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目录
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充放电策略
储能电站构成及控制原理
光伏储能系统原理
电网及新能源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原理
储能结构系统构成
文章目录
一、储能用途分类
储能用途可大方向分为源网侧和用户侧两大应用场景。
源网侧可分"源"和"网"。源网侧和用户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环节。其中"源"代表着发电;“网”代表着能源输送的网络,包括输电、配电和售电等环节;"用户侧"代表着用电环节。
源网荷储也是将储能应用于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的概念。
发输配用是指电能从产生到消费的五个主要环节,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
发电:发电是指利用发电动力装置将各种能源(如水能、化石燃料、核能、太阳能、风能等)转换 为电能的过程。发电是电能的最初产生环节,其效率高且运维成本低,是大规模电力生产的主要方式。输电:输电是将电能从发电厂传输到负荷中心的过程。由于发电厂和用电负荷可能相距甚远,输电通过高电压传输可以减少电流,从而降低损耗和成本。输电过程中电压会逐步升高,以便更高效地传输电能。
变电:变电是通过变压器调整电压的过程。根据需要,电压可以升高或降低,例如从发电厂的6.3kV升至110kV,再降至10kV以供配电使用。
配电:配电是将电能分配给用户的环节。通常从变电站的110kV降至380V,然后通过配电线路送到各个用户家中。
用电:用电是指按预定目的使用电能的行为。电能通过电表计量,直接供应用户的各种电器设备。
电力系统的这五个环节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力生产和消费系统。发电是基础,输电和变电确保电能高效传输和分配,而配电和用电则是电能的最终使用环节。整个系统的运作需要高效的调度和管理,以确保电能的稳定供应和合理分配。
1.1、源网侧
对于新能源电厂,光伏和风力发电机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缺点,储能和光伏和风力发电机进行配合,同时还可以和传统发电进行结合如“火储联合”在源网侧具有如下作用。
1) 提高新能源的可调度性,避免弃光,弃风;
2)实现新能源输出功率平滑,减少对电网冲击,提高输出电线路的利用率
3) 为电网提供调频,调峰;
4) 主动实现有功,无功发出,改善供电品质。
5) 提高光伏自发自用率,负载自平衡率,减少系统与电网间的能量交换;
6)电网故障情况下,系统可独立运行,保障负荷用电。
1.2、用户侧
1) 分时电价,改善负荷特性,降低电度电费和基本电费;
2) 减少冲击负荷对电网的影响。
3)降低企业增加生产扩容的成本
4)备用电源,作为移动电源供电
4)微电网应用
6)虚拟电厂应用
二、储能策略
根据上述应用场景,储能策略可分为“一次调频、二次调频(AGC)、跟踪计划、平滑出力(平抑波动)、削峰填谷、负荷跟踪、紧急电源支撑(备用电源)、需量控制、动态增容、防逆流、手动控制”等策略。同时还具有光储协同、风储协同、光储充协同的控制策略。在不同的应用场景运行不同的控制策略和多个控制策略的组合使用。
2.1一次调频
一次调频原理可以参考往期文章电网及新能源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原理。一次调频简单来说主动通过监测电网的频率控制分布式能源和储能的出力来缓解源网侧的频率波动,减少传统发电机组的压力。
2.2二次调频(AGC)
二次调频原理可以参考往期文章电网及新能源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原理。二次简单来说被动接受主站的指令,来控制分布式能源和储能的出力来缓解源网侧的频率波动,减少传统发电机组的压力。
2.2跟踪计划
跟踪计划是二次调频的调节形式,跟踪计划是接受主站或本地指令的发电计划,来控制分布式能源和储能的出力来缓解电网压力。
AGC有功负荷设定有2种方式:总有功方式和日负荷曲线方式。
总有功方式可接收调度的设定和电站运行人员的设定,直接以数值方式设定全站总有功;
日负荷曲线方式为调度预先给出下一个24h 的负荷曲线(实际为每5min对负荷进行1次设定,对单日24小时内288个点或15分钟一个功率设定点的模式,对单日24小时内共96个点的储能电站充放电功率进行设定,包括可设定的功率值和充放电等。),负荷曲线存储在AGC/AVC控制器数据库中,AGC从中读取数据以决定某一时刻负荷的大小。
主站控制:
(1)来源于调度主站的实时有功控制指令,即某时刻的总有功负荷
(2)来源于调度主站的预定的日负荷曲线:日负荷曲线为调度主站预先给出下一个24h的负荷曲线(实际为每5min对负荷进行1次设定,一天共288个点)
本地控制模式:
(1)来源于电站运行人员的设定(根据控制权),直接以数值方式设定全站总有功切换条件:
(2)当功率控制系统与调度主站出现暂时性通信中断时,功率控制系统将自动切换至本地方式运行,根据调度预先设定的发电计划曲线进行调整。
2.3平滑出力
平滑出力:吸收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或平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输出功率。
