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AI驱动的学习型笔记系统(3/60)
阅读目标:构建段落级 AI 问答系统,支持对任意笔记内容提问、追问、重新提问、澄清错因,让知识不仅可读,更可问、可聊、可学。
🧠 一、模块目标定义
用户需求场景 | 系统响应设计 |
---|---|
“我读不懂这段话” | 📌 支持选段后一键提问,生成解释/总结 |
“那为什么是这样?” | 🔁 AI 支持连续追问,引用上下文、保持语义衔接 |
“换种说法解释可以吗?” | 🔁 提供平行解释(类比、图示、简化版) |
“我理解错了吗?” | ✅ 支持用户选择“我这样理解对不对?”的反馈 + AI纠错 |
🧱 二、结构与接口设计
interface QAInteraction {
blockId: string // 所属段落
userQuestion: string
aiAnswer: string
timestamp: number
followUps?: QAInteraction[] // 多轮追问链
}
📌 每个段落挂一条问答树,支持多轮对话。
✍️ 三、核心功能逻辑流程
① 用户提问入口设计
// UI: 每段右下角显示提问按钮 ✏️
onClickAsk(blockId) {
showInput("你想问什么?").then(question => {
runQA(blockId, question)
})
}
② AI 回答生成逻辑(结合上下文)
function runQA(blockId: string, question: string) {
const context = getBlockContent(blockId)
const prompt = `请基于以下笔记内容回答用户的问题:
内容段落:「${context}」
问题:「${question}」
答:`
return callAI(prompt).then(answer => {
storeQA({ blockId, userQuestion: question, aiAnswer: answer })
})
}
③ 支持多轮追问(带上下文追踪)
function runFollowUp(blockId: string, prevQA: QAInteraction, newQuestion: string) {
const history = [
`Q: ${prevQA.userQuestion}`,
`A: ${prevQA.aiAnswer}`,
`Q: ${newQuestion}`,
`A:`
].join('\n')
const prompt = `请继续以下问答对话,确保结合段落内容,并保持连贯:\n${history}`
return callAI(prompt).then(newAnswer => {
prevQA.followUps ||= []
prevQA.followUps.push({
blockId, userQuestion: newQuestion, aiAnswer: newAnswer
})
})
}
🧩 四、交互设计建议
UI区域 | 功能说明 |
---|---|
提问输入框 | 支持语音输入、快捷选项(如“这段是什么意思?”) |
问答气泡区域 | 逐轮展开式 UI,展示对话结构(类似 ChatGPT 小窗) |
追问按钮 | 每条回答下方加“继续问”按钮,点击后弹出追问输入框 |
错误反馈按钮 | “理解错了”/“换种说法”按钮,触发新回答版本 |
🎯 五、AI 回答风格控制(进阶)
模式 | 行为调整建议 |
---|---|
简明解释 | 控制字数 + 使用比喻、例子 + 少术语 |
学术风格 | 强调因果逻辑 + 引入概念定义 + 增加上下文引用 |
童趣表达 | 使用比喻 + 可爱拟人化 + 类故事口吻 |
📌 可加入“回答风格”下拉菜单,默认使用“简明”模式
🧠 六、知识澄清机制(错因分析模式)
用户输入“我理解为 XXX,这样对吗?”
系统反馈“部分正确 / 有误”,并提示错误点与正解。
function validateUnderstanding(blockId: string, userClaim: string) {
const block = getBlockContent(blockId)
const prompt = `
段落:「${block}」
学生说:「${userClaim}」
请判断其理解是否正确,并指出错误或补充说明。`
return callAI(prompt)
}
✅ 七、小结
功能模块 | 实现说明 |
---|---|
段落级问答引擎 | 允许选段后自由提问,基于上下文精准回答 |
多轮追问能力 | 支持上下文连续提问,保持语义记忆与交互连贯性 |
风格与理解反馈控制 | 提供多种回答风格 + 用户反馈后动态调整回答 |
知识澄清与错因分析机制 | 支持学生“自测理解是否正确”,帮助形成反馈闭环与认知修正 |
📘 下一篇预告
第4篇|知识追踪与掌握标记系统:掌握状态记录 + 弱点内容识别 + AI回顾计划生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