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学习笔记

软件工程中,设计模式是对软件设计中普遍存在(反复出现)的各种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由建筑设计领域引入到计算机科学的。是站在结构性、扩展性、稳定性、复用性的角度上考虑,而不是功能实现的角度考虑。

——设计模式常用七大原则

1. 单一职责原则

  • 基本介绍:对类来说,即一个类应该只负责一项职责,如类A负责两个不同的职责:职责1和职责2。当职责1需求变更而改变A时,可能造成职责2执行错误,所以需要将类A的粒度分解为A1,A2。
  • 注意事项和细节
    1. 降低类的复杂度,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
    2. 提高类的可读性,可维护性
    3. 降低变更引起的风险
    4. 通常情况下,我们应当遵守单一职责原则,只有逻辑足够简单,才可以在代码级违反职责原则;只有类中方法数据足够少,可以在方法级别保持单一职责原则

2. 接口隔离原则

  • 基本介绍: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即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3. 依赖倒转(倒置)原则

  • 基本介绍
    •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
    • 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 依赖倒转的中心思想是面向接口编程
    • 设计理念:相对于细节的多变性,抽象的东西要稳定的多。以抽象为基础搭建的架构要比细节为基础搭建的架构要稳定的多。在java中,抽象指的是接口和抽象类,细节就是具体的实现类。
    • 使用接口或抽象类的目的是制定好规范,而不涉及任何具体的操作,把展现细节的任务交给他们的实现类去完成
  • 依赖关系传递的方式
    • 接口传递
    • 构造器传递
    • setter方法传递
  • 注意的细节
    • 低层模块尽量都要有抽象类或者接口,或者两者都有,程序的稳定性会更好
    • 变量的声明类型尽量是抽象类或接口,这样我们的变量引用和实际对象间存在一个缓冲层,利于程序的扩展和优化
    • 继承时遵循里式替换原则

4. 里式替换原则

  • 思考
    • 继承:父类中凡是已经实现好的方法,实际上是在设定规范和契约,虽然它不强制要求所有的子类必须遵守这些契约,但是如果子类对这些已经实现的方法做任意的修改,就会对整个继承体系造成破坏
    • 继承会给程序带来入侵性,程序的可移植性降低,增加对象之间的耦合度,当类需要修改时,必须考虑所有的子类,并且父类修改后,所有涉及到的子类的功能都有可能产生故障
  • 基本介绍
    • 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
    • 在使用继承时,遵循里式替换原则,在子类中尽量不要重写父类的方法
    • 继承实际上让两个类耦合性增强了,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聚合,组合,依赖来解决问题(原来的父类和子类都继承一个更通俗的基类)

5. 开闭原则 ocp

  • 基本介绍
    • 是编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设计原则
    • 一个软件实体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对提供方) ,对修改关闭(使用方)。用抽象类构建框架,用实现扩展细节
    • 当软件需要变化时,尽量通过扩展软件实体的行为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来实现变化
    • 编程中遵循其他原则,以及使用设计模式的目的就是遵循开闭原则
    • 实现:把父类做成抽象类,提供共有的方法,让子类实现即可,这样增加功能时,使用方就不需要修改代码

6. 迪米特法则

  • 基本介绍

    • 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 类和类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
    • 又叫最少知道原则,即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也就是说,对于被依赖的类不管多么复杂,都尽量将逻辑封装在类的内部。对外除乐提供public方法,不对外泄漏任何信息
    • 只是和直接的朋友通信
    • 直接朋友:每个对象都会和其他对象有耦合关系,只要两个对象之间有耦合关系,我们就说这两个对象之间是朋友关系。耦合的方式有很多,依赖,关联,组合,聚合等。我们称出现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中的类为直接朋友,而出现在局部变量中的类为陌生类。也就是说,陌生的类最好不要以局部变量的形式出现在类的内部
  • 注意事项和细节

    • 迪米特法则的核心是降低类之间的耦合
    • 由于每个类都减少了不必要的依赖,因此迪米特法则只是要求降低类之间的耦合关系,并不是要求完全没有依赖关系

7. 合成复用原则

  • 基本介绍
    • 尽量使用合成 / 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

设计原则核心思想

  1. 找出应用中可能需要变化之处,把它们独立出来,不要和那些不需要变化的代码混合在一起
  2. 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3. 为了交互对象之间的松耦合设计而努力

