局域网。
802.11标准规定无线局域网的最小构件是基本服务集(BSS)。一个基本服务集包括一个基站和若干移动站。所有的站在本BSS内都可以直接通信,但在与本BSS外的站通信时都要通过本BSS的基站。基本服务集中的基站也称接入点(AP),作用和网桥相似。
一个基本服务集可以是孤立的,也可通过接入点(AP)连接到一个主干分配系统(DS),然后再接入另一个基本服务集,构成扩展的服务集(ESS),扩展服务集还可通过称为门桥(Portal)的设备为无线用户提供到非802.11无线局域网(如到有线连接的因特网)的接入。门桥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网桥。
2.无固定基础设施无线局域网自组织网络
自组织网络没有基本服务集中的接入点(AP),而是由一些平等状态移动站相互通信组成的临时网络。各结点之间地位平等,中间节点都为转发结点,这些节点都具有路由器功能。
移动自组织网通常是这样构成的:一些可移动设备发现在它们附近还有其他可移动设备,并且要求和其他移动设备通信。它和移动IP并不相同。移动IP技术使漫游的主机可用多种方法连接到因特网,其核心网络功能仍然是基于固定互联网中一直在使用的各种路由选择协议。而移动自组织网络是把移动性扩展到无限领域中的自治系统,具有自己特定的路由选择协议,并且可以不和因特网相连。

令牌环网的基本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令牌环网的每一站通过电缆与环接口干线耦合器(TCU)相连。TCU的主要作用是,传递所有经过的帧,为接入站发送和接收数据提供接口。与此对应,TCU的状态也有两个:收听状态和发送状态。数据总是在某个特定的方向上从一个TCU到下一个TCU逐比特地依次传送,每个TCU重新产生并重新传输每一比特
令牌环网的媒体接入控制机制采用的是分布式控制模式的循环方法。在令牌环网中又一个令牌(Token)沿着环形总线在入网节点计算机间依次传递,令牌实际上是一个特殊格式的MAC控制帧,仅控制信道的使用,确保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结点能够独占信道。站点只有取得令牌后才能发送数据帧,因此令牌环网不会发生碰撞。

令牌环网中令牌和数据的传递过程如下:
网络空闲时,环路中只有令牌帧在循环传递

令牌传递到有数据要发送的站点处时,该站点就修改令牌中的一个标志位,并在令牌中附加自己需要传输的数据,将令牌变成一个数据帧,然后将这个数据帧发送出去

数据帧沿着环路传输,接收到的站点一边转发数据,一边查看帧的目的地址,如果目的地址和自己的地址相同,那么接收站就复制该数据帧以便进一步处理。

数据帧沿着环路传输,直到到达该帧的源站点,源站点接收到自己发出去的数据帧后便不再进行转发,同时,发送方可以通过检验发回的数据帧来查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有错,若有错则重传该帧。
源站点传送完数据后,重新产生一个令牌,并将令牌传递给下一个站点,已交出对媒体的访问权限

广域网

PPP协议和HDLC协议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广域网数据链路层控制协议。

PPP 协议

PPP是使用穿行线路通信的面向字节的协议,该协议应用在直接连接两个结点的连路上。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用来通过拨号或专线方式建立点对点连接发送数据,使其成为各种主机,网桥和路由器之间简单连接的一种共同的解决方案。
PPP协议有三个组成部分:
1.链路控制协议(LCP)。一种扩展链路控制协议,用于建立,配置,测试和管理数据链路。
2.网络控制协议(NCP)。ppp协议允许同时采用多种网络层协议,每个不同的网络层协议要用一个相应的NCP来配置,为网络层协议建立和配置逻辑连接。
3.一个将IP数据包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IP数据包在PPP帧中就是其信息部分,这个信息部分的长度受最大传送单元(MTU)的限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PP提供差错检测但不提供纠错功能,只保证无差错接收(通过硬件进行CRC校验),它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因此也不实用序号和确认机制
它仅支持点对点的链路通信,不支持多点线路
PPP只支持全双工链路
PPP的两端可以运行不同的网络层协议,但仍然可使用同一个PPP通信
PPP是面向字节的,当信息字段出现和标志字段一致的比特组合时,PPP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若PPP用在异步线路,则采用字节填充法;若PPP用在SONET/SDH等同步线路,则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

HDLC 协议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协议是ISO制定的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该协议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字符编码集,数据报文可透明传输,用于实现透明传输的“0比特插入法”易于硬件实现;全双工通信,有较高的数据链路传输效率;所有帧采用CRC检验,对信息帧进行顺序编号,可防止漏发或重发,传输可靠性高;传输控制功能与处理功能分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HDLC适用于链路的两种基本配置:非平衡配置和平衡配置。
1.非平衡配置的特点是由一个主站控制整个链路的工作。
2.平衡配置的特点是链路两端的两个站都是复合站,每个复合站都可以平等地发起数据传输,而不需要得到对方复合站的允许。