针对光伏和风力发电机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缺点,发电侧储能电站可使新能源平滑出力、平抑波动,促进新能源消纳。
2.4削峰填谷
在用户侧
在削峰填谷运行方式下,EMS按照当地的峰谷电价时段在低谷时段开始后指挥PCS开机充电,待充电结束后关闭PCS,使储能系统处于休眠状态:在高峰时段开始后指挥PCS开机进行放电,放电结束后关闭PCS,使储能系统处于休眠状态。通过配置EMS可以实现每天一充一放或多充多放,但考虑电池的寿命及总体效益,建议一般都采用每天一充一放策略。
参考往期文章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充放电策略
在发电侧
发出的电很难做到供需平衡,一旦发电机开机发电就不能随意启停。因此,夜间用电低谷时浪费了许多电能,而白天高峰时有时可能电不够用。如何从供需侧做到负荷相对平衡、平稳?削峰填谷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即将高峰时的部分负荷移到低谷,以达到发电与用电的供需平衡。
在风光电厂或微电网,在光照好的时候光伏会多发电负荷会用不掉,这时候给储能充电,光照不好的时候,这时候储能充电以达到供需平衡的关系。
对电网来说,在谷时充电,在峰时放电,可以减少负荷的波动,让电力系统更平稳,更安全地运行。
对个体来说,如果能做到在谷时把电便宜地买下来存着,在峰时不使用电网地电,而直接使用谷时买下来存好的电,就能够省下部分电费,降低成本。
2.5动态增容
下面以一个例子说明动态增容:
某企业的变压器容量为1250kVA,企业全年白天工作时段平均功率维持在800kW左右,夜间维持在400kW。企业根据2023年业务情况,计划在2024年增加产线,以应对每年年末出现大批订单,但产量不足的问题。新增产线满功率运行为500kW,新增功率出现在每年的第四季度。
传统电力扩容,指的是直接增加变压器容量。企业可以选择增加变压器或者换容量更大的变压器。不过这种扩容方式,虽然能从根本上解决用电容量不足的问题,不过这种方法在时间成本和经济费用都较高。例如,上海扩容费在8000-10000元/kVA,南京地区约6000元/kVA,保守估计按照5000元/kVA测算,扩容100kW,至少需要50万的费用
通过怕配置储能超出的容量可以用储能弥补
2.6防逆流
为什么要防逆流:过多的电力同时被送入电网,会导致电能质量下降,并且由于一些电线可能过于老旧,可能会造成电气故障。为了防止这些问题,部分地区禁止或限制电力送入电网,因此需要安装防逆流。
防逆流控制:在放电过程中,EMS通过监测负载功率或电网功率自动调整放电功率让其保持小于负荷功率避免PCS接入点发生逆流。实际生成环境通过监测并网点的功率,当并网点功率过小可能发生逆流的现象,所以在策略李考虑防逆流的优先级保护。
该模式的运行逻辑如下:
-
系统检测电网并网点功率;
-
系统并网运行,确保从电网取电的功率不低于给定的逆流关口功率;
2.7需量控制
讲解需量控制策略前我们需要明白以下概念
我国电力市场中实行的是两种电价制度即两部制电价和单一制电价 计费方式:
单一制电价:用户每月的电费完全基于实际用电量,即电能表显示的用电量来计算,方法简单明了,用户只需根据实际消耗电量支付费用。
两部制电价:除了按电量计算的电费外,还包括一个根据设备容量或需求计收的容量电费。即使实际用电量没有达到预定的容量,用户也需要支付这部分费用。此外,两部制电价还包括与用电量对应的电量电价。适用用户:
单一制电价:通常适用于用电量较小、负载相对固定的居民和小型商业用户。这些用户用电稳定性高,用电量预测容易,因此单一制电价可能更为经济。
两部制电价:适用于用电容量较大、负载变化较大的工商业用户。这些用户的用电需求对电网的稳定运行具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通过两部制电价来更好地管理和预测电费开支。
需量电费:需量电费是指根据用户在使用电能的过程中所需的最大功率或最大需量来计算的一种电费。
定义:需量电费是基于用户在用电期间的最大功率或称为最大需量来收取的费用。这个最大功率通常是在一个特定的测量周期内(如15分钟)的平均值。需要注意的是这个15分钟是循环的,而不是一个整点或固定时间段开始的,而是以每个时间点都是开始计算的一个时间点。
计算方式:需量电费一般以千瓦(kW)为单位,并根据用户所达到的最大需量来计算。电费计算通常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基于消费量的费用(以千瓦时kWh为单位),二是基于最大需量的费用。
基本电费通常有两种计算方式:一是按变压器容量计算(简称按容计费),二是按最大需量计算(简称按需计费)。
1、按容量计算时:基本电费等于变压器容量乘以容量电价。如果变压器容量为315千伏安及以上,且供电电压等级为1-10千伏,那么基本电费可能按照每千伏安当地电网的价格来计算。
2、按需量计算时:基本电费等于最大需量乘以需量电价。如果合同最大需量为某个值,那么基本电费可能按照每千瓦当地电网的价格来计算。
综上所述,需量电费是一种基于用户在用电过程中的最大功率或最大需量来计算的电费,它反映了电力系统为满足用户高峰时段电力需求所承担的成本。
储能系统的需量控制功能是一种重要的能量管理策略,它允许系统根据实时需量数据进行智能调整,需量控制和动态增容策略类似,需量控制是监测电网用电功率与需量功率实时对比,通过储能输出减少从电网购电以消除需量电费的计费,降低峰值时的电费支出。
该模式的运行逻辑如下:
-
系统检测电网输入,电压和频率正常;
-
系统并网运行,当前时间段的负载值高于给定运行负载值时,系统开始放电,确保从电网取电的功率不超过给定的需量功率;
2.8其他
不想写了…(:
文中图片来源广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