——常用设计模式类型

1. 创建型模式

1.1 单例模式

饿汉式(静态常量)

  • 优点:写法简单,在类装载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实例化。避免了线程同步问题。
  • 缺点:在类装载的时候就完成实例化,没有达到懒加载的效果。如果从一开始就没有用过这个实例,就会造成内存的浪费
  • 这种方式基于类加载机制避免了多线程的同步问题,不过,instance在类装载时就实例化,在单例模式中大多数都是调用getInstance方法,但是导致类加载的方式有很多,因此不确定有没有其他的方式(或者是其他的静态方法)导致类装载,这时候初始化instance就没有达到lazy loading的效果
  • 结论:这种单例模式可用,可能会造成内存浪费

饿汉式(静态代码块)

  • 优缺点:和上面方法类似,只不过将实例化的过程放到了静态代码块中,也是在类装载的时候,就执行静态代码块中的代码,初始化类的实例。优缺点和上面一样。
  • 结论:这种单例模式可用,但是可能造成内存的浪费。

懒汉式(线程不安全)

  • 优点:起到了懒加载的效果,不会造成内存的浪费,但是只能在单线程下使用
  • 缺点:如果在多线程下,一个线程进入了if(single == null)判断语句,还未来得及往下执行,另一个线程也通过了这个判断语句,这时就会产生多个实例。所以在多线程环境下不可使用这种方式
  • 结论:在实际开发中,不可使用这种方式

懒汉式(线程安全,同步方法)

  • 优点:解决了线程不安全的问题,不造成内存的浪费,可在多线程下使用
  • 缺点:效率低,每个线程在想获得类的实例化时,执行getInstance()方法都要进行同步。而其实这个方法只执行一次就够了,后面想获得该类的实例,直接return就行了。方法进行同步效率太低
  • 结论:在实际开发中,不推荐使用这种方式

懒汉式(线程安全,同步代码块)

  • 缺点:在if判断加同步代码块根本解决不了线程同步的作用。跟第三种方式遇到的情形一样,假如一个线程进入了if(single == null)的判断,还未来得及往下执行,另一个线程也通过了这个判断语句,这时就会产生多个实例
  • 结论:在实际开发中,不能使用这种方式

双重检查

  • 优点:该方式是多线程开发中常用的,代码中进行两次if(single == null)检查,加上volatile关键字,这样可以保证线程的安全性
  • 这样,实例化代码只用执行一次,后面再次访问时,判断if(singel == null)直接return实例化对象,也避免的反复进行方法同步
  • 线程安全,延迟加载,效率提高
  • 结论:在实际开发中,推荐使用这种单例设计模式

静态内部类

  • 优点:这种方式采用了类装载的机制,保证了初始化实例时只有一个线程
  • 静态内部类在类装载时不会立即实例化,而是在需要实例化时,调用getInstance方法,才会装载静态内部类,从而完成类实例化
  • 类的静态属性只会在第一次加载类的时候初始化,在这里JVM保证了线程的安全性,在类进行初始化时,别的线程是无法进入的
  • 避免了线程不安全,利用静态内部类特点实现延迟加载,效率高
  • 结论:推荐使用

枚举

  • 优点:借助jdk1.5中添加的枚举来实现单例模式。不仅能避免多线程同步问题,还能防止反序列化重新创建对象,Effective Java 作者提倡的方式
  • 结论:推荐使用

单例模式在JDK源码的应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untime类采用的是单例模式-饿汉式(静态常量)

注意事项和细节说明

  • 单例模式保证了系统内存中该类只存在一个对象,节省了系统资源,对于一些需要频繁创建销毁的对象,使用单例模式可以提高性能
  • 当想实例化一个单例类的时候,必须要记住使用相应的获取对象的方法,而不是使用new
  • 单例模式使用的场景:需要频繁的进行创建和销毁的对象,创建对象时耗时过多或耗费资源过多(重量级对象),但又经常用到的对象,工具类对象、频繁访问数据库或文件的对象