1.站
HDLC有3种站类型:主站,从站和复合站。主站负责控制链路的操作,主站发出的帧称为命令帧。从站受控于主站,按主站的命令进行操作:发出的帧称为响应帧。另外,有些站既具有主站的功能,又具有从站的功能,所以这类站称为复合站,它可以发出命令帧和响应帧。
2.数据操作方式:
HDLC有3种数据操作方式:
正常响应方式。这是一种非平衡结构操作方式,即主站想从站传输数据,从站响应传输,但从站只有在收到主站的许可后,才可进行响应。

异步平衡方式。这是一种平衡结构操作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每个复合站都可以进行对另一站的数据传输。

异步响应方式,这是一种非平衡结构操作方式。在这种方式中,从站计时未收到主站的允许,也可进行传输

3.HDLC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PP协议是面向字节HDLC协议是面向比特的
PPP帧比HDLC多一个2字节的协议字段。当协议字段值为0x0021时,表示信息字段是IP数据报
PPP协议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只保证无差错接收(通过硬件进行CRC检验),而端到端差错检测由高层协议负责。HDLC协议的信息帧使用了编号和确认机制,能够提供可靠传输

数据链路层设备

网桥的概念以及基本原理

两个或多个以太网通过网桥连接环后,就成为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以太网,而原来的每个以太网就称为一个网段。网桥工作在链路层的MAC子层,可以使以太网各网段称为隔离开的碰撞域。由于各网段相对独立,因此一个网段的故障不会影响到另一个网段的运行。
网桥处理数据的对象是帧,所以它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中继器,放大器处理数据的对象是信号所以他们是工作在物理层的设备

网桥的基本特点:
1.网桥必须具备寻址和路径选择能力,以确定帧的传输方向
2.从源网络接受帧,以目的网络的介质访问控制向目的网络转发该帧
3.网桥在不同或相同类型的LAN之间存储并转发帧,必要时还进行链路层上的协议的转换。一般情况下存储转发设备都能进行协议转换,即连接的两个网段可以使用不同的协议
4.网桥对接受到的帧不做任何修改,或支队帧的封装格式做很少的修改
5.网桥可以通过执行帧翻译互联不同类型的局域网,即把原始协议的信息段的内容作为另一种协议的信息部分封装在帧中
6.网桥应有足够大的缓冲空间,因为在短时间内帧的到达速率可能高于转发速率。
网桥的优点:
1.能过滤通信量
2.扩大了物理范围
3.可使用不同的物理层
4.可互联不同类型的局域网
5.提高了可靠性
6.性能得到改善
网桥的缺点:
1.增大了时延
2.MAC子层没有流量控制功能(流量控制需要用到编号机制,编号机制的实现在(LLC子层)
3.不同的MAC子层的网段桥接在一起时,需要进行帧格式的转换
4.网桥只适用于用户数不多和通信量不大的局域网,否则有时还会因为传播过多的广播信息而产生网络拥塞,即“广播风暴”

网桥必须具有路由选择功能,接收到帧后,要决定正确的路径,将该帧转送到相应的目的局域网站点。根据路径选择算法的不同,可将网桥分为透明网桥和源路由网桥

1.透明网桥
透明网桥以混杂方式工作,它接收与之连接的所有LAN传送的每一帧。到达帧的路由选择过程取决于源LAN和目的LAN:①如果源LAN和目的LAN相同那么丢弃该帧;②如果源LAN和目的LAN不同,那么转发该帧;③如果目的LAN未知,那么扩散该帧。
2.源路由网桥(选的是最佳路由)
在源路由网桥中,路由选择由发送数据帧的源站负责,网桥只根据数据真正的陆游信息对帧进行接收和转发。
源路由器网桥对主机是不透明的,主机必须知道网桥的标识及连接到哪个网段上。路由选择由发送帧的源站负责。
为了找到最佳的路由,源站以广播方式向目的站发送一个发现帧作为探测之用,源路由的生成过程是:在未知路径前,源站要先发送一个发现帧,图中每个网桥都转发此帧,最终该发现帧可能从多个途径到达目的站;目的站也将一一发送应答帧;每个应答帧将通过源路径返回,途径的网桥把自己的标志记录在应答帧中;源站选择出一个最佳路由。以后凡从这个源站向该目的站发送的帧的首部都必须携带这一陆游信息。

局域网交换机(链路层交换机)工作原理

从本质上来说以太网交换机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它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交换机能经济地将网络分成小的冲突域,为每个工作站提供更高的带宽。
以太网交换机对工作站是透明的,因此管理开销低廉,简化了网络结点的增加,移动和网络变化的操作。利用以太网交换机还可以方便地实现虚拟局域网(VLAN)VLAN不仅可以隔离冲突域,而且可以隔离广播域。

原理:以太网交换机的原理是:它检测从以太端口来的数据帧的源和目的地的MAC(介质访问从)地址,然后与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进行比较,若数据帧的MAC地址不在查找表中,则将该地址加入查找表。

以太网交换机主要采用两种交换模式,即直通式和存储转发试
直通式交换机只检查帧的目的地址,这使得帧在接收后几乎马上被传出去。这种方式速度快,但缺乏智能性和安全性,也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
存储转发式交换机先将接收到的帧缓存到高速缓存器中,并检查数据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通过查找表转换成输出端口将该帧发送出去。如果发现帧有错,那么就将其丢弃。存储转发的优点是可靠性高,并能支持不同速率端口间的转换,缺点是延迟较大。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