1.2 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静态工厂)模式

  • 简单工厂模式是属于创建型模式,是工厂模式的一种。简单工厂模式是由一个工厂对象决定创建出哪一种产品类的实例。简单工厂模式是工厂模式家族中最简单实用的模式
  • 简单工厂模式:定义了一个创建对象的类,由这个类来封装实例化对象的行为
  • 在软件开发中,当我们会用到大量的创建某种、某类或者某批对象时,就会使用到工厂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

  • 定义了一个创建对象的抽象方法,由子类决定要实例化的对象。工厂方法模式将对象的实例化推迟到子类。

抽象工厂模式

  • 定义了一个interface用于创建相关或者有依赖关系的对象簇,而无需指明具体的类
  • 抽象工厂模式可以将简单工厂模式和工厂方法模式进行整合
  • 从设计层面上来看,抽象工厂模式就是对简单工厂模式的改进(进一步的抽象)
  • 将工厂抽象成两层,AbstractFactory和具体实现的工厂子类。程序员可以根据创建对象类型使用对应的工厂子类。这样将单个的简单工厂类变成了工厂簇,更利于代码的维护和扩展。

小结

  • 工厂模式的意义:将实例化的代码提取出来,放到一个类中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达到和主项目的依赖关系解耦。从而提高项目的扩展和维护性
  • 设计模式的依赖抽象原则
  • 创建对象实例时,不要直接 new 类,而是把这个 new 类的动作放在一个工厂的方法中并返回。变量不要直接持有具体类的引用
  • 不要让类继承具体类,而是继承抽象类或者是实现interface
  • 不要覆盖基类中已经实现的方法
  • JDK源码应用:Calendar.getInstance() 使用的是简单工厂模式获取到的地区时间

1.3 建造者模式

基本介绍

  • 建造者模式又叫生成器模式,是一种对象构建模式。它可以将复杂对象的建造过程抽象出来(抽象类别),使这个抽象过程的不同实现方法可以构造出不同表现(属性)的对象
  • 建造者模式是一步一步创建一个复杂的对象,它允许用户只通过指定复杂对象的类型和内容就可以构建它们,用户不需要知道内部的具体构建细节。

JDK源码应用StringBuilder

  • Appendable接口定义了多个append方法(抽象方法),即Appendable为抽象建造者,定义了抽象方法
  • AbstractStringBuilder实现了Appendable接口方法,这里的AbstractStringBuilder已经是建造者,只是不能实例化
  • StringBuilder即充当了指挥者角色,同时充当了具体的建造者,建造方法的实现是由AbstractStringBuilder完成,而StringBuilder继承了AbstractStringBuilder

1.4 原型模式

  • 基本介绍
    Java中Object类是所有类的根类,Object类提供了一个clone()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将一个Java对象复制一份,但是需要实现clone的Java类必须要实现一个接口Cloneable,该接口表示该类能够复制且具有复制的能力

  • 浅拷贝

    • 对于数据类型是基本数据类型的成员变量,浅拷贝会直接进行值传递,也就是将该属性值复制一份给新的对象
    • 对于数据类型是引用类型的成员变量,比如说成员变量是某个数组、某个类的对象,那么浅拷贝会进行引用传递,也就是只是将该成员变量的引用值(内存地址)复制一份给新的对象。因为实际上两个对象的该成员变量都指向同一个实例。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个对象中修改该成员变量会影响到另一个对象的该成员变量值
    • 浅拷贝是使用默认的clone()方法实现
  • 深拷贝

    • 复制对象的所有基本数据类型的成员变量值
    • 为所有引用数据类型的成员变量申请存储空间,并复制每个引用数据类型成员变量所引用的对象,直到该对象可达的所有对象。也就是说,对象进行深拷贝要求对整个对象进行拷贝
    • 实现方式1:重写clone方法实现深拷贝
    • 实现方式2:通过对象的序列化实现深拷贝
  • Spring源码应用:在spring中原型(scope=“prototype”)bean的创建,就是原型模式的应用

2. 结构型模式

2.1 适配器模式

基本介绍

  • 适配器模式将某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期望的另一个接口表示,主要目的是兼容性,将原本因接口不匹配不能一起工作的两个类可以协同工作。别名为包装器
  • 主要分为三类:类适配器模式,对象适配器模式,接口适配器模式

工作原理

  • 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另一种接口,让原本接口不兼容的类可以兼容
  • 从用户的角度看不到被适配者,是解耦的
  • 用户调用适配器转换出来的目标接口方法,适配器再调用被适配器的相关接口方法
  • 用户收到反馈结果,感觉只是和目标接口交互

类适配器模式

  • Java是单继承,所以类适配器需要继承src类,这算是一个缺点,因为这要求dst必须是接口,有一定的局限性
  • src类的方法在Adapter中会暴露出来,也增加了使用成本
  • 由于其继承了src类,所以它可以根据需求重写src类的方法,使得Adapter的灵活性增强

对象适配器模式

  • 对象适配器模式和类适配器模式其实算是同一种思想,只不过实现方式不同。根据合成复用原则,使用组合代替继承,所以它解决了类适配器必须继承src的局限性问题,也不要求dst必须是接口
  • 使用成本更低,更灵活

接口适配器模式

  • 也叫缺省适配器模式
  • 当不需要实现全部接口提供的方法时,可先设计一个抽象类实现接口,并为该接口中的每个方法提供一个默认实现(空方法),那么该抽象类的子类可有选择地重写父类的某些方法来实现需求
  • 适用于一个接口不想使用其所有的方法的情况

SpringMVC应用:在SpringMVC工作流程中Handler应用了适配器模式

2.2 外观(过程)模式

基本介绍

  • 外观模式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此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 外观模式通过定义一个一致的接口,用以屏蔽内部子系统的细节,使得调用端只需跟这个接口发生调用,而无需关心这个子系统的内部细节

角色

  • 外观类:为调用接口提供统一的调用接口,外观类知道哪些子系统负责处理请求,从而将调用端的请求代理给适当子系统对象
  • 调用者:外观接口的调用者
  • 子系统的集合:指模块或者子系统,处理facade对象指派的任务,他是功能的实际提供者

Mybatis应用:在Mybatis中的Configuration中应用到外观模式

注意事项和细节

  • 外观模式屏蔽了子系统的细节,因此外观模式降低了客户端对子系统使用的复杂性
  • 外观模式降低了客户端和子系统的耦合关系,让子系统的内部模块更易维护和扩展
  • 通过合理的使用外观模式,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划分层次
  • 当子系统需要进行分层设计时,可以考虑使用Facade模式
  • 当维护一个遗留的大型系统时,可能这个系统已经变得非常难以维护和扩展,此时可以考虑为新系统开发一个Facade类,来提供遗留系统的比较清晰的接口,让新系统与Facade类交互,提高复杂性
  • 不能过多的或者不合理的使用外观模式,使用外观模式好,还是直接调用模块好,要让系统有层次性,利于维护为目的。

3. 行为型模式

3.1 迭代器模式

基本介绍

  • 迭代器模式是常用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 如果我们的集合元素是用不同的方式实现的,有数组,还有Java的集合类或者还有其他方式,当客户端要遍历这些集合元素的时候要使用多种遍历方式,而且还会暴露元素的内部结构,可以考虑使用迭代器模式解决
  • 迭代器模式,提供一种遍历集合元素的统一接口,用一致的方法遍历集合元素,不需要知道集合对象的底层表示,即:不暴露其内部的结构

在JDK源码应用:ArrayList中的内部类Itr充当了具体迭代器Iterator的类,作为ArrayList内部类,迭代器模式解决了不同集合(ArrayList,Linklist)统一遍历的问题

3.2 观察者模式

基本介绍

  • 对象之间多一对依赖的一种设计方案,被依赖的对象为Subject,依赖的对象为Observe,Subject通知Observe变化
  • 观察者模式设计后,会以集合的方式管理用户,包括注册,移除和通知
  • 增加观察者,就不需要修改核心类,遵守了OCP原则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程序少年不秃头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